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俄羅斯要保住敘利亞的政權?


俄羅斯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保護,除了之前分析過的戰略層次、軍事層次、大國博弈層次、反恐安全層次等方面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動機是,俄羅斯對於美國在自己勢力範圍內通過搞“顏色革命”扶持馬仔政權這件事可謂深惡痛絕,所以這一次在敘利亞,無論如何不讓美國繼續得手,把中東“顏色革命”的多米諾骨牌繼續推進。

在此之前,曾經親蘇(俄)的薩達姆、卡扎菲政權一一被西方搞掉,之後美歐又背後助推茉莉花革命在中東扶持了系列親西方政權,屢屢得手。當時搞薩達姆和卡扎菲的時候,俄羅斯正在經歷蘇聯解體後的衰弱期,只能選擇努力維持和西方的關係,對保護這些當年與蘇聯關係良好的世俗強人政權有心無力,不得不選擇綏靖政策。而事實上,俄羅斯在總結中東亂局的教訓時,對當年沒有努力保住薩達姆和卡扎菲政權,讓美歐得寸進尺地“顏色”中東是惋惜的。特別是,事實證明,中東強人政權一一被搞垮,這很大程度上導致如今從中東蔓延至全球的宗教極端恐怖主義氾濫。

如今已經恢復部分國力的俄羅斯不願坐視美國在敘利亞再次得手,將自己的力量徹底擠出中東,這是主要考慮。而阿薩德作為世俗強人政權的代表,也是俄羅斯比較傾向支持的力量。至少強人政府在推進世俗化和反宗教極端化方面在中東代表文明和進步的力量,對穩定地區秩序、防止恐怖主義氾濫起到重要作用。


高程CASS


敘利亞是俄羅斯展示“大國影響力”的窗口。對俄羅斯而言,阿薩德政權只要不倒臺,敘利亞內戰打的越久就越好。今天的俄羅斯實際上已經不是大國,在國力、軍力上都較為有限,現代經濟基礎也存在軟肋。普京想要施展其強烈的大國抱負,只能“花小錢辦大事”,找一個能夠四兩撥千斤的地方進行干預。敘利亞就是個非常合適的地方。

恰恰是因為敘利亞與俄羅斯不接壤,俄羅斯不需要動用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也不會捲進去,所以俄羅斯才願意幹預。幫助敘利亞,只需要使用空軍進行車輪戰,再加上有限的遠程導彈打擊就夠了,成本和損失都要比大規模地面部隊作戰低得多。

相比於成本和損失,俄羅斯得到的收益多得多:

1、能保住敘利亞這個地中海東岸的橋頭堡,讓俄羅斯能夠堂而皇之的做中東兩大盟主之一。今天中東的地緣格局,基本上就是美國、沙特、以色列、英法的陣營,對抗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的陣營。這兩大陣營代表和決定了中東現在和未來的利益分配。沒有在敘利亞參戰,俄羅斯是很難坐得穩一個陣營的盟主的。

在俄羅斯眼中,阿薩德政權其實上是俄中東範圍的保護者,超出這個範圍,也就超出了俄敘雙方的利益交集。俄羅斯不願(也無力)支持阿薩德徹底剿滅叛軍和“伊斯蘭國”。只有維持敘利亞各陣營的某種均勢,才能凸顯出俄羅斯作為調停人的關鍵地位,才有助於俄羅斯在這一地區長期存在。

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一覽表


2、能夠用實戰來增強空天軍的戰鬥力。俄空天軍派出了自己的各類型號的作戰飛機和全部作戰

部隊,輪流到敘利亞作戰,既消耗了大量過時的庫存彈藥,也檢驗了新裝備。


3、通過打擊伊斯蘭極端組織,俄羅斯也能改善本國南高加索,如車臣等地的安全環境,掐斷恐怖主義的擴散路徑。


萊茵的黃金


大家打開地圖看看,敘利亞在哪裡?

俄羅斯最大的威脅是誰,是北約。

北約國家中歐盟緊挨俄羅斯。

俄羅斯能威脅到歐盟主要靠什麼?靠天然氣,所以即使俄烏矛盾那麼激烈,過境烏克蘭直達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也沒有斷。

那為什麼俄羅斯怕敘利亞淪陷?

