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鞑靼斯坦和车臣都独立,为何俄罗斯只打车臣而对鞑靼斯坦妥协?

四川丹兒


这里要澄清一下,在苏联解体的时候,除了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外,当时俄罗斯境内的很多自治共和国,州,边疆区等也纷纷宣布独立。总数达到了几十个。而其中闹的最凶的就是鞑靼斯坦和车臣。当时鞑靼斯坦宣布独立,成立鞑靼斯坦共和国,并且举行了独立公投。当时鞑靼斯坦300多万人口,有61%的人口选择独立,于是鞑靼斯坦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而车臣就更加直接,直接组建军队,宣布独立建国。脱离俄罗斯。而对此,俄罗斯最终的选择是用战争手段解决车臣,用妥协手段解决鞑靼斯坦。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两次车臣战争。那么,俄罗斯为何要打车臣,而对鞑靼斯坦妥协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鞑靼斯坦太大了。鞑靼斯坦是蒙古人后裔,当年把俄罗斯打的够呛,民风彪悍,而且鞑靼斯坦人口众多,有300多万,因此,一旦用战争解决。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而车臣就不一样了,车臣人口很少,历史上被俄罗斯完虐,因此打起来方便。

二是,富裕程度。鞑靼斯坦是俄罗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处于俄罗斯欧洲领土核心区。一旦战端开启,那么必定影响俄罗斯经济的稳定,会波及俄罗斯其他核心州,这无疑将使得当时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而车臣不一样了,车臣本来就是高加索的贫困户,非常穷困,而且地处边疆,打起来完全可以不顾经济,对俄罗斯来说损失不大。

三是,目的不同。当时鞑靼斯坦独立,意志并不坚定,只是趁火打劫,多搞点权力。而且就鞑靼斯坦那个位置,独立了也是国中国,因此俄罗斯一妥协,鞑靼斯坦立刻就软了,不独立了。但是车臣不一样了,近代百年来,俄罗斯和车臣那是深仇大恨,深入骨髓。在苏联时期还对其进行民族集体流放,死伤惨重,因此车臣独立那是铁了心了。不用战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俄罗斯最终选择战争灭了车臣,同时对鞑靼斯坦让步。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历史真相背后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联邦内的众多共和国,一哄而起纷纷宣布独立。除15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外,其他的几十个小共和国也纷纷效仿,宣布独立。


面对一片混乱局面,俄罗斯当局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待这些共和国,将直接影响俄罗斯国家的安全稳定。一味的军事镇压,无疑会将俄罗斯拖进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有区别对待分化瓦解,才能稳定局面。

首先,对车臣进行军事占领。原因在于,一是车臣地处边境,周围共和国众多,一旦车臣独立,会产生师范效应,许多共和国会跟进。二是,车臣共和国较小且人数也少很多,战争不会持续时间太久。三是,历史上车臣人对俄罗斯的反抗,从未停止过,独立意志坚定,不采取军事占领,很难解决。

其次,对鞑靼共和国采取了怀柔政策,承认其最大程度的自治权限,诱其放弃独立。这里也有其特有的因素,一是,鞑靼人口众多,是俄罗斯第二大民族,全境内有600多万人口,仅鞑靼共和国内就有200万鞑靼族人口。且鞑靼地处俄罗斯腹地,一旦燃气战火,会殃及俄罗斯的安全与稳定。使已经奄奄一息的俄罗斯雪上加霜,当时的俄罗斯承受不起重大的损失。二是,鞑靼融入俄罗斯时间太久,双方已经有一定的融合,鞑靼独立意志并不十分的坚定,承认其最大的自治权限,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实践证明,俄罗斯的区别对待的政策,非常正确。有效的扼制了其它共和国的跟风,保证了俄罗斯领土的完整。


无奈且向上


苏联解体之际,俄罗斯联邦内部的小共和国们也看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机遇,纷纷蠢动,想借此良机谋求独立,脱离苏联乃至俄罗斯的控制,车臣和鞑靼斯坦共和国就是其中两个主要的典型代表。

俄罗斯面对车臣和鞑靼斯坦的“分裂”冲动,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对车臣的“独立”,坚决不承认,还发动过两次车臣战争,最终镇压了车臣的独立运动;而对鞑靼斯坦,却采取了异乎寻常的冷静措施,以怀柔的协商方式,签订了双边分权条约,以条约形式和平划分利益和权限范围。承诺鞑靼斯坦可以参加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也均享有特权,给了鞑靼斯坦超出大部分小共和国的特殊权力,导致鞑靼斯坦成为目前俄罗斯联邦内部的少有的特权“国家”。

同样是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亚洲小共和国,俄罗斯为什么厚此薄彼、一抑一扬?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几点:

