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世间需要没有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须有其意义,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是枝裕和《如果走路有速度》

据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在戛纳观影结束后,全场掌声长达七分多钟。但是,当中国媒体和中国影人还沉浸在“掌声”带来的满足感中,戛纳电影节已经落下帷幕,低调谦和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夺得了金棕榈大奖。

据说,很多中国影人、公号运营者、影评人在是枝裕和得奖后,都晒出了与他的各种合影,中国影人不仅出现在是枝裕和的身边,也出现在戛纳的大街小巷,出现在戛纳的红毯上,参加各种研讨、评奖、市场、创投。

正如中国电影里塑造了各种“江湖”,而忘记了生活一样;中国电影人只记得掌声,记得“流量”,而忘记了电影作品本身的质感。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并不是中国电影此次在戛纳铩羽而归,就看低它,但这些年,中国电影的问题不在于获不获奖,而是它始终在追求与艺术精神背道而驰的虚荣。在唯美的武侠风、中国风造成了审美疲劳之后,中国的电影作品却找不到现实题材的切入点,电影语汇非常浮躁,在本土与国际都难有佳作打开局面,只能沉浸在票房数字带来的欢愉之中。

而是枝裕和的电影,却有中国电影需要借鉴的地方。此次,《小偷家族》讲述一户看似平静过日子的普通家庭依靠盗窃维持生计却又其乐融融,一次意外事故打破了原有平静,揭开了每个家庭成员的秘密。影片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旨在透过家庭探讨日本社会问题。本届电影节评委张震评价道:“它是一个悲情的故事,题材很特别。爱与犯罪是双重的纠葛,现实却又那样残酷。将悲剧掩埋在温情之下是残忍的,但这就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面,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表达日常情感,“平静之下,波澜四起”

,在他的电影中,很少有明显的戏剧化冲突,而是从日常片段中采撷细腻情感,但这样的“低”视角却能深入人性深处。某种童年的气味、某个平凡的场景、某个温暖的笑容……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都是他创作的哲思与灵感。

是枝裕和并没有雄才伟略地试图去展现宏大的电影美学,也没有探讨神佛玄幻,他只想通过电影停下脚步,挖掘脚下微不足道却更柔软的事物,他说:“世间需要没有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须有其意义,会让人喘不过气来。”生活中细小、卑微的东西,也许会在几年后,成为一个故事的芽和根。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其实,是枝裕和的创作受到的,恰恰是华语电影的启发是枝裕和大学毕业时,正好是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杨德昌的《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出现的时候,在日本看到两人的电影,是枝裕和大受震动,“亚洲导演竟然能创作出如此优秀的作品,而当时在日本的同时代,并没有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导演,我当时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恰逢此时,一位制片人向是枝裕和发出邀请,希望他拍摄一部关于侯孝贤和杨德昌的纪录片,是枝裕和简直是欣喜若狂,是枝裕和感叹道:“如果没有真的认识侯导的话,我现在可能不会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现在,每次侯孝贤去东京,两人都会相约一起吃饭,是枝裕和说:“侯孝贤在精神上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是这样一种存在。

是枝裕和的祖父母当年因为同姓氏而在日本无法结婚,两人从日本奄美大岛来到台湾高雄,并生下是枝裕和的父亲,是枝裕和的父亲早逝,虽然以前和父亲相处时间也不多,但

摸着父亲下巴、父亲在喝醉时会提及台湾这个“故乡”,这些情节都在是枝裕和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他看到侯孝贤的电影,这些脑中的幻想最终转变成了真实的画面。

是枝裕和拍摄了很多家庭题材,这些作品的灵感大多是以自己的事情和切身的体验。《步履不停》是是枝裕和献给过世的母亲的作品,《比海更深》和《如父如子》这两部作品是自己成为父亲之后才想到要拍的。失去母亲后,是枝裕和内心失落而又痛苦,他说自己需要透过作品来展现,而如把悲恸、失落直接表现出来,不会有很多观众来看,还是要从这种情绪中抽离,以第三方眼光去打量,表现得轻松点,让大家会心一笑。

是枝裕和的电影常常涉及生死,而就算是平淡如水的生活,也总是弥漫着一种哀伤,至于生死,是枝裕和表示,自己其实更关心“丧”而非“死”,因为人在丧的期间,体会的不单单是悲痛,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

是枝裕和曾经在长野一所小学采访了三年,当时一个班从牧场领了一头母牛饲养,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一直照顾这头牛。在五年级的第三学期,母牛早产生下一只小牛,老师发现时,小牛已经死了。学生们悲痛地为小牛举行了丧礼,这时盼望已久的挤牛奶时刻到了,孩子们在“服丧”期间一边忍着失去小牛的悲痛,一边又要挤香甜的牛奶喝,有孩子于是写道,“哗啦啦,发出悦耳的声音,今天也来挤牛奶,虽然悲伤,还是要挤牛奶”。是枝裕和说:“虽然开心,却夹杂着悲伤,虽然悲伤,但牛奶依然美味,体验到这种复杂的感情,不叫成长叫什么?我在日后的创作中如此迷恋丧而非死,出发点无疑就在这里。”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曾经在2017年参加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当时,他独自前来,没有带随行的工作人员,中国电影资料馆接待人员赞赏了他的为人:“没有带任何助理,和善、安静,充满了谦卑的学习精神。”是枝裕和之后还在故宫附近小逛后还发推特称“步入胡同后,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

”,“生活”可以说正是是枝裕和电影成功的秘诀,也是很多中国导演所不屑和欠缺的地方。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中国电影导演中心

我们不止提供场地,我们也提供态度

是枝裕和斩获戛纳金棕榈,不问江湖,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