因為波斯灣有豐富的天然氣。卡塔爾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伊朗的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二,如果用船運輸,那成本遠高於俄羅斯,但如果用管道運輸,這些天然氣成本會比俄羅斯的低20%。然而天然氣管道要想到達歐洲,必須經過敘利亞。(有人跟我說,管道可以走伊拉克北部,繞過敘利亞,經土耳其進入歐盟,大家要清楚那就是傳說中庫爾德武裝地區,現在IS也在這一帶,在那建個管道,不用俄羅斯就被斷了)

所以敘利亞一丟,歐洲的天然氣道路就會又多了一條,那俄羅斯就除了核武器,沒啥能威脅歐盟了。所以俄羅斯才會不惜代價扶植敘利亞,拉攏土耳其,這樣你歐洲的天然氣只能從我家買,惹惱了,斷你氣!

其他人說了很多理由,感覺說服力不大。說俄羅斯為了保護最後的據點,宣誓存在感,敘利亞戰略位置特殊,保護軍事港口,我不同意這些觀點。 東歐國家才是俄羅斯最需要刷存在感的地方,但是東歐陸續投進北約的懷抱,俄羅斯也沒有什麼辦法,北約在家門口部署反導,俄羅斯也只是罵罵娘!

歐盟的天然氣一直過於依賴俄羅斯,敘利亞遠比東歐國家重要,沒辦法,誰讓歐盟這麼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控制住敘利亞,把住天然氣的閥門,就有跟歐盟談判的籌碼。沒了天然氣,總不能天天對著歐盟揮動核大棒吧!


這也說明西方國家嘴上全是主義,肚裡全是生意!

貼一條老新聞

===========分割線=============

14年春天,烏克蘭東部得到俄羅斯支持的分裂分子加快了行動速度,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試圖恐嚇歐洲的領導人,暗示可能將送往歐洲的天然氣轉送到中國,以報復歐盟(EU)制裁。5月21日,普京突然一改持續十年的抵抗態度,同意了中方降低天然氣價格的要求,接受了每千立方米350美元的價格。這比立陶宛支付的天然氣價格低42%,因為價格太低,有可能會壓低整個遠東地區的天然氣價格,包括未來俄羅斯賣給日本的天然氣。此外,莫斯科還需要借款500億美元修建新的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這些成本必須從微不足道的收入中開支。

普京之所以願意接受這樣無利可圖的交易,是因為他的主要目的是政治上的:恐嚇歐洲。但是,在做秀的背後,俄羅斯總統也知道歐洲是俄羅斯天然氣唯一可行的市場,並且這種情況還會持續數十年。

俄羅斯向歐盟輸送的天然氣,是根據中俄新達成的天然氣供應協議,俄羅斯最終向中國輸送的天然氣總量的4倍。到向中國的出口達到峰值的時候,波羅的海海底擴展後的北溪(Nordstream)管道,以及黑海海底新建的南溪(South Stream)管道,將使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天然氣總量提高50%以上。最後,供應中國的天然氣田位於西伯利亞東部,離歐洲過於遙遠,無法滿足歐盟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儘管如此,俄羅斯還是會威脅在冬天停止向烏克蘭和歐盟供應天然氣。三個切實的步驟能消除這種威脅。

首先,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應該保證歐盟成員國內所有的天然氣儲備設施都儲滿天然氣。這能提供850億立方米的儲備,超過了俄羅斯2013年供應歐洲的天然氣總量1630億立方米的一半。

其次,歐盟委員會應確定一些液化天然氣供應商,以提供歐盟所需的餘下7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並從歐洲利用率低下的液化氣終端進口天然氣。歐盟有足夠的能力進口104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但歐盟2013年液化天然氣的進口數量不及該數字的四分之一,因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滿足了歐洲的絕大部分需求。通過充分利用天然氣儲備設施的容量,再購入780億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才能使歐洲在不進口任何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安然度過即將到來的冬天。

歐盟委員會採取的第三個步驟是建立一個機構,為購買天然氣進行融資,一個規模為200億歐元的基金。這個基金的運作可以通過歐洲央行(ECB)發行債券,並由歐盟成員國進行擔保,與規模大得多的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FSF)類似,後者是一個4400億歐元的基金,設立於歐元區危機的頂峰時期,目的是為陷入困境的成員國提供援助。

===========分割線============

看看吧!歐盟為了天然氣也是操碎了心!


