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以“綠水青山”打造發展的“金山銀山”

本報評論員

6月4日,在第47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市環保局對外發布《2017年蘭州市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從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固體廢物和生態環境五個方面分析了我市2017年的環境狀況。《公報》提出,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和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為抓手,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穩步推進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基本實現預期工作目標。

回顧過去的五年,蘭州市的環境改善有目共睹,成績突出,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成為蘭州城市發展的一大亮點。在最受廣大市民關注的大氣環境方面,2017年蘭州市圓滿完成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大氣十條”)第一階段(2013年-2017年)終期考核指標和省政府年度考核目標要求,年度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33天,考核達標率68.9%,較2013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考核綜合汙染指數6.45,同比持平,較2013年下降2.9%,城市年度排名穩定退出全國後十位重汙染城市序列。如今“蘭州藍”已是蘭州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而蘭州在治理大氣汙染上做出積極探索和創新舉措,為治理大氣汙染貢獻了“蘭州方案”“蘭州智慧”,獲得了從國家到各地方的一致肯定,成為全國各省市學習借鑑的經驗。飲用水安全和水資源環保也是市民非常關注的環保熱點,這方面蘭州市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黃河蘭州段地表水水質總體良好。尤其是各級河長制的落實,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母親河”已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固體廢物方面,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而垃圾分類處理正在有序推進。在生態環境改善方面,2017年蘭州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這是國家對蘭州數十年有序實施全民綠化工程,積極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肯定和褒獎。想想建國初蘭州白塔山只有區區七棵樹,而現在,蘭州市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3.77%,南北兩山已是滿目蔥鬱,成為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也成為蘭州城市風光最佳的背景板。這對身處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蘭州而言,確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環境治理和保護對蘭州來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是發展理念的全面提升。

空氣、水、土壤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保護和提升環境質量,就是為發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正如市委書記李榮燦指出,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事關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事關群眾切實利益、事關蘭州對外形象。各級各部門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保衛“蘭州藍”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執政考驗、重大民生工程、文明城市創建重點工作抓實抓好,努力讓“蘭州藍”永駐蘭州,造福蘭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已經成為蘭州市實現促進產業升級和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有力抓手。正是因為從政府到各級單位部門再到每一個普通市民,都以前所未有的的緊迫感和主動性來對待環保問題,積極投入到防汙治汙過程中,才取得了如今蘭州治汙的顯著成效。以大氣汙染防治為核心,蘭州市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綜合防治計劃,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調整、轉型發展取得重大進步,蘭州的發展質量獲得全面提升,向著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人居環境更美好的目標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今年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十八大以來的生態文明建設用三個詞提出肯定: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同時指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這一評價對蘭州而言同樣非常恰當。因而,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切不可有“馬放南山”的鬆懈之氣。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必須加快建立健全五個生態文明體系,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制度,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舉措,久久為功強化細化長效機制,不斷推動大氣汙染防治走向科學化常態化。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韌勁、“鐵肩擔道義”的使命擔當,迎難而上、真抓實幹,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堅持調整產業結構上做出實效,夯實“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堅實基礎,蘭州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標就一定能邁上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