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度人口將會殃及全球,會不會給地域帶來危險?

偉134682046


根據印度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人口總人數約為:13.53億人,印度人口相已經當於17.74%的的世界總人口,人口密度達到450人每平方公里,其人口數量世界排名第2。


而第一仍是中國,但很明顯過幾年就會超越中國,因為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跨入老齡社會並開始鼓勵生育發佈二胎政策,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很慢了,而印度人口增長依舊強勁,所以超越中國是遲早的事。

只不過印度人口過多反而會造成一系列問題:

1、糧食危機

印度耕地面積有1.6億公頃僅次於美國,比中國還多25%,農作物一年3熟,農業條件得天獨厚,印度是世界糧食稻米的第一大出口國。在2015年到2017年度,印度大米每年的出口量都是千萬噸級別。

但是印度國內卻面臨著飢餓,在2007年至2017年期間,印度的飢餓指數排名從119個國家的第94下滑至100,2007年,印度落後於93個國家,2017年,印度卻落後於99個國家。

並且印度的農業經濟是掌握在數萬小型中間商手裡,國內糧食流通與存儲條件都極差,如果印度人口繼續增加,那麼印度將面臨全民飢餓。

2、住房問題

印度人口13億多世界第二,地方卻只有約300萬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七,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其住房條件可想而知有多慘。貧民窟一大片,成片低矮的小房子和二十年前上海的棚戶區差不多,擁擠不堪,到處是違章建築,甚至鐵道和垃圾場旁邊也有人住。

3、汙染問題

印度恆河汙染眾人皆知,印度人衛生觀念缺乏,印度環境髒亂差也是世界聞名,據美國《沃克斯》雜誌網站,根據該數據庫對城市顆粒物汙染程度的排名,汙染最嚴重的12個城市中有11個位於印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口繼續增長,汙染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4、人口紅利可能會成為人口負擔

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研究,到2020年,印度將有9億勞動力,國民平均年齡也會降至29歲,人口紅利似乎很美好。

可是,如此多的人口其質量卻不高,安永稱,印度只有2%的工人受過專業技能培訓,而在英國和韓國,該數據分別是68%和96%。2010年,印度需要400萬工程師,但國內只有50多萬專業人士符合要求。到2020年,這個缺口將擴大至380萬。

如果印度沒辦法把如此之多的人口利用起來並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那麼印度國內將會產生很嚴重的社會經濟問題。

但如果擔心印度人口過多的威脅論,比如當初西方媒體對中國人口的擔憂,那就完全不必了,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印度過多的人口並不能造成什麼威脅。

由此看來印度人口繼續增長,甚至超過印度所能控制的人口極限,那麼印度國內將會產生非常多的問題,印度政府倒閉、印度人出走、印度難民都是可能發生的。屆時,印度周圍國家將會忙於處於印度難民,所以世界各國也不能袖手旁觀印度人口繼續增長,不然十多億的難民將會擾亂其他各國的正常秩序。


金十數據


印度的可耕地是1.6億公頃,我國是1.2億公頃,印度基本可以達到1年3熟,我們只有海南廣東一帶能夠勉強達到1年3熟,我國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糧食進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糧食出口大國。

從糧食安全角度,印度雖然地方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但是它位於熱帶地區,水資源充沛,光熱條件好,糧食產量遠高於我國,再加上印度人普遍信仰印度教,提倡素食主義,對於糧食消耗,印度人比中國人少的多。印度人口再加幾億,對食品壓力不會有多大。

如果瞭解一點印度獨立史的朋友,可以知道印度獨立的來由,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手段,和平地趕走了英國殖民者,即使19世紀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原因也僅僅是因為英國人侮辱了他們的宗教。被幾千年的印度教洗腦的印度人相信宿命論,生存環境再惡劣,也只會寄託來世,而把今生的痛苦當成一種修煉。

