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校 长

报告

让每个孩子都赢得未来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李琳华 灵宝市第一小学校长


“艺绽华彩,书香满园”,我们这个办学特色源于“让每个孩子都赢得未来”的办学宗旨和“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德”的核心理念。


我们秉承“师之所思,我之所想;生之所需,我之所为”的管理思想,致力于关注师生发展,丰富教育过程,品味书香琴韵,奠基美好人生。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我们注重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人文管理,实行阳光校务公开制度,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成立了教师多样社团。


教师队伍建设是激发教育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名师工程”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青蓝工程”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头雁领航工程”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养成教育为重点、心理教育为抓手、艺术教育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做到全面、全员、全程育人。


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品牌。书香校园建设和艺术特色教育是我校的两大特色。书香浸润童年,艺术点亮人生。我们的校园中有诗、有音乐、有生活。


“教孩子六年,为孩子想六十年,为未来想六百年”,办好一所学校,成就一个孩子,和谐一个家庭,影响一座城市。


如今的灵宝市第一小学围绕“机制活、质量优、师生美、百姓赞”的教育目标,发扬“同心同进,同美同乐”的学校精神,一起奋斗在“艺绽华彩,书香满园”的特色教育之路上。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4月7日,在灵宝市寺河山举行的中国首届苹果花节开幕式上,灵宝市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灵宝一小”)百余名师生、家长在展演活动中把诗歌和音乐融为一体,引得参会嘉宾和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花间吟诗——大美灵宝”成为开幕式上最出彩、最具文化内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名游客漫步花海参加盛会。人民网对灵宝一小的“花间吟诗——大美灵宝”节目进行了现场直播,关注量超过60万人次。
  
如此大型的活动,灵宝一小为何能成为承办单位?该校的艺术教育为何能在豫西地区享有盛誉?4月9日,记者来到灵宝一小,近距离探寻该校“琴书润质,美行成习”的内涵。


经典诵读,增添师生文化底蕴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在中国首届苹果花节上,灵宝一小师生把诗歌和音乐融为一体,荡气回肠,引得参会嘉宾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花间吟诗”,重在诗,贵在吟。在开幕式上,灵宝一小师生和家长的表现出尽了风头。学校从灵宝本土作家创作的以苹果花为主题的30多首现代诗和古体诗中精选了14首,组织师生、家长吟唱诵读,并邀请了23个“书香家庭”参加此次展演活动。


“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灵宝一小历任校长对这句话极为推崇。近年来,该校以《道德经》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力求通过经典诵读让师生增添文化底蕴,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让特色引领学校发展。


“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营造读书氛围;以常规课堂阅读为抓手,培养阅读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平台,提高阅读能力;以编写校本教材为支点,拓宽阅读途径;以创新评级机制为保障,激励阅读热情。”灵宝一小校长李琳华说。


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培养?阅读时间如何保证?副校长许革平告诉记者,在这方面,灵宝一小的做法很务实:制定出增量阅读实验路线图,5天的教学任务4天完成,用周五一天的时间有计划地落实小学生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学校开展多层次的共读活动,有领导班子共读、教师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层次的读书交流为师生、家校搭建起互动平台。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在中国首届苹果花节上,灵宝一小师生把诗歌和音乐融为一体,这是该校学生在弹奏古筝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灵宝一小将《道德经》学习融入到德育活动之中,编印了读书活动校本教材。为确保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改革评价办法,建立阅读四级考评机制,每学期评定一次,分别评出小书童、小书虫、小书王、小书圣,同时评选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并颁发奖品,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读书中。


阅读,改变着师生,成就着师生。近年来,该校有1000余篇教师文章刊登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有600多名学生在国家级作文竞赛中获奖,100余位教师获辅导奖。


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


“花间吟诗”,重在诗,贵在吟,难在乐。展演活动中除了“花间吟诗”,还要配以古筝等音乐。灵宝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91所,为何首届苹果花节开幕式的承办单位花落灵宝一小?


