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即將迎來70週年生日。據環球時報報道,北約各國外長即將齊聚華盛頓,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

不同於50週年時的盛大慶祝,北約70週年慶十分低調。

這個已經成立70週年的國際軍事組織如今內部紛爭不斷,各國同領導者美國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張。這種緊張關係的背後,是美國不斷榨取同盟國利益的做法,是特朗普政府"美國至上"的思想。

當然,美國還是想把北約捏合在一起的,這更符合美國的利益。它的做法也很簡單:有外患才能團結,既然敵人華約已經不在了,那就造一個敵人。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在成立70年後,北約日漸擴大,也日漸鬆散。

2017年6月5日,黑山共和國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為北約的第29個成員國。如今,放眼望去,除了白俄羅斯和內戰中的烏克蘭,俄羅斯以西的歐洲已經盡數歸屬北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大陸成為一片焦土,為了實現經濟復甦,歐洲各國接受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接受美元、技術、設備援助的條件之一,就是與美國結成軍事同盟。

1949年4月4日,北約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協定成立。最初的成員國包括了美國與西歐、北美的主要發達國家,北約成立的初衷,就是防衛協作。

防衛誰?

與歐洲近在咫尺的蘇聯,還有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東歐諸國。

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英勇表現的歐洲各國每天都在擔心,蘇軍的鋼鐵洪流會出現在歐洲的平原上,軍力盡喪且分散駐守的歐洲完全無力抵抗。

他們樂於接受美國的援助,也樂於成為美國遏制蘇聯的鐵鉗。

面對捏成鐵拳的北約,蘇聯也不示弱,1955年,蘇聯與東歐諸國、民主德國在波蘭華沙簽署條約,另一個軍事合作組織"華約"應運而生。

長達數十年的冷戰開始了。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北約成員國都從聯盟中獲益匪淺。

不管是來自美國的經濟、技術援助,還是駐軍和武器支援,都讓歐洲快速恢復元氣,並且有了在莫斯科陰影下大聲說話的權利。

不同於蘇聯對於盟國的壓榨,美國為了扶持代理人對抗蘇聯,對盟友十分慷慨。不管是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還是最尖端的技術,美國都願意跟盟友共享。看著北約諸國蒸蒸日上,一些東歐國家看在眼裡,急在心頭。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冷戰結束了,歐洲大陸的政治與安全局勢發生了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所要面對的議題也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變暖、疾病、網絡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

自1992年起,波蘭等東歐國家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請求。

上個世紀末,北約的力量達到頂峰,成為世界上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這個原本以防禦為目的的軍事組織,開始介入外部事務。

比如,1993年6月到1999年4月間,北約介入了前南斯拉夫境內衝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北約盟友成為美國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跟隨美軍出現在阿富汗、伊拉克,也出現在黑海,以期望遏制俄羅斯崛起。

然而,一個組織發展到頂峰時,往往就是內部崩壞的開始。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北約內部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盟友關係破裂、對美國態度轉變等。

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

首先,敵人消失了。原本北約是為了對抗蘇聯成立的,成員國目標一致,自華約解散冷戰結束後,敵人消失了,那麼維持這個聯盟,維持龐大的軍費支出還有沒有意義,很多成員國心中存疑;

其次,是美國的領導力在下降。克林頓總統執政期間的美國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不管是美元的購買力,還是超越時代的科技都為歐洲盟友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但在時間進入21世紀以後,全球一體化步伐加快,美國的優勢不再明顯。

最後,是美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這一點在這一屆特朗普政府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奉行"美國至上"的特朗普政府對盟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增加軍費",但很多盟國並不願意買帳。

於是,2019年北約成立70年後,一些成員國開始懷疑北約存在的意義。

德國就不願意支付過高的軍事費用,甚至希望將指手畫腳的美國大使趕出柏林;而因為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而跟美國撕破臉皮的土耳其更是放出話來,"我們不是奴隸";作為美國軍火商最大市場的歐洲諸國開始不再購買美國軍火商的武器,轉而自主研發,也是表達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

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想辦法,讓北約重現凝聚力,重新凝聚在美國身邊。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美國的辦法簡單粗暴。"既然沒有敵人,那就造一個敵人。"

特朗普選定的敵人就是俄羅斯。這個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軍事實力超強,國力正在復甦的俄羅斯。

從這幾年開始,特朗普就在不斷刺激俄羅斯。先是給烏克蘭畫餅,讓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進而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促使普京政府強硬回應;緊接著,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讓歐洲盟友暴露在俄羅斯的導彈射程之內;最近,美國不光打算在波蘭駐軍,還派出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飛臨俄羅斯邊境,模擬對俄攻擊。

這是想要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嗎?當然不是。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精,俄羅斯距離美國還有一整個太平洋,受其威脅最大的,無疑是近在咫尺的歐洲盟友,你們不是要跟我離心離德嗎?這時候只有美國站在一起,才能威懾俄羅斯;你們不是不打算掏軍費嗎?只有美國造的武器才能解燃眉之急。

可俄羅斯真是敵人嗎?

要知道,2018年美國軍費開支6220億美元,而俄羅斯只有484億。俄羅斯經濟近年來因為制裁陷入低谷,面對北約的東進一直保持克制的態度,在戰略上也是防禦態勢,就算普京有心也無力啊。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特朗普玩的不是陰謀,而是徹徹底底的陽謀。同盟國就算知道這一點,也得捏著鼻子認賬、掏錢、唯美國馬首是瞻。畢竟國家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樹敵",是美國的一貫手段。

美國政客們喜歡敵人,因為敲打敵人能有效煽動公眾的情緒,將他們的注意力從國內矛盾上轉移開;軍火商喜歡敵人,因為敵人的存在能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美國學者們也喜歡敵人,因為不論是真實的敵人還是想象的敵人都能夠讓他們的出版物暢銷。

縱觀美國的歷史,這個國家有強烈的"敵人情節",也一直依靠敵人在發展。

在獨立戰爭時,以英國為敵人,全民一心追求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襲擊了珍珠港的日本為敵人,隨後美國工業能力急速飛躍,國力迅速上升;冷戰時,以蘇聯為敵人,美國成長為世界上唯一個超級大國,還收穫了全世界的盟友。

現在,美國找不到敵人,就乾脆樹立一些假想敵,比如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俄羅斯的"西進夢想"。

四方樹敵,八面威風。

北約成立70年,內部紛爭不斷,美國靠假想敵提升凝聚力

美國又一次贏了,北約各國開始捏著鼻子掏錢,購買美國武器,邀請美軍駐紮,甚至諂媚的建設"特朗普堡"。

這樣做的後果很簡單,2019年初的世界看起來動盪不堪,彷彿一個火星就能引起戰爭。

有了"敵人",北約儘管內部矛盾不斷,但短期內仍然不會徹底分崩離析,美國依然可以借力在全世界呼風喚雨,也依然可以從盟友身上吸血,讓"美國至上"。

但美國的盟友也不是傻子。像土耳其就開始在在俄羅斯和美國間變的搖擺不定;英國和德國開始重新建設自己的國防工業,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也在加速,這樣可以把美國排斥在外。

特朗普的小算盤很精明,卻只能贏得眼前利益,時間一久,反彈必然更加厲害。他忘了自己的前輩馬歇爾、艾森豪威爾、里根、克林頓是如何贏得真正盟友的——朋友之間,除了有共同敵人外,還有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