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孩子為什麼喜歡搞“破壞”?背後的心理需求竟然是這樣的

孩子為什麼喜歡搞“破壞”?背後的心理需求竟然是這樣的

很多父母會發現,不知道從哪天開始,自己的寶寶愛上了“搗蛋”這件事。

比如:

洗手的時候,會把牙刷牙膏扔進水池;

吃飯的時候,“故意”把勺子扔在地上;

悄悄溜進廚房,拿起雞蛋就往地上砸,弄得一地狼藉;

......

不管什麼東西,只要經了熊孩子的手,都難以倖免。

怎麼辦?買吧!

孩子一次次破壞掉的東西,家長又一次次地買回補齊,同時附贈一車皮不鹹不淡的警告和不痛不癢的威脅。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然而這種做法是不折不扣的沒有卵用。有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手欠行為火冒十丈,認為孩子就是故意,成心,搞事情。

孩子的這些行為在父母看來,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搞破壞。

總有父母訴苦:“現在我們家孩子才三四歲,已經變成‘小魔王’了。

慢著。你之所以這麼認為,多半是因為你們沒有弄清楚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01

孩子為什麼喜歡搞破壞?

其實,對於愛破壞東西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複雜,有很多種類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發現,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輕易地以打罵來應對孩子的破壞。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一般說來,孩子愛破壞有以下的幾種心理類型:

探索世界

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接觸和認識外界的一切,遇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會想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所以他會利用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甚至是摔一摔的方法,來看看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

發洩心理

因未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與大人賭氣,故意損壞東西,發洩心中的憤怒。

某些被溺愛的孩子常以此要挾成人,以達到個人目的。

對這種故意破壞的行為,成人絕不能姑息遷就,既要嚴厲批評,也要讓孩子嚐到破壞的滋味。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例如:

摔壞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內不買新玩具;

搗熄了煤爐,讓他與家人一起捱餓;

砸壞了碗碟,告訴孩子兩週內不買他最愛吃的冷飲,以省下購買新碗碟的錢。

孩子受到一定的懲罰後,會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著性子耍潑了。

我可能是好心辦壞事

對3-6歲的孩子,動作協調、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還差點,但是他們卻處在“幫倒忙高發期”,出於愛心和探索欲,他們總是躍躍欲試:

看到忙碌的媽媽,貼心的娃娃也忍不住想幫一幫;

看到在冷水裡餓扁扁的金魚,要和它一起分享最愛的“捏捏”;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也許,就像胡巴一樣“妖精喜歡誰,才會朝他吐口水”,單純善良的孩子,也許真是隻是因為愛你,才會跟著你的屁股後面“破壞”。

小年齡寶寶屬於無意破壞

對於年紀小一些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破壞性行為更多的是無意破壞,因為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好,小肌肉也不夠發達。

所以,不能很好地協調自身動作,不管他們是動手還是動腳,動作不到位的情況都會很多。

有時你給他們一個玩具,你一再說,拿好了啊。

可是他們剛拿到手裡就摔地上了,像這種情況,背鍋的不應該是孩子,而是沒發育好的小肌肉和神經系統。

秩序感沒有建立

一般而言, 2~4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發展成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習慣的適應性等,即秩序感。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如果4歲孩子依然沒有形成很好的秩序感,很顯然是父母錯過了培養孩子秩序最佳的時期。

02

聽到這,你明白了吧?即使是讓大人氣到原地爆炸的搞破壞行為,背後還有這麼多隱情。

如果不問原因,不明真相,怎麼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如果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又怎麼能有效果?

那具體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吼不叫不打不罵,既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又不造成浪費和敗家呢?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當他看到某些物品放置無序時,會強烈地希望把物品回覆原位,這樣會給他一種安全感。

如果這種感覺被滿足時,孩子會很快樂。因此,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應儘量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孩子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次敏感期,但是一般來說都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了,後期再來補救可能會比之前花費更多的心力。

因此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長應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條理性,這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十分有好處。

體驗自然後果的懲罰

著名親子專家阿黛爾·法伯說道:

“懲罰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讓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身上。”(著作《怎樣說 孩子才會聽》)。

如果在請孩子幫忙時,孩子還是出現了破壞行為,或者是孩子故意發洩情緒,不妨可以嘗試自然後果的懲罰。

給孩子創造探索的空間

孩子未來是否能取得好的成就,好奇心是必備的因素之一。

想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要正確對待孩子探索過程中的破壞行為,給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鼓勵和引導孩子在合理的範圍內多多探索,都是不錯的方法。

具體應該怎麼做?

家長要教給孩子使用物品的正確方法,讓孩子知道不同的東西作用是什麼,應該在使用中注意什麼。對於需要輕拿輕放,不要靠近,不能觸碰的東西更應該多多科普。

當然,為了滿足孩子的拆家慾望,也可以給他們買一些能夠拼插、組合、捏捏看的玩具。既開發了孩子的思維,也鍛鍊了動手能力。

至於那些特別貴重特別危險的東西,你還是趁早收好為妙。

和他一起遊戲

既然孩子的“破壞力”來自“好奇心”,那麼不妨嘗試和他一起遊戲,參與到他的“破壞行動”:

當孩子將你的口紅塗得滿臉都是時,可以和他一起用廢棄的口紅塗鴉,甚至,和他一起利用蠟燭、香料、色素DIY你們獨一無二的口紅蠟筆。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背后的心理需求竟然是这样的

孩子好動正常,仔細想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成功的嘗試,才有了寶寶的成長。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認知提高了、經驗豐富了、膽量增加了,肌肉鍛鍊了。

所以,各位小仙女一定要戒吵戒鬧,對孩子們作出正面的鼓勵與引導。

#你家寶寶出現過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搞破壞"行為呢?#留言區聊聊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