一、人口原因:

鞑靼人在俄罗斯境内属于人口第二大少数民族(600万人),广有分布,不仅是在鞑靼共和国内(200万人),还大量生活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中西部腹地,对鞑靼斯坦的政策毫无疑问将考虑到其他鞑靼人的感情,否则鞑靼人所酿就的动乱,是当年的俄罗斯所无法承受之重。

车臣人口相对较少,当时只有不过100万人的规模,其中的车臣族人也就是几十万而已,俄罗斯人不存在被这几十万人击败的可能性。

二、历史原因:

鞑靼人与俄罗斯人的历史积怨太久远,自从16世纪中期灭掉了喀山汗国,全体鞑靼人就臣服了俄罗斯人的统治,很多鞑靼人的基因也渗入俄罗斯人,两个民族结合比较紧密,除了喀山一带建立起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和一些克里米亚鞑靼人,其他地区的鞑靼人很少有分离倾向。俄罗斯人缺乏“痛下杀手”的历史依据。

车臣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沙俄并入版图,几十年间从未放弃过抵抗,与俄罗斯人势同水火,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才稳定下来。当德国军队入侵苏联后,车臣人选择与德国人合作,反击苏联,二战后苏联对这些“叛民”的镇压也比较凶残,几乎将全部车臣人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其他地区,车臣人一直憋着怒火,当苏联解体之际,再度发作。总体说来,由于历史原因,车臣人对俄罗斯的离心力非常强烈。

三、地理原因:

鞑靼斯坦共和国地处属于伏尔加联邦管区,属于俄罗斯腹地,周边的各州和各小共和国缺乏独立倾向,被包围的鞑靼斯坦共和国闹得再欢也缺乏呼应,影响力较小。

而车臣的地理位置恰恰相反,地处俄罗斯联邦的高加索边疆地带,这一带的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这些小共和国民族成分构成接近,完全可以互相深入交流各自的分离倾向,互相打气鼓励支持,甚至还可以获取边境之外的外高加索一带的国际性和宗教性的支持。一旦车臣独立成功,将会给该地区打造出一个样板工程,各小共和国会纷纷效仿,俄罗斯将失去对高加索一带的控制。

因为以上三大原因,地处边境的车臣才是俄罗斯联邦的“心腹之患”,必定不惜代价除之而后快,相反,地处腹地的鞑靼斯坦不过是俄罗斯联邦的“癣疥之疾”,能靠挠一挠止痒,就没有大动干戈的必要性。


历来现实


鞑靼斯坦位于俄罗斯腹地,周边都是俄罗斯人地域,翻不起大浪。真要闹大了,俄罗斯也是可以派兵去攻灭的。鞑靼斯坦共和国独立时,俄罗斯恩威并施,鞑靼斯坦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看到高加索一带打成那个惨样子,就坡下驴,在讨要了大量的特权后,留在了俄罗斯,规规矩矩的当个顺民。

鞑靼斯坦共和国以鞑靼人居多,有将近400万人,加上在俄罗斯其他地区的鞑靼人,总数有600万至700万人。人口数量不小,一旦打起来,引起连锁反应,诸如人权问题、其他地区的分离效应等,俄罗斯当时也焦头烂额,各处分裂势力都在冒头,能按下一个是一个。因此,俄罗斯也允许鞑靼人有特殊的地位,等于是咱们的特区政府。

(鞑靼斯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腹地)

这样双方都有所顾忌,这才上演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剧本。

对于车臣地区,就没有那么理想了。

车臣地区并入俄罗斯最晚,在1801年时,俄罗斯拿下格鲁吉亚,此后不断蚕食波斯的领土,在1828年时,获得了里海沿岸相当于一个英国大小的土地,车臣位列其中。因宗教问题以及俄罗斯的暴政,车臣地区一直叛乱不宁,一直到1869年后,才最终消停。

俄罗斯在这段期间,损兵折将,车臣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平叛过程中,俄罗斯分车臣人为支持俄罗斯的车臣人,和反抗俄罗斯的车臣人,大开杀戒。虽然降服了剩余的车臣人,但是仇恨就此结下了。


二战时期,车臣人认为机会来了,积极与德军合作,意图独立。德军失败后,斯大林秋后算账,强制迁徙车臣人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车臣人流离失所,损失超过半数,于是,对苏联政府的仇恨,再增加一层。

1991年苏联解体。车臣人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这个时候只有130多万人,土地也被分割拆解,面积只有1.7万平方公里。车臣人看到周围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都独立了,感觉机会来了,在原苏联空军少将师长杜达耶夫的带领下,要求独立,此后打了8年才告一段落。

