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三支一扶上岸学姐分享:支医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

对于支医,有很多考生的理解停留于门槛较低,一般大专学历就可报考,限制专业,

需要医学类专业。这类岗位报考人数较扶贫、支教等岗位要少,上岸几率要高。但是对于支医类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却少之又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15届“三支一扶”支医学姐的工作之路。

支医的生活

杨帅君,2015年9月到2017年8月从事“三支一扶”服务。2017年9月在中医医院开始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

人家都说学医的女生总是一脸严肃。而杨帅君却幽默风趣,笑眼弯弯,让人不自觉就拉近了与她的距离。

河北医科大学毕业的杨帅君刚到果园新村卫生院时,陌生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接诊问诊、焦虑急切的老年患者,都让她不知所措。每天都有70多个排队等待针灸的病人,她6点多就会到单位整理所需器材,要快下午1点才能下班,囫囵垫上几口就当吃了早午饭,下午2点又开始了新一波的工作。虽然忙碌,但这样的快节奏也让杨帅君迅速甩掉了心中的“小迷茫”,知道了劲儿往哪处使。

三支一扶上岸学姐分享:支医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

她总是念念不忘工作中的一次小失误,那是一次常规针灸治疗。因为没能提前和病人讲明“针刺时间不应过长,以三十分钟为宜”的中医常识,她被病人指着鼻子大嚷“庸医!才给扎这么会儿,白花钱了,你肯定是糊弄我想偷懒”,小女孩儿脸皮薄,哭了鼻子,虽然觉得委屈,但更多的是自责。卫生院的病人大多来自附近村镇,又都上了年纪,本来对一些医疗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些难度,作为医生,就要更耐心更严谨让病人对治疗方式有个明确认知,以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更好地配合治疗。

当时的羞愧,转化为反思的动力,杨帅君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任何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正是一点点在实践中打磨洗礼,她一步步成长蜕变,成为卫生院的中坚力量,更和很多患者成了朋友。在“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之后,她将离院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很多大爷大娘都特别舍不得这个1992年出生的小姑娘,都爱找她聊聊天,拉着她的手念叨什么时候回来,能不能不要走。

杨帅君有位病人,大家都叫她韩姨。韩姨性子比较直,说话嗓门大,人比较强势,总要求大夫做些常规治疗之外的事情,同事们都有点儿憷这个“着哩”的小老太太。杨帅君总试着找韩姨聊天,韩姨年纪大了,平时要是手指甲长了,手上长倒刺了,杨帅君都会主动帮忙用指甲刀给她修剪,韩姨每次从诊室出来都乐呵呵的,大家都夸她气色变好了。这次杨帅君要出去规培,韩姨每天都给她算时间,倒计时,嘱咐这嘱咐那,等到真正要离开那天,韩姨没有说太多话,只是红了眼圈。

这些病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时间长了以心换心,就都和家人朋友一样。杨帅君说:“再等三年,培训结束我一定回来,这里有努力提携我的领导同事,有需要我爱护我的患者长辈,果园新村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我的家”。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一些未知对有些许迷茫,但当他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只要是充实的,那么就会伴随快乐!

愿我们每天充实!

三支一扶上岸学姐分享:支医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