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希特勒進攻蘇聯後,斯大林為何消失了整整兩週?在這段時間裡,他做了什麼?

戰情解碼


斯大林太相信希特勒了,沒法想象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的德國,敢於公然入侵蘇聯。從1940年下半年開始,他不斷收到來自蘇聯、英國、美國情報機構的警示,德軍在東線的兵力部署有異動,德國入侵迫在眉睫,但斯大林對這些報告呲之以鼻。

二戰初期,斯大林不但隔岸觀火,還暗中竊喜。雖然德國在法國的快速勝利,令他有幾分吃驚。因為有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一瓜分歐洲的密謀,斯大林認為,德國把法國和英國打敗後,未來將由蘇聯和德國稱霸歐洲。

所以,斯大林的一切努力,都是不激怒德國人,只求和德國同時擴張自己的領土範圍。兩國軍事佔領一些國家如波蘭後,常常交換土地和城市。1939年9月28日,斯大林還出席了《兩國邊境協議》簽署儀式。

1940年10月,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後,斯大林曾經考慮加入軸心國陣營。為了向德國示好,1941年4月,蘇聯和日本簽署了《中立國協議》。在此之前和此時,蘇聯的戰略重點,一直是對付試圖北上的日本。

當德軍入侵的消息傳來時,斯大林被希特勒的背叛擊倒,幾乎精神崩潰。同時,斯大林又擔心自己因這一戰略錯誤受到譴責甚至被趕下臺。所以在戰爭打響之後兩週裡,他不但從公眾面前消失了,連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上,也見不到他的蹤影。

沒有人知道這段時間裡,他究竟做了什麼。有歷史學家認為,他躲起來,一是因為憤怒、深感丟人,二是為了不被政治對手驅逐。但他很快發現,沒有人能夠挑戰他的權威,於是他又走到了臺前面,重新履行國家領導人的職責。

在此之前,蘇軍在東線的兵力,是西線的兩倍還多。由於事發突然,蘇軍毫無準備,斯大林又撒手不管,所以戰爭開始階段,前線的蘇聯士兵接不到任何關於戰爭的指令。德軍龐大的裝甲部隊以及空軍的閃電戰,以每天50公里的速度,開進蘇聯腹地。

蘇軍部署在西線的空軍,兩天之內被摧毀殆盡。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迅速被德軍佔領。聖彼得堡被德軍包圍,莫斯科的大門幾乎被德軍攻下。雖然斯大林堅持呆在莫斯科,但蘇聯的政府機關,不得不撤往古比雪夫。

兩週後走出孤立的斯大林,成立了國防委員會和紅軍最高統帥部,自己任總司令,提升朱可夫及一大批有能力的將軍,重組了蘇聯紅軍並重新制訂戰略重設防線。政治上,他迅速與英美結盟,獲得了大量資金及戰略物資的援助。

同時,他下達了實施焦土政策的命令,在德軍抵達之前摧毀一切基礎設施、糧食、武器、燃料和補給品,破壞德軍的補給線。這有效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最後成功地打了幾場保衛戰。





世界真的很大


在蘇德戰爭爆發的前兩週里斯大林確實沒有公開露面,也沒有發表過任何講話。當時進行全國範圍廣播,宣佈德國入侵併呼籲人民奮起反擊的是莫洛托夫,並不是斯大林。不止如此,6月27日,為蘇聯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的英國軍事代表團到達莫斯科,斯大林也沒有出面迎接。



關於斯大林將精力都放在了蘇軍的作戰指揮上的說法也難以成立,因為當時即將擔任西方面軍司令員的葉廖緬科從遠東趕到莫斯科的國防人民委員部時,接見他的只有鐵木辛哥,斯大林並不在場。當時蘇聯已經判斷出德軍的最終戰略目標將是莫斯科,所以負責莫斯科方向作戰的西方面軍顯然將得到最大的重視,將這一重任交給葉廖緬科,如果斯大林真的把心思放在軍事上,他不可能不出席如此重要的軍事會議,畢竟葉廖緬科擔負的是拯救莫斯科的重任。


斯大林在戰爭初期消失在了公眾的視野中,不得不引起人們無限的猜測,也許斯大林已經被推倒了?也許斯大林已經逃離了莫斯科,甚至逃離了蘇聯了嗎?

最終的事實我們無從得知,不過從蘇聯克格勃的領導人貝利亞的口中得到了相關的情況。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天,斯大林目光呆滯,顯然他完全沒有做好戰爭爆發的心裡準備,他向政治委員們講了話,決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辭去領導的職務。隨後斯大林乘車前往了郊外的別墅,政治委員們去別墅找他將他勸回了克里姆林宮,繼續領導蘇聯。不過斯大林那段時間的情緒仍舊十分的低落,他表示自己沒有勇氣向全國人民宣佈戰爭的爆發,最終委託了他的副手,國防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莫洛托夫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向德國宣戰!


