12.02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当下,怎样取得一个满意成就,确实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毕竟人间辽阔,多数生活在其中的人,都只是碌碌无为的普通大众罢了。同时,想要攀登到一个世人仰望的高度,当真是想象里那么简单吗?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世人又是否该以兴趣为由,放弃原本生活,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看似没有亮光的未来中?就像那些用电子竞技等当理由,放弃学业的少年人一样。而笔者觉得,或许答案可以从一位叫作刘汉清的先生身上找到。

01从乡村走出来的高材生,学科成绩顶尖的学子

刘汉清出生于一九六四年,家乡是江苏泰州戴南镇内的一座小村庄。家境算不上好,可刘汉清自小学习天赋高,再加上平日刻苦,所以成绩优秀,是当地出名的尖子生

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旁人希望,一九八零年,只有十六岁的他,以总分三百九十八点五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整个戴南镇首位考取重点大学的小孩。全村居民皆以刘汉清的优秀为骄傲,敲锣打鼓欢送他离开家乡,外出读书。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在大学的班级里,刘汉清虽然年纪最小,但他聪明且勤奋,是班级中排名中上游的学生。他的专业是当时热门的材料类,工程师是他以后的职业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刘汉清的以后,能依照当时的轨迹平稳前行的话。

那么他必然会成为一位特别优秀的专业人员,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取得满意成就。可命运偏偏让人捉摸不清,谁也没有想到的变故,就发生在刘汉清大学三年级时。

02偶然接触的数学著作,竟然打开新世界大门

日常生活中,刘汉清喜欢阅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吸取不同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在接触那本《哥德巴赫猜想》以前,他从未因这些课外知识而沉迷,唯独那本书,让他的人生自此出现了很大偏差。

这是一本讲述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里(1+2)

*的书籍,在讲解枯燥的数学同时,也描述了这位数学家是在怎样艰辛的环境中,始终坚持学术钻研,未曾放弃的故事。

它仿佛一把奇妙的钥匙,于无形中为刘汉清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不由自主沉沦其中,再难找到脱离的方法。加上当时有关陈景润的热度虽然渐渐消退,可余温尚在,于是刘汉清丝毫不费力地从学校图书馆中搜寻到了一系列和数论相关的书册,并且一头扎入当中,企图找出一个比陈景润证明的命题更厉害的公式。

用他后来回忆的话语来说,便是自己亦想不明白,那年的他怎么就突然变得疯魔,日夜不停歇地钻研数论,连三餐和睡觉都可以放弃。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甚至,当时的他开始慢慢觉得,自己的生命里,唯有数论才是最关键的,其余的,包括自己本来的专业知识,皆属于该忘记的范畴,因为它们会对钻研学问这件大事产生干扰。于是,他的专业成绩不断下滑,从中上游一点点掉到差生行列,最后进入到挂科名单中。他的系主任和辅导员等等纷纷出面劝说他,可他恍如未闻,依旧沉迷。

如此情况,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像不像沉迷在不同游戏中的少年人?正如前文所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电子竞技同样是一个新兴职业为由,抛弃学业,投身到玩乐当中。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并不是每一位精通电子竞技的年轻人,皆能达到为国出战的高度,更多的,只是沉迷游戏的不良少年罢了。

03一门心思搞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三十年光阴如水流逝

可这个道理,却是身处其中的他们,无法真正看明白的存在,那些沉迷电子竞技的少年人是这般,刘汉清同样也是这般。因为挂科科目实在太多,已经大四的刘汉清收到了

降级通知,但如此变故依旧没能让他幡然醒悟,反而愈加觉得学业烦人,影响他的数学钻研。

同时,一直舍不得放弃优秀生的学校,又给出一个让他转到数学专业的解决方法,只是刘汉清以该专业和数论相差甚远拒绝了。最终,学校只得把肄业证书颁给了刘汉清。

没有拿到毕业证书的刘汉清,根本没有资格得到分配工作的机会,所以,他只能带着自己关于数论的一系列手稿回到了家乡。这个结果让他的家人以及乡亲都非常吃惊,他本人同样受到些许打击,沉寂了月余。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是对数论的痴迷,让他再次振作起来,继续投身到相关钻研中,不管任何生计和生存问题。他没有时间帮自己的父母打理家务,也没有功夫去想自己的以后该靠什么来赚取生活费用,他的房间里,只有数学书籍和纸张铅笔,他整个人,便仿佛继续疯魔一般,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到数论研究中。

五年以后,拒绝了大部分工作的刘汉清,首次完成了自己关于数论研究的论文,他把这篇文章发给自己正在美国的同学,并在此人的帮助下,成功发表到网络上。但结果却让刘汉清非常失望,因为他的文章不只阅读量不高

而且有一位来自芬兰的数学系博士直白表示,他混淆了基数的定义,整篇论文毫无意义。不死心的刘汉清再次找到另外一名同学,请求他把自己的手稿送给当时国内非常出名的数学教授手中,然而这一回,刘汉清依旧只收获了失败。

对于刘汉清来说,接连而来的打击,只是他们不懂得自己的学术罢了,他没有搭理数学专家们给他指出的错误,而是继续把自己的论文投稿至国内一系列数学权威杂志社,但结果毫无例外,

皆是退稿。

此后,因为一直全身心投入数论钻研,刘汉清的健康出现了很大问题,不只常常失眠,而且耳鸣、头晕,慢慢变得焦虑和暴躁。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他不得不暂停数论研究。但因他先前拒绝了大部分工作介绍,同时没有毕业证书,故而一直以来都只能依靠家中微薄的收入勉强糊口。

乡村高材生为数论疯魔30年,企图超越陈景润,落得靠每月400过活

是村领导实在心疼这位年纪渐长的高材生,把他们家列入到低保户名单中,让他每个月能拿到四百元的补助。三十年的时间,就这样在刘汉清的固执里悄然而逝,昔日和他读相同学校的学子们,多数已经成为各自行业里的精英,唯有他,抱着自己的数论研究稿,在那个小小的乡村里艰难度日。

未能实现的理想,困苦的生活,仿佛一道道枷锁,束缚住了刘汉清整个人生,同时也唤醒他遗失已久的理智,可是,时间不能挽回,因他固执所错失的东西同样无法再次获得。所幸,他确实意识到错误,开始重新复习金融知识,准备外出打工赚钱。

从父母骄傲,乡亲夸赞的优秀学子,到乡村首位考入重点大学,并且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中上游的高材生,再到因为沉迷数论,放弃学习,回家苦苦钻研却屡屡遭受打击的失败者。

刘汉清的故事,似乎是在告诉那些固执认为学习没有任何用处,自己的兴趣才是正途的少年们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做出这项决定以前,千万要记得耐心聆听旁人的意见,同时保持理智,认清实际,该放弃的时候必须放弃,你说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