灵宝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姜刚雪说,作为主办单位,局里在遴选承办单位时,局领导一致认为灵宝一小可担当此任。在筹备过程中,李琳华底气十足。


“在筹备过程中,我问李琳华校长:能不能在灵宝一小选几个会弹古筝的学生?李琳华问:您需要多少?我说:你能出多少?李琳华说:那咱就上18个吧。”姜刚雪告诉记者,李琳华的话,让他悬着的心放下了。最终,灵宝一小出了18个弹古筝的、21个吹唢呐的学生。仅合练了3个下午,灵宝一小师生和家长组成的队伍就走上了苹果花节开幕式。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灵宝一小的学生在校园里的绿荫之下感受音乐的内涵


灵宝一小为何要选择音乐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呢?李琳华介绍道,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3把——数字、文字、音符。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学更高的启示。自2002年以来,灵宝一小始终将艺术特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灵宝一小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艺术特色教育管理制度》《艺术教师量化评估细则》等制度。同时,学校投资300余万元建起习艺楼,并投入大量资金配齐了音乐排练大厅、舞蹈室……购置了古筝、钢琴、电子琴、演出服等,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师资问题如何解决?许革平告诉记者,学校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弥补师资不足,学校还聘请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校外专业机构联手给学生提供培训的场地和机会。学校现有艺术专业人才 50多人,其中音乐专业 20多人。


灵宝一小的音乐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每位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乐器。口风琴作为普及乐器列入课表,每周三下午后两节课进行。对有音乐天赋和音乐爱好的孩子,学校有重点地进行器乐提高培训。目前,全校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二胡、笛子、古筝等8个民族器乐学习。学生学习情况与年级、班级、专业老师和辅导老师考评挂钩。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灵宝一小对有音乐天赋和音乐爱好的孩子,会重点地进行器乐提高培训,这是该校学生在演奏传统乐器——唢呐


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灵宝一小的时候,正赶上学校在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结束后的5分钟时间里,四、五年级的30名学生依次登台,展示自己擅长的古筝、二胡、笛子等。负责音乐教育教学的赵会平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创造一切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提升的机会。另外,每周一下午班会课的前5分钟,每个班级都有一名学生进行乐器展示。


2005年12月,该校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授予业余考级点;2007年12月,该校被西安音乐学院授予民乐业余考级点。


学校实施音乐特色教育,学生家长对此如何看?“我觉得学校实施音乐特色教育,不仅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使孩子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孩子也更阳光自信了。”学生翟乐毅母亲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诗和音乐,只有融入生活方显魅力


如何将诗和音乐融入生活,李琳华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行走在古诗词与音乐旋律之间,能让学生在音符和汉字中享受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神韵之美。诗与音乐融合,是带给孩子心灵的“维生素”,能提升师生审美素养。诗和音乐,只有融入生活方显魅力,才能使孩子的生活更富色彩和想象力。


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灵宝一小组建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艺术社团,共有声乐、舞蹈、陶艺、播音主持等38个社团,每周三下午开展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沃土。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多个社团、多种兴趣课的开展让灵宝一小的学生多添了一份自信


与此同时,灵宝一小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例如,在低年级拼音教学中,把拼音编成儿歌,使学生易学易记,又能感受到音乐的韵律美。


4月20日,灵宝一小举行了第八届校园读书节。在这里,不仅有盛装出行的书香家庭、最美家庭,还有热火朝天的图书义卖……五年级学生的诗词串烧更是引得掌声不断。


灵宝一小的艺术特色教育还产生了深远的品牌效应。该校全部由学生组成的春蕾民乐团经常参加各类演出,活跃在省市大型舞台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十大艺术特色学校等。


书香浸润童年,艺术点亮人生。“在小学阶段,我们的目标不是孩子学会多少字,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李琳华说。


河南灵宝市一小:这里不仅有诗和音乐,还有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