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蔡贤毅


赵光义是什么角色?强幸小周后,调戏花蕊夫人,面对赵匡胤遗留的年轻美貌皇后,他干出来的事比耍流氓更狠,俩人到底有什么恩怨情仇?

赵匡胤死时,儿子有两个,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赵德昭25岁,赵德芳17岁,年轻貌美的宋皇后则只有24岁。

赵匡胤驾崩,宋皇后最早得到消息的。赵匡胤没有遗嘱,按一般道理,继位的应该是25岁的赵德昭,但宋皇后却做出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让宦官首领王继恩宣赵德芳进宫。


按照史料记载,宋皇后和与自己年龄相当的赵德昭关系比较疏远(可能是为了避嫌),而和年龄较小的赵德芳关系比较亲密(17岁也不小了),不排除她想借此机会让赵德芳捷足先登的可能。

但王继恩何许人也,他是个政治老手,出宫以后既没有叫赵德昭,也没有叫赵德芳,而是直接跑到晋王府叫来了赵光义,还告诉赵光义:你赶紧去吧,去晚了皇位就是别人的了!

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一看,完了,自己的阴谋破产了,立刻口称“官家”,说我们都靠官家您了,表现出一番孤儿寡母,柔弱可怜的模样,相当于承认了赵光义的皇帝身份。

对这一切,赵光义心知肚明,他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小心眼儿,喜欢睚眦必报,当然不会对这个试图阻挠自己继位的嫂子有任何好感,换作你我任何一个人,恐怕也会恨的牙痒痒。

赵光义登基后,宋皇后这个寡妇就没了消息。赵光义一向以好色闻名,他是否对这个可怜的年轻嫂子动过手脚?都是未知之数。


995年,宋皇后去世,赵光义继续发泄自己的不满,他本人不为皇嫂成服,也不让群臣临丧,完全不符合皇后应享有的礼仪,就连宋皇后的梓宫(棺材)都没能与赵匡胤合葬,神牌也没能祔太祖庙——恨一个人也不过如此。

赵光义的薄情寡义固然可恨,但这恰恰证明宋皇后曾想要赵德芳继位一事属实,不过是她太过幼稚,手段不够高明,被赵光义阻挡了而已,他对宋皇后的冷淡也就可以理解了。我想换作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对这样一个皇嫂有任何好感,让安安稳稳活到最后就不错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那一晚,我丈夫倒下了,永远的倒下了。我的丈夫叫赵匡胤,是当时大宋的皇帝。几个小时前,太监过来传话,说皇帝想见我,我二话没说,立马往皇上的寝宫走去。心里有种不安的感觉,自从看到那太监的第一眼开始,今天太监的举动和往常感觉不一样,但有说不上来。到了皇帝的寝宫门前,没等太监们通报,我就走了进去,我看到他,我的丈夫,大宋的皇帝,躺在龙床上,靠着,显得很疲倦,身边就只有管事的太监,我立马凑了过去,他看着我,眼神流露出一种不舍,他并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我,我摸着他的手,问:皇上,您感觉如何?没有回答,没有回答,他闭上了眼睛,什么都没有留给我。


悲伤,痛苦,却不敢痛哭,我摸着他的脸,仔细的端详着他,一切好像又回到了7年前,,那年我17岁,我就被纳入了后宫。那时皇上会选择我,大部分的原因是我的家庭背景,我祖母义宁公主是后唐庄宗李存瑁的女儿,母亲永宁公主是后汉太祖刘知远的女儿。我到宫里,第一次见到皇上,我就爱上他了,高大俊朗神武,7年里,我们很是恩爱。

现在他走了,留下一大摊子的事情,叫我如何处理。或许因为继承了点政治基因和长期的宫廷生活,我知道我现在还有比悲伤更要紧的事情。

找德芳来

原本我丈夫就有两个儿子了,大的叫德昭,年18岁,小的,叫德芳,年10岁。自从我被册立皇后以来,我尽量避开大的儿子,毕竟他已经成年,而德芳才10岁,就没有关系了,平常和德芳来往多,觉得他还是很不错的孩子,可以继承他父皇的江山。于是,我叫来太监王继恩,去传德芳进宫。而就是这个小小的错误,我为此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

