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稻回归市场价会达到多少钱一斤?

幸福进行时47586110


水稻回归市场价会达到多少钱一斤?

在90年代,其实水稻的价格就是半市场化,那时要交公粮和购粮,那时的价格就将近100元一百斤,也就相当于一块钱一斤的稻谷。在90年代,农村的万元户属于有钱人,可想而知一块钱的购买力是有多大,现在的一块钱只是一个数字基本没什么购买力,市场上越来越难买到一块钱以下的东西,连矿泉水都不止一块钱了。后来取消了公粮购粮,再后来还有相应的农业补贴,实现了粮食保护价。刚开始实行水稻保护价时,水稻降价两三毛钱一斤,种地不挣钱,于是农村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

水稻价格的变化,种地越来越难维持生活

很多数据都难以查询到,很多农村的农民就知道,在未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格时,水稻的价格在当时的购买力非常强,农村农民都集中在农村,以种地为生。后来实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有相应的农业补贴,却难以与大幅上涨的农资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步,种地越来越赚钱,所以年轻的农民都纷纷外出打工。从2016年开始,水稻价格经过上涨之后,又开始回落,而农资成本和人力成本却逆势上涨,水稻种植的利润进一步压缩。现在是“种地一年比如打工一月”。

现在有个怪圈。农民种植的水稻不值钱,种植户种植的所谓的有机水稻价格高。

其实有机水稻种植,农民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才是专家。在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养猪养牛等家禽家畜,都是猪粪等禽畜粪便肥田,并且用人工除草,农药的使用量非常低。这才是真正的有机水稻,现在的所谓的有机水稻有几个人没有使用过农药化肥的。农民和水稻种植户的差别是少了品牌,少了忽悠,少了营销,少了概念炒作。有人说农民种植效率太低,应该淘汰。如果要真正的有机种植水稻,就是老农民传统的种植方法,只是用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其实现在的有机水稻已经市场化,价格远远高出水稻的最低收购价。只是这些只能会惠及极少数人,普通农民大众很难受惠。

要想知道,水稻价格回归市场价,可以参照所谓的有机水稻价格(概念炒作严重),略低于有机水稻价格就是水稻的真正市场价。但这种可能性太小,因为粮食价格一旦上涨,很多人又把物价上涨归咎于农民。


昕瑞生态


目前,我国南方各产区的早稻已经陆续上市,但是从各省区市场上反馈的信息来看,价格有点不尽人意,多在2200元每吨左右徘徊,明显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笔者以为,如果后期价格不能有所改善,或者政府出台补贴政策的话,今年稻农的种植收益将大不如前,来年的种植积极性却有所降低。

新稻购销持续进行,价格在1.1元每斤左右。


现在已经是七月底,我国南方各大早籼稻产区收割工作基本完成,普遍进入购销高峰期,但是大家最关切的市场价格却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市场监控信息显示,湖南,江西,,广州,四川等地早籼稻市场价格多在2000至2300元每吨不等,折合1至1.15元每斤不等,明显不如去年同期水平,毕竟托市价格标准连续两年有所下调。目前购销还是以市场收购为主,还没有一个省份启动今年的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

今年国内稻谷市场价格整体下滑。


笔者预测,随着市场收购的逐步推进,加上各地托市收购预案的启动,稻谷市场价格或将有所回暖,但是今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价格整体不如去年将是一个趋势。

究其原因,一个是稻谷托市政策的调整,肯定会再一次波及市场价格,其次是我国稻谷目前面临的三高状态没有改善,势必对市场价格形成进一步的抑制。

2018年的稻谷好比2016年的玉米一样,站在历史节点上。


粮油市场报


粮价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也用不着拿什么数据来说话的。瓦工,木工,早已是300~500元/天了,服侍老年人的保姆,保吃保住是4000~5000元/月,月嫂高达万元/月。而一亩地收1000斤水稻,可得钱1150元。每斤稻谷才1.15元?请一天泥水瓦工的钱,够购进300~400斤稻子!普通保姆一个月工资够买进3500~4500斤稻子!种稻子的人咋就这么亏呢!是最辛苦又不赚钱的一族,太可怜了!


水稻回归市场价会达到多少钱斤?

