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丕杀曹冲如何走漏风声,被曹操知道的?

姒莞萱


曹操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其中最有才华的当属曹丕和曹冲,曹彰和曹植,他们四人是曹操最为得意的儿子。

208年,这一年似乎有些不寻常,五月年仅十三岁的曹冲早夭,七月曹操南下与孙权结盟,八月神医华佗在监牢里撒手人寰,十一月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了,刘备与周瑜军大败曹操,曹操落荒而逃……


曹冲这个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就这么早夭了,曹操本准备立他为“世子 ”,曹冲死后,曹操曾说,“ 仓舒之死,吾之不幸也,与之大幸!”

曹操真的不知道曹冲之死的真相吗?答案当然不是啊,曹操是知道曹冲为何而死,毕竟曹操可是老谋深算。至于为什么不纠曹丕的过错,主要是因为:


第一,曹冲死时已经到了曹操晚年,如果为了曹冲杀掉曹丕显然是不行的,虽然曹操不喜欢曹丕,但已经失去了一个可以继承大业的儿子,曹丕相对曹彰和曹植更适合担当大任。

第二,曹操已经老了,他非常明白此时他的儿子们已经长大了,他作为一家之主必须体现出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友爱,不能助长残害手足之风的蔓延,曹操本身就是一个心思浓重的一个人,任何细微的细节都能让他十分敏感,此时大业并未完成,家里肯定不能先发生内乱,争斗起来,安全感必须有,站在政治家的角度曹操掩盖了曹冲之死的真相。


曹冲死是必然的,他的聪明使他太张扬,大家都对他赞赏有加,就连曹操也是最心疼他的,这本身就会使他人嫉妒,起杀心。曹丕是最像曹操的,如果曹操是曹丕的话,我相信他会除之而后快。曹冲是被毒死的,这已经算是比较轻松的死法了。不知道曹丕懂了杀心的那一刻,心有不忍吗?有念丝毫手足情深吗?


青梅煮史


其实,并未有人走漏风声,而是曹操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加上后来的试探,这才基本断定,杀曹冲的是曹丕。

这也是影视剧中宣传出来的故事!

曹冲是曹操最小的儿子,老来得子,自然甚是宠溺,加上曹冲继承了他老子曹操的聪明才智,更是让他欣赏不已,每每在大臣中夸赞,称曹冲聪颖,言语之间透露出想让他继承大统的意思,而曹冲年纪小,也不懂得收敛锋芒的道理,这才引起了杀身之祸。

要知道,那个朝代都是立长不立幼,加上曹操长子曹昂早死,所以次子曹丕就成了长子,也就是最有可能继位的人,但是偏偏不凑巧,曹操不仅很不待见这个儿子,还对小儿子曹冲喜爱有加。曹丕明白,不杀了曹冲,自己永无出头之日。

就派手下放了毒蛇,咬死了曹冲,曹丕虽然也被咬了,但是早已服下解药,所以这一出苦肉计玩的天衣无缝,但是还是没有瞒过曹操的眼睛。

派几个儿子为曹冲守灵,曹植等人早已困得不成样子,而曹丕却精神得很,加上曹操派人在外面装鬼叫,更是吓得曹丕浑身战栗,这一幕恰好被曹操看在眼里,基本断定,杀人者乃是曹丕也。

临终的时候,再三试探,加上曹操让他说实话,就不杀他,结果曹丕矢口否认,这厚脸皮的能力也是真的厉害,正中曹操的下怀,他突然发现,这个一直被他嫌弃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本事,曹操本人,知错改错不认错,这一点,曹丕很像他的父亲,彼时曹植文弱,只懂得吟诗作对,曹彰一介武夫,只懂带病打仗,只有曹丕,城府极深,堪当大任,最后继承了大位。