史努比987


俄羅斯與敘利亞的確不接壤,但是敘利亞對於俄羅斯來說卻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阿薩德父子兩代人與蘇俄都保持戰略盟友關係。並把塔爾圖斯港提供給蘇俄作為蘇聯紅海軍和俄羅斯海軍的地中海戰略基地。塔爾圖斯港可以駐泊航母這樣的大型艦隊。

俄羅斯在2015年9月藉助軍事演習的機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兵敘利亞,挽救小阿薩德於危局。俄空軍的支援讓敘軍迅速扭轉戰局趨勢,之後整個敘利亞戰場每一步都向著與阿薩德政府有利的方向發展。截至目前阿薩德政府軍控制的地盤已經從最危急時刻的2萬平方公里拓展到12萬平方公里。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付出幾十億美元的戰爭經費,但是卻保住了小阿薩德這個“老朋友”,並簽署了塔爾圖斯港和赫梅米姆空軍基地的長期無償使用合同。保住了敘利亞這個地中海戰略的橋頭堡和中東戰略的跳板,使俄羅斯重新站到了中東戰略的核心位置。

如果三年前俄羅斯坐視敘利亞徹底淪陷並坐視阿薩德下臺流亡甚至重蹈薩達姆和卡扎菲覆轍的話,那麼今天的有利局面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阿薩德之後的親西方反對派政府,會站在美歐的立場上重新定位與俄羅斯的戰略安全關係。

至於俄羅斯力保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是否是為了牽制美國的問題,答案是必然的。這一點從俄羅斯方恢復地中海分艦隊的戰略規劃就可以看清楚其戰略意圖。

俄羅斯國防部2013年4月5日宣佈,俄太平洋艦隊艦船編隊已離開南海前往地中海,著手組建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因此可以說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是俄羅斯因應敘利亞局勢,鞏固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而成立的一支小型艦隊。

而實際上,俄羅斯海軍地中海分艦隊並非新事物。在冷戰時期,蘇~聯為了加強對地中海地區的控制,組建了海軍第五地中海分艦隊,依託敘利亞塔爾圖斯港對分艦隊進行物資技術補給。該分艦隊於1992年12月31日被解散。

重新恢復的地中海分艦隊艦隊是抽調了俄太平洋艦隊和黑海艦隊的部分艦隻組成。9月8日,俄羅斯海軍總司令科羅廖夫肯定了剛剛結束的為期八天的地中海軍事演習。並透露,參加演習的艦艇將留在地中海繼續執行巡邏任務。至此,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已經恢復到最強規模。


高峰軍事觀察


一句話如圖,近期俄羅斯獲得敘利亞港口,租期49年。

好處多多,進可攻,退可守。老毛子把船隊開過來,一方面可以控制土耳其和中東局勢,第二也是滲透需要,輸出價值觀,為改制做準備。




宿遷城市吧


不保敘利亞,俄羅斯黑海艦隊停哪兒?

應敘利亞總統的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5年9月30日授權俄軍出兵敘利亞,對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進行全面的打擊,這正是開啟了俄羅斯軍隊大規模參與到敘利亞境內的戰事。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成功打擊了反對派武裝,給處於隨時準備逃亡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一枚定心丸。如果打開中東地區地圖,可以發現美軍不單單在中東所有國家佈滿了軍事基地,甚至在地中海、黑海也有基地,這對於俄羅斯黑海艦隊來說,包括俄羅斯軍隊自己的中東利益來說。威脅都十分巨大。俄羅斯黑海艦隊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封鎖,俄羅斯海軍長期依靠敘利亞港口組建稱地中海艦隊,保證俄羅斯海軍遠海勢力輻射到中東,而俄羅斯海軍前往中東、地中海的支點,就在敘利亞地區。

