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殲十是中型戰鬥機嗎?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其實這個問題相當有趣了。老實講,最開始媒體關於殲-10的報道都說它是一款輕型的戰鬥機啊,比如什麼《兵器知識》啥的雜誌都說殲-10是輕型戰鬥啊。當然了,那個時候說的都是指殲-10A戰鬥機了。不服你來咬我呀!但是呢,隨著殲-10B不斷的改進和發展,媒體對它的稱呼也逐漸開始了改變。開始管它叫做中型戰鬥機了。

殲-10B在對地大火箭彈,已經徹底變成了多用途了

原來呢,殲-10A最開始的用途就是制空,目前的殲-10B啦,殲-10C啦都能對地/對海攻擊。因此呢,這種戰鬥機已經變成了多用途的了。一般認為,最大起飛重量在15噸以內的戰鬥機,叫做輕型戰鬥機。但隨著三代機各類設備的不斷增多,其15噸以內的三代機已經幾乎絕跡。所謂輕、中、重的劃分越來越沒有意義。這就像是戰鬥機劃代一樣,你說分出個三六九等有意義麼。你現在說殲-10是中型戰鬥機,那我只能跟你說,老鐵!沒毛病。


齊奧爾科夫


軍迷對殲-10到底是輕型還是中型戰鬥機一直爭論不休。有趣的是,該機的製造單位——中航工業和成飛的官網也沒有明確說明殲-10到底中型機還是輕型機,只是強調殲-10是一種多用途第三代戰鬥機。與殲-10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航工業官網在戰鬥機產品頁面中卻明確說明鶻鷹戰鬥機是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戰鬥機,梟龍戰鬥機是第三代多用途輕型戰鬥機。



官方態度的不明確也導致媒體對殲-10重量分級的混亂,有的依照美國對F-16戰鬥機的分級把殲-10歸類為輕型戰鬥機,有的根據殲-10最大起飛重量達20噸級把該機劃分為中型戰鬥機。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誠然按照美標來算,殲-10是一種在體量上與F-16相當的單發輕型戰鬥機,兩者都安裝一臺推力級別相當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長度與翼展和最大起飛重量基本相當,執行的任務也基本相同。此外,殲-10和F-16 20噸上下的最大起飛重量對比雙發中型的“颱風”、“陣風”、米格-29K的24噸還有一段距離,被稱為輕型也合情合理。



但我國的國情與美國完全不同,F-16是美國空軍裝備序列中最輕型的戰鬥機,比該機更輕的F-20“虎鯊”(最大起飛重量12噸)根本就沒有獲得批量生產的機會。而殲-10在研發過程中,最大起飛重量不到9噸的殲-7戰鬥機還在批量生產中,同時成飛還研製了FC-1“梟龍”外貿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12.4噸)。在我國國產戰鬥機體系中,殲-10的體量超過了殲-7、FC-1這兩種輕型戰鬥機,與雙發的殲-8II相當,因此以我國國情來看,殲-10是名副其實的中型戰鬥機。


飛豬漲姿勢


戰鬥機的重量級也分時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F4鬼怪,當時是不折不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但是現在的F18不管是發動機推力還是尺寸重量等都類似F4,現在的F18只能是中型戰鬥機。一切都源於發動機質量的提升。

那麼,現在這個時代怎麼區分呢。

發動機推力是關鍵,飛機自身重量和載量的大小,大多數也是由它所使用的發動機性能來設計的。

目前用得最多的有兩種戰鬥機渦扇發動機。

一種軍用推力5噸,加力8-10噸的中型發動機,代表型號有美製F404,俄製RD33,羅羅的FJ200,法國的F404法國版M88,薩博的F404沃爾沃版RM12,中國的RD33渦扇13。這一類下文簡稱第一類。

一種軍用推力7噸,加力推力12噸以上的重型發動機,很巧妙的是隻有5常國可以造出來,當然,代表型號有法國的斯奈克瑪M53,俄羅斯的AL31 41系列,中國的渦扇10渦扇15,美國人的F110,英國沒有代表作,是因為沒有需求,但是羅羅有能力分分鐘做出來,再不濟RB199改進一下就能飛。美國還有兩款F119 F135 這個不做討論了,就當是更高層次的就可以了。這一類下文簡稱第二類。

扯完了發動機,進入正題吧。只討論三代機及準三代機。

輕型機就是單發動機的,單發第一類發動機的代表型號有鷹獅,梟龍,光輝。單發第二類發動機的代表型號有殲10,F16,幻影2000。這類飛機作為高低搭配的低配,具有便宜,好保養,容錯率高等優點,不可或缺。

中型機是雙發第一類發動機的,代表型號F18,米格29,颱風,陣風,殲31,和擁有變態發動機,從輕型機亂入進來的F35。這類飛機對於領土狹小的國家可和輕型機高低搭配使用,比重型機便宜,研製也不用依賴大推力發動機,大國之外的利器,也是軍貿市場的寵兒。