可以看出,其实曹操早就知道曹冲是曹丕害死,但是毕竟是亲骨肉,加上事已至此,也就没再追究。

再看看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

这是在《三国志·刘表传》中所记载的史料,曹操当时怀疑的是周不疑害死了自己的爱子曹冲,并非是曹丕所为,还下令杀了周不疑。而我们所了解的曹冲虽然是“神童”,但是神童和君主是有两层意思,聪明不代表能够统治曹魏政权,虽然曹操三番两次表现出了对于曹冲的喜爱,但是这恐怕也不能说明曹操将会把曹冲看做是继承人。

因为,曹冲是没有身份和曹丕、曹植竞争的。

曹丕是长子的身份,曹植是爱子的身份尚且还斗不过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当初曹操偏爱曹植还一度被大臣们反对,甚至连崔琰也直接反对,崔琰是什么人?

崔琰是曹植的老丈人,有了这附加的身份,崔琰支持上位的也仍然是曹丕而非曹操喜欢的曹植。

再说,曹操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在立储问题上面临什么样的抉择。曹冲是聪明,甚至是聪明的过了头,喜欢不等于将他扶上储君之位,即便曹操多次说过一次“曹冲之死,是尔等福分”的话,但是,曹操更懂得平衡权力,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会怎么想?

立曹冲而放弃曹丕?

这是哪门子事情?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身份,没有到合适的年龄,曹操对于曹丕的赞美之词,有出自宠爱的成分,也有出自捧高的成分,真正是否会被立为储君,恐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对于曹丕而言,曹冲是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对手,尚且年幼的弟弟,尚没有合法继承人的弟弟,怎么可能成为曹丕的竞争对手?不是竞争对手,又为何要杀曹冲?


历史总探长



曹操如何得知曹丕害死曹冲?

曹冲字仓舒,曹操和环夫人之子,自幼聪明可爱、体恤部下,深受曹操喜爱。曹冲博学多识,五六岁的时候就和成年人的智力相仿。相传东吴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重量,但没人能想出方法称重,唯独曹冲想出把大象放入船中的方法,其聪明才智深受百官认可。有一次,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咬,仓库的管理者惧怕曹操怪罪,将其赐死。曹冲就先让老鼠啃咬自己的衣服,后来库吏又拿来曹操的马鞍,这样曹操也就没有怪罪。大家都很钦佩曹冲的仁爱之心。


曹操也多次在大臣面前夸赞曹冲,有立曹冲为世子的意思。但曹操的长子曹丕(自从大儿子曹昂死后曹丕为年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想方设法某取世子之位。曹丕最终选择放毒蛇将曹冲咬死。曹冲之死,曹操知不知道是曹丕害的,又为何没有斩杀曹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曹操知道曹冲是被曹丕害死。

其一分析曹丕如何杀曹冲。曹丕得知曹冲如此受曹操的宠爱,心急如焚。毕竟曹操废长立幼,曹丕也不会有好下场,曹丕于是就想出万全之策——用毒蛇将曹冲毒死。一日曹丕就故意邀请曹冲前去赴宴,宴会上曹丕与曹冲推杯换盏喝的不亦乐乎,曹丕于是就佯装喝醉趴在桌子上,推到酒杯,这时候曹丕的部下放进来两条毒蛇,曹丕首先被咬,曹冲急忙逃跑,无奈喝酒太多,身体不听使唤,也被毒蛇咬了几口,二人都昏迷后,曹丕的部下给曹丕服用事先准备好的解药,于是曹冲便一命呜呼。


其二分析曹操如何得知曹冲是被曹丕害死。

一者曹操发现曹冲死的当晚,只有曹丕魂不守舍。曹冲死后,曹操痛苦万分,后悔不该杀掉华佗,扬言“曹冲之死,是当事人的不幸,却是某些人的幸运”,显然这某些人曹丕就是首当其冲。曹冲死后,曹丕、曹植、曹彰都为曹冲守灵,曹操为了得知是谁杀了曹冲,晚上让人装鬼乱叫,曹丕内心本来就惊恐万分,听到叫声后,全身发凉,不停颤抖,而一同守灵的其他三人却呼呼大睡,这一切被躲在暗处的曹操看的一清二楚,曹操也基本断定,曹冲就是曹丕所杀