如果非要說印度人對世界或地區造成威脅,那必然是政客或軍隊出於某些目的進行的挑唆,或者與巴基斯坦天然的結構性衝突,但政客們往往有心無力,憑印度的巨大體量,欺負欺負幾個很小很小的國家還行,不然就憑藉天天有笑話看的印度軍隊,要威脅周邊,那簡直是笑話。

印度自身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體,除了大城市和經濟較好地區,廣大的農村還是種姓制度嚴密的由地主階級控制的獨立王國,印度國內沒有統一市場,一件商品在每一個邦流轉都要交稅。低種姓人群在廣大農村地區就是地主階級的奴隸,有的孩子僅僅是翻越了地主家的圍牆就被當場打死,孩子的父親還要跪下來向地主賠罪,還是真心實意的賠罪,才能贖回自己的孩子屍體去恆河邊火化,我們並不是要黑印度,印度真的沒有那麼美好,它的農村地區還不如我們的大清國。


雲中史記


這個問題,略有指向性啊。


印度人口的龐大數量,確實是個困擾。但個人以為,這個困擾主要是針對其國內而言的。龐大的人口數量和年輕化的人口結構,對印度國內就業造成巨大的壓力,如何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為這些青年勞動力創造足量的就業崗位,成為現如今印度政府首要頭疼的問題。


人口問題向來是個難解之題,人口少了,缺乏勞動力,經濟缺乏活力,容易老齡化;人口多了,環境、資源壓力大,就業壓力更大。至於能不能給地區帶來危險,還得看這些青壯年能不能被有效動員,屈從於絕對意志一致對外進行侵略或恐怖活動(見二戰之前的日本),目前來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印度貌似還缺乏這種整齊劃一的動力(當然,必須譴責印度對周邊南亞小國的霸道政策)。


另外,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率自然會降下來,這一規律放眼全球都適用,印度也不例外。其實現在印度的出生率已經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高,據印度人口普查結果,印度教家庭平均生2.1個孩子,穆斯林家庭平均生2.6個,耆那教1.2個,錫克教是1.6個,佛教1.7個,基督徒2個。



另外想說的一點是,題主的這一提法“印度人口會殃及全球,給地域帶來危險”,很容易讓人想到幾十年前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質疑,認為中國人口太多,消耗地球資源太多,未來對全世界將是威脅等等等等~~不能說現在我們發展了,經濟取得成就了,就可以去diss其他國家,給別人“扣大帽子”,這種做法不嚴謹,也不可取。


就醬。


北海圖


根據印度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印度人口總人數約為:13.53億人,印度人口相已經當於17.74%的的世界總人口,人口密度達到450人每平方公里,其人口數量世界排名第2。而第一仍是中國,但很明顯過幾年就會超越中國,因為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開始跨入老齡社會並開始鼓勵生育發佈二胎政策,中國人口增長速度已經很慢了,而印度人口增長依舊強勁,所以超越中國是遲早的事。

任何的人口過度膨脹,都會帶來地區不穩定因素的增加,其實以印度為例還不能太反映問題,可以以巴勒斯坦以色列衝突為例。如果他們擁有諸如西伯利亞一樣廣袤的土地,就他們那千八萬人口,還能因為巴勒斯坦地區的那一丟丟領土打的你死我活,還能因為約旦河的那一丟丟河水大動干戈,肯定不能。人口的無序膨脹,帶來的必然是個體生存空間的不斷壓縮,當壓縮到大家普遍感覺到不適的時候,接下來的事情肯定就是矛盾衝突,繼之而起的自然是地域地區的不穩定。

當然印度的可耕地是1.6億公頃,我國是1.2億公頃,印度基本可以達到1年3熟,我們只有海南廣東一帶能夠勉強達到1年3熟,我國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糧食進口大國,印度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糧食出口大國。從糧食安全角度,印度雖然地方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但是它位於熱帶地區,水資源充沛,光熱條件好,糧食產量遠高於我國,再加上印度人普遍信仰印度教,提倡素食主義,對於糧食消耗,印度人比中國人少的多。印度人口再加幾億,對食品壓力不會有多大。