最後是重型機,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可以自行研製,分別是殲11系列,殲20,F15系列,F22,蘇27系列,蘇57。這類戰鬥機除了貴,就是貴,沒其他缺點。

逼逼到這裡了,問題其實老早就很清楚了,單發的飛機除了F35,都沒資格稱為中型戰機,殲10雖然空重接近陣風了,換裝大推力渦扇10B,單發發動機推力也接近雙發的陣風了,可人家陣風載彈量9噸,殲10呢,5噸都夠嗆,而且陣風在中型機裡面算小個子了,就連搭載了掃太行十條街的F110發動機的F16,也不敢說自己升格到中型了。或許等哪天渦扇15真有宣傳的那麼好,給殲10換上,基於現在的設計,內部油箱小,外部尺寸小,想躋身中型都難,更別提現在,抱歉,不是的。


theWilZ


戰鬥機的輕重是按照發動機推力大小來確定的。對於大推力發動機來說,雙發是重型戰鬥機,單發是輕型戰鬥機。

所謂中型戰鬥機,是雙發中推力發動機的戰鬥機。比如陣風和颱風。

因為發動機技術進步了,五六十年代,只有中推的雙發戰鬥機被稱為重型戰鬥機,單發中推的戰鬥機是輕型戰鬥機。比如F-4和F-104。大推力的單發戰鬥機是中型戰鬥機,如F-105和F-106。那時候輕型戰鬥機的正常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下。重型戰鬥機的起飛重量達到20噸以上。

殲十的AL31發動機是蘇-27戰鬥機所用的。殲十就是單發輕型戰鬥機。

現在像以前那種發動機推力六七噸的戰鬥機已經很少有了。目前只有瑞典鷹獅,印度光輝。中巴的梟龍略大一點。這種戰鬥機只能適合以對地為主的多用途戰鬥機。

當年F-4對空作戰起飛重量18噸,叫重型戰鬥機,現在18噸的就不是重型戰鬥機了。F-18對空作戰也是18噸,是中型戰鬥機。如果殲十從輕型變成中型了,將來發動機推力變大了,每臺20噸,戰鬥機起飛重量達到40噸、50噸,現在30噸的蘇-27到那時候還是重型戰鬥機,那4、50噸的算什麼戰鬥機?超重型戰鬥機?

在螺旋槳時代,戰鬥機都是單發的,以單發為主。雙發的就是重型戰鬥機,當時也叫遠程戰鬥機。但是比較笨重,適合攔截轟炸機,不適合空戰。

剛進入噴氣式時代的第一代戰鬥機,也是按照螺旋槳時代的規則來的。噴氣式發動機的推力有差別,但是差別不大。雙發的戰鬥機,比如F-101也叫遠程戰鬥機。當時轟炸機最小的也是雙發,叫輕型轟炸機,四發的叫重型轟炸機、或遠程轟炸機。

等到F4出現,還是叫做遠程戰鬥機的——串列雙座雙發遠程全天候截擊機和戰鬥轟炸機。如果還有別的稱呼就是大型鑄戰鬥機large fighter 。

至於所謂根據起飛重量,F-18大黃蜂是中型戰鬥機的說法,忘記了艦載戰鬥機都比陸地戰鬥機重的事實,也忽略了大黃蜂的最大重量是執行攻擊任務時的重量,是攻擊機的重量,不是戰鬥機的重量。大黃蜂帶兩個副油箱的空戰重量是18噸。F-15C帶副油箱的空戰重量是25噸。F-16C帶副油箱空戰重量是14噸。

最早的輕型戰鬥機(LWF)F-16A正常起飛重量(2枚響尾蛇,兩個副油箱)就是12噸。不知道增加了2噸怎麼就成了中型戰鬥機了。飛機也會長高長胖嗎?

殲十和F-16是同一級別的戰鬥機。空重不到9噸,內部油箱不到3噸,2近2中600公斤,兩個副油箱2噸,合計也不到15噸。如果都掛炸彈,28噸也可以,那還叫戰鬥機嗎?

二戰的時候,只有艦隊航母和輕型航母,企業號2萬噸,萊剋星屯號4萬噸,輕型航母1萬多噸,也沒有中型航母一說。

在國內一些人看來,一切都要分出個三六九等來。中型戰鬥機似乎就比輕型戰鬥機好聽了一點。殲十和殲二十、蘇-27相比就是輕型戰鬥機。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由中國成飛飛機公司自行研製設計生產的殲-10系列戰鬥機,其A型早期的戰場定位就是空優防空戰鬥機,是用來奪取空中制空權和攔截防禦敵方戰鬥機的,也因此在其設計之初就本著小體型和儘量輕的機身重量,讓其殲-10戰鬥機能以最快的飛行速度,趕到目標空域進行作戰,所以A型的殲-10戰鬥機只是輕型戰鬥機。

