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说明朝在南原之战中的胜利奠定了东亚和平的基础?

解焱


抗美援朝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援朝。明朝时就发生过援朝事件。不过当时明王朝抗的不是美帝国(当时还没有美利坚合众国),而是抗击倭寇。1592年到1598年万历时期的明王朝与倭寇之间进行长达六年的战争。倭国指的就是日本。南原之战是这场马拉松式战役的第二次战争(朝鲜称之为丁酉再乱)中的一部分。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597年8月13日到8月16日,地点是朝鲜的南原城。

图1大明与朝鲜

经历了第一次战争后的1597年,明王朝还在商量与日本和谈之事。但是丰臣秀吉侵占朝鲜之心不死,借故发动14万大军,再次攻打朝鲜。朝鲜国王派遣使者郑期元求援明王朝,万历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当然,在主和与主战两派经过了一番政治较量之后,平时懈怠但并不糊涂的万历皇帝,最后采纳了主战派大臣的观点(倭国虽征战朝鲜,但是意在中原);遂决定再次出兵朝鲜,抗击倭军。南原城在朝鲜的地位属于军事要塞,因此是两军必争之地。交战的双方分别是明朝联军和倭国军队,双方军队的首领分别是:南原明朝守将杨元。大概在8月13日左右,倭国军队兵临城下。14日之前的南原之战,在杨元的有效抵抗之下,日本军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14日杨元急功近利,冒然出城进攻倭军,结果一败涂地。14日晚间只能收兵坚守。大概是16日,杨元向陈愚衷请求支援,但是,陈愚衷按兵不动。原先说好的策略是南原告急全州,全州主管是陈愚衷。见敌军攻城之后,没有等来陈愚衷的杨元仓皇失措,弃军而逃。16日,南原沦陷。所以后来邢阶上书万历皇帝,认为两人之罪不相上下。万历皇帝也毫不含糊,直接批复:按律重处。交战的结果是明朝联军大溃败,丢失了南原城。不过,明王朝从中吸取了教训,重新部署了战略。并且派出了对这场战役十分熟悉的将领邢阶。邢阶认为南原之所以失守的原因在于朝鲜水军的溃败,这使得南原驻军失去了一个屏障。学者陈尚胜认为邢阶的观点固然是对的,但是明王朝也存在轻敌,杨元带兵轻率等等其他原因。

图2丰臣秀吉像

南原之战后,明王朝在稷山之战中重获胜利,为此后东亚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图3大明地域图

参考文献:

[1] 陈尚胜.论丁酉战争爆发后的明军战略与南原之战 [J],安徽史学,2017年第6期,26-37.

[2] 孟森,明史讲义[M],中华书局,2009年.

[3] 张廷玉等,明史[M],中华书局,1974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章亚军


季我努学社


如果,题主说的是第二次万历朝鲜之役中,于1597年8月12日至8月15日发生在南原城的战斗的话,南原之战中明朝并没有胜利。

万历朝鲜之役是1592年至1598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大明王朝、朝鲜国之间爆发的战争,也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中国明朝为抗倭援朝,先后两次派遣军队入朝,与日军作战。

万历朝鲜战争

1597年,日本撕毁停战协议,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丰臣秀吉下达了攻略全罗道的命令。

明军则守汉阳、全州、忠州、星州,试图用钳形攻势包围日军的物资中转站釜山。

在8月27日的漆川梁海战中,朝鲜水军遭到日军伏击而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日军便开始分水陆两栖进攻全罗道,日本五万六千人的大军直指南原城。

南原之战

南原城内共有明军骑兵三千人;朝鲜方面,则由一千名朝鲜兵一起守卫。杨元到达南原城后便加强了城池的防御,挖掘一二丈深的护城河,并在城门安放了三门大炮。

8月12日,日军到达南原城下。南原城建于平原之上,日军使用火绳枪攻击城上的守军,明、朝联军也用大炮和箭矢还击。不过由于守军装备落后,处于劣势。守城战更使明军骑兵无法发挥优势。

古代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原城守军不断阵亡,士气逐渐低落。到了攻防战的第四天,日军填埋了护城河,并使用攻城梯攻上了城墙。明将、朝鲜将战死多人,随后日军进行屠城。

南原之战后,日军长驱直入,攻破全州、黄石山城、公州等地,威胁汉阳。这种局势直到后来稷山之战爆发后才得到转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