今天国际粮价,虽然略有反弹,但是低迷现状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据美国农业部预估2016、17年全球谷物库存6.55亿吨,处于15年来的高位,期末库存消费比为25.44%,处于15年来第二高位,远高于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预计2018年,因减产因素使全球谷物库存有所下降,下降至6.38亿吨,表明全球谷物供大于求的现状有所改善。

这样一来,谷物价格将逐步走出低谷,据有关信息,近段时间来国际米价,己悄悄地上涨30%,这是个好事。因此,我国稻谷回归市场价格后,和国际粮价基本接轨后,也许略有上升的空间!这是一个好消息!


老蛇正宗


不知道题主回归市场价是什么意思?是说回归到现在的市场价,还是说和房价物价这些相比以前涨了多少倍来做比较呢?

比如说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水稻就是几毛钱钱一斤,到现在也就一就一块多一斤,那么也就涨了几倍,但是现在的房价和三十年前的房价,可是涨了几百倍几千倍的,那么如果题主说的是回归到这个价格的话,那么现在的粮食至少也是要上百块一斤了啊,对于这样的价格有多少人是愿意接受的呢?

如果就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说,现在全国各地水稻已经陆续上市了,基本上价格都是在一块多左右,有的地方1.2,有的1.5的都有,但是超过两块的好像还没有见过,除非是质量特别好的水稻。现在这个价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可以接受的,谁不想便宜的买呢?但是对于种植户来说就有点难了,现在水稻亩产也就一千多斤,袁隆平老爷爷据说研制出了亩产两千斤的超级杂交稻,但是还是没有看见有人种植啊,一千多斤水稻,也就只有一千多快钱,而且这个里面还包括了大量的成本人工,化肥,农药,种子,租地,还有一些设施等等费用,一亩地一年赚几百块就谢天谢地了,这样的利润有多少人愿意种地呢?一亩地几百块,一百亩也就几万块。一年累死累活的干,也就几万块,还不如出去打工,一年也是几万块,不用那么苦,而且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现在的粮食价格已经很打击一些一些种植户的积极性了,所以说粮食的价格还是要小涨一点,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现在农村的土地基本上都荒芜了,到处都是荒地没有人种植,搞得以后中国人是不是没有地种了,养不活自己了呢?


三农帝国


这个问题问的好!一切回归市场定价,稻米生产才有出路。

我试从消费者角度,从买方思维,来分析一下稻米的市场价格。

一,高端稻米。

有机大米、富锌硒大米、特种彩色大米,均可列入高端大米,适应高收入、特种养生需求人群,具备礼品属性。通常市价每斤在10元以上,折合稻谷价格为6元以上。当每亩成本1500元,亩产500斤稻谷时,成本单价是3元/斤,大米成本5元/斤。如果产量更低,出米率低于60%,依此推算价格相应提高。

二,中端优质稻米。

绿色无公害、优质外观和口感的稻米,均可列入。这类大米销量在不断增大,适应中产阶层日益提升的需求。市场价格在每斤5~10元区间,以三口之家每月消费20斤大米计算,每月付出不足200元钱。折算稻谷每斤价格3~6元,当亩成本1000元,亩产1000斤时,稻谷成本每斤1元,大米成本每斤1.67元。

三,中低端稻米。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文,并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对水稻最低收购价格给予了明确规定:

1,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2.4元,比2017年下调0.2元。

2,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2.52元,比2017年下调0.2元。

3,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2.6元,比2017年下调0.4元。

对应的三种大米成本分别为每斤2元、2.1元和2.17元。市场价格在每斤2~5元,国储保障用粮、加工用粮均为此类,目前销量最大。

以上价格计算,均以出米率60%为基准,在实际生产中,从40~70%都有。粳米和加工精度低的大米,出米率通常在60~70%。高产劣质大米出米率低,越低成本越高。



米伯农场


以中国目前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综合计算水稻种植的种子、农药、肥料、地租、人工投入等各项种植投入,水稻的种植成本大约为1500元/亩.造;农民种水稻的产量约为每亩1000斤,则稻谷的种植成本为1.5元/斤。

农村一个农民管10亩田,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2000元/月核算,则10亩水稻地的毛利要达到24000元/年,即每斤稻谷的毛利要有1.2元,稻谷市场价格要达到3.70元/斤,按一斤稻谷出8两米计算,大米收购价格要达到4.63元/斤,农民收入才能达到当地的最低工资收入水平。

可是4.63元/斤只是大米收购价格,市场零售价格将达到5元/斤左右。比目前大米的市场价格高一倍左右!


