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田裡的泥鰍黃鱔都是從哪裡來的?

yybukn


田裡的泥鰍黃鱔都是從哪裡來的?

據七星老農得知,凡是有水源的地方,田裡什麼動物都可能有,不但田裡有泥鰍,黃蟮,馬蝗,青蛙,泥鑽子,小魚,小龍蝦,而且還生長著各種野草,如鴨舌草等,影響著稻穀的生長與產量。


在我們老家湖南益陽,可能與你們貴州一樣,都屬於山區,農田灌溉一般靠山澗水,水庫渠道,河塘裡的用水灌溉農作物了。

小時候我喜歡與鄰居小夥伴們一道去山澗溪水裡去捉野生的螃蟹,蟮魚泥鰍,小魚小蝦了,天天滿載而歸。

我個人估計我們農田的泥鰍,黃蟮就是趁山澗水與水庫渠道里面的水,順勢流下到田裡面的。




再加上泥鰍,黃蟮繁殖生長快,不到一兩年功夫就滿丘田裡都有了。

泥鰍,黃蟮能解變土壤性質,彭鬆土壤,能使農作物根系發達透氣,利於農作物生長髮育,提高產量了。

不過黃蟮的破壞力極強,它喜歡在田埂上打洞,造成田間肥料流失,特別是到了下半年天上下雨少,黃蟮打洞容易造成田間水稻乾枯減產。

所以,過去老農們在種植水稻,翻耕土壤時,喜歡在田間撒上一些生石灰,把泥鰍黃蟮消滅一些。

那時候,我還喜歡拎著一個小竹籃去田裡撿石灰泥鰍蟮魚吃呢,把它撿回來剖洗乾淨,用煙燻幹,放到石灰罈子裡存著,等到新鮮辣椒出場時,再用來炒辣椒泥鰍吃,味道兒可不錯了,不知道網友們小時候吃過辣椒泥鰍沒有,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所以七星老農認為,田裡的泥鰍,黃蟮是從上游的水庫渠道,河塘山澗裡下來的,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謝謝邀請,我是小軒作為從小就是在鄉村生活的孩子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還記得在我們以前小時候,經常三五成群的去捉泥鰍還有黃鱔,不管是在田地裡,還是在其他有水的地方都有泥鰍還有黃鱔的影子,特別是那種種植稻穀的田地裡面是最多泥鰍了以前小時候經常跟小夥伴一起去抓泥鰍。玩的不亦樂乎
其實在田地裡除了泥鰍還有黃鱔,還需要注意的就是螞蟥了,以前最怕的就是螞蟥了聽大人們說螞蟥進了身體會吸血。所以以前小時候最害怕下田地裡面碰到螞蟥,大家都知道泥鰍還有黃鱔比較難捕捉,因為它們比較滑經常捉到了一個不小心就溜走了,

不過說到這裡其實我們小時候也很納悶。田地裡的泥鰍都是哪裡來的呢?總感覺泥鰍還有黃鱔怎麼抓都抓不玩,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泥鰍比較好生養。只要有水質的地方泥鰍很容易生長,因為許多田地需要施肥留給泥鰍提供了許多的養分。而且泥鰍鑽的比較下面,也很少天敵所以也就繁殖的源源不斷
但是現在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泥鰍越來越少了。那是因為現在水源汙染比較嚴重,也很難看到以前魚蝦成群的景象了,不像在以前不管是河裡還是小溪裡面都會有魚蝦的身影。現在因為生態環境被破壞幾乎是看不到魚蝦的影子了,想在回頭想想還真是想念童年的時光


江西老表小軒


我家呢是在江蘇無錫那個地方以前的話,黃鱔啊!泥鰍啊!這類挺多的,然後本人的叔叔又特別喜歡抓魚,因此,對於這些東西的習性,我也是略微有所瞭解。

一般而言,黃鱔和泥鰍夏天的時候比較多,那個時候田裡面隨便找一個洞,我叔叔就說這是黃鱔洞,到冬天,田裡的水都幹了,這個時候黃鱔去哪兒了,那個時候我也挺疑惑的。

有一回呢,那個時候剛好是秋天,我叔叔也不知道是去幹啥?可能是走親戚吧,拉著我,正好經過一個田埂的時候,看見他一個朋友在那裡挖田埂,他在幹啥呢?抓黃鱔,黃鱔都在田埂的中間或者底下,蜷縮著不動。