车臣位于俄罗斯高加索靠近里海一带,是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的大陆管道,如果车臣独立,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就会面临着被人切断的危险。

(车臣周边地区)

车臣与印古什地区、达吉斯坦地区,连城一片,车臣位于中央位置。这个地区的人,宗教信仰相同,国情相似,因此,如果车臣独立,就极有可能发生连锁反应,整个俄罗斯南高加索将不为俄罗斯所有。

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应对伊朗、土耳其向高加索地区施加影响,如果这些地区丢失,俄罗斯的战略防线大踏步后退,对俄罗斯的战略地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不管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宗教各个领域来看,车臣地区位置敏感,俄罗斯人断然不会让车臣独立出去。


而知而行的历史


苏联逐步解体期间,车臣与鞑靼都宣布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既不属于苏联,也不归俄罗斯管。俄罗斯反应不同,一打(车臣)一拉(鞑靼),核心原因,打车臣因为俄罗斯妥协,车臣不妥协;不打鞑靼,乃是因为俄罗斯妥协,鞑靼也妥协。

第一,俄罗斯打击车臣。历史上车臣与俄罗斯也是充满恩怨,最终莫斯科势力压过车臣,将其纳入囊中,进行残酷统治。二战中车臣人不满斯大林的统治,与德国合作,二战结束后,车臣“叛徒”遭到清算。苏联解体前后,随着很多共和国独立,车臣跃跃欲试,宣布独立。其实当时不论是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因为双方的权斗,对车臣独立实际上是一种妥协的态度,希望给予更多的自治权利甚至特权来换取车臣留在俄罗斯联邦。但是没想到车臣在独立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接受了美国的援助,反对俄罗斯。加上车臣所处高加索地区也是俄重要石油产区,一旦动荡,危机能源安全。综合考量,最终发动了车臣战争,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完胜车臣,再度统一。然而,仇恨依旧,未知将来如何。

第二,俄罗斯对鞑靼斯坦妥协。鞑靼所处喀山地区,也是与俄罗斯充满恩怨。苏联解体及俄联邦独立那段时间,鞑靼斯坦也宣布独立。俄罗斯对此也是采取了类似对车臣的做法,大力妥协。与车臣不同,鞑靼斯坦最终接受俄罗斯的条件,以获得大量特权留在了俄联邦。当然,这里边还有就是看到了车臣被虐的教训,还是留下来更好。未来,依旧会是一个拥有各种权力的俄罗斯境内自治共和国。


北玄武


鞑靼斯坦和车臣是俄罗斯联邦境内具有分离倾向的两个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鞑靼斯坦与车臣曾试图脱离俄罗斯联邦而独立,但是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却与鞑靼斯坦共和国签署分权条约确立了鞑靼斯坦共和国与俄罗斯的联邦关系,而面对车臣却果断采取武力打压车臣分裂势力,为何俄罗斯对于两个联邦主体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呢?下面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详细解答!
(红色部分为鞑靼斯坦共和国)


大国情怀: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而鞑靼斯坦正是俄罗斯大国崛起的基石,历史上伊凡雷帝攻占鞑靼首府喀山开启了俄罗斯帝国无限扩张的征程,喀山汗国的灭亡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更是标志着以斯拉夫人为主的莫斯科公国彻底血洗蒙古鞑靼人统治的屈辱,在东欧平原建立了以主体民族俄罗斯为主的俄罗斯帝国,伊凡雷帝也因此进位俄罗斯首任沙皇而俄罗斯也得以将势力越过乌拉尔山脉,直至西伯利亚。所以对于俄罗斯人而言鞑靼斯坦意义非凡,在鞑靼斯坦依附于俄罗斯的漫长历史岁月里俄罗斯采用一贯的分化和同化政策,使鞑靼斯坦相对温和的存在于俄罗斯境内,这就是为何如今喀山城内东正教与伊斯兰教能和睦相处的缘由!而车臣从被俄罗斯吞并的那一天起战乱与暴动从未终止过,俄罗斯也习以为常!
(红色部分是车臣共和国在俄罗斯的位置)


地缘价值:鞑靼斯坦位于俄罗斯腹地,是俄罗斯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联系的交通枢纽,有亚欧铁路桥之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有俄罗斯母亲河之称的伏尔加河穿越喀山而过。鞑靼斯坦在俄罗斯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俄罗斯如果武力打击鞑靼斯坦显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被俄罗斯环绕的鞑靼斯坦即便独立也很难完全摆脱俄罗斯的束缚。车臣则不同,车臣位于北高加索与格鲁吉亚毗邻,苏联时期里海丰富油气资源的开采使原本动荡的高加索地区增加独立底气,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倚仗丰富的石油资源获得了西方国家的眷顾而位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车臣一旦独立,俄罗斯将丧失高加索地区能源通道的军事优势,而且很有可能引发连锁效应,导致以伊斯兰势力为主的北高加索再次解体,届时俄罗斯将彻底失去南下黑海和里海的出海口,这对于缺少温暖出海口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自毁长城!