我在苦苦的等待着,煎熬着,希望德芳能够立马出现在我的跟前。而我等来的不是德芳,而是晋王赵光义。不用想,也明白了,这个狗太监已经出卖了我,还有我丈夫的基业。事情到了这步,自保已经成为本能的需求,我没有犹豫,立刻跪了下去,哭诉着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用带有得意的语气说:“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登上了皇位,我没有哪一天是开心的,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仰望天空,我发誓:如果有来生,定不入宫中门。


总有话说到你的心里头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功勋卓著。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乱世,重新一统华夏,堪称一代雄主明君。可惜的是,赵匡胤仅仅在位16年,年仅50岁,就突然暴毙身亡。赵匡胤死时,皇后宋氏年仅24岁。宋皇后美貌出众,温柔贤慧,正是风华绝代、风情万种的大好时光呀。

按照野史传闻,赵光义对美人,特别是皇帝的美貌妃子,是没有什么免疫力的。

赵光义曾经垂涎于后蜀后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还因此毒死了孟昶。不过,让赵光义没有想到的是,孟昶死后,花蕊夫人却被赵匡胤纳入了后宫。赵光义心有不甘,再加上花蕊夫人支持赵匡胤册立太子,深深刺激到了赵光义想做皇帝的野心,就借机,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而赵光义在继位后,为了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小周后,故技重施,毒死了李煜,以达到霸占小周后的目的。

那么太祖赵匡胤的遗孀,年仅24岁的宋皇后,是不是也被赵光义纳入后宫了?当然没有。这种桥段只有在唐朝才会发生,宋朝是万万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的,即使发生了,也不会让我们知道的。宋朝可是讲究立贞洁牌坊的,更何况是前朝皇后。

那是不是宋皇后可以享受太后的待遇,被赵光义妥善的供奉起来了?当然也不会。

开宝九年(976年),也是太平兴国元年(通常情况下,前任皇帝去世的当年不改年号,除非是篡位,比如曹丕代汉、明英宗复辟),赵光义继位,因为宋皇后为皇嫂,不能尊为太后,因此赐宋皇后封号“开宝皇后”。并于第二年,将宋皇后迁至西宫。西宫在唐朝时,一般是太上皇居住的地方。宋继唐制,宋皇后居住于此,合乎礼制,赵光义此时做的还算厚道。

但是,到了雍熙四年(987年),赵光义将宋皇后迁去了东宫。东宫,一般是储君居住的地方,等于将宋皇后待遇降级了。猜测是因为赵光义雍熙三年北伐失败,迁怒到了宋皇后身上。雍熙北伐失败,为什么会迁怒到宋皇后身上,这个史书中没有记载,大家只能猜了。

至道元年(995年),宋皇后迁居东宫8年后去世,年仅44岁。宋皇后如此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可见这20年的后宫生活并不愉快。

宋皇后去世后,有司上谥号“孝章皇后”。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即太宗不肯按照礼制穿丧服,给宋皇后服丧。同时,也不让群臣临丧。翰林学士王禹偁对此很不满,就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立刻遭到了赵光义的贬黜。宋皇后的梓宫也被迁往故燕国长公主(宋太祖妹)的府第,放到了普济佛舍,没有与太祖合葬,神主亦不祔庙。

对比赵匡胤的第一任孝惠皇后,因为当时赵匡胤未亡,暂时别庙供奉;而第二任开国孝明皇后,在赵光义继位的第二年就被赵光义祔享太庙,可见赵光义也是明礼法的。而宋皇后去世后,却连个别庙都不允许立,足见赵光义对宋皇后怀着深深的恨意。

直到至道三年(997)正月,赵光义才将宋皇后祔葬太祖永昌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并未像孝明皇后一样祔祀太庙。

这就让人奇怪了,赵光义对亡嫂孝明王皇后都礼遇有嘉,甚至直接祔祀太庙,为什么这么恨宋皇后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因为皇位之争,赵光义因此也被后世骂了千年。

赵光义为了自己能坐上皇位,先是不惜杀害了自己喜欢、却干涉立太子的花蕊夫人。其后,又制造了“烛影斧声”,让赵匡胤暴病而亡。按照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赵匡胤病故的当晚,赵光义并不在皇宫。当时宋皇后命大太监王继恩召皇子赵德芳入宫,很明显,宋皇后是要传达遗诏,立赵德芳为新任皇帝。让人没想到的是,王继恩直接跑到了赵光义那里,将赵光义传入了皇宫。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的神情是“愕然”,虽然及时称赵光义为“官家”,认可了赵光义继承皇位的事情,但由此也遭到了赵光义的记恨。

