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撞擊坑都去哪兒了?冥王星光滑的表面下隱藏線索,這顯然不是共性

撞擊坑都去哪兒了?冥王星光滑的表面下隱藏線索,這顯然不是共性

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任務成為第一個對冥王星進行探索的航天器,完成了對冥王星的歷史性飛越。這次飛掠之後,新視野號探測器捕獲到了令人驚歎的照片,揭開了冥王星上大多數的地貌,還有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其實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雖然被降級為矮行星,但仍然保留了很多行星級的特點。比如冥王星擁有4至5顆衛星,構成了一個小而精的天體系統,雖然冥王星塊頭小,但是衛星的數量卻沒有落下。

多年以後,科學家們仍在研究這些數據,看看他們還能從中獲得關於冥王星什麼線索。西南研究所的任務科學團隊最近發現,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非常有趣,根據新視野號探測器的圖像,兩者幾乎沒有隕石坑,這個發現讓冥王星變得與眾不同起來。筆者認為,冥王星上找不到像樣的隕石坑也可能對太陽系形成模型產生深遠的影響。

撞擊坑都去哪兒了?冥王星光滑的表面下隱藏線索,這顯然不是共性

西南研究所的新視野號探測器任務聯合研究員Kelsi Singer指出,柯伊伯帶是一條巨大的冰小天體帶,圍繞太陽系運行。其軌道半徑超過海王星,大約從30個天文單位到大約50個天文單位。柯伊伯帶和小行星帶比較相似,只不過其更遠一些,這些小天體都非常寒冷,是太陽系形成的殘餘物。兩者還有一個區別,柯伊伯帶更大,寬度是小行星帶的20倍以上,質量更是小行星帶的200倍以上。

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遠程偵察成像儀也發現,在冥王星和卡戎表面上很少有隕石坑存在。我們知道太陽系天體上的隕石坑就像歷史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撞擊坑應該更多,我們通過對撞擊坑的瞭解,也可以洞察這顆天體的過去。

撞擊坑都去哪兒了?冥王星光滑的表面下隱藏線索,這顯然不是共性

冥王星上之所以沒有大量的撞擊坑,這顯然不是共性,一個原因在於其表面分佈著大量氮冰冰川,高度可達到4000米。冥王星上經歷的地質過程改變了其地貌,這也說明冥王星是一個很特別的矮行星,其內部存在強烈的地質活動,可以重新修復表面的撞擊坑。

表面和內部的物質對流是比較罕見的過程,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冥王星上在物質交換的循環,在某個週期進行一次更新。這個發現意味著柯伊伯帶上的天體也可能有這樣的表現,太陽系天體形成在不同軌道位置,其地質活動也存在差異。

撞擊坑都去哪兒了?冥王星光滑的表面下隱藏線索,這顯然不是共性

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9年還完成了對一個柯伊伯帶天體的飛掠,如今正前往下一個目標,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收集到更多關於柯伊伯帶天體的信息,對還原太陽系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