後來,我到了,大概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比較小吧,正好可以去下田裡面去,到春天去撈魚,經常就可以看到有黃鱔從那個大的那個田間的那個供水的那個孔裡面噴出來,當時華問別人這些黃鱔從哪裡來的,他說原先在河裡面,後來隨著那水流衝進田裡面了,到了哪一年冬天我去河邊看的時候,那時候就看到河的邊上經常會有那種洞就是黃鱔那種洞。

總的來說,黃鱔過冬的時候,要麼選擇直接到地下去過冬,要麼就是到河裡面,溫度比較恆定的地方選擇度過一個冬天。


漩渦鳴人yy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很想回答,因為我的童年,我的快樂時光,是這些泥鰍黃鱔是分不開的。我來自農村,我家在雲南滇西,我們那裡屬於的是河谷地帶和壩子農業,我們有很多的稻田,河流,溝渠,而泥鰍黃鱔就生長在這些地方。雖然現在這些水生生物少了的,但是在我們那裡依然有,想想這些野味以及好久沒吃了。流口水哈哈。


我是97年出生的,小時候的我們在農村沒有什麼娛設施,也沒有什麼電子產品,家裡面的電視爸媽也不準多看,所以很多時候,我和小夥伴們都是在野外,在稻田裡,在溝渠裡,捉泥鰍,拿黃鱔。那時候真的很開心,我們的童年是歡樂的。


問我為什麼田裡面的泥鰍黃鱔從哪裡來,我還真的不是很清楚,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的認知力,只要到了夏天,雨季來臨,把秧苗插好,就可以去捉泥鰍黃鱔了,這東西每年都有,而且不會消失。雖然我們那裡每年冬天,旱季來臨的時候,稻田,水溝都會乾涸,但是泥鰍和黃鱔總有生存的地方,泥鰍和黃鱔會躲在很深的泥土下面,並進行冬眠,以前冬天的時候,還會拿鋤頭去挖黃鱔,泥鰍,真的是滿滿的歡樂。


泥鰍和黃鱔是繁殖能力,非常強大,而且泥鰍的存活率很高,只要水質不是太差,在野外的稻田裡能夠自然的生長相比較泥鰍而言,黃鱔比較難捉,以前爺爺非常厲害,他會帶著我去稻田的田埂上去捉黃鱔,他在田埂上觀察,用腳去踩踩田埂,在一些地方就會出現氣泡,還有一些地方會有明顯的黃鱔爬行過後留下的痕跡,這時候就能夠抓到大黃鱔了,躲在田埂裡面的黃鱔大而肥,真的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慢慢我長大了,爺爺也捉不動黃鱔了,我就和我的哥哥一起去捉泥鰍,捉黃鱔,那時候,基本上天天都可以吃到泥鰍和黃鱔,我們不僅會用竹篾編制的,籠子去捉泥鰍,我們還會湊幾快錢去買石灰回來藥泥鰍,但是不得不說,這樣捉到的泥鰍和黃鱔不是很好吃。

後來哥哥們賺錢了,就買了一個電魚器,這個武器還是非常厲害的,但是有面臨著危險。而且這個電魚器的普遍使用,直接破壞了我們那裡的生態平衡,過度的捕撈,和電魚器的使用,是野生的泥鰍和黃鱔大大減少,因為電魚器,會阻礙野生水生生物的生長。很多時候,你即便捉到黃鱔了和以前的比個頭也是非常的小。


好在,這幾年,已經禁止使用電魚器了,任何事情都有個度,不能過度的去追求發展,而破壞了生物圈的平衡。現在,我們家家戶戶在稻田裡面養鯉魚,每年的秋天就是豐收的季節,吃飽了稻花的鯉魚肥美,鮮嫩,自然有機。人類和自然應該要和諧共處,追尋和諧發展之道,希望我的家鄉越來越好。