印度為了換取外匯,推進工業化,依然是向外出口糧食的,印度人的口糧質量也遠遠比不上中國。印度的糧食產量現在僅僅只能滿足果腹。因為糧食產量很低,沒有多餘的糧食充當飼料,養殖業不發達,所以印度人在平時是很少吃肉,老百姓也根本吃不起肉。

印度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印度以交通問題為首的基礎問題非常普遍,人口增多需要建設更多的鐵路,公路,這樣農田就要減少,基礎設施需要增加住房供應緊張,印度人口增加居住問題不能解決將爆發大規模的疾病,這是將危害整個人類的問題。


環球熱點匯



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如果討論印度人口將會殃及全球,會不會給地域帶來危險的問題的話,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不是印度,而是中國大陸,所以你討論印度問題時,勢必還要先討論自己的人口是不是殃及全球,會不會給地球帶來危險的問題。否則就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邏輯。

人口問題是人類共同的問題,拋開人口紅利一說,以及市場論,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都是人口偏多的國家。對於水源,空氣,環境都是嚴重考驗,據聯合國有關方面的研究如果人口超過50億,地球自轉將慢幾秒鐘,這樣對氣候造成影響,最終對農作物也造成影響。人口問題不是印度一個國家,而相關國家都要解決,

人口問題會造成以下的連鎖反應:

1)糧食供應的問題,印度現在1.6億公頃土地,差不多是兩熟三熟,但印度的糧食畝產不高,未來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將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並且印度洋水產的過度捕撈也將使這個海洋資源衰竭。

2)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印度以交通問題為首的基礎問題非常普遍,人口增多需要建設更多的鐵路,公路,這樣農田就要減少,基礎設施需要增加

3)住房供應緊張,印度人口增加居住問題不能解決將爆發大規模的疾病,這是將危害整個人類的問題。

有人說人口是勞動力,是紅利,但是沒有投資,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更談不上勞動力與人口紅利,人口多度增加將會增加養老的負擔,最終成為社會的壓力,人口增加不是好事而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橋本看日本


印度人口的增長,會對地區或者全球局勢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並不會嚴重到“殃及”與“危險”。

2017年,印度的總人口數量是13.39億,中國的人口數量是13.9億。大概十多年前我們接受的教育是,中國13億人口,印度10億人口,那麼我相信,要不了三五年的,印度的人口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以中國的經歷來看,人口是可以產生紅、帶來巨大發展的。

中國的製造業能力,中國的市場規模,無不基於以人口為基礎的巨大勞動力和消費市場。

那麼換到印度身上,為什麼都是一片負面看法?

我認為,首先,印度的地域比中國小太多,同樣的人口總量下,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尤其是印度幾個大城市,以及一些省會級的二線城市。

其次,印度的基礎設施更為落後。無論是最近炒作的比較熱的,因為宗教文化因素遺留下的“廁所問題”,還是清潔的水、空氣等基礎的生活用品提供能力,亦或是最為常見的“扒火車”現象,都體現了印度與之經濟總量不符的落後的基礎設施條件。

再次,印度的教育普及率也遠非中國這樣高。在新德里以及許多旅遊城市,經常能看到衣衫襤褸的小孩伸手討要錢。儘管印度向全世界輸出了最多的高科技人才,但是教育的兩極分化,讓人似乎看不到普通底層印度人的光明未來。

以上種種因素的相加,給了人們印度“髒亂差”,會給地區乃至全球帶來危害的感覺。

不可否認的是,印度的確正面臨不少的“危害”。

在中國,尤其是北方,人口苦霧霾久矣,但是跟印度比起來,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最近正是印度的霧霾高發期,連英國媒體也看不下去了,呼籲印度“治霾”,更稱在德里跟前往衝突戰區沒什麼兩樣。

去年底在新德里的一場板球比賽中,斯里蘭卡選手們被迫戴上口罩出戰,那場比賽的電視直播中,一名斯里蘭卡選手甚至在球場上當場就吐了...

