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曹操25個兒子,為何沒有阻止司馬懿奪位?原因是什麼?

西府騎手


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奪取曹魏的大權,最關鍵的原因實際上是曹爽的無能。

首先來看司馬懿這個人。建安十三年他被曹操任用以後,就成為了曹操的謀臣。後來,在曹操的繼任者鬥爭中,他選擇站在曹丕這邊,擔任曹丕的中庶子。

司馬懿深得曹丕的信任,他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曹丕繼位以後,司馬懿成為了曹丕的心腹大臣。

後來曹丕駕崩,司馬懿被委以重任,與曹真、陳群、曹休共同輔佐魏明帝曹叡。從這裡可以看出,四個輔佐大臣中有兩個是曹氏宗親,當時司馬懿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

曹叡繼位以後,司馬懿這個時候立下了赫赫功勞,他成功抗拒了蜀國、吳國,並且還平定遼東。可以說司馬懿這個時候是魏國最有聲望的大臣。

後世的人對司馬懿評價不是很好,可是那個時候司馬懿絕對是魏國中的能臣。他是傑出的軍事家,領導了很多戰爭,同時還實行了很多有利於老百姓的善政。所以司馬懿在當時是非常得人心的。

曹叡駕崩以後,司馬懿和曹爽共同執政。可見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地位有上升了不少。

再說說曹爽,曹爽的父親是曹真,曹真的父親是曹邵。曹邵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後來不幸戰死。這個時候曹真年幼,於是曹操就收養了他。

曹真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是當時曹氏宗親中非常重要的將領。所以曹丕才會在臨終之前託付他為輔政大臣。

太和五年,曹真在主持伐蜀失敗後病死。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曹爽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曹爽很早的時候就和魏明帝曹叡關係很好。所以曹真死後,曹爽以長子的身份繼承了爵位。曹叡對曹爽非常信任,所以在他臨終的時候曹爽成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軍事。

曹爽成為輔政大臣以後,又成為了侍中,並且還改封武安侯。曹爽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侍講,其餘諸弟也成為列侯。可見,這個時候曹爽的兄弟在朝中的軍政大權是完全強於司馬懿的。

不過曹爽這個人能力實在是不行。他和曹叡年紀相差不大,從政年齡差不多有二十多年了。可是曹爽卻沒有什麼政績,反而驕奢淫逸。同為曹氏宗親的曹羲甚至都多次勸告曹爽。

在和司馬懿的政治鬥爭中,曹爽不懂政治、不懂軍事、不懂經濟,缺乏實際的辦事能力,只知享樂,誇誇其談。

以這樣的人作為輔助大臣,哪怕沒有司馬懿,曹氏政權也是長久不了。

在和司馬懿早期的權力鬥爭中,曹爽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架空了司馬懿。他把司馬懿升為太傅,實際上奪取了司馬懿實際的權力。

大權在握的曹爽權傾朝野,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迅速走向腐化。同時在政治軍事上,曹爽伐蜀失敗,改革搞得一塌糊塗,所以這才給了司馬懿可趁之機。

實際上當時很多有識之士都認識到司馬懿的威脅,只可惜當時的曹爽根本聽不進意見,否則司馬懿哪有機會翻身?

哪怕當時司馬懿發動了政變,實際上形勢也是對曹爽有利的。

大司農桓範是個很有才能的人。司馬懿發動政變以後,桓範勸說曹爽護送皇帝去許昌,召集各地兵馬護駕,再以叛逆的罪名討伐司馬懿。

曹丕立下制度,太后不得干政,所以司馬懿借太后的名義,從道理上是講不通的。更何況皇帝曹芳還在曹爽手裡,完全是名正言順。

只可惜曹爽不採納他的意見,竟然天真的相信司馬懿會放過自己。只要他投降,司馬懿會讓他歸隱,做個無權無勢的有錢人,逍遙的過完下半生。

當然最終的結果司馬家穩定大局以後,曹爽這些投降的人被夷滅了三族。很多已經出嫁多年的女子,都連坐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