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關稅降低,買汽車要便宜啦

關稅降低,買汽車要便宜啦

今天最重要的財經新聞是減稅。7月1日起,中國將降低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進口關稅。汽車整車稅率從原來25%(135個稅號)和20%(4個稅號)降至15%。汽車零部件稅率降至6%。雖說我的期待更多,這次減稅的幅度不算小,值得歡欣鼓舞。

除了關稅,進口汽車還要繳納其他稅。增值稅率是17% ,還有稅率10%到45% 的消費稅。進口汽車價值高,排量大,通常適用45% 的稅率。這兩種稅率的計算都要把關稅含在內。貨值也許不高,徵稅卻是稅上稅,到消費者手裡就成天價。

比如說,報關價50萬元的寶馬X6汽車,先徵關稅12.5萬元。在含關稅的基礎上徵收消費稅和徵值稅,分別是 41.6萬元和 17.7萬元。三稅總額比汽車報關價還高,再算上流通成本和4S店利潤,一輛寶馬X6汽車賣到消費者手中有多貴,就不難想象。

關稅一降低,總體的稅率就會降。據測算,此次關稅降低會讓汽車的綜合稅率隨之降低,降幅將達兩至三成。這確實是不小的數字。

2017年中國進口超過120萬輛汽車。可以想見,隨著汽車流通成本降低,今年會有大量汽車進入中國,進口汽車可能突破150萬輛,甚至會更高。供給湧起,汽車的價格降低,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過去兩月,中美貿易爭端,川普咄咄逼人的態勢讓很多人受不了。風波平息,中國消費者先得到好處,這無疑是川普推動的結果。

要看到,儘管此番大降汽車關稅,關稅稅率還有15%。加上增值稅和消費稅,綜合稅率仍然不低。排量2.5 L的進口車,賣價一半以上還是稅。稅的後果是什麼,我不說你也知道。

美國汽車關稅是2.5%,沒有增值稅,消費稅的稅率視各州而定,通常都在個位數。低稅率的結果是,汽車是美國家庭有標配,平均每戶家庭擁有2臺汽車,每年開車達4萬公里。大學生畢業之後,第一件事情往往是買一輛二手車。美國每年生產一千多萬輛汽車,這還不夠,還從歐洲和日本幾百萬輛汽車。

汽車是現代文明的成果,有它以後,人們出行方便,辦事高效,活動半徑寬。買輛稍微上檔次的汽車,可以極大提升幸福感。“汽車上的國家”,這是對一個國家極大的讚美。

在汽車這件事情上,中國人飽受高稅率之苦,出行幸福感大大低於美國人。有行業數據顯示,同樣一輛汽車,中國市場售價比美國高兩倍;如果是大排量的豪車,中國市場價比美國高三倍。要知道,中國人的平均收入可是遠低於美國人。

汽車昂貴,結果是很多人買不起好車。關稅之本意是保護本國企業,不讓外國人賺錢。首當其衝的是本國消費者。關稅害己害人,不僅中國關稅這樣,美國關稅同樣如此。至於增值稅和消費稅,名目不同,它們起的效果一樣。中美貿易戰結束,希望中國人珍視貿易的可貴,而不是積累虛妄的仇恨。

很多人支持中國對汽車行業採取高關稅,理由是保護本國汽車產業。時間推移,越來越多人明白,這個理由站不住腳。不說犧牲消費者保護企業的正當性,就說實際效果,中國汽車企業的成長,是靠關稅保護嗎?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很多人也這樣擔心。結果十年時間,中國汽車產量從200萬輛增加到18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生產國,佔世界汽車產量的23.5%。2017年,中國汽車產量超過3000萬輛,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每年只從國外進口100多萬輛汽車,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了。

目前,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140多輛,離發達國家還很遠。中國是汽車行業還很年輕的市場,需要外國汽車“攪局”。中國汽車市場如何成長起來,本土汽車企業家很清楚。“用關稅保護本國產業”,這種說法在汽車行業並不多見,在經濟學門外漢那裡倒是更流行。

都說中美是命定的夫妻,兩國政府有爭執不要緊,只要不撕破臉,讓步總好過打架。這樣的讓步越多越好,對中美人民都是好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