戰略論


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了550萬大軍,43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對蘇聯開始了“巴巴羅薩”計劃,短時間內突入蘇聯境內數百公里,集結在邊境的百萬蘇聯大軍灰飛煙滅,斯大林面對突如其來的戰爭,感到無比震驚,也無比驚恐和憤怒,在沉默了兩週後終於出現在了世人面前,領導蘇聯的對德戰爭。

▲德國“巴巴羅薩”計劃

此前,斯大林根本沒有想到德國會在這個時候大規模進攻蘇聯,因為戰前斯大林堅信德國是不會在這個時候進攻蘇聯的,至少要等到解決英國之後。因此當時儘管有很多情報送到斯大林面前告訴他德國人會對蘇聯發動大規模襲擊,斯大林都置若罔聞,認為是謠言,子虛烏有,為的就是破壞蘇德之間的關係,讓蘇聯先挑起戰爭。甚至斯大林一度認為,是希特勒耍了詭計,要他出兵進攻德國,然後德國就有理由向蘇聯開戰了。所以戰前當很多跡象表明德國很可能對蘇聯發動進攻的消息傳到斯大林耳朵的時候,斯大林都認為那些是陰謀詭計。

斯大林為何堅信德國不會在1941年進攻蘇聯

斯大林為何堅信德國不會在1941年進攻蘇聯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斯大林認為德國在解決英國問題之前是不可能進攻蘇聯的,斯大林一直認為德國的主力還在東線,而且根據他掌握的情報,東線的主力部隊還沒有來到西線,他還在西線邊境上佈置了190多萬軍隊,有了這麼多的軍隊駐紮在哪裡,根本就不用擔心德國人的進攻。

同時他還在戰前與希特勒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在1939年的時候他和德國還是親密的盟友,也不可能這麼快就翻臉吧。

但是這些我認為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蘇聯當時執行的“大雷雨計劃”。按照“大雷雨計劃”,蘇聯先和德國一起打敗波蘭並瓜分波蘭,然後德國會和英法開戰並大打出手,他的計劃是在德國和英法打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再對德國動手,從西線攻入德國,如果運氣好的話,英法因為和德國死磕,估計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可以連著英法一起拿下,從而使蘇聯稱霸整個歐洲。

▲戰爭第一年,就要300多萬蘇軍被俘

只不過這個計劃在實行的時候出了些意外,那就是在拿下波蘭後,德國進攻英法,沒想到與一戰完全不同,法國在6個星期內就被德國給打敗了。要知道在一戰中,法國對戰德國是從頭抗到了尾,不過這也沒有對斯大林實施“大雷雨計劃”造成本質性的影響。後來德國沒有拿下英國,對英國實施了“海獅計劃”,試圖利用空軍的轟炸迫使英國投降,英國則頑強地抗住了德國人的空襲。

對於斯大林來說,他要做的就是靜觀其變,他希望德國和英國一直死磕下去,死磕到德國精疲力盡,他就好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在斯大林看來,在“時機成熟”之前,不能去惹德國,而是要裝著對德國很友好,“迷惑”德國,在德國打的沒有力氣的時候突然給德國一下,把德國打趴。

說白了,其實斯大林想吃掉德國,所以他就要“忍耐”。

德國進攻蘇聯後,斯大林太沒面子了

斯大林對蘇聯的統治是建立在個人威望和崇拜之上的,如他這一般被崇拜的人是不可能“出錯”的。但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德國人的進攻徹底打臉。

問題是,在戰前很多蘇聯高級將領也認為德國有可能會率先進攻蘇聯,但斯大林並沒有接受這些意見,取而代之的是對蘇軍進行了“大清洗”,130多萬人遭到判刑,68萬人被槍殺,整個蘇軍有80%的將領被清洗,包括了蘇軍中最傑出的統帥圖哈切夫斯基,使得蘇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被譽為“紅色拿破崙”的圖哈切夫斯基被斯大林“清洗”掉了

如果斯大林在蘇德戰爭中失敗,無疑失敗的最為主要的責任是在他身上的,畢竟在他手上蘇軍因為他發動的“大清洗”,戰鬥力急劇下降,是戰爭初期蘇軍遭遇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戰前接到了很多關於德軍進攻的信息還置若罔聞。

而在戰前,斯大林被捧上了神壇,被譽為“父親”之類的稱號,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怎麼能有面子呢?

斯大林對德國的閃電戰沒有準備

實際上,在蘇德戰爭剛開始的時候,蘇聯軍隊指揮層的戰術思想哈停留在一戰期間,他們對閃電戰這種新式戰法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以至於在剛開戰不久就被德國人打的暈頭轉向。尤其是巴甫洛夫,指揮當時蘇聯最為強大的西方方面軍,44個師一個星期就玩完了,這對於斯大林來說衝擊太大了。

那麼在當時的斯大林看來,德國有多強大!要怎樣能打敗德國?斯大林毫無頭緒。好在蘇聯有眾多的人口和廣袤的國土,有著足夠的戰略縱深和動員能力,如果換了是普通國家的話,在德國這樣的打擊下早就亡國了。

