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从原生家庭来分析抑郁症的遗传性!

抑郁症的心理遗传性,是相对于抑郁症的生理遗传性来解读的,目前临床没有找到所谓的抑郁症遗传因子,只是说遗传成分,况且目前抑郁症成因只是神经递质假说,既然是假说,遗传一说更是无源之水,但抑郁症遗传成分应该这样理解,比如高血压能够遗传,而高血压往往导致抑郁症,所以抑郁症在生理层面是具有遗传成分,那些担心抑郁症能否生下正常健康孩子的人们请打消你们的顾虑。

从原生家庭来分析抑郁症的遗传性!

抑郁症一般被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它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并常常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躯体症状。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探讨的遗传性更多是从心理角度切入解读的!

大多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追溯成长经历找到根源,父母关系是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一环!海灵格说,家庭悲剧的源自于家庭关系的错乱,所以大人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夫妻间彼此相互的嫌隙不满憎恨抱怨都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向四周散发,孩子是感觉动物,会将这一系列负向情绪内化并压制进入到头脑的潜意识层面,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而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了凡心疗愈》提到的限制性信念,那什么是限制性信念呢?那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跟世界观,比如不配感、自信不足、陌生人是靠不住、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等这些观念,这些就像是遗传基因一样会影响一代又一代,所以从心理角度解读抑郁症的遗传就是基于这里,即便没有显化为疾病,成年后导致人格障碍的几率比正常家庭要高很多!

所谓心理遗传性,在很多层面,我们其实在延续继承祖辈的生活方式,比如一个人的择偶标准会在潜意识层面受到父母极大的影响,极端的有的女生有恋父情结跟男生有俄匍狄斯情结,这事实上是依照限制性信念标准在行事,当你跟情侣磨合后,你会感觉很放松,很自在,因为你其实已经在他身上找到了这种信念的标准,所以你会让这种标准行事,任何挑战这种标准都会导致你的焦虑跟不安,分手的时候人们会感觉到抑郁,所以人们常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水跟云的标准在慢慢发生改变.......

既然是原生家庭导致的抑郁症,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什么当家人出于关怀去接近一个抑郁症患者时候,往往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呢?在本人的职业生涯里遇到很多焦虑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儿女抑郁症操碎了心,恨不得将抑郁症从儿女身上扒下来让自己来承受,但是对方却并不领情,甚至冷言相向,家庭陷入冷暴力的边缘,这是因为父母一直也意识不到这些都是自己遗传给孩子的,他们一直在向外界寻求方法试图去改造孩子!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抑郁症心理成分更多一些,心理上的东西没有标准,所以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你永远理解不了他们的痛苦,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把所有的结果理所当然用自己的过程来解释,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在无觉知状态下将自己的焦虑也加诸于人,增加他们的病耻感,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当他们意识到抑郁症的心理遗传性后,随之增加的还有对父母的憎恨感,这也是所有家庭矛盾的所在了。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源自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误解,认为抑郁症就是精神病就是神经病,这里存在一些误区,诚然!抑郁症是广义上的精神类疾病,却不是大家俗称的“神经病”而“神经病”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时的无意识无自知的表现,严格意义上来说“神经病”是一类器质性病变,比如海马体受损,脑血管破裂,所以我更愿意将抑郁症称之为心理病,对应的科室除了精神科还有心理科或者神经内科。

抑郁状态下,现实的残酷让人无路可退,只能逃到脑海里,自发成为囚徒,在头脑层面,你又会将意识投射过去,并以过去受过的伤害遭受的痛苦作为素材编织受害人的故事,让人持续的处于无意识如梦幻泡影般的梦境中!处在抑郁状态下的人们,五感敏锐度降低,吃饭闻不到饭菜香味,味同嚼蜡,感受不到春风拂面的惬意,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感觉好比行走在地狱!这是意识飘走了的结果,在头脑里它飘向遥远的过往,卡在那个地方动弹不得,并编织作为受害者的故事,相信除非时光倒流,否则永远不会改变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身份!抑郁症就是负向情绪的内化,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而抑郁症是长期情志低落为特征的心境障碍,在中医称之为情志病,或者梅核气。

中医称之为情志病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情绪是一股想要穿过你身体的能量,它要你觉知掩盖在情绪下的真实,此外情绪的积压是不可取的!中医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一说,如果不让情绪流动起来,那么就会肝郁气滞,形成诸如乳腺增生抑郁症等情志病,同时这样也会导致性格上的孤僻冷漠,这是抑郁症留给人的人格伤疤,在《了凡心疗愈》里诠释了抑郁症的状态就是自发囚禁起来成为头脑的囚徒,会越来越消沉,那种沉沦的感觉袭来,就像是落水之人的窒息感,但是奇怪的是一般人落水即便身旁一棵稻草也会紧紧抓住不放,而抑郁症患者就是在他们身边放上一个救生筏可能也无动于衷!给人一种恨其不争的感觉,所以周边的亲人会更加焦急更加焦虑!

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要想爱他人,必须要先爱自己,如果你的亲人患上了抑郁症, 你想要帮助他们,只有当你的爱有富余的时候,才有能力爱别人,同时这种爱是自我意识的投射,这种爱的模式与小我爱情模式不同,前者是不管你爱不爱我,我就是爱你,因为从你身上能使自己更趋完整!从你身上我能看到自己,爱自己难道还要求回报?而后者是: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你不爱我?于是呼天抢地于是斤斤计较陷在两性关系里不可自拔,于是自己也患上了焦虑症………

如果你要帮助他们, 除了调整好自己的形态外,更重要一点就是要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处于抑郁症的无意识习惯的操控下,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成了最大的问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极端情绪下的时候是非理性的,总要有人为这种情绪负起责任来,哪怕理性告诉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她总是会这样想,因为情绪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总要有人为此负责,所以家才会伤人,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根据陈了凡著作《了凡心疗愈》里提到的说出你的感受就好了,不要渲染情绪并放大她的情绪,你这样做其实是将她的情绪转了一个方向,不再是你的身体而是转向了广袤无垠的梵天宇宙,谁能伤害到宇宙呢?

所以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明确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不要介入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中去!家庭成员恪守其位,不能越界。第二给予足够的安全感跟尊重!也是《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里提到的臣服,想要疗愈,臣服是前提,《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你会跟他共处。这就是臣服。痛苦源自你的抗拒,你抗拒的力度有多大, 那么痛苦的反作用力就有多大!第三就是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是讲大道理灌鸡汤,只是默默的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因为有时候感受比情绪更为真实,唯有这样的共情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他们才能为你敞开心扉。唯有做到这几点才能中断抑郁症这种心理上的遗传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