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德綱當年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裡說有很多相聲演員是半路轉行,具體有哪些例子?

用戶7014061022


其實德雲社的許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轉行的,都是先在郭三俗家搬煤,買菜,掃地,擦玻璃開始,後來才到德雲社說相聲,比如曹雲金,等


夏天150242743








郭德綱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段子裡提到的時間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

所以我截的這幾張圖裡只包括了明字輩這些拜師較早的人。至於他們全都準確的拜師時間,暫未統計,以這本書的作者所言,他對於年輕一輩的,最近這些年拜師的很多都不認識,而且有些是學生不是徒弟,有些甚至是外國人,所以可能沒有錄入。從這點看,他錄入的這些名字大體上是可以跟郭德綱所說的名單有大量重合的。

我沒有截文字輩的,除了家裡有長輩說相聲的,其實八十年代也很難有人能進到文字輩了。不能很肯定的說沒有外行人進來,但從大面上來說,我們大致瞭解說相聲的名單就可以,這些人雖然在相聲演員裡面有名有姓,反正大家都不認識。
只看明字輩的,這裡面也不全,然後再把裡面所以你認識的去掉。仍然有大量你不認識的,被認定為正經的相聲演員的人。

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喜歡單個的舉例子,比如苗阜以前幹什麼的,岳雲鵬以前幹什麼的,姜昆以前幹什麼的。

其實,這些都已經功成名就了,至少手上有點活兒的,他們即便半路出家,但也算不上矇騙觀眾。相聲行業裡,比岳雲鵬苗阜強的,真沒啥人。

真正的渾水摸魚之輩,肯定是不出名的。要是一個二五眼還能混出名堂,那他也太厲害了。

就這個名單,反正也不全。把裡面的名角去掉,把家裡說相聲的藝人子弟去掉,仍然有一大部分,有師承,有名有姓但不認識的人。

去查他們的出身吧。別說他們說相聲之前是幹別的行業的,就是拜師之後仍然幹別的行業的,也大有人在。


閒白社


首先說明一下,《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是一段對口相聲,不是新聞報道,哪怕郭德綱在裡面反覆說“這都真事兒”,大家也不要當真事兒聽。因為郭德綱在調侃于謙家族的時候,也會這麼說,但你拿著相聲段子找郭德綱核實的話,他會告訴你“這是藝術創作”。所以不要把相聲演員說的話當指路明燈,有些東西動動腦子甄別一下,你會發現這都是娛樂而已,這是其一。

其二,郭德綱說的前提“相聲演員半路轉行,到相聲行業矇事圈錢”,這個前提本身就有矛盾。第一什麼叫相聲演員,到底是會說相聲的就叫相聲演員,還是必須由相聲門戶的演員,如果是有門戶的人,那講這段相聲的時候,郭德綱還沒拜師,那他自己就不是相聲演員。第二外行人到相聲行業圈錢,這個更是可笑,相聲在九十年代到零幾年根本就一文不值,多少從業人員往外跑,哪有人轉行到裡面撈錢的說法。一個日薄西山的乞丐行業,還有人放棄本行跑進來,那就是真愛相聲的人。


所以說郭德綱這個作品裡面隱射的東西,很多就跟網絡爽文一樣,只是為了舞臺效果設計的而已,或者說就是郭德綱在含沙射影攻擊一些跟他不對付的同行。只不過他在自己小劇場有話語權,所以能夠隨便開炮,臺下也不會有人站起來跟他辯論,所以郭德綱說的東西,很多沒必要考究,更加不用去較真,聽個樂就可以了。

相聲演員半路出家是常態,真正生下來就一直說相聲的人才是奇葩,郭德綱自己都是評書開蒙,但他確實賺錢的職業都是相聲,所以他勉強算是符合這個條件。另外馬三立劉寶瑞也沒有其他職業經驗一直說相聲,但其他人都會多多少少有其他行業的工作經歷。

列舉幾個半路出家的相聲演員,就以郭德綱在相聲裡面說的“廚師”行業為例:

曹隨風——馮鞏徒弟,當過專業廚師;

閻月明——著名的廚師相聲兩門抱;

李嘉存——十幾歲學廚師,後改說相聲;

丁廣泉——家裡三代都是大廚,祖傳廚師;

牛振華——郵電部食堂廚師出身,後考入北京曲藝團說相聲;

王偉——楊進明徒弟,廚師出身;

李鶴彪——郭德綱徒弟,飯店大廚;

張鶴倫——郭德綱徒弟,烤串師傅出身;

另外把餐飲業算進來,岳雲鵬孔雲龍是跑堂夥計,孟鶴堂是飯店大堂經理,都是妥妥的半路出家。對了,張雲雷也去麵包店打過工,也算是餐飲業從業人員。


其他行業轉行:

侯寶林——京劇演員

馬季——書店員工

馮鞏——鉗工

姜昆——建設兵團士兵

于謙——演員

苗阜——鐵路工人

李宏燁——理工科博士


相聲演員轉行其他行業的名人:


範偉、張國立、劉歡、鞏漢林、朱軍等。


鹹魚茶館


《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是郭德綱最為成功最具影響力的相聲作品之一。其中他針砭時弊地說出很多相聲現狀,值得相聲從業者深思。其中說到很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出家,看相聲行掙錢才中途加入的話題,這樣的問題當然存在,但這並非完全任由指責的事情。有一些演員當然是混子,但也有一些演員是有著相聲天分的,他們轉入此行業是相聲之幸。

馬季:原來在新華書店上班

從遠到近來說,建國之後曾有一段相聲的中興時期,相聲的繁榮使得職工業餘演出中湧現出很多佼佼者,其中就包括後來成為相聲大師的馬季。

馬季原來只是王府井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由於從小喜歡相聲就跟著模仿,他尤其模仿侯寶林的表演最為相像,連聲音都非常接近。在一次業餘文藝會演當中,表現出色的馬季被侯寶林相中,而後馬季被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

可以想見,如果馬季沒有轉行一直在書店工作,相聲界就會少一位承前啟後的相聲大師。

姜昆:曾在建設兵團當兵

時間進入十年非常時期,那時候除了樣板戲和少有的一些歌曲可以演唱,文藝活動基本停滯,此前從事相聲行業的人都紛紛轉行做了別的工作。一些喜歡相聲的年輕人也不得不做其他工作,無法得相聲之門而入。十年非常時期結束的時候,相聲成為最敢於發聲對社會不良現象進行諷刺的輕騎兵,受到全國觀眾的熱烈歡迎,這時候就湧現出很多從其他工作領域進入相聲行業的新演員。最典型的就是姜昆。

姜昆最早說相聲是在黑龍江建設兵團,那時候他還在部隊當兵,處於對相聲的喜愛開始表演相聲,但並非一名專業相聲演員。1976年的全國文藝會演中他脫穎而出,被在場的馬季看中,而後被調進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其後因為說出《如此照相》等作品而聲名大噪。和馬季一樣,姜昆也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相聲演員的代表。

侯軍:先當廚子後說相聲

郭德綱在作品中所說的其他行業進入相聲行業的例子,有這樣正面的例子,當然也有反例,也就是郭德綱看不慣的一些事情。

比如侯寶林的孫子也就是侯耀華的兒子侯軍,在爺爺的教誨下,其實侯軍最早是學烹飪的,後來還在央視主持過幾年《天天飲食》教做菜做飯。在相聲不火的年代侯軍教人做飯,但在相聲火爆的那些年,他也曾放下炒勺登臺演出。不能說他完全沒有相聲表演天分,而且後來還拜師勝傑為師學過相聲,但自始至終沒有什麼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半路出家不是完全的壞事

可以這麼說,某個行業火了就吸引更多人加入,這本來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說對還是不對,那就看這個人有沒有相聲天分,有沒有為此付出努力。就拿德雲社來說,拿郭德綱的徒弟來說,很多人在進相聲行業之前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比如表現優秀的閻鶴祥,原來就是通信行業的工程師,而且即使開始在德雲社學習相聲也開始表演,還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維繫了很長時間。這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並不代表演員不是這塊料,完全是為了掙錢得名而轉行說相聲。

魚龍混雜的情況總是有的,但誰是魚誰是龍,觀眾會予以檢驗,時間會給予回答。



鄭捕頭


之前姜昆參加訪談節目說了一段八扇屏,霸王項羽那段,效果大家可以自己找視頻看看。


阿宅小巖


岳雲鵬,孔雲龍飯店端盤子轉行。

孫越,動物園飼養員轉行。

張鶴倫,唱二人轉的轉行。

孟鶴堂,酒店大堂經理轉行。


飄逸的歷史



《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應該算是郭德綱相聲的一段代表作,裡面對相聲行業的一些現象剖析的比較深刻。其中說到很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轉行的,帶有一點諷刺的韻味,但並非諷刺所有半路轉行的人。在我看來所謂的半路轉行,應該有三類:


一是原來有工作,後來開始喜歡相聲,而拜師專門學習相聲,從事相聲的演員。這一類相聲演員在現今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德雲社內部,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岳雲鵬最初是麵館的服務員,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加入德雲社,拜郭德綱為師,經過幾年的學習,最終得以登臺表演相聲。再比如張鶴倫,小的時候學唱過二人轉,後來看到電視裡面的郭德綱,非常喜歡。於是在母親的幫助下,來到北京,幾次努力才拜師成功,同樣經過系統的學習,才最終登臺表演。類似於這樣的相聲演員,還有很多很多。