其實斯大林在他沉默的2個星期裡,也一直在思考和反思,同時也在根據戰場的情況來思考應對德國閃電戰的辦法,儘管那個時候蘇聯已經損失慘重。

▲戰爭初期,蘇聯對德國人的閃電戰毫無頭緒

當然,德國對蘇聯的進攻也是斯大林自己召來的。如果斯大林沒有對蘇軍進行“大清洗”,那麼蘇軍在戰爭初期的戰鬥力不至於那麼差。如果蘇聯不進攻芬蘭,德國也很難判斷出蘇軍的實際戰鬥力。而在蘇芬戰爭中,百萬蘇軍對戰小國芬蘭,在對方軍隊人數僅為20萬人的情況下付出了35萬的人員傷亡,而芬蘭僅僅傷亡25000多人,如果蘇聯不是大國,有著強大的動員能力,在失去了百萬軍隊後還能再動員百萬軍隊參戰,蘇聯恐怕也是無法戰勝芬蘭的。這一戰也暴露了蘇軍戰鬥效能低的問題,這一點希特勒看到了,德軍高層也看到了,因此德軍認為蘇軍在德國的進攻下將不堪一擊,甚至希特勒曾說,“蘇聯就是一棟快倒塌的房子,只要我踹上一腳就會塌”,結果斯大林就捱了希特勒一腳。

▲效果寡民的芬蘭打的蘇軍暈頭轉向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只能說明開戰初期一是德國進攻太突然,斯大林沒有做好準備;二是斯大林認為德國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進攻蘇聯,斯大林被徹底打臉,面子上太過不去;三是對於閃電戰沒有準備。

可以想象在開戰初期斯大林是有多麼地無奈,但德國還是要面對的,即便斯大林不想去面對他,希特勒還是會找上門,只能硬著頭破去和希特勒死磕了。於是在沉默了兩週後,斯大林再次出現在了蘇聯公眾面前,領導了蘇德戰爭。


老威觀史


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最早的是赫魯曉夫1956年在蘇共20大上提出“斯大林實際上有很長時間沒指揮軍事行動,而且什麼事也不做。只是在一些政治局委員去看他,並告訴他說必須採取某些措施來改善前方局勢時,他才重新開始工作。”另一個是斯大林時期的貿易部長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在其回憶錄中寫到政治局委員跑到斯大林的鄉間別墅,要求斯大林領導他們已決定成立的國防委員會。

赫魯曉夫聽貝利亞言說,後者被斃,無任何關於此事言語留下。米高揚指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帶頭所為,莫洛托夫在其回憶錄和訪談中都認為斯大林僅有短暫的情緒低落,但堅持工作。

實際上斯大林在戰爭爆發的當日,發佈了20條不同的政令和軍令,尤其是造成蘇聯紅軍不切實際的反攻而慘敗的“第三號令”。23日他成立總司令部大本營,負責戰爭的戰略指導。24日成立戰時疏散委員會,組織人員物資撤離交戰區,同時成立蘇聯情報局,協調指導戰爭中的宣傳工作。29日斯大林兩次到國防人民委員會,表達他對西部戰場形勢的擔憂。30日,斯大林成立自己任主席的國防委員會。

7月3日斯大林發表公開廣播講話,強調這是場不僅是保衛蘇維埃體制的戰爭,也是場保衛所有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更是場與英、美聯合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0日總司令部大本營改為統帥部大本營,斯大林任主席,並改組前線的五個方面軍為三大戰略區。

少聽傳言多看歷史,方知真相。


歷史扒糞機


和美國的珍珠港被日軍偷襲後,羅斯福總統立即在國會發表演講不同,蘇聯在被德國閃電突襲的兩週內,蘇聯的領袖斯大林卻突然“失聲”了。

這個本該由領袖發表鼓舞人心的抗戰宣言,卻意外的被國防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莫洛托夫代言了。

眾所周知,斯大林是非常注意在群眾中樹立威信的,而此時,他選擇迴避,是在秘密的策劃反擊,還是背後有著更大的驚人秘密?

都不是!首先,斯大林在這段時間裡沒有策劃指揮反擊,因為當時即將擔任西方面軍司令員的葉廖緬科從遠東感到莫斯科的國防人民委員會時,接見他的只有最高人民委員會的委員鐵木辛哥,斯大林並不在場。

西方面軍是正面抗擊來犯德軍最重要的力量,如果斯大林有意與德國決戰,那麼事先的戰役佈置,他絕對不會不在場!

那麼到底他去了哪裡?是在逃避戰爭嗎?

以斯大林的堅強意志和鐵腕手段,他是絕對不會退縮的!那麼他究竟在幹什麼!

近些年隨著前蘇聯檔案的解密,我們從前蘇聯克格勃領導人比利亞的口述中看到了一個開戰後顯得有些失魂落魄的斯大林。

戰爭爆發的第一天,斯大林顯然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他根本沒想到,就在前幾年籤的《蘇德友好條約》會那麼的不頂用!

他根本沒料到此時的希特勒敢這麼瘋狂,居然真的敢兩線作戰,而且突入蘇聯的方式那麼迅即。

顯然這位蘇聯領袖沒有在波蘭親身經歷過納粹德國的戰爭速度。當然,根本原因是,斯大林太過高估了法國的實力。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一戰期間,法國戰場上,法德之間連續打出了索姆河、馬恩河和凡爾登戰役這樣慘烈至極的“絞肉機”級別的戰役。蘇聯的領導人認為,二戰,在西線戰場上,英法會再次延續之前的戰法,為了保衛國家,不惜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

然而一戰,當時的沙俄是退出了,而新成立的蘇聯事實上是沒有參加過一戰的,所以蘇聯的高層對後來的情況是認識不足的,真是由於太過慘烈,法國在二戰中並不想重演這一幕。

為了保全法國人民,貝當政府直接下令了投降,法國的投降還是比較有效的,對於英法,雖然是敵對國家,不過畢竟還是日耳曼人,同根同源。然而對於蘇聯,斯拉夫人,除了是敵對國家,還是種族滅絕的對象。