云深水静


水稻回归市场价,定价也就主要结合供需基本面关系来确定,以农民的种植成本作为参考。2018年,尽管稻谷和小麦还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托市收购预案却做了较大调整,其中关键的导向就是改变原来的政策主导价格和市场,转变为以市场化为主。同时,全面下调了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尤其是稻谷下调幅度较大;提高最低收购价粮食的收购标准,统一提高到只收购国标三等以上的粮食,原来纳入收购的四等、五等粮走市场化收购。

在这样的市场导向下,由于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消费群体比较大,如果生产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市场价格的带动作用理应比较明显。但从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来看,却并非如此,这也给稻谷上市后的行情提供了参考。



从今年新产小麦来看,由于不利天气及面积下降,导致总产量比去年明显减少,再加上收获前后的持续阴雨天气,使得南部麦区的小麦品质也明显下降,芽麦增多,呕吐毒素超标增多。在这个产情下,随着新麦上市之后,市场各主体入市收购积极,尽管因为政策底价下调使得新麦开称价同比偏低,但之后快速上涨,特别是质量好的小麦更是受到了竞抢收购。由于小麦价格很快超过了2018年产的最低收购价格,再加上南部很多地区小麦毒素超标,使得今年托市收购启动范围小于去年,收购量更是少了很多,从整体收购来看,同比也是进度偏慢,截止目前,随着粮库轮换收购的入尾,很多地方反映购销平淡,贸易走货量明显下降,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地区。从价格上来看,经过前期的上涨行情之后,随着收购主体从国有粮食企业转向面粉加工企业,由于面粉加工企业的库存和资金限制,再加上当前处于面粉消费淡季,开工率整体处于偏低水平,收购也逐渐转向常态化收购,价格也根据到货量的多少小幅调整,使得自7月以来,小麦价格表现为稳中小幅涨跌,目前北部质量好的小麦价格也就在1.21-1.24元/斤水平。



说了这么多小麦的情况,其实是想推导稻谷上市后的价格走势。新早稻目前已经收获上市,由于托市收购底价大幅下调,使得今年新早稻刚上市的湿粮价格只有80元/百斤左右,低于上年同期。到目前为止,主产区的新早稻价格多在100-115元/百斤。原本想着由于新早稻因为面积下降较多,以及5月份以来局部不利天气影响,导致产量预期创下有托市收购以来的最低水平,新稻供应与需求并不匹配。但后期随着粮库轮换收购的开展以及米厂的收购,价格会继续稳步上涨,但由于主产省湖南等出台指导政策,粮库轮换收购可以随行就市,不再像往年那样参考托市收购底价。后期新稻谷的价格也就少了看涨的动力。毕竟,南方稻谷轮换任务并不大,再加上接下来还有中晚稻,在新稻谷涨到国标三等120元/斤的托市底价之上后,估计继续上涨的动力就比较弱了。一方面是粮库在新精神指导下,不会主动把收购价格提高到托市收购底价以上,而是根据市场行情和轮换任务要求,稳步的调整价格:另一方面,相比着面粉加工企业的规模,大米加工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自身的仓容、资金及加工量有限,虽然在企业数量上比较多,但开工率并不高,因此难以对稻谷价格发挥出明显的拉动作用。



总的来看,对于市场化为主的今年的新稻谷收购市场,我个人倾向于后期市场价格的高点,也就是托市收购价格略高一点,在产量不出现大的问题的情况下,预计市场价格仍将参考托市收购底价附近运行,托市收购结束后可能会有比较强的下跌冲动。至于书多少钱一斤,各地品质不同,会有价格差,但基本可以参考早籼稻120元/百斤,中晚籼稻126元/百斤,粳稻130元/百斤,优质稻谷价格跟随市场而定。


