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二十四回!

最近,大锤的水浒细节解密系列,一直在跟列位读者听友,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出场或者出名的历史人物。之前已经历数了《水浒传》中的蔡京童贯等四大奸臣,以及他们背后的那个自视才高但是实际只会惹祸的宋徽宗。本期,我们继续说一个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水泊梁山的第一任首领,白衣秀士王伦。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叫王伦的,在北宋时代有好几个。其中跟白衣秀士王伦职业最接近的,就是来自当时北宋京东路沂州的“虎翼卒”军士,王伦。什么叫职业接近呢,就是这个历史上的王伦,他造反了。

在公元1043年,也就是北宋仁宗庆历三年,位于今天山东境内的北宋京东路沂州这一带连续几年遭受蝗灾、旱灾之后,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就出来反抗官府了,而北宋这边就派虎翼卒去镇压,结果可能是这些虎翼卒平时生活也不咋地,而且急吼吼地拉出去镇压,官兵之间矛盾加剧,有几十个士兵就不干了,他们把零头的巡检使朱进给宰了,而这领头的士兵,正是本文的主角,王伦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王伦起义之后,很快就与沂州的反抗农民汇合,然后就冲入京东路青州。因为北宋京东路战略地位很重要,这里西面出去不远就是东京汴梁城,而北面则与北宋抗辽第一线河北路接壤,所以当时这里驻军很多,王伦起义的核心人马只是虎翼卒的那百十人,战斗力非常有限,因此王伦队伍在京东路这边打了个转,发现没什么空间,于是很快就突进南下了,他们一路沿着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楚州(今江苏淮安)、泗州(今江苏盱眙[xū yí])这条线,直捣扬州。

这一下出乎了北宋朝廷的预料,这一带防守远远不如京东路北面那样严密,而且这一带地处北宋腹心地带,长期远离战乱,因此平时战备都非常松懈,王伦人马突然南下,可把沿途的北宋各城弄得够呛,一片鸡飞狗跳。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当时北宋著名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就是经历了王伦起义的当时人之一。他记录了当时王伦这支小小人马南下之后,给北宋带来的严重威胁。欧阳修说:我观察到,王伦沿途经过楚州等地,当地的知县官员不但不敢领军迎战,反而还主动去赴王伦那里吃饭应酬,结果被王伦火并,朝廷储存在这些地方的衣甲军器等系数都跑到了王伦的手里。

按照欧阳修的说法,王伦人马“如入无人之境”,一旦继续南下长江,朝廷守御兵力更弱,到时候王伦向南可以劫掠福建广东,向西可以直入四川,那就是“腹心之大忧”。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在欧阳修看来,王伦这次起义其实规模很小,核心力量不过百人的队伍,但是他们一路南下,却曝光了北宋朝廷统治的无比腐朽,那些王伦人马经过之地的北宋官员,竟然主动跟王伦队伍交朋友,送钱送装备,只求王伦不要劫掠当地。

各地的那些厢军土兵,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力,哪怕是要扑灭王伦这种规模的小起义,都得从开封汴梁城直接派出禁军才能镇得住。而这边禁军还没来得及出动,王伦已经迅速南下兵迅速壮大了队伍,王伦在南下过程中就直接穿上黄颜色的衣服,这是模仿当年北宋开国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意思。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不过,王伦的人马还是太少太弱,经不住已经紧急动员起来的北宋朝廷部署的围攻,很快,他就在长江边被击败了。王伦本人被杀。整个王伦起义,从沂州发动到长江失败,大概总计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而这次起义,也就成为了后世施耐庵写作《水浒传》时安排盘踞山东水泊梁山的第一波好汉的原型。不过,说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听友朋友们肯定注意到了,历史上的这个王伦,跟小说里的王伦,实际是差距了不少年代的。

历史上的王伦,活动于公元1043年,而《水浒传》中的王伦,他被晁盖火并的时候大概是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间,也就是公元1111年以后。两者差出来70年。也就是说,历史上的这个王伦,可以当《水浒传》里王伦的爷爷了。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那么为什么后世学者仍旧会认为,这个王伦最可能是《水浒传》白衣秀士王伦的历史原型呢?历史上的王伦起义,无论性质还是地点,都与水泊梁山好汉们的活动有相似之处。而且王伦的起义规模较小,名气却不小,这非常符合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的写作需求。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施耐庵安排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义军大头目当晁盖的火并对象,比如北宋李顺、王小波这种领导几十万人规模的起义军领袖,这要是说出来,当时的读者听众肯定也不信啊。而王伦这个规模和名气刚刚好,特别适合拿来改编,因为施耐庵既要去掉王伦,换成更强力的头领晁盖,同时还要保留王伦部下和水泊梁山的强悍战斗力。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另外,这里大锤再介绍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历史上的王伦又被称为“黄衣王伦”,这是因为之前咱们提到过,王伦在南下长江中已经穿上黄衣,仿照赵匡胤故事了,这是非常有雄心的。而《水浒传》中的王伦的绰号叫做“白衣秀士”。这在宋代是个有说头的,宋人描述科举考试时有诗云:“三百俊才衣似雪”。也就是赶考的读书人一般都穿白衣。

从绰号来说,王伦的这个“白衣秀士”的绰号实际描述的是他的读书人的身份。而历史上的王伦是个军卒出身,应该是没读过什么书的,所以是黄衣军士王伦。

《水浒细节解密》之 白衣秀士王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到了施耐庵笔下,换到了一个酸腐文人心胸狭窄的落草大王身上,就变成了白衣秀士王伦。留下这种近似于恶趣味的修改痕迹,因此我们还是谨慎推测,那个比白衣秀士王伦大70岁的真实的王伦,正是《水浒传》参考的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