加上回師進攻蘇聯,對於德國的坦克而言,並不需要花費太久,於是這場突然的進攻算是徹底地打蒙了斯大林,徹底地摧毀了他作為一個領袖的自信。

對於斯大林而言,他為戰前的準備最多的就是“肅反”和“大清洗”,而結果又造成了戰爭初期蘇聯西方面軍的全線潰敗,44個師一個禮拜全部報銷。

於是,不信,被迫接受結果,沮喪,一系列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讓斯大林對著作戰地圖有些目光呆滯,他不知道該怎麼和會議室裡的中央高層交待!不知道該怎麼和全國民眾交待!關鍵也許在那時,他對自己發動的“大清洗”運動的正確性都感到質疑。

在這種自我質疑的情況下,你還能指望這位領袖發表什麼演講!根據貝利亞的會議,最終,斯大林對政治局委員表示,決心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同時向中央提請辭去領導職務,之後乘車去了郊外的別墅。

所以,對條約的過分依賴;過分相信英法的實力;對自己之前的“大清洗“運動感到不安。這三點促使了斯大林在開戰前選擇”暫時的消失“,這位蘇聯的領袖需要思考的時間。

不過德國是要面對的,所以還是讓莫洛托夫發表了宣戰書。


策神歷史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啟動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蘇維埃發動閃擊戰,震驚了全世界,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莫斯科。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在德國納粹打響第一槍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元帥卻突然消失在公眾視線,行蹤成謎,時間長達整整兩週。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裡面又有什麼玄機呢?

首先,在二戰特殊時期,在蘇聯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對斯大林來說,怎樣應對德國發動的突然襲擊,怎樣採取措施建立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才是斯大林面臨的緊要問題。

鼓舞士氣固然重要,但應對突變更為重要。所以,斯大林沒有出現在新聞裡面,也很正常。我們不能拿和平時期的領導人出鏡頻率去判斷戰爭時期的領導人行程報道。

斯大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對自己嚴重的戰略誤判進行反思

都說斯大林對於德國納粹的稱霸戰略沒有清醒的認識,對德國進攻蘇聯沒有足夠的警惕,沒有進行有效的防禦部署,這都是事實。 許多史學家的專家和歷史愛好者都覺得德國的突然襲擊給蘇聯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這也是事實。

可是以當時的情況,斯大林就是預測到了希特勒的戰略,掌握了德軍的東西,主動進行防禦,也改變不了戰場局勢。

進攻蘇聯給蘇聯造成極大損失,這裡面斯大林個人失誤是有的。 但後世有個奇怪的觀點,似乎只要斯大林不放鬆警惕,就不會吃那麼大虧似的,那麼法國人日日夜夜在修馬奇諾防線,防備完善吧?結果又怎麼樣?還不是被希特勒打得一敗塗地?

德軍突襲之後,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時間裡對希特勒恨之入骨,就像盟友背叛了自己那樣感到震怒和屈辱。 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時間會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為自己和德國人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懊悔,覺得自己被希特勒這個大騙子給耍了。

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斯大林成了全世界的笑柄。那麼“牢不可破”的盟友竟然向蘇聯舉起屠刀。 斯大林在消失的那段時間,肯定會後悔沒有看透希特勒的真實面目,如果一切重來,斯大林絕對不會再和豺狼結盟,去與虎謀皮。

其實,促進德國進攻蘇聯的,正是斯大林自己

某種意義上來說,促使德國人向蘇聯開戰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人自己。


1937至1938年被稱為蘇聯"大恐怖"時期,在此期間,130萬人被判刑,其中68萬人遭槍殺。蘇軍將領有80%在恐怖時期被清洗。其中包括蘇聯的戰神,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

圖哈切夫斯基是個軍事天才,蘇聯紅軍第一集團軍的創始人。在26歲時就擔任第五集團軍司令,27歲時擔任高加索戰線司令,成功指揮了葉戈爾雷克戰役和北高加索戰役,一舉殲滅了蘇聯境內的白匪主力。

圖哈切夫斯基不僅是個戰功卓著的將軍,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軍事理論家,為蘇聯培育了一大批高級指揮官。 圖哈切夫斯基戰功卓著,威震歐洲,被稱為蘇聯的紅色拿破崙。


圖哈切夫斯基曾經在德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希特勒也拜訪過他,聽他經過現代戰爭中的大縱深戰役理論,對這個紅色拿破崙既敬佩又恐懼。 但1937年,這個讓德國人恐懼的戰神卻突然死了,死在了自己人手裡,先後被處決的還有七名蘇聯將軍和五名元帥。

蘇聯的大清洗,讓經歷大清洗不久的蘇軍在入侵芬蘭的在蘇芬戰爭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蘇軍對付芬蘭這樣的小國,出動了比對方多十倍的兵力,付出了百萬士兵的代價才勉強勝利。

一名芬蘭老兵回憶說:“一個芬蘭士兵,要換取10名蘇聯士兵的生命。”戰爭結束後,一位蘇聯紅軍高級將領悲憤地說:"在這場戰爭中,蘇聯得到了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也只夠埋葬我們犧牲的戰友。 時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也坦白地說:"芬蘭戰爭是我們的一大恥辱。”