好看電影雜誌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下田抓泥鰍黃鱔魚,特別是80,90年代,那時候農民都比較窮,一個月都很少能吃得幾次肉。我們那時候嘴饞了,就會到田裡抓泥鰍黃鱔魚回來吃,那個年代田裡不用農藥和化肥,田裡特別多泥鰍和黃鱔魚,每次都能抓一大盤迴來。現在還經常回憶童年抓魚的那些趣事,非常好玩。田裡的泥鰍和黃鱔有兩種來源渠道

1,田裡本來就有的。田裡水乾之前,泥鰍鑽到泥裡面潛伏起來,等來年下雨,泥土變鬆軟了,再出來繁殖。泥鰍不僅能用鰓和皮膚呼吸,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冬季寒冷,水體乾涸,泥鰍鑽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膚不致乾燥,並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待第二年水漲,又出外活動。

2,跟從流水溯源而上。我們有句俗話“有水流動的地方就有魚,魚就是跟水而來”。每年初夏季節下大魚,田裡的水滿了就會流出去,水往地處流,接通大江大河,江河裡的泥鰍和黃鱔就會跟上流水溯源而上,來到田裡,從而繁衍生息,安家樂業。這也是每次下雨之後,在水流出口的地方下地籠收貨不錯的原因。

大家好,我是鄉野網事,用鏡頭記錄鄉村田野間的美好時光!歡迎關注我,帶你去了解廣西少數民族的農村生活。


鄉野網事


我想你說的泥鰍,黃鱔很多那應該是很多年前吧!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野生資源的掠奪,前幾年那些放藥的放網的抓黃鱔,捉泥鰍的,已經差點讓黃蟮和泥鰍滅絕了吧,是八零後九零後之前的人應該都知道,小時候那天你的黃鱔泥鰍青蛙田螺特別多。對比一下,現在夏天的時候連青蛙叫都非常少了。以前一到夏天的時候,那青蛙叫個不停啊,整個晚上都在叫,搞得有時候睡都睡不好,可是看看現在偶爾聽見一兩隻青蛙叫一下。


而且農村人大概都知道,只要有水的地方,泥鰍黃鱔,田螺青蛙這些都有。而且有些田,幹了好幾年之後,你還能發現裡面有泥鰍有黃鱔。這些野生泥鰍和黃鱔的生存能力很強,在地裡面幹一段時間也都沒事。農村田裡,這些野生的泥鰍和黃鱔。一開始怎麼來的?可能沒人說的清楚吧,因為農村裡面的這些田地都是相連的,只要有一個田有,那放水的時候田裡面的泥鰍黃鱔都會隨著水流一直往下面流。比如說小龍蝦以前我們這邊是沒有的,但是就是幾個人買了幾隻小龍蝦,放在田裡面之後,搞得現在我們這所有的裡面基本上都有小龍蝦了。還有加上1些水庫裡面放水的時候還有。我們這邊的魚塘,我們這邊村裡面每一個組上都有一個水塘的,水塘裡面以前是為了防止乾旱的時候放水的。現在就是養魚養泥鰍養黃的,所以只要這些水塘水庫一放水裡面的泥鰍,黃鱔都會跑到田裡面去。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時候抓黃鱔捉泥鰍的時候。我想很多小孩子都幹過這樣的事吧,找到田裡面一個水坑,然後把這些水全部舀出去,之後抓裡面的黃鱔泥鰍啊魚啊這些,每次一抓就是一大桶。抓青蛙很多人小時候也都幹過的事吧,還有在田裡面撿田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也長大了,也不會去做這些了,而且現在的小孩子也都沒有去田裡面幹活了,所以對這些都不知道。但是那些放藥的放網的抓泥鰍抓黃鱔的人相反還在,前幾天我們這邊還有一群人開著車過來放藥,第二天拿個桶就在田裡面撿黃鱔,泥鰍。


以前小時候很喜歡吃的,一道菜就是黃鱔燉臘肉。每次抓了很多黃鱔之後就會讓大人做著吃。很久沒有吃過這道菜了,真的很懷念這個菜,現在在外面買的黃鱔泥鰍都是人工養殖的了,沒有小時候那種野生的好吃了。其實每個人長大了都一樣,有時候很懷念小時候在農村裡面的生活。


三農帝國


田裡的泥鰍黃鱔都是從哪裡來的?