而敘利亞一直是俄羅斯、蘇軍時代的好朋友,特別是上個世紀開始,美蘇全球爭霸,敘利亞更成為了蘇軍小弟,敘利亞當時就邀請了大批蘇軍空軍、海軍進駐,雙方互相培訓軍官,發展經濟貿易。但由於蘇軍滅亡,俄羅斯經濟苦難,俄敘兩國出現了15年的停滯時期,但是從2005年後俄敘關係急劇升溫,普京免去了敘利亞98億美元的債務,敘利亞也加大力度購買敘利亞軍火。俄羅斯與敘利亞較好的原則就是高度戰略利益,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成為了俄羅斯海軍進出地中海的門戶,俄羅斯在敘利亞空軍基地就是俄軍在中東地區部署“釘子”,所以失去了敘利亞就會對俄羅斯造成難以估量的戰略損失,俄羅斯顯然絕對不想失去這些戰略利益。

而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是俄羅斯海外唯一的軍事港口,目前俄軍在那裡部署超過了5000多人,多條戰艦和潛艇長期部署,顯然俄羅斯看好的是敘利亞戰略位置。


出鞘


敘利亞是俄羅斯最後一個傳統盟友,也是誓死跟隨俄羅斯的最鐵的盟友,如果敘利亞失守,巴沙爾政權倒臺,那麼俄羅斯將腹背受敵,不僅自己的傳統盟友敘利亞政權更迭,而是敘利亞新政府會親向美國,向美國敞開大門,讓美國軍隊入駐,對於俄羅斯來說就是引狼入室,會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


【駐敘俄軍】

為什麼俄羅斯窮困潦倒也要力保敘利亞?

其實,保住敘利亞就等於把敵人拒之門外,把美國等敵對俄羅斯的西方國家軍隊拒之門外。

我們不得不說,敘利亞雖然已經疲憊不堪,到處都是殘鬟破壁、瓦礫不全,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它的作用仍然是俄羅斯的心臟,所以俄羅斯就算經濟倒退,舉債也要保護敘利亞安全,特別是巴沙爾政權不能被美國推翻。



【瓦礫無全的敘利亞城市】

現在看來,能夠在一線戰場牽制美國的只能是敘利亞,除此之外,沒有人願意站在俄羅斯一邊和美國為敵。

自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導致現在的俄羅斯實力大不如從前,更主要的是,曾經與北約對抗的華約已經解散,而且大多數解散出來的國家都已經加入北約聯盟,成為俄羅斯的敵人,現如今,和俄羅斯出生入死的國家只剩下敘利亞一個,敘利亞要是沒了,俄羅斯就成了光桿司令,會被北約聯盟圍堵至死。


【數百萬人口的城市如今成為一座死城,沒有生命的跡象】

可見,敘利亞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不是力保,而是要死保。


寫客


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最後一個盟友和軍事基地

如果敘利亞阿薩德政權被推翻,俄羅斯就失去了在中東的實質性影響。目前俄羅斯在海外的軍事基地所在國家只有8個:

敘利亞、阿布哈茲、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摩爾多瓦、塔吉克斯坦、南奧賽梯。

其中阿布哈茲和南奧賽梯在國際上還被公認為格魯吉亞的領土。摩爾多瓦則是因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存在——在和烏克蘭關係不和後,俄羅斯在當地的駐軍日漸艱難。

因此實際上俄羅斯的海外軍事基地國家只有:敘利亞、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5個國家.

敘利亞是俄羅斯唯一在地中海和中東的國家。若敘利亞這個盟友失去了,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就只有依賴亞美尼亞和麵和心不和的伊朗。

如下圖:

蘇聯時期在海外共有 個海灣軍事基地,目前只剩下敘利亞這個軍事基地。冷戰時蘇聯的海軍軍事基地有:

1、阿爾巴尼亞發羅拉 (1955—1962)

2、古巴西恩富戈斯 (1962)

3、波蘭希維諾烏伊希切 (1945—1991)

4、東德羅斯托克 (1949—1990)

5、芬蘭漢科 (1940—1941)及Porkkalanniemi (1944—1956)

6、中國旅順基地 (1945—1956)

7、越南金蘭灣基地 (1979—2002)

8、敘利亞塔爾圖斯 (1971年至今)

9、也門索科特拉島 (1972-1991)