蘇聯軍隊在入侵芬蘭戰爭中的糟糕表現大大出乎德國預料,讓德國人從骨子裡瞧不起蘇聯軍人,覺得蘇軍不堪一擊。這也為希特勒提前進攻蘇聯下定了決心。

時間到了1941,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決心已下,箭在弦上。 可斯大林非常自信,認為德國在沒有擺平英國之前,不會進攻蘇聯。儘管他收到不少來自美英方面關於德國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但斯大林依舊無動於衷。反而覺得那是美英的反間計。

所以,當前方傳來德軍入侵的消息時,斯大林被希特勒的失信而擊倒。同時,斯大林還擔心自己因這一戰略失誤會受到黨內外的指責而失去領導地位。


但短暫的冷靜之後,斯大林在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第二天就開始工作,馬上擔負起領導蘇聯的重任,接見軍隊將領朱可夫、鐵木辛哥,召集召集的助手莫洛托夫、日加列夫。

6月24日晚上,斯大林和自己智囊制定了堅壁清野,焦土政策等應對德國入侵的戰略方針。確定了和美英結盟,爭取援助的外交政策。

兩週後。斯大林元帥又出現在公眾視線,他號召蘇聯人民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宣佈成立了紅軍最高統帥部,斯大林自己擔任總司令,蘇聯衛國戰爭正式打響。

所以說,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處於緊急關頭,斯大林在制定作戰方針,積極應對德國入侵。在非常時期,蘇聯高層有意對外封鎖消息,斯大林的工作日程沒有對外報道,以便一切工作在機密的情況下進行。


小約翰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關於斯大林在戰爭爆發後顯得驚慌失措源出於赫魯曉夫的回憶錄,不過這並非事實。

1939年10月的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的回憶錄是這樣描寫的“貝利亞講了以下的情況。當戰爭爆發後,政治局委員們來到斯大林那裡。斯大林當時情緒低落,他大致做了如下表示:‘戰爭爆發了,戰爭的進展情況是災難性的。列寧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無產階級蘇維埃國家,而我們卻讓它受到欺侮。’用貝利亞的話來說,他就是這麼說的。他說,‘我不再領導’,說完就走了,坐上汽車駛往近郊的別墅。”

之後,赫魯曉夫還援引貝利亞的話,“在斯大林做出這種舉動過去了好幾天。我們決定去見斯大林,勸他恢復工作,以便用他的名義和能力來組織國家的防禦工作。我們抵達之後,我從斯大林的表情看出他很害怕。他也許認為我們來是要逮捕他,理由是他拒絕發揮自己的作用,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組織反擊德國的侵略。

我們開始勸服他。說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我們還有可能組織起來,動員工業和人。總之,可以盡一切努力來動員和發動人民反對希特勒,直到這時斯大林似乎才回過神來”。

然而,赫魯曉夫此時並不在克里姆林宮,他所引用的貝利亞的話也是錯誤百出。讓我們來看看6月21日-6月28日斯大林接待來訪者的記錄吧,看看斯大林在這段時間是不是情緒低落、不理國事。

6月21日

最初的來訪者是莫洛托夫,18點27分來到,之後陸續有伏羅希洛夫、貝利亞、沃茲涅先斯基、馬林科夫、庫茲涅佐夫、鐵木辛哥、薩夫諾夫、朱可夫、布瓊尼、赫梅利斯等人,最晚的22點40分來到,最後離開的人是在23點。

6月22日

最初來訪的是莫洛托夫,5點45分來到,12點05分離去;以後陸續來訪的有貝利亞、鐵木辛哥、赫梅利斯、朱可夫、馬林科夫、米高揚、卡岡諾維奇、伏羅希洛夫、維辛斯基、庫茲涅佐夫、季米特洛夫、曼努伊爾斯基、沙波什尼科夫、瓦圖京和庫裡克,最晚的人16點25分來到,16點45分離去。

1945年8月13日米高揚、赫魯曉夫、斯大林、馬林科夫、貝利亞和莫洛托夫前往紅場


6月23日

莫洛托夫最早來到,為凌晨3點20分,之後有伏羅希洛夫、貝利亞、鐵木辛哥、瓦圖京、庫茲涅佐夫、卡岡諾維奇和日加列夫,最晚的6點10分離去。

下午18點45分開始,又有人陸續來訪。先後有莫洛托夫、日加列夫、鐵木辛哥、梅爾庫羅夫、伏羅希洛夫、沃茲涅先斯基、赫梅利斯、卡岡諾維奇、瓦圖京、庫茲涅佐夫、貝利亞和弗拉西科。最晚的人6月24日凌晨0點50分來到,凌晨1點25分離開。

6月24日

最初來訪的是馬雷舍夫,下午16點20分,之後陸續有沃茲涅先斯基、庫茲涅佐夫、吉扎科夫、扎爾茲曼、波波夫、貝利亞、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鐵木辛哥、瓦圖京、沙胡林、彼得羅夫、日加列夫、戈列科夫、謝爾巴科夫、卡岡諾維奇、蘇普倫和日丹諾夫。最晚的人21點05分來到,最晚21點30分離開。

6月25日

最初來到的是莫洛托夫,1點來到,之後為謝爾巴科夫、佩列瑟普京、卡岡諾維奇、貝利亞、梅爾庫羅夫、鐵木辛哥、庫茲涅佐夫、瓦圖京、米高揚和赫梅利斯。最晚的凌晨2點10分來到,5點50分離開。