根據《柳葉刀·星球健康》研究數據,2017年印度有約124萬人死於空氣汙染,佔印度全年死亡總人數的12.5%。另一項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導致新德里人平均折壽10.2年。

除了空氣汙染,,印度70%的地表水也受到嚴重汙染。超過三分之二的城市廢水未經處理就被排放。長達2500公里印度“聖河”恆河的水,全都不適於飲用,甚至達不到洗澡水的標準。(儘管印度人還是會在裡面洗澡、喝水)

這樣的場面,跟“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的名號完全不相符。一些專家警告稱,如果這些汙染得不到解決,一些印度城市在未來十年內將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

無法否認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類危害隨著印度人口的增長,會給周邊地區和全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危害”全球。

首先,科技是在不斷髮展的,以前人們說,地球人口到70億的時候就會爆炸,但現在,照樣活得好好的。打個比方,隨著科技的發展,也許以前一片地的糧食產量只能養活100人,現在能養活1000人甚至更多。相信未來科技的進步,也將能更高效地治理空氣汙染、水汙染。

其次,雖然印度的許多負面狀況,有其內生的傳統意識的因素,但這並不意味著將不會改變。當他們的“傳統意識”導致了生活的不便,甚至導致危害後,必然會出現內生的動力去使之作出改變。

再次,從全球來看,印度的人口問題,並不具備擴張性。也就是說,即便再糟糕,其主要也是在印度、以印度人可接受的方式糟糕著,他不會將這種“糟糕”傳播到世界各地,硬將全世界都帶入這種“糟糕”中。

(印度科技之都——班加羅爾)

最後想說的是,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體,有較為發達的、與北上廣無異的現代大都市,也有落後的、髒亂差的大片農村地區。有民主選舉制度,也有種姓制度。有許多享譽全球的高科技人才,也有大量目不識丁的貧民......

汙染、扒火車、不蓋廁所,是印度的一部分,英語普及、高科技人才輩出、初創環境興起,也是印度的潛力。這一切,都與印度的人口緊密相關。因此,中國作為一個與印度有一定程度上同質競爭的鄰國,不能只看到人家的負面就一味自嗨,這與百十年前(現在也有所延續)西方人看不起中國人,又有什麼區別。

以上。


尼基Li


這裡意思是印度人口過多造成印度發動對外戰爭嗎?這…,印度可能發動對外戰爭,但應該不是印度人口過多導致的,而是為了爭奪地區霸權。

印度人口增加有利有弊,弊端處理不好確實給南亞地區帶來一定風險。

有利的方面,印度人口增速很快,尤其是青壯年佔很大比例,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因為多,所以相對廉價,這樣吸引了世界上發達國家去開設工廠,單從勞動力方面會降低很多成本,有望成為潛在的世界工廠。然而,這只是單純勞動力方面,印度基礎設施和法律限制太多,不解決這些,只能是潛在而非實際了。印度人口中,不少從事軟件行業,在全球範圍內很知名,這也算福及全球,而非殃及全球吧。

弊端方面,印度人口增長過快,消耗點了印度大部分經濟增長成果,制約了印度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和其他方面,不利於印度經濟發展,使得印度大國抱負“心有餘而力不足”。未來如果依舊持續高速增長,一旦印度政府吃不消可能造成印度動盪,在進一步,如果造成人口外溢周邊,很可能引發周邊局勢動盪,從這一方面來說,確實給南亞地區帶來的一定的風險。而且印度周邊的南亞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也是人口多得很,湧入那裡,也沒啥好日子過。

綜上,印度巨量人口有利有弊,處理不好會可能引發南亞動盪。


北玄武


印度人口將會殃及全球,會不會給地域帶來危險?題主有點太危言聳聽了吧?不要那麼誇張好不好!非洲、中東有些國家炮聲不斷、戰火連天,致使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也不會殃及全球呀!