赵光义继位后,逼死了赵德昭,赵德芳不明原因的死去,赵廷美也忧愤而终。赵光义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是无所不用其及。还伙同赵普搞了一个“金匮之盟”,更加显示了得位的不正。

这些事情的内幕,宋皇后应该是一清二楚。宋皇后在赵匡胤去世后,宫中的19年光阴,是如何渡过的,作为皇家秘史,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而宋皇后死后,由于太祖一脉的赵德昭、赵德芳已经去世,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也实属无奈。幸好,赵光义的玄孙、神宗皇帝赵顼继位后,意图重振朝纲,任命王安石变法,并将孝惠皇后、孝章皇后同时入祀太庙,算是告慰了逝者,替赵光义减轻了一些罪责。

也许是天理昭彰,循环有报。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之后的帝位皆为赵光义一脉所居;到了南宋,赵光义一脉的高宗赵构开国,之后的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是有趣呀。


奕天读历史


赵匡胤赵光义这对兄弟,着实是一对奇怪兄弟的!皇位兄终弟及这种事情并不是特别奇怪的事情,但是在所有统一王朝的开国之初,由开国皇帝的弟弟继任皇位的例子,仅此这一例!为此还留下了烛影斧声这样的千古谜案!


题主的这个问题,的确容易让人想歪,难免会想起一些桃色绯闻。毕竟,宋太宗还是名声在外的。李煜的小周后,被黑黑胖胖的赵光义霸占,还叫人现场做了春宫图,历史上也是难以找出第二例。

此文所提到的皇后,应该是宋太祖的第三任皇后,孝章皇后宋氏。宋氏嫁给赵匡胤之时不过17岁,比老赵足足小了25岁,典型的老夫少妻啊!不过二人之间感情倒是不错。

可惜的是,赵匡胤几年之后不明不白的死了,留下25岁不到宋皇后。讲道理,即使是赵光义继承皇位,宋皇后虽不能成为太后,但地位也是无比尊贵才对。



但实际上好像并不是这样,赵光义对于年轻的皇嫂,并没有特别的照顾。先是让宋皇后迁居西宫4年,然后又命她移居东宫。宋皇后在这深宫之子,无儿无女,忧郁而死。


死后,赵光义既不让宋皇后和赵匡胤合葬,也以节俭为名禁止大臣为宋皇后治丧,连大臣都感动十分奇怪。期间奥妙,耐人寻味。

至于有没有什么桃色新闻,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以赵二好色和变态的本性,倒也不是不可能!


小镇月明


我们可以从侧面来看一下这个事情。

赵匡胤没有死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虽然被灭了国,但是赵匡胤还有好吃好喝的待他,并没有欺辱他的意思,还封他为违命侯。

而赵匡胤死后,其弟弟赵光义继位,不仅废掉了他的爵位,改封为陇西公,而且还看上了李煜的媳妇儿小周后,看上也就看上吧,你居然还强幸,不仅强幸,而且还当着众人,不仅当着众人,还令人绘画,更是留下题为《熙陵幸小周后图》的这幅画。

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到现在连媳妇都不能保护,寄人篱下,受此大辱。

李煜的诗词也变得无奈和对故国的眷恋。

家国不幸诗家幸,而后李煜的一首虞美人,名留青史。

然而这首诗,也成为他的绝命词。

随后,赵光义一杯“牵机鸩”当着小周后的面毒死了李煜,而后不久,小周后自杀。

赵匡胤,陈桥事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自此武将难乱国,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可见非凡气度。

赵光义呢?连一个亡国之主都容不下,连一个亡国之后的美色都忍不住要贪恋一番。

高低立判。

那赵匡胤死后,24岁的皇后嫂子又是怎样一般的下场呢?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赵匡胤死后,宋皇后迁居西宫4年,而后移居东宫,之后抑郁而死。

死后,赵二既不让松后和赵大合葬,有禁止大臣为宋后治丧,此间奥妙,颇令人寻味。

但是从上面的那个事情,你会觉得面对赵二这个荒淫好色之徒,这位皇后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吗?