二者曹冲死后,最大的收益者是曹丕。自从曹昂战死后,曹丕便成了长子,世子也基本就是曹丕的了,但自从曹冲出世后,有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根本就不待见曹丕,曹操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带上曹冲,曹操也多次在大臣面前夸赞曹冲,扬言要立曹冲为世子。曹丕也因此仇恨曹冲。曹冲死后,在世子的争夺道路上就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何以说世子职位基本上就是曹丕的了,因此曹丕对于曹冲之死,有最大的作案嫌疑。


三者曹操曾多次训斥、盘问曹丕,是否杀了曹冲。曹冲死后,曹操多次找曹丕问话,责问其是否真的杀掉了曹冲,曹丕都矢口否认,一口咬定是毒蛇咬死的,曹操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知子莫若父,曹丕的心思,曹操有怎么会不明白,只是苦于除了曹丕之外再没有合适的继承人,曹彰只会带兵打仗,而曹植只会饮酒作赋,终日烂醉如泥,根本不懂朝政,只有曹丕懂得笼络人心,因此曹操不会再杀曹丕。


曹操临死前,把曹丕叫到面前,大声呵斥是否曾经杀掉曹冲,曹丕惊恐万分,全身发抖,但还是矢口否认,曹操最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这也是曹操想要的答案,这样就再也没人知道是曹丕杀了曹冲,只要曹丕死不认罪,别人自然拿他没办法。从这么多次对曹丕的询问可以看出,曹操的确知道曹冲是曹丕所杀。

你是如何看待曹丕杀曹冲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曹操对其子曹丕如是说。

历史中记载曹冲是病死的,没有证据证明他是曹丕陷害致死,但是曹冲作为世子的有力争夺者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影视剧中,曹丕则有这样的表现。

曹丕和曹冲同时被“毒鼠”所咬,两人皆命在旦夕之间,不过曹丕年龄大,抵抗力强,或许他的计量也没那么大,曹冲那么小,抵抗力本身就弱,还有可能加大计量,死就成了必然。

曹丕是拿生命在下棋,目的是要“胜天半子”吗?

剧中曹操对曹冲喜爱有加,有意要重点栽培,但是司马懿就是看好曹丕,也不道眼光咋就这么独到。

事后司马懿和别人分析此事件,认为曹冲必死,招摇所致,其无情让人叹为观止,就这么无情的人,在曹操面前还表示要替曹冲守灵三年的善良和惋惜,戏演的好啊!

曹操在观察其子守灵时发现曹丕内心不宁,曹植、曹彰则打起来瞌睡,判断曹丕所为。

一代奸雄见到此景十分落寞,半生只算计别人,得到权势,而他的权势则让家庭变得争斗,心中怅惘跃然脸上。包括他的睡姿,半蜷缩,展现了一种失落和没有安全感。

倒不是谁走漏的风声,曹操本来就有类似的推断,但是实在不敢相信,荀彧点到为止,也不敢多说。在这样的前提下,曹操只能亲自观察,得出结论后,显示出政治家冷酷的决断,公开表示其子相亲相爱,曹冲并非被谋害而死。


泊图泊途


曹冲是因病而亡,并不是被曹丕害死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侯割据,汉室天子名存实亡,因为曾经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使后世中但凡有些能耐的人,都在尝试着成为王侯将相,然后借此光宗耀祖,青史留名。东汉末年恰好朝廷腐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不少心怀异志之人开启了自己的宏图霸业。