記得小時候總喜歡和我年紀一樣大的一幫孩子們,去田裡抓魚、泥鰍和黃鱔來吃,現在想想這些也是覺得美味。的確,在那個食不果腹的年代能時不時吃上肉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不過在如今的田裡想找到這些已經很難了,去年回到家中,找了好久才找了幾條而已,環境汙染太嚴重了,村裡的幾條小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汙染。當時的我就一直在想,地裡為什麼會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動物,想了好久,也沒有找到答案,直到我上了大學才慢慢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第一泥鰍和黃鱔屬於卵生的生物,卵隨水漂流,有水且能保證其生存基本條件的田地都有水生生物。在農村有句俗語“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卵”,可見水生生物卵的生命力,當其母體產卵以後,卵會隨著水進行漂流,稻田和附近的水源都是想通的,會有卵流入田地。卵流入田地以後,在相對好的生長環境中,會進行自然的成長,所以會在田裡看到泥鰍和黃鱔之類的生物,泥鰍和黃鱔再產卵繁殖。



第二其它區域的水源有泥鰍和黃鱔。在一些有水庫的地方,在豐水期都會有放水的現象,在這些大的水體中有許多水生物。這些水生物會隨著水流進入其它水體,一部分就會流入到稻田當中,在稻田當中利用其較好的營養物質進行成長。當然也會有一些山上的水隨著水流入到稻田裡,也會有一些生物進入水田。

農藥的使用,水源的汙染,在田裡已經很難再見到泥鰍和黃鱔的身影了。在我們當地會有一些人買一些小的魚苗放進水田中,等到魚長大的時候,再抓來吃,野生稻田魚,很稀少了。也希望我們能夠保護水源,讓生態平衡能得到一個更好的維持,也讓水生生物能有一個成長的地方。歡迎關注花開隴上,和有趣的人做朋友。


老農民說事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高山上的梯田,怎麼不放魚也有魚類等水生動物。


本人有半山腰上面有丘田,是泉水灌溉的,居然還有螃蟹在上面生存,這曾經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溪水在山腳,螃蟹不會莫名其妙地爬上坡來找死吧?

但後來想想,也與很多老人家聊著玩,也就想到了很多的可能性。

青蛙之類,這個問題不大,青蛙有腿,這個玩意到處跑,很有可能兩隻青蛙私奔,慌不擇路,就跑到了山頂上的梯田繁衍生息。

但是泥鰍黃鱔螺螄之類的,就很有可能是其它動物或自然風力將其卵類攜帶到梯田上面。尤其是鳥的嫌疑是最大的,小鳥在下面的田裡採食,腿腳上不小心沾惹上卵類,然後帶到上面的梯田。或者是吃到肚子裡,有些命大的卵類居然沒有死在鳥的肚子裡,也很有可能的喲。至於有時候很強烈的山風,也有可能將卵類粘附的草根從下往上吹到梯田上面。

實際情況往往是梯田上面生存的泥鰍與黃鱔以及螺螄的量很少的。因為這幾種水生動物需要肥水田,也常常是常年有水,至少是溼潤的稻田才能夠生存。半山腰上的梯田一般都會肥力比較低,除非養牛的農戶,經常施牛糞肥田,這類田才有可能有黃鱔泥鰍田螺之類。何況現在養牛的人越來越少,為了省事常常施用化肥,那這些小東西就會更少了。即便有,但是量都不會多。

我是鄉下人,常吃到這些東西,都是在溪流旁邊與寨子邊的稻田裡才能捉到。至於高高的梯田上面,乾旱的季節泥巴都開裂了,這幾個需要水的小玩意能承受得住?才怪。


我是黔東南非典型農民,專業胡說八道解釋農村的大小事兒,權當下酒菜解悶。


構洞潘啟智


田裡的泥鰍黃鱔都是從哪裡來的?



田裡的泥鰍黃鱔從哪裡來的?按照生物原理凡是有水源的地方都有可能活動的生靈。特別是山區農區梯田,灌溉的水都是天然水,在很高的水源頭山澗都有石班魚、小米蝦、石蛙、螺螄,稻田裡也會有田螺、泥鰍、黃鱔、青蛙等。還有一個就是蒼蠅,在高山既沒人居住,要是我們蹬下來拉屎,黑頭蒼蠅就會飛來,大家都很疑惑,真是奇了怪了,高山上的稻田裡那來的泥鰍黃鱔呢?