此後晚上19點40分開始,陸續來到的有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馬雷舍夫、貝利亞、索科洛夫、鐵木辛哥、瓦圖京、沃茲涅先斯基、庫茲涅佐夫、費多連科、卡岡諾維奇、謝爾巴科夫、赫梅利斯、貝利亞和維辛斯基。最晚的凌晨0點35分來到,凌晨1點離開。

6月26日

最初來到的是卡岡諾維奇,12點10分來到,之後陸續有馬林科夫、布瓊尼、日加列夫、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瓦圖京、彼得羅夫、科瓦廖夫、費多連科、庫茲涅佐夫、朱可夫、貝利亞、雅科夫列夫、鐵木辛哥、米高揚、維辛斯基和謝爾巴科夫。最晚的人22點來到,23點離開。

1940年的卡岡諾維奇


6月27日

最初來訪的沃茲涅先斯基下午16點30分到達,之後陸續有莫洛托夫、米高揚、貝利亞、馬林科夫、鐵木辛哥、朱可夫、瓦圖京、庫茲涅佐夫、日加列夫、彼得羅夫、尼基金、季托夫、沙胡林、傑緬季耶夫、謝爾巴科夫、梅爾庫羅夫、卡岡諾維奇、戈利科夫。最晚的人6月28日凌晨1點30分來到,凌晨2點35分離開

6月28日

最初來訪的是莫洛托夫,19點35分來到,之後有馬林科夫、布瓊尼、梅爾克羅夫、布爾加寧、日加列夫、彼得羅夫、鐵木辛哥、朱可夫、戈利科夫、庫茲涅佐夫、卡巴諾夫、斯特凡諾夫斯基、蘇普倫、貝利亞、烏斯季諾夫、雅科夫列夫、謝爾巴科夫和米高揚。最晚的24點來到,6月29日凌晨0點50分離開。


我想,看了上述的來訪記錄大家應該很清楚斯大林在幹什麼,對於這類謊言我們應該嗤之以鼻。


榮華之武器堂


斯大林消失了整整兩週?這其實是以赫魯曉夫為首的部分反對斯大林的人提出來的。斯大林在戰爭初期確實有憤怒、不相信、悔恨,但也不可能消失兩週之多,此乃無稽之談。

人之所以懊悔,是因為做錯了事,斯大林為什麼會悔恨呢?因為斯大林完全不相信希特勒會進攻蘇聯。

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蘇聯領導人對於希特勒的《我的奮鬥》都不陌生,因為裡面充斥著反共產主義思想。希特勒一直想要在東邊擴展德國人的生存空間,最好的方式就是佔領蘇聯。蘇聯領導層內部也一致認為,蘇德之間必有一戰。布哈林甚至認為

“希特勒這樣一個敵人,將會是我們歷史上最為兇殘的敵人。”

所以,在戰爭爆發前,蘇聯一直在尋求與英法結盟,希望能共同對付德國。不過,蘇聯人的熱臉貼上了英法的冷屁股。英法對於與蘇聯結盟完全沒興趣,英法一直希望“禍水東引”,讓希特勒的法西斯主義和斯大林的布爾什維克主義,鬥個你死我活,西方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英法屢次對德國的侵略行徑進行妥協,徹底激怒了蘇聯。尤其是1938年慕尼黑會議上,英法與德國共同肢解了蘇聯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讓蘇聯認清了一個道理:蘇聯不可能從西方國家得到任何的幫助。

為了防止英法與德國結盟,然後一起進攻蘇聯。1939年8月,蘇聯與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簽署和議的當天晚上,斯大林興高采烈,說:

“這當然是個遊戲,就看誰能騙得過誰。我能看穿希特勒在玩什麼把戲,他以為他能騙得過我。實際上是我耍了他,因為這個條約,戰爭會晚一些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們可以保持中立,保存實力。”

斯大林認為自己耍了希特勒,他高興的是自己為蘇聯贏得了時間,他也認定了戰爭一定會爆發,但是聰明的他耍了希特勒。到1942年底,蘇聯紅軍就能夠與希特勒一戰,這個條約在斯大林心中,就能夠將和平保持到1942年,他不相信戰爭會在1941年夏天到來。

二、德國大量的資源都是從蘇聯藉口的

德國大量的戰爭資源都是從蘇聯進口的,因此,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會進攻,因為這一定會損失蘇聯的資源。從兩國締結條約到戰爭爆發之時,蘇聯向德國提供了:

150萬噸穀物;10萬噸棉花;200萬噸石油產品;150萬噸木材;14萬噸錳;

如此緊密的經濟聯繫,讓斯大林相信,德國在完成西線作戰前,不可能進攻蘇聯。


三、西線戰事還未結束

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敢發動兩線作戰。

斯大林曾對部下說:“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不會愚蠢到同時在兩線作戰,這種做法已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讓他們慘敗過一次了。”他認為希特勒絕對不會冒兩線作戰的風險。

1939年9月開始,希特勒的閃電戰,在西歐找不到對手,強大的法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戰敗,宣佈投降。那一天,斯大林氣憤至極,還展示了俄羅斯的國罵。英國退縮本島只能作防禦戰,希特勒派德國空軍對英國本土進行了狂轟濫炸,卻遲遲沒有渡海作戰。