隨後,也得益於飛速發展的中國軍事航空技術的發展,殲-10這個優良的機體平臺只研發一種用途的戰鬥機顯然不合適,也太浪費了,加之中國空軍也有戰鬥機能執行多任務的需求,因此厚積薄發的成飛,很快就利用了手上現有的先進技術,以殲-10A為基礎研發出了B型多用途戰鬥機,升級版機型,從整體戰機的體積上就大了不少,機身前部也進行了重新設計以容納新的相控陣雷達和紅外多波段探頭,還將原來可調式矩形進氣道改為了更為先進的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設計, 如此多的氣動外形與機載設備的改進升級,此時的殲-10B型戰鬥機已經不管是體型上還是作戰功能上,都趨近於中型戰鬥機的範圍裡面了。並且其整體戰鬥機代數,也從原先的三代變為了三代半戰鬥機。

隨後,研發設計更為先進的殲-10C戰鬥機,其氣動外形雖沒有多大變動,但是其新添加安裝的電子吊艙,和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特別是其戰鬥機的發動機也換成了,推力更為強勁的太行FWS-10A或俄製AL-31FN該機版,這些改動也使得殲-10C這款戰鬥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中型戰鬥機,也一舉成為符合第四代要求的戰機。


航空君


輕型,中型,重型戰鬥機的劃分大約有兩個關鍵的區分標準,它們分別是最大起飛重量和發動機推力。原則上起飛重量20噸級別的就是輕型戰機,25噸上下的就是中型戰機,30噸及以上的就屬於重型戰機。而發動機方面,單發中推就是輕型戰機,單發大推和雙發中推一般都屬於中型戰機,雙發大推就是重型戰機。

所以按照上述區分標準,J10被劃歸中型戰機就是妥妥的了


追風軍事評論


是的。殲十是單座單發中型戰鬥機(部分機型有雙座)。但在我國,殲十承擔的任務主要與美製F-16單座單發輕型戰鬥機相似。這主要是各方面考慮綜合來看的。屬於三代機(NATO標準),但實際水平列入三點半。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製的,04年列裝,07年官方才正式報道。在包括鴨翼,航電和尾垂等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不說官話,最新的一批殲十C,可比歐美的同類型三代機要強,不是yy,而是實際測試數據。而且西方同級別同類型戰鬥機,F-16,mig-29等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在氣動佈局和航電上已經落後。


另外,殲十總工是宋文驄宋老,16年過世。而作為成飛的驕傲,殲十凝聚著一代人的夢想。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們分別承受著來自蘇聯與美國的壓力。當年全國沒有一款飛機能攔截那飛在高空的超音速轟炸機逆火(圖-22M)。全國的三代機(從俄羅斯買的那一批su-27)加起來還沒有人美國的一隻航母艦隊的艦載機(F-14和F-18為主的眾多三代機)多。那是屈辱,是忍耐,也是為什麼要韜光養晦的原因。於是當時(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拿出了一批項目,包括折翼的J-13,Y-10等,也有包括JH-7和J-10這樣的成功例子,另外也有那個雖然坑,但卻是一個沙眼向洋看世界的好機會的和平珍珠計劃(雖然J-8II是個空中喘振鬼,但當年我們卻有悲壯的八爺戰猛禽的計劃)。綜上,總是有人來挑刺,我卻想希望多去看看,瞭解瞭解。有人說我們殲十抄幼獅,那我還說他們抄我們的于敏構型核彈勒(雖然確實是交換技術的)。殲十確實有她的缺點,但一個三代機,一個單發戰機,一箇中型戰鬥機,你要她去打猛禽,打肥電,那不現實。當然也不會有空天獵裡面那一個薩姆9能追十幾公里還把殲十干掉的情況。而我們的發動機,16年我們已經搞出了別人壟斷幾十年的核心機了,核心機的概念可以去網上查查。所以,當是不宜妄自菲薄,誠宜開張聖聽啊。



這些年的逐漸強盛,靠的是一代人的光榮革命,一代人的勒緊褲腰帶,一代人的忍辱負重……而今,這一代人,走在一個新時代的潮頭,或許還有幼稚,但卻終究要成熟。所以,請像我們國家的航空事業那樣吧,不斷忍辱負重,前行!


寧遠行Rovif


是我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鬥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佈局,屬於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放眼看天下


我國航空發動機一直落後於美歐俄等國,我國的航空發動機要想彎道超車,走在世界前列,必須要有技術創新。航空發動機的四大部分,進氣風扇,渦輪增壓器,核心機,尾噴管,在這些領域都要有所突破,在這四大部分中,進氣風扇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受關注較少的部分,但也是更容易突破,出成績的部分。多向異面進氣風扇,進氣量相比目前所用進氣風扇有顯著增加,而作為以空氣為工作介質的機器,進氣量增加也能增加航發的推力和推重比,新概念風扇將是我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突破的可能方向之一。


新型異面風扇


典型的中型戰鬥機,單發發動機,也是中國學習美國空軍的F15,F16高低搭配的中國版本,殲十殲十一也是這一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