據說還有一個典故。傳說杭州西湖裡住二條大蟒蛇,一條是的白蛇,還有一條是青蛇,後來白蛇嫁給了杭州開藥鋪的許仙,被金山寺法海和尚一眼設破,法海想收服白蛇。結果白蛇修煉千年,在於法海和尚鬥法時水滿了金山寺。那一場災難淹死了不少人,錢塘江裡小魚啊、泥鰍、黃鱔、螺螄等魚蝦都滿到山上去了,等水一退留在山澗坑裡也就回不去了。由於魚蝦泥鰍黃鱔檠殖很快,所以山上田裡坑裡便有了泥鰍和黃鱔。



那時農村種田不打農藥,也沒有電瓶捕魚,田裡泥鰍黃鱔真的很多。特別春耕生產翻田的時候,那個泥鰍黃鱔都是游來游去,如果晚上下場暴雨,你把籮筐放在田缺口,第二天早上去拿準有四五斤泥鰍黃鱔。一到夏天或者冬天等田裡水乾了,泥鰍黃鱔會集中在田後坑裡,隨便去挖一下,便是一盤最好的下飯菜。



如今稻穀都施用化肥,泥鰍黃鱔食到碳酸氫銨就死,加上菊脂類農藥使用過量,泥鰍黃鱔幾乎沒有。不過你不種田了,不施肥打藥了,泥鰍黃鱔照樣會樂殖開來。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月季正紅》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月季正紅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就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到水稻田、小河溝等地方和小夥伴一起捉魚、找泥鰍的場景。不過現在稻田裡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多的泥鰍黃鱔了,河溝也少了。不過這些泥鰍黃鱔是從哪裡來的呢?

田地裡的泥鰍黃鱔從何而來?

首先可以明確一點就是絕對不是飛來的,小時候奶奶總是給我說魚會飛,一下雨就飛起來了,所以下過雨的水坑裡面才會有魚的,以至於我長到很大還相信奶奶說的是真的。那麼這些水生物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原因不外乎兩點

一是隨著河水灌溉而來,而是隨著下雨漲水而來。以前我們這邊的稻田主要是從旁邊的河溝水渠引水灌溉的,河溝裡經常會有黃鱔,而大家的田地一般都是相通的,再加上黃鱔和泥鰍的打洞能力很強,所以隨著河水灌溉進入農田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並且黃鱔和泥鰍的繁殖能力比較強,他們的卵也是有可能隨著灌溉的水流進入農田的。

第二種原因就是雨水,因為夏季多雨水,經常會出現暴雨過後,河流水暴漲,河流中的水流向了農田,自然裡面的魚蝦、泥鰍、黃鱔之類的也可能會隨之而來的。再加上這些水生物的打洞能力特別強,經常能夠在田地裡遊走,自然家家戶戶的農田都會有它們的存在了。

如何捉黃鱔?

雖然本人從小在北方長大,但是因為靠近黃河,灌溉條件非常好,所以我們當地主要種植水稻,不過小時候還是很害怕稻田裡的螞蟥的。其實說到黃鱔和泥鰍自己還是很得意的,因為小時候比較調皮,經常會和小夥伴捉魚,捉黃鱔,開始也喜歡捉泥鰍,不過父母都說黃鱔更好吃,所以每次捉到黃鱔拿回家給母親都特別驕傲,所以對捉黃鱔特別有一手。

那時候稻田裡的黃鱔比較多,經常能夠見到黃鱔在田埂上打的洞,一般田埂上的洞是沒有黃鱔的,因為黃鱔一般會有兩個洞,田埂上的洞是用來出氣的,水田裡一定還有一個洞,只要看到水田裡有地方出現白色的沫子說明一定有黃鱔,你只要拿著鉤子掛上幾個泥鰍晃一晃就會有大黃鱔上鉤,當時就是這樣捉了不少的黃鱔。不過現在農田一般都用農藥,河溝裡也有人電魚,黃鱔的數量已經很少了。(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