印度13億多人口,只有298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1/3的國土面積,雖然有著比中國適宜耕種面積還多的地利優勢,但整體國土有限,象徵著國家的自然資源不足,這也是國之大忌。

但印度無限制的人口增長,任其人口膨脹,對周邊近鄰國家肯定是有危害的。印度人口眾多,他的人口結構比全球大多數國家年輕化。其實人口年輕化有利亦有弊。老年人少年輕人多,就會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加快經濟增長。但反過來,年輕人多,國家必須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那些危險、髒累的工作崗位已被機器人代替,這還只是自動化的初始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程度的提高與生產成本的降低,平常的工作崗位都會被機器人替代。科技發展是把雙刃劍,它既解放了生產力,解放過頭了則又剝奪了工人的飯碗。但科技不能不發展啊!



人人有工做,個個有飯吃,這是國家社會穩定的基本保障。若失業人口太多,沒有經濟收入,生活無著落,時間長了為了生活,社會治安問題是個過不去的坎,他就會挑戰法律的底線。由於印度種姓制度的劣根性,所謂的低等人群本來就憋著一肚子氣,你再給他來個失業,雪上加霜。那樣印度種族的爭鬥,教派的糾紛,規模一大就形成內戰,敘利亞的形勢就會在印度上演,難民潮就會湧上週邊國家。



聰明的印度政府其實早就知道人多地少的弊端,這不他早就或正在向四處搞領土擴張。縱觀印度的近鄰,國家不論大小強弱,有哪個國家沒有受過他的欺凌?然而好戰必亡,希望印度政府別把印度人民當炮灰,國家和睦相處,人民安居樂業,世界大同才是人民的心願。


歐陽建高1956


印度巨大的人口對世界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截止到2017年,印度人口已經達到了13.39億。以目前印度的生育率來看,其人口總數超越中國只是個時間問題,並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如此眾多的人口,對於資源的需求也必然會日益增多。而世界上的“粥”就這些,突然來了那麼多僧人,怎麼分才會不打架呢?

咱先說機遇

印度眾多的人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龐大的消費市場。

與中國的老齡化人口結構不同,印度人口中年輕人佔絕對比例。而隨著印度經濟的不斷增長,印度人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對於中國企業是一個空前的機遇。

要知道,中國當年就是憑藉著龐大的市場而一舉崛起的。如今中國國內市場已經趨於飽和,開拓海外市場成為當前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而准入門檻低,消費潛力大的印度成為眾多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第一站。

(目前印度已成為小米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

印度無與倫比的市場,自然是世界各大企業所絕對不能忽視的,這裡就像個聚寶盆一樣,一旦被開發出來,將給各製造業帶來巨大的利益。

說完機遇,咱們再來說挑戰

印度在帶來龐大消費市場的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資源。

以糧食為例,民以食為天。印度是世界第一大耕地面積擁有國,但是印度的糧食產量並不高。2017年中國糧食產量約6.2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印度雖然耕地面積比我們大,但是糧食產量卻不及中國的一半兒!

要知道,即便生產了這麼多糧食,中國仍然無法做到糧食100%自給,去年進口糧食達1.3億噸。

目前,印度為了換取外匯,推進工業化,依然是向外出口糧食的,印度人的口糧質量也遠遠比不上中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現在僅僅只能滿足果腹。因為糧食產量很低,沒有多餘的糧食充當飼料,養殖業不發達,所以印度人在平時是很少吃肉,老百姓也根本吃不起肉。(牛肉不算,佔印度人口主流的印度教徒是不吃牛肉的)

(印度人日常的飲食就是米飯搭配些辛辣佐料,肉食並不多見)

但隨著印度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印度人對於食物的要求也必然提高,實在無法想像印度如果要達到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要進口多少糧食!