粮小咖


乡村人家乐来给你回答,大家点击关注可以了解农村百态,乡村趣事。水稻回归市场价格能有每斤多少钱?这个问题谁都不好回答,但是粮价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在加上国家下调水稻价格,综合市场往年表现,今年水稻价格和去年相比,价格下降那是必然趋势!那去年水稻价格咋样,分析一下。去年水稻开称价,在30个水分,1.4元左右,等到大面积收割时,水稻价格,逐渐下调到1.35元左右。随着国家收购水稻,价格才有所回升。那么今年水稻开称价是多少?本人预测比去年最低得少一毛钱以上,有的水稻加工企业开始放风,开称价在1.25元(分大、小粒),但大家不要耽心,随着国储开始收购,价格还可以回升。希望水稻种植户,能把握时机,销售水稻,增加收入。我是农民希望水稻能够涨价,农民收入提高。我是乡村人家乐,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乡村人家乐


截止今日(7月27日),我国南方早籼稻已经陆续上市,市场收购和消化将逐步转换到新稻上来。但是目前水稻价格不容乐观,以广东省为例,粮库收购入库价较较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00元/吨左右。那么水稻回归市场价会达到多少钱一斤?



由于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充足,市场需求和稻谷供应出现失衡,粮食去库存压力增大。预计不久国家将会启动新一轮的粮食托市收购,利用宏观调控来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2018/1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4.91亿吨,较上年度增加300万吨,全球大米供需形势持续宽松。在全球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主要粮食生产国,价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最近我国各地区的新稻上市价格对比:


上图可以看出今年我国早稻价格普遍收购价在2200元/吨~2400元/吨之间上下浮动,各地价格略有差异,但总体价格较去年相比价格下降了200多元/吨不等,今年稻谷价格形势依然严峻。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粮食存量庞大,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另外一个原因为我国大米贸易近几年来持续维持逆差,进口大米价格优势明显,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乏力。



随着前段时间陈粮的拍卖,市场粮食存量进一步加大,导致今年新稻价格持续走低。前两周进行的两次早稻拍卖,共计投放2013~2016年产早籼稻75.29万吨,实际成交1.63万吨,成交率仅为2.16%,均价2005元/吨,且成交主力为2014年产早籼稻。目前对于新稻大部分收购企业正加紧收购当中,价格目前波动不大。



乡村波比


据市场监控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的稻谷价格整体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目前,早籼稻的市场价多会在1.1元每斤左右,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而笔者预测,后期的中晚籼稻的市场价会在1.2元每斤上下浮动,

而粳稻的市场收购价格也会不及前两年,会在1.3元每斤徘徊。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的稻谷托市政策的调整,不但降低了价格标准,还提高了收储等级要求,这就加大了农民的卖粮难度。

举例来说,以前能够卖到临储仓库的国标四等稻谷在今年很有可能不被允许收购,只能由市场化来收购。因此,2018年我国稻谷市场价整体较去年有进一步的下调也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必须进行。

那么,我国为何要对稻谷下手,对其进行收储制度改革呢?笔者以为,这还要从我国目前的稻谷供需形式来说,因为我国的稻谷供需关系已经连续多年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了,如果不及时进行收储制度改革,那么,稻谷将会成为第二个玉米,成为继玉米以后第二个临储库存炸弹。

一直以来,我国稻谷的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消费量也是如此,但是我国每年的稻谷消费量却明显不及产量,这就造成了我国稻谷供给关系中供大于求的情况,而且这种关系还是连续多年存在的,年复一年,我国稻谷库存量也就越来越高,抑制着国内稻谷市场价格,制约着国内稻谷产业发展。

2017年,我国稻谷产量达到了2.05亿吨左右,以此同时,我国的稻谷消费量只有1.9亿吨不到,这一下子就多出了1500万吨的剩余,此外,由于供需结构等问题,我国每年还要进口数百万吨的进口大米,这就更加重了我国稻谷库存量高企的状况。

据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稻谷库存量已经突破了一亿吨,如果不能够大力进行收储制度改革的话,这些粮食将会成为一个负担,一个炸弹,让国内稻谷价格不得安生,让国内稻谷市场永无宁日。

长痛不如短痛,忍痛进行稻谷收储制度改革,是根治我国稻谷市场“三高”顽疾的有效方式。只不过,农民或许要忍受住改革带来的阵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