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中国的年怎么变,

都藏着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

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欣赏一些往日春节的老照片,

回味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滋味儿。

为什么那个时候过年觉得有年味儿呢?

因为穷啊!

过去,

很多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

很多东西只有过年才能看到,

才能吃到啊……

五十年代

离现在也有60多年了。

那个时候,

物质哪有今天这么富足。

那时候,过年的对联都是现场写的。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这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四代同堂一大家子围坐一起,过春节 。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以及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春节穿新衣,从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为此很多做母亲的,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有多幸福!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放鞭炮似乎是过年时,男孩子们小时候最期待的事儿。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远方的祝福。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网上直播。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没有礼堂,天做顶,石头做椅,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到来时的喜悦。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新年了,“总把新桃换旧符”,“学习先进经验”是极具那个年代特征的横幅。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在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贴上红红的窗花儿!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老人包着饺子,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好奇的还会上去学着捏上几个不成形的“怪饺子”,

全家人乐呵呵地包饺子,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后的香味儿扑鼻,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除了饺子,北方人还会做包子、馒头,等蒸好后,正中间再印个红花、红字!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六十年代

那是个属于集体的时代。

单位发电影票、组织联欢、街道组织打扫卫生、置办年货......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60年1月30日,北京春节环城赛跑,人们从天安门广场开始跑起。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以前,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67年的时候,国务院提出了“春节不放假”的政策,春节期间,各地公社,工厂纷纷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开创各种学习班,过“革命化的春节”。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七十年代

过年了,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八十年代

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就愈发丰富起来。

1983年,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当年只有30多岁的李谷一的一首《乡恋》唱红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电视机里响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旧会跟着唱:“你的声音,你的歌声……”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1987年,一个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儿因为春晚一夜之间红遍中国,他劲歌热舞带来一曲《冬天里的一把火》。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这四大件开始走进寻常人家。过节的时候,人们纷纷上街采购大件。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商场卖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是八十年代中期春节时的北京王府井,人们在抢着买平时买不到的糖果。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那时,过年当中已出现这样热热闹闹的红火景象。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那时,正月十五看花灯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那时, 城里过年也能买到震耳欲聋的响炮。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那时,春节期间卖的最火的是——挂历。

年味只有小时候才有,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各位聚聚减少外出,各自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