從1940年7月開始,就傳出希特勒將在1941年春對蘇聯發動戰爭,但斯大林一直不相信。他宣稱:“我肯定希特勒不敢進攻蘇聯,而在兩條戰線上作戰。希特勒不是這樣一個傻瓜,他應該清楚蘇聯不是波蘭,不是法國,甚至不是英國。”

西線的戰事還沒有結束,也讓斯大林認定德國不會向蘇聯開戰。

四、斯大林的猜忌

1941年開始,針對德國即將發動對蘇戰爭的消息流傳於間諜圈。在戰爭中,間諜所獲取的情報一般都是高級機密。在1941年春,英國間諜屢次傳出德國將攻擊蘇聯的消息,都被斯大林看作是假情報,認為這些情報都是英美編造的,目的就是讓蘇德關係惡化。

正因為斯大林不相信情報的準確性,所以很多蘇聯情報主管甚至都被撤銷了官職。在斯大林看來,所以說德國將要進攻蘇聯的情報都是假的。

1941年6月21日晚(也就是戰爭打響的前幾個小時),一名前德國共產黨員士兵從德軍陣前叛逃,到達蘇軍在烏克蘭邊境的哨所,告知明天早上,德軍就會向蘇聯進攻。斯大林接到情報後,震驚萬分。隨後,他同意了朱可夫將軍下達的戒備命令。

6月22日凌晨,德國大軍進攻,戰爭全面打響。

德國真的發動了進攻,也就是說斯大林之前的判斷全都是錯誤的,那麼他該為戰爭負責任。在震驚之餘,更多的是懊悔。

五、戰爭開始後的斯大林

戰爭開始後的斯大林表現如何呢?

戰爭開始後不到三個星期,蘇聯的傷亡人數就達到75萬人,而且還損失了1萬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

斯大林簡直不敢相信,希特勒怎麼會在此時此刻進攻蘇聯。據後來的多位蘇聯領導人的回憶錄講:斯大林當時是焦慮的,甚至害怕,因此躲了起來。

但是真實的斯大林是怎樣的呢?

  1. 1941年6月23日(戰爭爆發後一天),斯大林成立總司令部大本營;

  2. 6月24日,他決定成立疏散委員會,組織人員和重要物資撤離交戰區域;
  3. 6月29日,斯大林給前線部隊下達作戰指令,命令軍隊保衛蘇聯的每一寸土地;
這只是戰爭開始時的一週,他早已經從憤怒、驚慌中回過神人;向他這樣久經沙場的偉人,怎麼可能如同赫魯曉夫說的,躲在自己的別墅裡,還怕屬下來帶軍隊來抓他?不可能。

憨逗與殭屍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集結了550萬大軍,從三個方向對蘇聯發動了閃電襲擊。

這次襲擊延續了德國陸軍部隊在二戰中閃電作戰的風格。蘇聯方面毫無準備,德軍在幾天之內,就深入蘇聯國境。而蘇軍則一路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蘇德戰爭)

蘇聯對德國的進攻確實沒有太多的準備。畢竟在一個月之前,德國正與英國在不列顛空戰中打得不可開交。並且早在1939年8月,蘇聯就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兩國之間是和平合作的關係,德國本該是不會攻擊蘇聯的。不僅普通人這樣想,就連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也擁有同樣的想法。

不過,戰爭還是來了。

戰爭在6月22日爆發後,照理說,蘇聯統帥斯大林應該特別忙,調兵遣將,進行全國性的輿論宣傳。總是,他這時候的露面率應該是最高的。但奇怪的是,斯大林此後再也沒有對外露面,一直到7月3日,斯大林才首次露面,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的講話,號召全體人民一同抵抗侵略者。

那麼,在戰爭爆發以後的十多天裡,斯大林為什麼會消失呢?他到底在做什麼?

一直以來,斯大林對德國是沒有什麼好感的。但自從雙方在1939年8月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後來蘇德成功瓜分波蘭後,斯大林對德國的印象,就開始有所好轉了。

德國一開始的要求十分簡單,就是希望蘇聯不要插手西歐的戰事。作為回報,德國願意在戰爭後送出東歐的一部分土地併入蘇聯國土,而波蘭的一部分土地將會是見面禮。未來的歐洲,將只有兩個國家,西歐由德國掌控,東歐由蘇聯控制。

不得不說,這是斯大林完全無法拒絕的一個請求。畢竟蘇聯不用耗費一兵一卒,只需要坐山觀虎鬥,就可以得到一些領土。並且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無論德國與其他國家誰勝誰負,蘇聯都可以成為最後得利的漁翁。

(斯大林舊照)

因此在笑納波蘭這份大禮包後,斯大林開始老老實實擔當起了觀眾的角色。儘管德軍的強大,有些超乎他的想象,但畢竟還有一個最棘手的英國存在,斯大林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在他看來,希特勒絕不會蠢到讓德國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中。只要英國未滅,那麼蘇聯一定平安。

實際上,蘇聯自身的情況也不允許他們去插手戰爭。自1934年起,斯大林在國內掀起了一場清洗反對派的“大清洗運動”。大量優秀人才遭到處決,蘇聯陷入了動亂局面中。斯大林選擇與德國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想要專心處理家事。