10、索馬里柏培拉 (1964—1978)

11、埃塞俄比亞達赫拉克群島 (1977—1991)

12、埃及塞德港 (1967—1972)

13、利比亞的黎波里 (1977—2011)

14、突尼斯比塞大及斯法克斯

15、斯普利特(今克羅地亞)蒂瓦特(今黑山)(南斯拉夫) - 僅具有有限的船塢。


2019年俄羅斯租借敘利亞塔爾圖斯49年。這就是俄羅斯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最大回報。早在2016年俄羅斯就宣佈在塔爾圖斯建立永久性海外海軍基地。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與其問為什麼俄羅斯要保住敘利亞巴沙爾這個政權,不如瞭解一下,保住巴沙爾這個政權,俄羅斯會獲得什麼利益。

先說一下俄羅斯的處境,經過了十多年的高油價,俄羅斯終於緩過一口氣。正如財大氣粗一般,彷彿有了底氣。對於一個由野心的政客來說,那麼無疑不干預屈居人下。幾番動作之後,就是美國及西方的制裁。屋漏偏逢連陰雨,油價也跌了。

在俄羅斯的經濟中,能源及礦產等原材料出口佔了俄羅斯經濟的8成還要多。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大宗能源及礦產幾個飆升,那麼俄羅斯的日子就非常的滋潤;如果這些大宗能源及礦產原材料價格下跌,那麼日子就難受多了。

雖然俄羅斯官方給出了2017年俄羅斯經濟已經走出危機,並且稍有增長,但是就看其發行的一張2000盧布面額的貨幣來看,俄羅斯的經濟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好。

國內經濟低迷,然後外部又是制裁,俄羅斯沒有可以與美國及西方能夠打的牌。之所以在兩年前俄羅斯做出干預,是那個時候,俄羅斯決定咋外交上要突破。不能夠僅就烏克蘭的問題,與美國及西方糾纏。

然後呢?就到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中東地區鬧騰鬧騰。不管敘利亞巴沙爾是個什麼政權,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美國反對的我支持,美國支持的我反對。

然後把剩下不到一口的巴沙爾政權給救活了,這也是奧巴馬政府失算的一個地方。那就是沒有大規模的干預導致的,出現的結局就是,俄羅斯現在在敘利亞屬於擁有主導力量的國家,而美國則是成了次要力量的國家。這種力量的變化是對敘利亞這個國家的控制來說話的,當然美國也不會甘心放棄敘利亞。


俄羅斯想從敘利亞巴沙爾政權處得到什麼?首先一點基地的租賃時間又延長了,同時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就是俄羅斯手中的一張牌,是可以同美國交易的一張牌。如果美國及西方同意放棄對俄羅斯制裁,那麼俄羅斯會毫不猶豫的把巴沙爾政權賣掉。如果美國及西方不同意,那麼俄羅斯就在敘利亞和美國及西方耗上了,這個地方反正不是俄羅斯的邊境地區,不是烏克蘭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

同樣無論美國及西方同不同意俄羅斯的期待,俄羅斯都是贏家。同意解除對俄製裁,那麼俄羅斯放棄巴沙爾政權,但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的利益肯定是要保存的。不同意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那麼就在中東地區紮下根,同伊朗以及土耳其在中東地區好好的幹一番作為。

這就是俄羅斯要保住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原因,並不是普京喜歡巴沙爾的不得了,是因為保住了巴沙爾政權俄羅斯可以獲得足夠的利益;同樣一個強大的巴沙爾政權,同樣是一張有分量的牌,美國你是交易不交易。但是無論交易不交易,俄羅斯都是這場鬥爭的獲益者。


飛狐一刀


敘利亞自2011年起陷入內戰烽火至今已有八年,數十萬人喪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整個國家被打得千瘡百孔。

各國際勢力加入敘利亞的亂局,其中俄羅斯是最惹眼的存在。敘利亞亂局之初,俄羅斯的政治立場就是堅決支持巴沙爾政府,不僅與支持反政府勢力的美歐、沙特、土耳其針鋒相對,還出兵協助敘利亞政府軍。正是因為俄羅斯這樣積極的態度,給了敘利亞政府生機。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要堅定的支持敘利亞呢?