二是原來有工作,因為某些原因轉行進入相聲,不過從來沒有進行專業的學習和訓練,甚至對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都不是很熟悉的。比如姜昆,原來在黑龍江建設兵團工作,因為嘴皮子比較靈活,經常說一些小笑話,後來被馬季發現,調到北京開始說相聲。不過姜昆雖然是馬季的學生,但卻沒有太專業系統的學過相聲基本功。


在比如侯耀華,侯耀華作為侯寶林的兒子,打小就沒少聽過相聲,可卻沒有真正的學習過,主要是侯寶林不同意。後來年紀大了,有了名氣,不知道怎麼就成為了相聲演員,甚至拜師常寶華,成為了名正言順,卻基本功不紮實的相聲演員。

這一類的相聲演員,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多。這應該也是郭德綱所要諷刺的一群人。


三是學習過相聲,但是中間做其它工作,後來又回到相聲行業的。比如於謙,很早就跟隨石富寬學習相聲,但中間由於相聲行業發展不景氣,開始拍戲。最後因為和郭德綱搭檔,找到了相聲的感覺,又回到了相聲行業。再比如張雲雷,自小跟隨郭德綱學習相聲,後來因為到倉離開相聲幾年,最終因為郭德綱而回到德雲社,成為現在最火的一個相聲演員。


其實不論哪一類相聲演員,自小就開始學習的也好,半路轉行的也罷。只要有更多的人願意說相聲,那對相聲行業都是好事。當然,既然願意說相聲,那就要對相聲負責、對觀眾負責,還是應該把基本功練紮實,把心態擺正,靜下心來多多的練習、研究相聲,這樣相聲才會越來越繁榮!


雨天論娛樂


舊社會的時候,中國農民家庭的生活普遍都比較困難,很多人從小就被父母送去學藝。但解放後出生的,又有幾個人從小就學習相聲的呢?像王玥波、徐德亮等人從小就學習相聲的,兩隻手就可以數的過來。



很多相聲演員其實都是半路出家,就連相聲大師侯寶林也非科班出身,是從京劇演員轉行過來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相聲演員。


1.閻鶴祥。

閻鶴祥如今可是德雲社的大紅人,由郭德綱指定親自為少班主量活,不出意外,那以後可就是德雲社的後宮之首了,嘖嘖嘖,這身份哪位師兄弟見了不得巴結著!

不過,誰能想到如今德雲社最風光的演員之一,十年前還是一位工程師呢。去年,閻鶴祥在微博上發出自己十年前的工作證,那時候的他任中國移動數字大廈無線局域網管理工程師職位,一個標準的理工男,整個頭上看不見一根頭髮。



再看如今,閻鶴祥已經穿上了一身大褂,走上了相聲舞臺,風光無限。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頭上竟然長出了濃密的頭髮,這頓時引來了網友的驚呼:莫不是說相聲有生髮功能?求教生髮秘訣!


2.孫越

孫越估計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德雲社內,除了于謙於大爺之外,他稱捧哏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孫越如今與岳雲鵬不屬於任何一個演出隊,可以獨立接商業演出,地位超然。他是相聲大師李文華先生的外孫,雖然屬於相聲世家,但是以前的職業並不是相聲演員。

岳雲鵬曾不止一次在相聲段子中調侃到:孫越以前是動物園裡的專門喂大象的飼養員,餵了幾年大象瘦了,他自己胖了。這個段子被很多觀眾當做玩笑,其實這不是瞎編的,孫越以前還真是動物園裡的飼養員。



他剛從北京園林學校畢業那會,相聲藝術正處於最困難的境地,眼看就要失傳,那個時候靠說相聲完全養活不了自己,所以孫越就選擇了學校分配給他的飼養員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很喜歡說相聲,所以在工作之餘會經常跑到外面的小園子裡去表演。後來認識了與他合作非常默契的岳雲鵬,並且在郭德綱的一再勸說下,才辭去了飼養員的工作,專心做了一名相聲演員,堅持到了現在。

你們還知道哪些從別的行業轉行過來的相聲演員嗎?


聞香識電影


和轉行沒關係,這方面楊毅說的透徹:你拜完師,頂著個大輩,不做科不練功,那你混相聲圈幹嘛來了


我了個去91


這段相聲中關於這段有一個重要的前提表述:這些人都是25歲之前是從事各行各業,25歲之後轉行開始說相聲,根本就沒有系統的學過相聲,沒有練過基本功的!為啥去說相聲不去幹別的,因為相聲好騙!這些人說的就是以姜昆為代表的一干主流電視相聲表演者!

半路轉行不可怕,老郭的大部分徒弟,基本都是轉行來的,但是人家這群徒弟,從進門就開始系統性學習,苦練基本功,一步一步鍛鍊起來,直到能上臺演出,所以德雲社的演員對得起每一位觀眾的票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