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高中歷史學習,高考歷史五大記憶方法

高中歷史學習,高考歷史五大記憶方法

自小學以來,我們的日常課程中就必不可少的有歷史這一門課程,可以說,對歷史的接觸、瞭解是自小就培養的,而歷史作為一門獨特的學科,也有其獨特的魅力。因為歷史學科不同於其它探究型學問,它是基於已經發生的過去,在此基礎上後人進行研究、總結。

既然歷史的學科特點已經明瞭,那麼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往往就是從這些過去的既定事實中作出深刻的反思總結,人類才得以進步,而對於如何學好歷史這一重要的學科,我不妨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借這個機會也好好總結反思一些自己這麼多年來學習歷史的方法和感受。

談論到具體的歷史學習的方法,則不得不說的就是歷史線索串聯這一條,歷史的發展、沿革總是有一定的規律和趨勢,按照不同的標準,我們也會得到不同的知識結構體系,慣常來講,以時間軸作為參考不失為一種高效、明瞭的總結方法,最時間跨度中,歷史的發展趨勢往往也會驚人的相似,每每彷彿歷史在重演,實則是同樣的歷史土壤之中必然孕育、萌動出相似的果實,朝代更迭,國家興亡,家門盛衰,一代代繁華雲煙過往似是相似,其實,它們只不過都是沿著歷史的軌跡在前行。同樣的,另一種總結方法---分類歸納也不失是瞭解歷史的好途徑,按照文化、經濟、政治、文學等將各個朝代的事物歸納出來,則非常有助於我們感受某一個學科內歷史的發展,也更加了解這門學科,為之著迷。

高中歷史學習,高考歷史五大記憶方法

當然,提到歷史,我們不可缺少的則是對一些重要的歷史常識的記憶,在這樣的基礎上才可以前掛後連、融會貫通,而這恰恰又是很多同學在歷史學科上的軟肋和弱點所在,那麼我們可以一起探究一些學習方法來幫助我們記憶。

其一,框架總結。 大部分我們所學的歷史,編者總是已經按照一定的章目將其劃分好,藉此之便,我們便可在章、目、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劃分一定的框架了。這樣的框架有幾個原則,一是儘量的簡潔明瞭,而是個人獨有性,即 是自己根據對本段歷史的理解、體會,概括出專屬自己的框架,如果只是一味的參考那些現成的體系,則不僅難以記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還會給大腦留下惰性。所以,勤於動手,更要勤於動腦,帶著個人的思考去學習歷史,才能夠有所得,有所進,有所悟。

其二,口訣歌訣記憶。很多歷史點死記硬背只會越來越苦惱,陷入文字的怪圈之中,難以清晰明瞭,而花費少量時間,將那些難記的知識編成口訣則不僅減少記憶量,而且又增添不少趣味。這裡,我從網上找來一些例子做一些參考:

例如關於“歷代農民起義”,可以通過以下歌訣進行記憶:

陳勝吳廣揭竿起,劉邦項羽誅暴秦。

綠林赤眉滅新莽,黃巾起義反東漢。

隋煬帝,施暴政,群雄聚義在瓦崗。

黃王起兵為百姓,沖天將軍入長安。

元末義軍裹紅巾,改朝換代朱元璋。

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吊死萬歲山。

洪楊率領太平軍,攻佔南京作天京。

堅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敵人夢魂驚。

當然,我們可能沒有能力編出很好的小段子,那麼對一些網絡資料參考也是可以的。

其三,圖像記憶法。不同的事物給予大腦不同的刺激,帶來的記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圖像擺脫了單調的文字,更加生動的展示了歷史發展的情況,非常有助於我們的記憶。當然,這裡的圖像不僅僅指的是歷史現場的那些圖片,也包括我們自己做的思維導圖之類的資料。

其四,比照記憶法。正因為歷史的發展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我們恰可以通過比照來尋找歷史的軌跡,例如將幾乎處於同一時期的中西方拿來做一個比照,不是為很多歷史記憶與考察的好方法,橫縱相比,我們則又收益良多,中國的戊戌變法、日本的明治維新......

其五,趨勢規律記憶法。相似的時間即使在不同的國家發生,我們發現它們也是驚人的相似的,例如資產階級革命,它指“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革命,基本上是在資產階級提出的綱領、口號下進行戰鬥的。”則它的發生必不可少的是資產階級的興起,與之相適應的則是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霸權的確立。

高中歷史學習,高考歷史五大記憶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