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樑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林徽因多才多藝,幽默活潑,人又心直口快,想什麼說什麼,批評起人來毫不留情面。費慰梅曾經這樣形容她的犀利言談:“她的談話同她的著作一樣充滿了創造性。話題從詼諧的軼事到敏銳地分析,從明智的忠告到突發的憤怒,從發狂的熱情到深刻的蔑視,幾乎無所不包。”照理說,這麼一個牙尖嘴利的女性,長得再漂亮,恐怕也會讓人敬而遠之。但林徽因和梁思成卻有許多共同的朋友,他們是一生的摯友和知己。

費正清費慰梅夫婦在這一群朋友中,因為是外國人而有些特殊。但參加了幾次聚會,就和大家都成了談得來的老朋友,他們的中文水平也就在這樣的聚會中飛快地提高。

不歡迎費氏夫婦的似乎只有林徽因的母親和僕人們,老太太總是用一雙疑惑的眼睛直盯著這一對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每當費氏夫婦扣響梁家的門環,開門的僕人總是隻把大門打開一道縫,從上到下把他們打量一會兒,然後才把他們放進院子,而老太太卻踮著小腳一直把他們追到客廳裡,每次都是徽因把她的母親推著送回她自己的屋裡。

有時候林徽因心情不好,費氏夫婦就拉上她去郊外騎馬,將城市裡的塵囂遠遠地隔在灰色的城牆和灰色的心情之外。林徽因很有騎師的天賦,她坐在馬背上的身姿看上去棒極了,連號稱美利堅騎士的費正清也嘖嘖稱讚。因為經常去騎馬,林徽因索性買了一對馬鞍,一套馬褲,穿上這身裝束,她儼然成了一位英姿勃發的巾幗騎師。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那段日子是林徽因一生中最值得留戀的一段時光之一。費氏夫婦回國後,她在信中對往事的回顧,依然是那樣神采飛揚:

自從你們兩人在我們周圍出現,並把新的活力和對生活、未來的憧憬分給我以來,我已變得年輕活潑和精神抖擻得多了。每當我回想到今冬我所做的一切,我都是十分感激和驚奇。

你看,我是在兩種文化教養下長大的,不容否認,兩種文化的接觸和活動對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你們真正出現在我們(北總布衚衕)三號的生活中之前,我總感到有些茫然若失,有一種缺少點什麼的感覺,覺得有一種需要填補的精神貧乏。而你們的‘藍色通知’恰恰適合這種需要。另一個問題,我在北京的朋友年齡都比較大也比較嚴肅。他們自己不僅不能給我們什麼樂趣,而且還要找思成和我要靈感或讓我們把事情搞活潑些。我是多少次感到精疲力竭了啊!

今秋或不如說是初冬的野餐和騎馬(以及到山西的旅行)使整個世界對我來說都變了。想一想假如沒有這一切,我怎麼能夠經得住我們頻繁的民族危機所帶來的所有的激動、慌亂和憂鬱!那騎馬也是很具象徵意義的。出了西華門,過去那裡對我來說只是日本人和他們的獵物,現在我能看到小徑、無邊的冬季平原風景、細細的銀色樹枝、靜靜的小寺院和人們能夠抱著傳奇式的自豪感跨越的小橋。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費氏夫婦在中國時最先熟悉起來的除梁氏夫婦,就是邏輯學家金嶽霖了。大家都叫他“老金”。看上去他似乎是梁家的一個成員,住在梁家院後一座小房子裡,梁氏夫婦住宅的一扇小門,便和老金的院落相通。每次聚會,老金總是第一個來。有時候,這樣的聚會也在老金家進行。作為一個邏輯學家,老金的幽默是獨特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免不了拌嘴,聞聲而來的老金從不問清紅皂白,而是大講特講其生活與哲學的關係,卻總能迅速讓兩口子“熄火”。