表面來看其原因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盟友只有敘利亞,盟友遭難,自然相幫。

不過,雲石君認為這是原因,但不是全部。

雲石君認為,俄羅斯幫助敘利亞是正常的,不過直接出兵有點誇張。

蘇聯解體,俄羅斯實力大損,對外軍事幹涉幾乎沒有。加上美歐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財政十分困難。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參與敘利亞的內戰,顯得有點不合常理。

那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是敘利亞太過於重要?

敘利亞位於中東腹地,周邊是美國的三個盟友——以色列、沙特、土耳其。如果俄羅斯想經營中東,以敘利亞為基地,從中突破,可以對三國構成威脅。這樣看來敘利亞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確實重要。

問題是,敘利亞的這種價值,只有在俄羅斯想進取中東時才能發揮作用。

可是,中東的主導勢力是美國,即使在蘇聯最強盛的時候,俄羅斯在中東都沒有取得過什麼戰略性的突破。如今的俄羅斯,自身深陷困境,根本沒有實力進取中東。

如果俄羅斯不進取中東,那麼被美國三大盟友包圍的敘利亞,對於俄羅斯而言也就不那麼重要。

而現在,以俄羅斯的狀況能保住自己的地緣影響力不被美系吞食就不錯了,絕沒有進取中東的可能。

敘利亞與俄羅斯的盟友關係是當年蘇聯的政治遺產,俄羅斯出於這樣的關係也會幫助敘利亞。但這種幫也不至於到出兵的份上,比如,前幾年的烏克蘭,俄羅斯也只以志願軍而非正式出兵的形勢來干涉。

烏克蘭是性命攸關的地方,俄羅斯都不出兵,為什麼會出兵敘利亞呢?

有人認為,這是俄羅斯的圍魏救趙的方式。在敘利亞方向施壓,以換取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妥協。

不過,雲石君卻不這麼認為。

俄羅斯想以敘利亞作為向美國施壓的籌碼,那需要美國身陷敘利亞的混亂。但美國只是在政治上支持敘利亞的反對派,並未在行動上有過多的動作。而真正對敘利亞反對派,以及IS提供支持的,主要是土耳其和沙特。

那麼,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利益受損的是土耳其和沙特,對美國並未有直接傷害。而此舉反而會激化俄羅斯與土耳其、沙特的衝突。

那麼,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到底有何圖謀?雲石君認為,主要是有兩個目的。

一是逼迫沙特拉抬油價。石油出口對於俄羅斯而言至關重要。尤其是,俄羅斯被歐美經濟制裁,國家財政吃緊,更需要用出口石油獲取收入,維持國家的運轉。

可是,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由之前的100美元以上持續下跌,甚至在2016年國際油價下跌到30美元左右。這對於俄羅斯而言可謂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油價下跌除了全球經濟低迷,原油交易市場供過於求外,還因為沙特的操縱——沙特掌握全球原油市場的話語權不減產,導致原油價格跌至冰點。

沙特這麼做的原因是,趁著石油收益的巨大,佔領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相對優質的地緣板塊。否則當石油枯竭之時,就是沙特山窮水盡之時。

當然,沙特的這種做法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對。尤其是受到中東一流地緣大國——伊朗和伊拉克的反對,雖然這兩個國家因一些原因實力大損,但地緣實力還在,只要恢復元氣,沙特還想繼續進取,定然會遭受到強勢打擊

因此,沙特要想進取中東,必須要遏制伊朗和伊拉克。那麼壓低油價就是最好的方式。伊朗和伊拉克均是石油生產大國,沙特在他們實力大損,元氣還未恢復時壓低油價,自然會嚴重阻礙兩國的恢復。

當然,沙特這樣的做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過沙特積累了幾十年的財富,抗住一時油價的下跌還是不成問題。沙特認為,只要抗住幾年,讓伊朗和伊拉克陷入困頓,在此時機拿下敘利亞,然後再將油價拉起來就是了。