曹操是当时割据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也是最有实力一统天下之人,所谓虎父无犬子,曹操不但儿子多,而且有本事的也很多,例如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等等,其中曹昂因在宛城之战保护曹操而被张绣所杀,这也成为了曹操一生都无法抚平的伤痛。本来曹操对长子曹昂是寄予厚望的,因为曹昂日后不但承载着曹氏和夏侯氏两大家族的命运走向,还要肩负起一统天下的重任,可惜他早逝。

在曹昂早逝之后,曹操在其他的儿子中,首先器重的是二公子曹丕,因为长子不在了,二公子就是长子麽,但是老二不合曹操的胃口,所以他后来又选择了老四曹植,但还是觉得不尽如人意,当小公子曹冲岁数稍长一些之后,曹操陡然间发展,这位小公子其聪慧的程度远在其他的兄弟之上,由此曹操开始着重培养曹冲,以备自己百年之后,由此子肩负起自己未完成的使命。


曹操对曹冲的宠爱是超乎想象的,这让其他的公子们也是心中愤愤不平,只是惧怕其父曹操,不敢言明吧了,在其余的这些公子中,曹丕是最郁闷的,因为按顺序来的话,现在大哥曹昂不在了,理应由其来承担大任,但现在其父曹操的表现则是明摆着是让曹冲来取代自己了。

曹操在一次南征孙权之时,把曹冲也带在身边了,以便随时教导,后因军中瘟疫横行,曹冲不慎感染了,为此曹操都快急疯了,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严令属下赶紧把曹冲安置在樵县老家治疗,由于受那个年代医疗条件的限制,曹冲最后还是离开了人世,当曹操得知噩耗之时,心中悲痛万分,只是有不少人怀疑曹冲是被曹丕害死的,其实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如果曹丕真的是害死曹冲的凶手,以曹操的秉性,岂能容他在世,而且还把曹魏的基业传给他。


清史宴


曹丕杀曹冲是后人猜测,细节则是导演们天才想象与史不相符也。曹冲是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容貌姿美,非常聪明仁爰和普通的孩子与众不同,所以特别受到宠爱。一般情况下老夫少妻生的孩子智力都是比较超常是无数事实证明了的,曹冲五六岁的时侯的智力就达到常人水天,可谓少年英才。愦憾的是曹冲十三岁时就得病死了。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发达,得个小病就可能要命。史载: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这里说得非常明白,曹冲病了,不是突然死去的,曹操还为他向天请命,没有效果,等到曹冲死了,曹操万分哀痛。《三国志》: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文帝曹丕上前宽尉曹操节哀。曹操说:"这对我来说是不幸的,对你们哥几个来说是幸运的。”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出类拨萃的也就几个,况且其余的年幼。长子曹昂在征宛城张秀时和典威一起战死。曹丕成了事实上的长子,文治武功都不弱,曹璋一介武夫,曹植天下奇才,成天饮酒赋诗尚可,治理天下则国危矣。曹冲宽厚仁爱非常受曹操喜爱,若要把世子之位传给曹冲是不可想象的。古代是嫡子继承制,春秋之义立嫡以长不以贤,曹丕是不二人选,群臣都会拥护曹丕。曹丕是名正言顺的世子不可能做遇蠢的举动。当初袁绍废长立幼引发内讧前车之鉴,操心里非常清楚。曹操生性奸诈多疑,对曹冲之死有疑虑的人叫周不疑,和曹冲一样聪明闻世,赤壁之战时在荆州得到的,曹操把周不疑安排在曹冲身边,想日后为曹冲所用,可不几天曹冲就死了。曹操当初想召周不疑为女婿竟遭到拒绝。曹操可能怀疑周不疑暗中做了