第一,宋皇后不是小周后,无根无落的亡国之后,他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妻子,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赵二束手束脚,即便是做了,也不敢留下蛛丝马迹。

第二,宋皇后,可是出自三朝国戚的宋家,名门望族的贵女,就算身为皇帝,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吧。

随手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宋太祖总共有三位正妻,最后一位是左卫上将军宋偓的女儿。开宝元年,十七岁的宋小姐被四十多岁的赵匡胤看中,纳入后宫,立为皇后。史书记载:宋皇后温柔、懂礼数,每次太祖退朝,她都会专门守候,陪丈夫用膳。后来赵匡胤驾崩了,晋王赵光义继位,称她为开宝皇后。

因为接班人与自己平辈,宋皇后的身份非常尴尬。宋太宗把她迁到了东宫居住。至道元年,守寡多载的宋皇后去世了,享年四十四岁,赵光义接到消息,降低嫂子的丧葬规格,本来牌位是要放到太庙的,改为放到别庙。有大臣为宋皇后打抱不平,竟然被皇帝贬官。

有观点认为,宋太祖去世当天宋皇后的行为触怒了赵光义,让他怀恨在心。见丈夫去世,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喊赵德芳过来,似乎有让德芳继位之意,王继恩没有去找德芳,直接把晋王叫来了。看到是赵光义,皇后大惊,赶紧求饶,说以后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赵光义虽然没有加害嫂子,但对她一直有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皇后的待遇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时拾史事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家的江山。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意外猝死,并且死后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会登基为皇帝。更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亲弟弟赵光义在他死后,竟然会如此对待年仅24岁的皇嫂,究其原因只因为这个24岁的小嫂子做了这件事情,被赵光义一直所记恨。



宋太祖赵匡胤虽为帝王,但是并没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一生只有3位皇后,连一般的地主都不如。他的3位皇后中前两位皇后都早于他先去世,只有第三位皇后孝章皇后(宋皇后)晚于他去世。只是在宋太宗赵匡胤去世后,留下宋太后这些孤儿寡母,处境极其悲惨。



这一切都要回到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的那一夜,据说当晚,赵匡胤与赵光义一起喝酒聊天,席间烛光下赵光义离席避险,只听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当夜,赵匡胤就驾崩。



在赵匡胤死后,宋皇后立即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叛徒王继恩叫来的却是晋王赵光义。宋皇后一看大吃一惊,知道事情有变,并且无法挽回,只好对赵光义称“官家”(宋朝皇帝的称谓),并且乞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于是,赵光义顺利当了皇帝。但在他登基后,面对这个年仅24岁的小嫂子宋皇后,他早就忘了“共保富贵,无忧也”的承诺。他先是将宋皇后囚禁在西宫,随后又将其迁到了东宫。这还没有完,在宋皇后去世后,宋太宗赵光义既不为皇嫂成服,也不令让群臣临丧。更过分的是他既不让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神主亦不祔庙。

宋太宗赵光义之所以对自己的皇嫂宋皇后如此薄情寡义,这与宋皇后在烛影斧声当夜的行动有着莫大的关系。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要说宋太祖死后,宋太宗如何对待嫂子,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嫂子是谁。宋太祖去世时,其在世皇后只有宋皇后一人。因此,提问者所说的想必就是这位宋皇后了。



宋皇后,宋太祖的第三任皇后,左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宋偓长女,生母为后汉永宁公主刘氏,祖母为后唐义宁公主李氏,这位宋皇后绝对可谓生于大富大贵之家了。宋太祖孝明王皇后去世之后,宋氏于开宝元年被宋太祖正式迎娶进门,成为宋太祖的第三任皇后。宋太祖比宋皇后大二十五岁,就连其元配所生的长子赵德昭都比宋皇后大一岁。可能因为与赵德昭这个尴尬的年龄差,同时也为了避嫌,宋皇后与宋太祖比自己小七岁的次子赵德芳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开宝九年,宋太宗即位之后,宋皇后被尊为“开宝皇后”,迁居西宫,之后便养在宫中。至道元年,宋皇后去世,上谥号“孝章皇后”。之后,宋太宗既不为皇嫂服丧,也不让群臣到丧礼现场祭奠,不将宋皇后葬入宋太祖永昌陵。而且,宋皇后的神主牌位也不祔太庙。为此,后世史家多有诟病,野史甚至将之与“烛影斧声”挂钩,演绎出一串串故事。实际上,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宋太宗的反应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宋皇后和宋太宗有过过节,结过梁子,而且是大梁子。