沙特的想法很好。只是,俄羅斯的介入,打亂了沙特的計劃。隨著俄羅斯進入戰局,敘利亞局勢穩定,巴沙爾政治站穩陣腳,開始收復疆土。

這對於沙特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這意味著沙特這幾年的投入有付諸東流的風險。

當然,沙特可以重新來過,或者選擇與俄羅斯正面對抗。不過沙特壓低油價使自己也有較為嚴重的內傷。重新來過所需的財力,沙特未必能夠擔負,至於與俄羅斯硬抗,沙特又沒有這個實力,畢竟俄羅斯是世界級大國,即使自身麻煩較多,其實力也非沙特能比的。而且,與俄羅斯正面對抗所需的財力更是沙特無法承擔的。

這也是俄羅斯的盤算,出兵敘利亞,使沙特這幾年的成果付諸東流無力翻身。最後沙特只能合作限產,拉高油價,那麼俄羅斯的窘境也就得到了緩解。

不過,俄羅斯也可以不管敘利亞,只要沙特將敘利亞搞定,自然會重新拉高油價,畢竟油價太低沙特也扛不住。

只是,俄羅斯不可能這麼做。其原因是,敘利亞是盟友,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基石,放任沙特搞垮敘利亞無疑是資敵。而且就算沙特抬高油價也只是暫時,因為沙特還要以油價來打擊伊朗和伊拉克。

二是拉近與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三國的距離。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利益直接受損的是土耳其和沙特。同時,由什葉派執政的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三國將會獲利。這三國與土耳其、沙特不僅有著結構性地緣矛盾,而且沙特壓低油價直接阻礙伊朗、伊拉克國力的恢復。因此,俄羅斯會獲得敘利亞、伊朗、伊拉克三國的較大好感,進而拉近彼此距離。

這樣的結果對俄羅斯而言十分重要。自蘇聯時代,俄羅斯就想在中東培植親俄勢力,但碩果僅有敘利亞。伊拉克在俄美之間搖擺;伊朗因大量領土與俄羅斯接壤,天然對俄羅斯存在畏懼,與俄羅斯的合作十分有限。

而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舉動,不僅增加了伊朗和伊拉克對俄羅斯的好感,而且從長遠而言,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為了抵禦土耳其、沙特的侵襲會加強聯合,同時引進俄羅斯的援助,這代表俄羅斯在中東將會有新的親俄勢力。

那麼,俄羅斯從中獲得的好處是:

首先,全球原油市場格局將會改變。全球原油交易市場由沙特掌控,沙特多次操控油價打壓俄羅斯,對俄羅斯造成巨大沖擊。對此,俄羅斯雖恨,但也無計可施。但如果俄羅斯有了伊朗和伊拉克這兩個石油生產大國的同進退,將會對沙特的壟斷造成巨大沖擊。這對於俄羅斯而言的好處將是不可預估的。

其次,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將會改變。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中東一流地緣大國,而敘利亞雖然較弱,但是阿拉伯世界的地緣中樞。目前,三國雖然自有麻煩,但等三國恢復元氣,其地緣潛力將會得到釋放,再加上俄羅斯在背後的幫助。那麼這個什葉派同盟將會對他們的敵人——沙特、土耳其、以色列構成巨大的威脅。而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又是美系勢力,如果什葉派同盟壓倒這三國,那麼美國在中東秩序的主導權就會被動搖,這對俄羅斯而言將是極大的利好。

當然,美國不會放任這樣的結果,但是美國要想擺平也需要花大量的功夫。那麼,俄羅斯就有了換取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妥協的籌碼——減少對什葉派的資助。

綜上就使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意圖,雖然不能直接使俄羅斯脫離窘境,但是能通過操縱中東的政治格局來獲得極大收益。

而俄羅斯的這種做法確實收到了效果。2018年7月敘利亞政府軍收復了德拉市,目前敘利亞的戰爭已逐漸落下帷幕,政府軍掌握了內部政局的話語權。

不過,敘利亞雖然逐漸平靜,伊朗卻又接過了班,成為美國在中東的又一個目標。尤其是最近,美伊之間碰撞連連,連美軍全球鷹無人機,都被伊朗導彈擊落,戰爭頗有一觸即發之勢。

那麼,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何伊朗擊落了美國的戰機,這個好的藉口,特朗普最後卻臨時下令放棄對伊攻擊?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86章——中東博弈之第12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