手脚,这个想法很附合曹操性格,或者睹物思人,看见周不疑就会想到曹冲。曹操不顾曹丕劝说暗中派刺客把周不疑杀了。


关东侠客


小学课本上的《曹冲称象》,让我们见识了曹冲的智商,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曹冲明断马鞍的案件,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曹冲的智商。这样的孩子可以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曹操也不例外,想要立曹冲为太子,这样的恩赐给曹冲带来的不是权势而是无尽的祸!因为曹丕也想当太子,怎么能容许曹冲当太子呢?曹丕知道要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把曹冲杀了,一定要周密的谋划好,不能有半点儿披露,思前想后曹丕决定使用放毒蛇的办法,于是,曹丕设宴邀请曹冲,在宴会上,曹丕频频敬酒,曹冲不胜酒力,不一会儿,曹冲就醉了,曹丕一看此景,命下人放出毒蛇,为了逼真,曹丕自己也被蛇给咬了,但是自己再宴会前就服了解药,结果顺利的出掉了曹冲。曹冲的死震怒了曹操,把所有的相关人员,审了个遍,曹操还不解气杀了很多人。这把曹丕给吓坏了,站在曹操的面前,脸色煞白,曹操一看就知道什么情况,但无奈都是自己的儿子,虎毒不食子,何况是曹操呢?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可以了,没必要杀了曹丕,那样自己不就失去俩个儿子吗?那样自己不是赔大发了吗?


草根儿张墨海


对于曹冲的死,历史上只是简单的记载了是病死的,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并不能断定曹丕害死了弟弟曹冲。但是三国演义和挺多作品中都浓浓的描了这样一笔。

曹冲是怎么被毒害的呢?曹丕嫉妒弟弟曹冲的才能,嫉妒父亲对他的宠爱,意识到可能威胁到自己继承大统。便设计用毒蛇害死自己年级尚小的弟弟。

看过新三国的伙计们都知道种种迹象都表明曹操是一定知道曹丕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一句“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这句话意味深长。

分析一下曹操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呢?首先曹操是一个极其多疑的人,自己的儿子这么意外的死掉,他是必会查个清楚。曹丕杀害曹冲是在曹操晚年,情报系统比他早年更加完善,想得到这样的信息实属不难。

另外,在为曹冲守灵时,同时兄弟曹丕心神不定,而曹植、曹彰已经开始犯困。有些作品还特意加了一笔,曹操派人装鬼乱叫。曹丕可以说惊恐万分,其他的兄弟呼呼大睡,而曹操看的明明白白。

曹冲死后最受益的莫过于曹丕,作为长子的他是必成为了最好的继承者。曹冲深受曹操喜爱多次扬言要立其为世子。曹冲一死,曹丕是最大的赢家,曹操最清楚这一点了。曹操有这样的推断,加上荀彧的点到为止。曹操一代枭雄,一个杰出的政治家领会这一点还是没有问题。

所以也不是谁走漏了风声,是自己漏出了马脚,加上曹操本身的慧眼以及情报系统,让曹操深知曹冲之死必是曹丕所为!

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揭穿曹丕,治其罪呢?曹冲虽然是自己的爱子但是曹丕也是亲儿子呀!这样一出可以曹丕可谓是自己的一个复刻版,羽翼已丰,更有帝王之才。失去一个儿子已经很痛苦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毁掉这个仅剩的最适合的人选呢?最重要的还是要去稳定人心吧,最后也看到曹操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用户101503309653


历史上并没有曹丕暗害弟弟曹冲的记载,仅有的记载是: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


洞庭一苇1188


知子莫若父,何况曹操那么厉害的人,单凭观颜察色便能猜透八九分。

其实曹操最喜欢曹冲,但却不应该太快显露出来,曹植虽然很聪明,但缺乏霸气,那曹昂一死,将意味曹冲与曹丕必有一争,曹冲之死,很容易就想到是曹丕所为。

曹操多次追问曹丕是否杀曹冲,曹丕自然满口否认,其实曹操也知换谁都不会承认,但在曹丕发抖和异样的表情流露这是无法掩饰结果,但眼下也是只有曹丕能胜任世子之位,也不宜再杀,只能将错就错,这样也便宜了曹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