到了1941年6月22日,斯大林終於傻眼了。他將自己關在房間內,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

在戰爭開始的頭幾天,斯大林仍然不願意相信德國會舉兵東進。但隨著蘇聯政治局委員們接連找上門來,不斷向他彙報著戰場的傷亡。斯大林終於意識到,自己遭到了希特勒的欺騙。

隨後幾天,斯大林又陷入了懊悔之中。畢竟由於他準備不足,蘇聯軍隊在各線戰場上都遭遇了潰敗。德國已經全線突入蘇聯國境,並且看起來依然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一種恐懼害怕的心理,開始在斯大林心中出現。根據赫魯曉夫的回憶錄記載,在斯大林獨自思考,脫離工作崗位幾天後,一大群政治局委員曾一起去勸誡斯大林恢復工作。

但當他們抵達時,卻看到斯大林的神情是慌張而恐懼。“他認為我們是來逮捕他的”,赫魯曉夫回憶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句話。

(朱可夫畫像)

斯大林的恐懼是有理由的。畢竟他在大清洗運動中得罪了很多人,而如今又是因為他的失誤,蘇聯遭遇了德國的入侵。在斯大林看來,自己的領導地位極有可能不保,而且一旦下臺,他將很可能會被處決。

不過,斯大林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政治局委員除了希望他能振作起來,趕緊下達指令改變戰局之外,沒有再說其他的話。

終於,1941年7月3日,消失十多天的斯大林,在歷經思想鬥爭後,終於站了出來。他在講話中號召全體人民與入侵者決一死戰,同時,他啟用了朱可夫等一眾優秀將領,開始正式部署戰爭。

儘管一開始蘇聯的防禦並沒有能阻止德國軍隊,但在德國兵臨莫斯科後,斯大林卻以行動證明了何為領袖。他拒絕逃走,堅持與首都共存亡。並且,他還在紅場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儀式,成功鼓舞了蘇聯將士。最終,蘇聯人在莫斯科成功阻擊了德軍,蘇德戰爭的形勢開始出現變化。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赫魯曉夫回憶錄》)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用幾個詞來回答:反思、羞愧、自我激勵!

我們先來回去一下歷史背景,1941年6月22日4時45分,德軍突然入侵蘇聯,“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啟動,“偉大的衛國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在此次戰役中,德軍方面可謂精英盡出,總共集結了181個師約550多萬地面軍隊,出動了5000多架飛機,集合了大約47200門火炮,而蘇聯方面也是準備充分,蘇聯方面總共集結了167個師約290萬人,出動了9200多架飛機,集合了大約32900門火炮。從紙面數據看,蘇德雙方的戰力差距並不大,但是真正的戰爭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開戰僅3天,蘇聯方面估計共有1489架飛機被德軍擊落,而德軍僅損失了35架飛機,蘇聯紅軍在半年內損失了接近400萬人,德國的是“閃電戰”使得蘇軍的防禦計劃接近癱瘓,而且由於無線電通訊設備的大量消耗使得蘇聯紅軍難以相互配合作戰,此時在多地爆發了反抗蘇聯地暴動,動搖了蘇聯的統治。那麼在國家面臨著存亡的問題時,斯大林為什麼會神秘的消失兩週呢?我們一起來揣測一下。



一、蘇聯紅軍的潰敗速度大大超過斯大林的想象,面對國家存亡,斯大林陷入了沉思。自從蘇德戰爭爆發之日起,蘇聯原本構築的“斯大林防線”迅速淪陷,在戰爭開始之前,由於斯大林等蘇聯國家領導人的的誤判,導致蘇軍對戰爭準備嚴重不足,絕大部分蘇聯軍隊在人員配備、物資儲備等方面的儲備嚴重不足,導致蘇聯紅軍在戰爭初期蒙受了巨大損失,在戰爭開始的十天之內,德軍已經向蘇聯境內推進了600公里,蘇軍更是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便損失了1200多架飛機,蘇軍面臨全線崩潰的局面,希特勒更是揚言,3個月內滅亡蘇聯。面對蘇聯紅軍蒙受的巨大損失,作為一個有魄力地蘇聯”獨裁式”領導人,他顯然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他需要靜一靜,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帶領蘇聯反敗為勝,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



二、斯大林意志堅強,遇到困難絕不輕易屈服,他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接受蘇聯紅軍的慘敗。在2008年,俄羅斯電視臺進行了一項名為“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問卷調查活動,結果顯示斯大林高居第三名,雖然斯大林也有許多黑暗的歷史,但是瑕不掩瑜,這份調查報告彰顯了俄羅斯人民對斯大林功績的肯定。斯大林在俄語中是“鋼鐵”的意思,一個有著偉大抱負的強勢領導人,面對蘇軍這樣的慘敗,他不願意面對,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他選擇了“逃避”,他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思考下一步的動作,他需要給自己打氣。



斯大林在“消失了”兩個星期以後,重新站在了蘇聯人民面前,拒絕了民眾要求他撤離莫斯科的建議,並組織蘇聯紅軍進行了著名的“莫斯科紅場大閱兵”、“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等二戰經典畫面,以“鋼鐵班的意志”引領蘇聯人民絕地反擊,將德國趕出了蘇聯,在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的國會大廈,徹底取得了“偉大的衛國戰爭”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