屆時,世界糧價必然大幅上漲,甚至出現糧食供不應求的局面。

(糧食不夠吃是會導致地區動亂的重要因素)

而且不只是糧食,印度巨大的人口對石油、天然氣、鋼鐵等一系列能源的需求也會大幅攀升。

屆時,這些東西全部都得漲價,因為這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不過,綜合各種利弊來看,印度高速增長的人口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都是一個極大機遇。畢竟有人就會有消費,有消費就意味著有錢賺。


千佛山車神


按照生態環境學來看學來看,印度的人口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給地域會帶來一定危害。

人口在不加干預的情況下,是“J”型增長,但是在環境壓力以及其他來自外部的壓力控制下,人口的增長應該是呈現“S”型增長,也就是人口的總數趨於平穩,低死亡率低出生率。


按照世界人口組織的排名,2017年中國的人口總數大約在14.05億,印度緊隨其後大約是13.04億,聯合國報告稱印度2024年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樹先生認為這一數據並不準確,實際上印度的人早已經和我國平起平坐或者是已經超越了我國,為什麼這麼說呢?聯合國人口組織的數據都是通過各國彙報然後彙總進行排名的,那麼各國的這個數據的準確性就至關重要了。我國自然不用說有著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但是“阿三”就不是那麼完善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印度四大人種等級外,印度最低的一層的奴隸層是沒有戶口的,這一階層也擁有大量的人口,所以印度的人口應該是已經超過我國的。(至於這個最低層次的人種大家可以下去查查,非常的慘)。 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印度的人口現在並沒有殃及全球,印度的貧富差距異常的大,所以富人都把資產移除海外,普通人再苦再慘都是會留在印度,把這個糟糕的攤子留給莫迪政府,也就是說大家平常看到在國外的印度人基本都是印度“高種姓”或者有錢人,因此現在並不存在說是殃及全球。

接下來這是本文的關鍵,印度面積是我國的三分之一,人口比我國多。我國實行計劃生育印度為什麼不呢?這就牽扯到印度對自己的定位問題了。

從印度建國時期的尼赫魯,再到現在的莫迪,印度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做著大國夢。而作為工業底子薄弱,社會制度混亂,經濟極差的印度究竟想要考什麼來成為大國呢?這就是他的人口,印度巨大的人口便是印度領導層所依託的。

他們是想借鑑我國的模式,通過人口紅利來實現“彎道超車”而幾十億的人口一旦被整合全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印度就會是下一個“中國”。 所以樹先生猜測印度在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是不會對人口進行控制的,因為人口龐大基數就是他們的核心,且印度現在的領導層正在著手進行全面的改革。如莫迪的經濟改革、軍隊改革、以及地方與中央關係的改革等。目的就在於領導層可以消除國內一些隔閡,便於充分的發揮印度的人口紅利。包括“洞朗”就是印度為了對各邦權利的削弱,所上演的一場“鬧劇”。

人口多,可以成就一個國家,相反也可以限制一個國家的發展。樹先生曾經看過一些“網友”在印度的直播。我就知道印度的人口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貧窮限制了印度人的想象,一天一碗米飯可以生活,一天一頓大魚大肉也是生活,這便是生活與品質生活的區別,一個只能讓你維持生計,一個可以讓你享受生活。不僅限制了你的味覺更加限制你的想象。現在的印度平民就是這樣,印度政府就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人口得多少不是問題,只要印度政府保障普通人不至於餓死是不是品質生活都是不重要的!為了實現“大國夢”3個人吃2個人的飯也是可以的!(這段很繞口,大家深思)。



最後出於大局,樹先生認為印度人口出現巨大問題對於我們來說是件好事。這樣就證明他的人口紅利沒有成功,我們國家周圍不能再有一個大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