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當讀到《史記.高祖本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感慨,為什麼呂后的父親呂公會一眼便相中普普通通的劉邦,難道說他真的是一個隱世的相面高手,僅憑一面便把女兒的終身大事給定了?難道他真的已經“看到”了劉邦未來的大富大貴?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事實上,如果我們細讀《史記》,卻能在呂公的決定之下,感受到更多的難言之忍。

一、呂公所面臨的環境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史記.高祖本紀》

按照《史記》的說法,呂公因為躲避仇家,一家老少從單父遷到沛縣的。可是,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單父即今山東荷澤市單縣,而沛縣即今江蘇徐州的沛縣,看起來不在同一個省,似乎距離很遠,然而,實際上二者之間的距離還不到二百里遠。

呂公來投奔沛令的理由是他跟沛令素有交情,可是到了沛縣以後他卻要面臨一個問題,即沛令的求婚。從呂媼(呂公的妻子)的話“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沛令的求婚很明顯是被呂公給拒絕了,而相比較於劉邦,呂媼則是更願望將呂雉嫁給沛令的。

為了能夠娶到呂雉,沛令對呂公自然非常尊重,甚至於把重客臨門的消息也擴散了出去,沛縣的豪傑官吏都爭相跑來祝賀。此舉對於一個逃難僅僅一百多里地遠的呂公來說,很難說是一個好消息,暴露身份、引來仇家都是很可能發生的事。

所以,呂公此時需要儘快解決一件事,即把他的女兒呂雉嫁出去。既絕了沛令的念頭,也儘可能地避免引來仇家、招惹殺身之禍。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二、選擇嫁誰很關鍵

既然呂公急於將女兒嫁出去,那麼選擇嫁給誰就很關鍵了。

雖然說,從呂公的角度,不同意沛令的理由很可能是因為沛令年紀太大,或者是做沛令的妾氏比較容易引人注意。這裡面,前一種可能性顯然更大一些,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我明明把你當朋友,你卻一門心思想做我的女婿”,呂公自然是不願意的。但是,呂公拒絕沛令的理由自然是不可能這麼直接的,反而應該是“小老兒落難之身,小女賤命,實難配得上沛令如此尊貴之人”一類的套話。但是,從沛令對呂公的態度來看,他應該是並沒有放棄的。

所以,呂公需要找一個既不能太差,又不能因為畏懼沛令而直接拒絕自己的選擇對象。然而,呂公在沛縣的這段時間裡,所接觸到的人之中,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沛令所認識的,實在是很難找到合適的人。

比如蕭何、曹參這樣,在沛令手下工作的人,雖然看起來好像明顯優於劉邦,但是他們卻很可能由於畏懼沛令,而直接拒絕呂公的求婚請求。

這才給劉邦創造了有利時機。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三、那麼,為什麼呂公會選擇劉邦呢?

對於呂公而言,這場“沛中豪傑吏...皆往賀”的宴會,既充滿了危險,卻也算是一個契機。只要通過這樣一個機會,為他的女兒呂雉選擇到如意郎君,便可“化險為夷”,擺脫沛令的煩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來赴宴的每個賓客,都是呂公密切觀察注意的對象,不僅僅侷限於劉邦自己。

所以,儘管呂公最後選擇了劉邦,也並不是當時就表示的,而是在喝盡興之時,該瞭解的都瞭解了以後,呂公才使眼色將劉邦留下。

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史記.高祖本紀》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那麼,為什麼呂公沒有選擇別人,而選擇了劉邦呢?這裡面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呂公確實是會看相的,劉邦的長相也是非常被呂公認可的。《高祖本紀》中形容劉邦是“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就是說劉邦高鼻樑、寬腦門,胡型、髮型都是非常漂亮的。這說明劉邦不但長相優異,而且也是很注意打理自己儀容儀表的,並非是那種邋里邋遢的“流氓”樣子。善於看相的呂公自然很快就發現了劉邦身上的這些優點。

2、劉邦雖然職位不高,但也是泗水亭長,屬於秦朝的小吏。在秦朝,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吏的。既要求有一定的家財,也要有比較好的名聲,人品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更是不能差,更重要的還必須要有保人。這一條加上劉邦的外表,雖然未必能保證劉邦的上限有多高,但是至少是可以保證劉邦的下限不至於太低的。

3、更重要的在於第三條,即呂公認為劉邦很有可能不會因為畏懼呂公而拒絕他的求婚要求。理由是,當沛令執行他這個貴客的時候,其他豪傑官吏都是中規中矩,該賀錢多少就賀錢多少,該坐到哪個位置就坐到哪個位置的,唯有劉邦與眾不同。不但“不持一錢”,反而喊著“賀錢萬”,並直接朝堂上走去。面對如此特別的人物,呂公當然極為重視,所以聽到外面的聲音他便已經“大驚,起,迎之門”了,直到迎接出來以後,呂公才真正看到劉邦的相貌,可見,呂公重視劉邦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外表。而後來,劉邦毫不謙讓地坐到上座,這也更加印證了呂公的判斷。

所以,結合劉邦的相貌以及蕭何等人對劉邦的簡單地介紹,呂公最後決定把女兒呂雉許配給劉邦。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四、呂公求婚的姿態

如果依正常角度判斷,雖然呂公是逃難到沛縣,但是還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並且非常受沛令重視,他跟劉邦求婚的姿態,至少也應該是平等的。可讓人想像不到的是,呂公的姿態擺得非常之低,甚至不亞於某些男青年跟女神求婚時的卑微。

下面這段是呂公跟劉邦說的話。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史記.高祖本紀》

首先,這裡面呂公把劉邦捧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作為一個善於看相的人,呂公此生閱人無數,卻從未見過一個有劉邦如此貴相之人);其次,呂公把自己的女兒卻放在了很低的位置(只不過是要求做劉邦的“箕帚妾”,即拿簸箕、掃帚的妾侍,僅此而已);這個對比就有些過於明顯了。

劉季,也就是劉邦,當時確實已經有個女人,即外婦曹氏,也有個兒子劉肥,不過卻一直沒有明媒正娶,即沒有正妻。這個信息,呂公知道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不過,即便他不知道,也至少可以說明,呂公是非常迫切地想把女兒嫁給劉邦的。所以,他才把姿態擺得如此之低,甚至低到容易讓人以為呂雉嫁不出去的程度。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這也難怪呂媼會因為這個事生呂公的氣,不過,呂公一句“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倒是實情。因為他所成就的這樁婚姻,也因為後來劉邦的成功,把他的眼光(相術)抬高到了可以“封神”的地步。

水言水語

很多時候,歷史中表面看起來很神奇的片段,都“隱藏”著很多的無奈。設身處地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有時我們看到的便是完全不同的歷史。

劉邦與呂雉的這樁婚姻,既不是呂公相術驚人,也不是“混混”劉邦配不上呂雉,反而是呂公在被迫的選擇下,為女兒找到了最適合的人。此外,呂公夫婦的要求也並沒有那麼高,不管他們之前在單父的地位有多高,到了沛縣之後,他們的擇婿標準已經下降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的二女兒呂嬃[xū]一樣沒有嫁給地位更高的人,反而是屠狗之輩樊噲 了。

細品《史記》:劉邦能娶到呂雉,並不僅僅是呂公相一次面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