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孩子扯断了老师"项链",道歉方式全校热议:妈妈的教育太赞了

孩子的年龄小,往往会成为父母不多加管教的一大理由之一。但事实上,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从小就开始的。如果孩子小时候存在的问题父母不加以解决,那么等到孩子长大一些以后,他们的缺点与错误行为将更加难以更正。

刘女士的孩子今年4岁,刚刚被送到幼儿园上课。前段时间,孩子不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按时午睡,受到老师的教导。令老师没想到的是,自己俯身教导孩子,表现出了高度的耐心与包容,但孩子却不肯听话,甚至一把抓断了老师的项链。

后来,刘女士到学校接送孩子时,园长将事情反馈给了她。听到孩子扯断老师的项链后,刘女士并没有第一时间批评孩子,而是向老师赔礼道歉,并且提出要赔偿老师的损失。

回到家以后,刘女士告诉孩子:"到了学校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老师劝你午睡也是好心,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老师呢?现在你扯断了老师的项链,不仅要向老师道歉,而且必须照价赔偿给老师。你存钱罐里攒下来的零钱,我拿去赔付给老师,你以后表现好,妈妈再给你零花钱。"

随后,刘女士将孩子的零钱没收,并且带着孩子到学校向老师道歉,孩子也承诺自己以后会听老师的话,乖乖睡觉。刘女士的做法很快就流传开来,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同与赞赏。

孩子扯断了老师

孩子不能单凭口头教育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存在一个通病,就是孩子闯了祸,父母第一时间为孩子的过错"买单",随后对孩子采取说教甚至是打骂的教育方法。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在短时间内约束孩子的行为,却不能对他们的人生造成更为长久的积极影响。

而刘女士的教育方法正是很好地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她在教育孩子时,不仅会进行口头上的批评教育,而且会让孩子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一点是许多父母没有做到的。

事实上,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买单"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更正错误,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起到了更为长久的影响。

当然了,父母在采取承担后果的教育方法时,应该注意一些应用时的注意要点,避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孩子扯断了老师

采取承担后果式教育的三大注意要点

1、弄清事情原委

父母在采取承担后果式教育时,一定要事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出现误会孩子的情况。有些时候,事情并不是孩子所导致的,但是父母不分对错就要求孩子承担后果,不但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信任,而且会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2、注意后果轻重

父母在采取承担后果式教育时,应该注意所给出后果的轻重程度,并非越重的惩处会带来越优异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出现故意殴打他人的情况,父母告诉孩子必须赔付医疗费用,那么这种惩处是恰当的。

但如果孩子是不小心撞倒他人,此时父母同样告知孩子必须赔付高额医疗费用,这只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同时导致他们的性情变得胆怯懦弱。

3、并非时时适用

有些时候,即便是孩子没有做好,父母也不应该采取承担后果式的教育方法,这一点父母必须清楚。例如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某一方面作尝试,但由于孩子缺乏经验,最终失败了,并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这时候为了不损伤孩子勇于尝试的心理,父母应该放弃这种教育方法,转而安慰开导孩子,不让他们因此受到太大打击。


孩子扯断了老师

我是炅妈育儿,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