老金和梁家的關係有些特殊,因為不少人都認為他和林徽因有一段情緣。至於事實的真相早已不可考,老金也從未承認過他和林徽因之間有過愛情。但老金和梁家的確是莫逆之交。他可不是隻在安逸的年代才陪在你身邊高談闊論的朋友。梁家困頓李莊時,老金從昆明趕了過去,像在北平時一樣陪伴在他們身邊。為了給病重的林徽因滋補身體,他從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到鎮上買了十幾只雞飼養,盼望著早日生蛋。老金養雞很厲害,在北平布總衚衕時就養著幾隻大斗雞。據梁從誡說,在李莊的時候“金爸在的時候老是坐在屋裡寫呀寫的。不寫的時候就在院子裡用玉米喂他的一大群雞。有一次說是雞鬧病了,他就把大蒜正瓣的塞進雞口裡,它們吞的時候總是伸長脖子,眼睛瞪得老大,我覺得很可憐。”這十幾只雞,長勢很快,一隻都沒生病,後來還下蛋了,所有人都特別開心。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至於老金自己,他對生活的艱難和通貨膨脹總是用哲學家的觀點對待,他對梁思成和林徽因說:“在這艱難的歲月裡,最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自己擁有的東西,它們是多麼有價值,有時你就會覺得自己很富有。同時,人最好儘可能不要去想那些非買不可的東西。”老金的“金口玉言”使處在艱難困苦中的朋友們得到了精神上的寬慰。

林徽因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但是瞭解她的親友們都不會計較。林徽因和二姑子梁思莊的關係並不“符合”很多人理解的那種姑嫂之間必處不來的“定律”,梁思莊的女兒吳荔明女士回憶道:

我的媽媽,一直和二舅媽相處的很好,他們還在十幾歲的時候就相識了,後來又一起在國外留學。由於共同接受了西方教育,使他們有很多共同語言,親如姐妹。媽媽說二舅媽林徽因是“刀子嘴,豆腐心”,別看她嘴巴很厲害,但心眼好。她喜怒形於色,絕對真實。正因為媽媽對二舅媽的性格為人有這樣深刻的認識,才能使她們姑嫂兩人始終是好朋友。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1936年1月,喪夫的梁思莊帶著女兒從廣州回到北平,初到北平時住在梁家,林徽因還寫信給費慰梅嘮叨了一番——事實上,林徽因面對瑣碎的家務事,經常會發牢騷。但是牢騷歸牢騷,林徽因當時對母女倆特別好,即使在外地考察也要特意寫信,詢問她們是否安頓好了。解放後,林徽因和梁思莊聯繫也很頻繁,吳荔明小時候愛吃雪糕,夏天的時候林徽因去梁思莊家,總是用一個小廣口暖瓶裝著滿滿的雪糕給孩子。梁思莊見到林徽因第一句話總是“Are you all right?”,林徽因身體不好,梁思莊一直放心不下。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中提到一件事,林洙以“同鄉”身份到清華先修班學習,,被介紹給林徽因,林徽因主動熱心地給她補習英文;後來,林洙要和在清華任教的男友結婚,但經濟困窘。林徽因知道後找到她,告訴她營造學社有一筆款項專門用來資助青年學生,讓她先用。看到對方一臉窘迫嗎,立刻安慰說:“不要緊的,你可以先借用,以後再還。”不由分說的把存摺塞給了她,還送了一套青花瓷杯盤做賀禮。後來林洙想還這筆錢,卻被林徽因“嚴厲”的推了回來。

“林徽因式”的熱誠,包裹著尖銳的刺。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些尖利的表象,就無法觸及她的真心的柔軟。好在林徽因的朋友們都能寬容她最“壞”的那一面。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美麗的嘴上不饒人的女學者,“好”的那面是值得結交一生的。

林徽因式真誠:金嶽霖為她養雞補身體,梁思莊贊她刀子嘴豆腐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