事情还得从开宝九年宋太祖去世说起。宋太祖去世之后,宋皇后的第一反应既不是让宋太宗即位,也不是迎立宋太祖的嫡长子赵德昭即位。而是命宦官王继恩接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入宫,想制造赵德芳即位的既成事实。宋皇后此举何意?赵德芳年纪偏小,且与自己关系较为亲密,便于控制。一旦拥立赵德芳,自己便可以以皇太后的身份,凭借拥立之功获得更大的权力。如果是宋太宗或者赵德昭即位,基本上就没她什么事了。换句话说,这个女人的野心还是很大的。



只可惜,宋皇后光有野心,却没有手段,就连派去接赵德芳入宫的王继恩都和自己不是一条心。或许是王继恩政治投机,又或许是和宋太宗早有默契,王继恩非但没有接赵德芳入宫,反而径自将宋太宗迎进了皇宫。宋皇后最终不得不接受宋太宗即位的既成事实。



试问,这么一个曾经想和自己争权、争位,而且野心勃勃的女人,宋太宗即位之后怎么可能对她有多好?但是,即位伊始、立足未稳的宋太宗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依然以皇后的待遇将宋皇后养在宫中。但是,多年之后,宋太宗地位稳固,长期压抑在心中的不满一次性释放,自然不会让宋皇后死后有多风光,所有之前所说的一切也就都说得通了。


农民工歪说历史


赵匡胤算是历代开国皇帝里面最有情义的了,但是赵光义绝对像他名字一样一点情义都没有。

赵匡胤不但没杀功臣,对亡国的李煜也是无微不至,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李煜因为喝酒过多,赵匡胤怕他伤了身体,还下令禁了他酒。后来李煜上书说,自己离不开酒,赵匡胤就批准了他饮酒。赵光义称帝后就把李煜杀了。

赵匡胤对赵光义也是信任有加,但是赵匡胤的死最大的嫌疑人就是赵光义。因为赵匡胤死的时候听到里面有争吵声,后来又听到斧头的声音。而赵光义在夺得帝位当即命令操控现场,不许立案,不许查询。修改史书,毁灭证据。这一切都表明赵光义欲盖弥彰。



赵匡胤立过三个皇后,前两个都先他而去。最后一个皇后姓宋,宋氏是北宋名将宋偓的女儿,母亲是后唐义宁公主,也是个名门望族了。但是赵匡胤驾崩后,她就没有受到过作为皇太后该有的尊重,赵光义登基后就把它迁到了西宫。后来又迁到了东宫。在这里她渡过了凄凉的20年,在这期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相继不明不白地死去。


在她死后也没得到赵光义的尊重,按道理,赵光义应该给皇太后服孝,但是赵光义不但自己不做,也不许其它大臣服孝。赵光义让她的灵柩停放在普济佛舍,还不允许她和赵匡胤合葬,也不让她入太庙。直到宋神宗的时候才下旨把她灵位放在太庙。

不过也是报应不爽,他对他的哥哥后代屠杀,反倒自己的后代都被金人掳走羞辱。后来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渔耕樵读


这个问题的问法太罪恶了,似乎赵光义对这个皇嫂有什么非分之想、做了什么苟且之事一样。答案是,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没有对24岁的宋皇后做过任何出格之事,只是在继位后尊其为“开宝皇后”。八年后,35岁的宋皇后去世,赵光义对此非常冷淡,自己不成服的同时也不让诸大臣举丧,意图来一个“冷处理”——当时有官员看不过,劝赵光义以皇后之礼葬之,结果被贬官。

赵光义与宋皇后不旦没有任何绯闻,反而似乎报有深深的敌意,传说两人之间的矛盾源于“烛影斧声”。众所周知,赵匡胤是暴毙而亡的。据《宋史》及《宋史纪事本末》等古籍记载,赵匡胤死后,宋皇后是希望扶赵德芳(也就是民间文学中的八贤王)为帝的,没想到被赵光义抢了先。政治斗争大于一切,所以赵光义与宋皇后之间的梁子,基本无解。

赵德芳毕竟是赵匡胤之子,父死子继,比兄终弟及要合法多了。赵光义得国不正,心中有鬼,这才引发了与宋皇后的敌意——不过,风水轮流转,赵光义也无法想像,北宋之后会是南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