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初中写了篇文言作文,老师只字未改,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吗?

喜相逢151908229


初中学生用文言文写作文,一般来说老师是不提倡这样做的。老师没有修改学生的作文,肯定会受到打击。但是,老师这样做法,也是为学生着想。

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1.\t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有些学生从一接触文言文,就喜欢上文言文拥有的独特韵味,读写、背诵、仿写,其实这样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我还见过写倒字和写反字的学生,也遇到过作业中夹带诗稿、小说,让老师修改的学生。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们因为好奇,和求知欲的驱使去做的。

2.\t青春期少年,哗众取宠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或多或少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一些自己认为比较新奇或者认为其他人做不到的东西,自己拿出来炫耀,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还有的学生看几本科普书,就拿书中涉及的知识去向老师提问。前几天,就看到过这样的问题,问老师懂不懂相对论。这些学生的表现并不是说自己有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或者想深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仅仅是想表现自己特立独行,说白了就是显摆,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老师家长认同。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

  1. 其实,这些现象都被老师归于个人爱好范畴,包括写诗,写小说,练习各种书写方式。学生们的个人爱好,老师们都秉持着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因为这些与老师教学无关。
  2. 如果选择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到学习成绩的话,老师就不好交待了;明确告诉学生不支持甚至禁止的话,可能引来家长的不平,毕竟在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
  3. 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也不好好写作业、学习,每天不务正业,只是鼓捣些“邪门歪道”。跳舞、唱歌、画画、写小说等等,这些作为个人爱好,老师并不会特意禁止,但是因此而影响学习,甚至不去学习,那么不仅是老师头疼,家长一样也是无法可想。那么,老师就会特意去打击一下这样的学生,也还会采取其它措施,让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来。
  4. 老师不支持学生这种做法,还有其它一些考虑,比如,今天这个学生写一篇文言文让老师批改,那会不会明天有人写首诗歌来让老师批改呢?再以后会不会发生其它与老师教学不相干的东西,来让老师修改呢?那让老师以后怎么上课?上课教学生什么?
  5. 老师自有其本职工作,不涉及其它。比如学生如果在体育方面取得成绩,除了体育老师,其它任课老师都是不会在意的。超出自己本职工作范围,老师也没有义务去处理这方面的事务,毕竟老师是全体同学的老师,而非某个学生的私人教师。老师还要考虑公平的问题。

家长要怎样对待学生的个人爱好

家长要正确对待知识学习和爱好之间的关系。

  1. 培养兴趣爱好不能和学校学习相冲突。
  2. 不能给学生造成不必要负担。
  3. 青春期学生的心理活动善变且敏感,家长要有心理准备。

对于学生的爱好,老师和家长所秉持态度是不同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发展,要鼓励孩子不要把知识局限在课本上;而老师注重本职工作,只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才会去兼顾其他。


再学二十年


就这个问题,我浅谈自己的观点: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指“五四”运动以前历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言文有以下一些特点:讲求典故、注重对仗、要求音律工整等。先秦的文言文比较艰涩难懂,到南北朝时期,文言文则十分讲究辞藻的华丽,后来经过韩愈的“古文运动”,文言文才又回到通俗的路上,再到明清时期,八股文已经很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了,在民国时期,胡适大力提倡白话文。现在,我们已经不用文言文写作了。



初中生应该写文言文吗?

在现在的考试中,一般作文都会规定诗歌除外,试想一下,诗歌是可以用白话文写的,尚且除外,那么初中生能写好一篇文言文吗?

1、文言文需要大量的词汇,初中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一篇好的文言文,是以词汇为基础的。比如《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全文一共68个字,除了虚词,几乎就没有重复的词;在没有重复的词的情况下,把整个意境都表达出来了。

2、文言文的虚词十分复杂。对于复杂的虚词,不要说一个初中生,就是一个本科毕业的中文系学生,也不该说完全能够运用自如了。“之乎者也”虽然看上去简单,但用法却很反复。

3、文言文需要大量的典故。虽然文言文里有不用典故的,但大部分好的文言文是离不开典故的。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一句,就用了几个典故。更不要说把这些典故用得贴切了。

4、在考试中,特别是升学考试中,写白话文只要做到平稳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了(至少是几个分),没有必要去写文言文冒险。

5、现在我们都是用白话文写作,文言文已经没有生长的土壤了,与其花时间去写文言文,倒不如训练自己把受众更多,更有用的白话文文章写好。

于此种种,我们可以知道,中学生是不需要写文言文的,一是能力不够,二是环境不允许。所以,教师只字未改,也是正常的。



教师只字未改,会受打击吗?

打击肯定是会有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1、如果是自己喜欢文言文,大可在课后自己写在日记本里,或者寻找一些同样喜欢文言文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提升自己写作文言文的能力。

2、如果他想要老师批改他的文言文,没有必要写在作文本或者试卷上,完全可以课后拿着去请教老师,这样老师面对面的,能给他更多更好的建议。

3、如果他只是想要打破常规,获取一个比较高的作文分数,且自认为有一定的能力,那他就应该想好这样做可能会有的后果。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位老师,是不会鼓励学生去创新者文言文的,因为风险大于回报。所以,学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受到打击了,而是要重新定位自己只是喜欢文言文,还是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方向。只是喜欢,以后作文可以不要出现文言文了;想要变成方向,就不必在乎伤害。


伴生树


孩子用心写了作文,老师只字未改。你有没有问过孩子,他的感受是什么?或许你担心孩子受打击只是你心里所想的呢。相信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大人的担忧并不会发生。

如果孩子表达出自己有点受打击,不妨告诉孩子,作文这件事,每一个的主张是不同的。老师不修改说明老师认可这篇作文。

另外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老师认为孩子写的语句通顺,没有改的必要。也可能孩子看到只字未改的作文觉得自己写的很好,充满了信心。每一个事物的发生都有多面性。


心理咨询师哈雷


首先肯定,老师只字未改,孩子受打击这是一定的了。

先不说孩子所写作文用的是何种语言形式,所写作文写得好不好,老师只字未改,这是不对的。

就此事而言,应让孩子主动与老师沟通,一是让孩子明确没改的原因,二是可直接听到老师的指导与教育,这样可避免相互猜疑,心中郁结,免除以后对孩子的学习及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千万不要置之不理,任由疑虑下去。

只字未改,也许有我们臆想不到的原因,比如,漏改了,这也是存在的,若此而久存疑虑,那就误中加误了。

教育的缺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师生沟通,缺乏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缺乏家校沟通。


今亱望星空


这个问题不能片面的看待,作文当中只字未改但是不是有其它沟通的方式呢,比如直接沟通面谈或者有些相关的评论?想知道对孩子有没有打击直接跟孩子交流这件事情,不要瞎猜。假设孩子受了打击,那就问为什么,是因为老师对你的关注度不够或者没有获得认可而受打击吗,以此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当下的情绪是怎么来的;如果没有受打击,可以问问孩子自己怎么想的,也可以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IVYZHANG


改了,才是打击。本身初中作文,就是要求不能用文言文和诗歌。以初中生的水平,除非是天赋异禀,否则写的文言文也就自己能看,实则一塌糊涂。要是老师认真改,可以说每一句都能挑出毛病,这才是打击。


独行路人甲


其实孩子比你想的更坚强,不用替他担心,每个人都应该逐渐地接受这种负面的事情。

家长要做孩子的定海神针。


安安静静13141221


一字未改,就是好


五岭风


老师也不懂得改。


我爱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