(伊斯兰教势力集中的北高加索地区)

实力对比:鞑靼斯坦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是俄罗斯人口较为稠密经济较为发达的联邦主体,鞑靼斯坦具有相对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车臣面积仅为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百万,落后的山区面貌经过战火的多次焚烧令原本脆弱的车臣经济雪上加霜;做为俄罗斯主政者,面对同时独立的联邦主体,车臣更容易制服。但是信心满满的俄罗斯中央政府却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遭遇顽强抵抗,无果而终!然而俄罗斯打压车臣的决心依然坚定,最终于第二次车臣战争将车臣共和国强制留在俄罗斯联邦。

苏联解体使俄罗斯国力衰落,面对突如其来的分裂势力,俄罗斯中央无力维持两线作战,但是也不会放任中央权利的无限下放,俄罗斯分而治之的政治手段使其余联邦主体能够认清形势;权利的下放始终握在联邦政府的手里,两次车臣战争也使鞑靼斯坦共和国适可而止!


前程HAN


鞑靼斯担位于俄国内陆腹地且面积不大,成不了什么气侯,只要俄国不全面解体,鞑靼人也就是自娱自乐而已!

车臣位于北高索地区,正好位于中亚与里海石油的运输线附近,若俄国长期对其丧失实际控制,将意味着俄国有可能丧失对中亚和里海的石油、天然气的控制,这将给俄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1,俄国出口的石油天然气有很大部一部分产自中亚和里海,说穿了俄国只是个二道贩子。2,车臣背后是沙特丶西方,一旦长期失控,不但北高加索有可能不保,俄国还将丧失对亚美尼亚和产油国阿塞拜疆的掌控,一旦高加索线被打通,西方最终不但会掌控中亚里海的能源,还将掌控整个中亚,而俄国不但丧失巨额的石油天然气收入,还会将最薄弱的腹地暴露在西方势力面前。可以说俄国将可能会被西方给钉死!

因此可以说车臣问题对于当时的俄国可以说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头等大事,即使用倾国之力攻打车臣也不为过!而普京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证明当时的西方领袖在战略目标上缺乏战略眼光!


鬼影147951010


俄罗斯等国相继独立导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境内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共和国国内分裂势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抬头,以车臣和鞑靼共和国为代表。俄罗斯对车臣和鞑靼斯坦共和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这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导致的。

历史方面,俄罗斯人与鞑靼人联系密切,历史渊源较深。鞑靼斯坦共和国原称为喀山汉国,始建于十五世纪早期,在十六世纪经过近百年战争后臣服于俄国,之后一直是俄国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大量鞑靼人分布在俄罗斯境内其他地方。

车臣十九世纪下半叶才被俄国征服,并入俄国时间较短,在俄国征服车臣过程中也曾大规模屠杀车臣人,民族、宗教矛盾非常激烈。

地理方面,鞑靼斯坦共和国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地带,隶属于伏尔加联邦管区,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鞑靼斯坦共和国大致位于俄罗斯腹地,周围地区没有强烈的独立倾向,所以很难在俄罗斯境内独立。

车臣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地区边境地带,南部与格鲁吉亚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围几大行政区穆斯林人口比例都很高,如果车臣独立,可能引起局势的崩溃。

此外,鞑靼斯坦共和国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和农业实力较强,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可能导致经济形势的恶化。


沧海桑田史海沉钩


车臣,车臣这个名字现在让全世界都知道,俄一有恐怖事件第一个就想起是车臣人干的,所以讲车臣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有多坏。俄罗斯为了阻止车臣独立花的力气也是最大,最终花费了具大人力物力也没有扭转车臣闹独立的念头。鞑靼斯坦盛产石油矿产在苏联时期也是靠近中亚国家中比较富裕的,在苏联解体时态度也比较爱眛,如今在俄联邦体制内22个联邦中鞑靼享有高度自治权力,类似国中国地位,具有自己制定法规等权力。


文韬武略64


英国国力二战后衰退所以各殖民地做大宣布独立,苏联冷战失败国立力同样衰退自然也是加盟地区独立,一个大国的凝聚力在于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的互相帮助。没有文化的国家不长久,没有军事的国家不存在没有经济的国家会被肢解,经济军事需要文化理论去维持,当本质上人心上文化上全面崩溃的时候也就没有民族国家的存在了,文化军事经济相互作用才能走的更远。国家主流思想决定国家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