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人死了會去哪裡?”

“天堂是怎樣的?”

“還沒死的人能不能去天堂看看?”

“我不想那麼快死,也不想媽媽你死掉。”

“等到我結婚的時候,那麼久,你會不會已經死了?”

“壞蛋會不會去天堂?”

“人又不會飛,他是怎麼上去這麼高的天堂的?”

自從四歲時家裡養的小倉鼠死了之後,兒子開始問我關於死亡的各種問題。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1

最近迪士尼出了一部新動畫《尋夢環遊記》,得知這部電影說的就是跟死有關的話題,我趕緊帶他去看。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墨西哥的亡靈節,講述一個誤闖亡靈世界的孩子的故事。關於夢想,關於愛,關於家人。看完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墨西哥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是那麼詼諧美麗而不失莊嚴。

在亡靈節這一天,墨西哥家家戶戶都會祭拜自己死去的親人,他們會用大量的萬壽菊花鋪成一條路,因為堅信死去的親人會踩著這條路回家看望活著的親人,跟他們團聚。

當我看到成千數萬朵萬壽菊組成的橋時,真是有被震撼到,它太美了,感覺逝去的親人真的可以通過這樣一座橋回到人間。

小主人公,就在這一天,因為想“偷”一把有著重要意義的吉他,誤闖進了亡靈世界,在裡面遇到了各位親人,找到了差點被大家遺忘的曾曾爺爺。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2

人們總是害怕談及死亡,一說“死”會感覺會帶來不吉利,記得我們小時候,最忌諱就是說“死”,只要被父母聽到你在說,必然會被罵得很慘。特別是過年時候,一句也不能說,感覺“死”就像下了魔咒一樣可怕的字眼。

是因為我們都覺得,死亡會帶走一切,死很可怕。父母無法直面死亡,也就無法跟孩子平靜地討論這個話題。

而影片裡告訴我們,死一點都不可怕,人真正的死亡是被遺忘,再也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想起你。原來離我們遠去的人,在另一個世界,依然可以其樂融融,還能吃喝玩樂,還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回家路上,他問我:“我們人類的天堂跟電影裡的天堂是一樣的嗎?我很想是一樣的!”當孩子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無限希望這影片中的內容是真實的,是確實會發生的。

只要不讓記憶消失,只要我們願意去傳承,即使已然逝去,也不會是終極死亡。

有人說,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你在這個社會上悄然離去;

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真正地死去了。

兒子看完電影說:“原來人在天堂裡又活了!”

我們害怕死亡,其實是我們更害怕被所愛之人永遠的遺忘。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3

武志紅說:

作為父母,當孩子和你談及生與死的話題時,你的態度比你談話的內容更重要

如果自己本身都很忌諱,很恐懼去談及這個話題,那麼無論我們怎麼樣去回應或引導孩子,孩子都會容易感受到成年人傳遞過來的焦慮與恐懼。

而成年人從容坦然的態度,可以讓孩子無法承受的情感體驗得到抱持,多次反覆之後,孩子便可以在成年人身上學會面對死亡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是生命的結束,不是愛的分離。”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我帶孩子看了兩遍,他一點都不怕。從他開始問我“人為什麼會死”的時候,我就很平靜地跟他討論過死的問題。在他看來死並不可怕,只是永遠也看不見了,那些死去的人,會乘著一道光,上天堂去。

看完這部電影,更讓他對“天堂”有了一個真實的影像。他知道,人是了去了天堂,“人又活過來”,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做活著的時候不能做的事,例如:用自己的骨頭來打壞人,從高處跳下來散架了還能自己拼回來,眼睛還可以掉到嘴巴里。

我產後脫髮非常嚴重,早上梳頭的時候,掉了一地的頭髮,我傷心地對跳跳說:“如果媽媽得病死了怎麼辦呢?”

跳跳說:“那我就去天堂找你,我相信你不會忘記我的!”

我相信孩子將來要面對真正的死亡,也能從容面對。他知道:死亡,不是愛的分離,只要心裡一直記著,他就活在我們心中。

這部電影的導演說過一句話:“

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們總是忽視它的存在,不敢相信。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我們都要面對它、經歷它。這個既殘酷又很有力量的現實,我很自豪我們從來沒有隱藏過它。”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4

我看電影的時候,旁邊是一對母女,當看到小男孩米格誤闖進亡靈世界,看到骷髏頭時,立馬抱緊女兒,說:“不用害怕不用害怕”,那個女孩嚇得哭起來,嚷著趕緊走。

我想那個女孩是被她媽媽嚇到的,不是被電影中的骷髏嚇到的,因為大人總覺得骷髏很恐怖,孩子看到會怕,本能地做出保護動作,誰知這個動作本身才是讓孩子感受到“恐怖”的關鍵。

每個孩子對電影的理解都不一樣。父母帶孩子一起看這部電影,我覺得首先就應該先跟孩子平靜地聊一下關於“死亡”這個話題。

《尋夢環遊記》給孩子關於生命的啟迪

很多時候,我們討論死亡時都帶著傷感和悲涼之意,其實更多的是源於不確定我們的愛還在不在。孩子剛開始對死亡的理解是一片空白的,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正確指引了。

死亡,必然會帶來分離和痛苦,我們不僅要讓孩子知道這些,還要引導他們如何面對。當然也需要讓孩子知道死亡,雖然有痛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分離,愛還在,我們的記憶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