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摄影的测光点如何选择?

悟能悟净


摄影里面最常用的有三种测光模式: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一般相机里面也都是这样三种模式。下面我简单分享一下,供你参考。


评价测光

有时候也称为平均测光、矩阵测光等,意思都一样。它是指把画面分成很多歌区域,进行独立计算测光,然后再根据每个区域的测光数据进行平均测光。说白了就是测量画面的平均曝光值。

这种模式适合大部分日常的场景,比如顺光下的环境。对于明暗反差大的场景则不适用。因为它不够精确,就像一个10岁和一个50岁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这样没有参考意义。


中央重点测光

这种模式的设定是为了迎合大众普遍的拍摄习惯,那就是喜欢把重点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央位置。而中央重点测光的意思,就是偏重画面中间区域的曝光准确。如果主体在画面边缘,则不适用了。


点测光

如果说评价测光是摄影的初级玩法,那么点测光就是高级玩法了。事实上也是这样,专业的摄影师在自然光下拍摄大多都会采用点测光,因为特别的精确,只对一个小区域进行测光。

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光线复杂的场合,你可以只对拍摄主体进行测光,会自动忽略其它区域。比如在拍摄舞台上的舞者时,在拍摄剪影时,都需要用这种测光模式。

之所以说点测光专业,是因为它的测量面积比较小,需要拍摄者对画面里的光影有熟练的判断,知道测哪里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写文章不容易,如果对你有帮助,麻烦点赞评论或分享,谢谢你

点击我头像关注学习更多


摄影的秘密


首先,从严谨意义上讲,说测光区域比测光点要更准确一些,因为即使是点测光模式下的“测光点”,也是一个有一定直径和面积的圆形测光区域;其次,测光点不是在任何测光模式下都能选择的,对尼康系列单反和佳能1D系列,理论上只有点测光模式支持测光点手动调整,而且是在设置点测联动的基础上,通过手动选择对焦点来实现的:

在矩阵测光等其他模式中,测光区域及权重由相机指定,不受拍摄者人为控制:

了解不同模式下的测光区域及权重分布,是正确测光的基础。仍以小k熟悉的尼康D750为例,相机共内置四种测光模式:

一、矩阵测光:测光区域为整个画面【平均权重】

整个画面的亮度信息均被测定,相机按照平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最终的测光值和曝光量。这是数码摄影中最为常用的测光模式,拍风光和建筑等最为常用:

二、中央重点测光:测光区域为整个画面【中央12mm直径圆权重最高】

亮度信息测定范围仍然是整个画面,但中央12mm左右的直径圆权重是最高的。拍摄人像特写时比较常用:

中央直径圆的大小可以手动调整,但前提是采用了新版的数码镜头(尼康称之为CPU镜头,以区别于传统的AF头和MF机械头):

三、点测光:测光区域为以对焦点为圆心的4mm直径圆

这是唯一一种拍摄者可以自行确认测光范围的模式,在相机支持点测联动的前提下,测光区域为以对焦点为圆心的4mm直径圆。主要用于主体和背景光线差异很大的场景,通常是对主体较亮的部分进行点测,获得剪影效果或突出主体的作用:

很多黑色背景的花卉特写,也是通过对花卉较亮部位进行点测得到的:

四、亮部重点测光

这是尼康后出机型新增的一种测光模式,可以优先对画面亮部区域测光,但测光区域和面积大小同样不能手动指定。这种测光模式取代了一部分点测光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舞台整体人像的拍摄:

五、结论与建议:

正确测光的前提是测光模式的选择;只有在点测光模式下可以手动指定测光区域,其他模式下都是由相机自动控制,但拍摄者可以通过构图改变图像亮度信息和主体位置,从而获得符合预期的作品。

爱摄影、爱生活,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因为我们的拍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一种自动的曝光模式都不可能永远满足复杂变化的环境。比如我们在同一地点拍摄,调整好曝光参数后将相机调转一个角度,就会出现过曝或欠曝现象,这是因为不同角度进入镜头光的强弱有差异。而速度优先和光圈优先是将拍摄的速度或光圈设置成固定值,其他参数由相机自动配置。这种曝光模式的好处是不用拍摄者来回调整各种曝光参数,缺点是环境光线变化大时,拍摄成功较为低。因此最为理想的曝光模式就是用M档,进行手动曝光。

第一,在相机的目镜中有一条曝光指示刻度线,一般调整光圈和速度参数后,曝光指示光标在刻度线0的位置,表示曝光基本准确,一般不会出现欠曝或过曝。

第二,我们日常拍摄一般采用手持拍摄,因此,M档手动曝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确保所拍摄的照片对焦准确,不模糊,在此基础上保证准确曝光。要确保手持最低快门速度,最低快门速度一般为焦距的倒数,比如焦距为85,速度最低应为1/85。如果环境光线较弱,光圈开到最大仍不能正确曝光,则可以提高ISO感光度来确保画面不欠曝。

第三,要正确选择测光模式,一般风光摄影宜采用平价测光,以确保测光的均衡,对画面需要重点突出的一般采用点测光。

如何把M档手动曝光模式运用好,需要在平时的拍摄过程中去不断摸索、用心体会,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拍出理想的照片。


敏哥王子


摄影的测光点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曝光的准确与否,所以测光点的选择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光线比较平均,没有太大对比,我可以说你选哪儿都行,所以这个就不再多余讲了,讲究测光点的选择,主要原因就是光线对比强烈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问题。我还是用图说明吧,这个更直接,也更直观。

以上三图,不管是背景是明是暗,测光点肯定是以主体为准,需要提醒的是,类似测光,要以点测光为好!
这种逆光照片,要以水面无反射区为准,以反光区测光,人物和水面基本都成通黑,以人物为准,估计就看不到反光,将是白花花一片。

拍摄光比较大的风光片,如果以暗处测光,高光处肯定过曝太多,以至于后期都没法拉回,所以要以高光处测光,可以稍过些,后期压高光提暗部。

前面讲过,后期补光,像上图,可以分别对1和2处测光并分别拍照,后期将两张照片合成,这样就能得到明暗都正正确曝光的照片。


南方之南


现在的相机一般都有矩阵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加权测光、点测光和全像场平均测光几种测光方式。

因为现在的很多新型相机矩阵测光方式加入了色彩信息、距离信息以及场景智能分辨等运算方式,所以绝大多数的拍摄题材配合自动曝光模式运用矩阵评价测光就非常方便可靠了。

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舞台追光下的人物拍摄、夜景灯光人像、逆光和部分产品静物等,可以运用手动曝光模式结合点测光拍摄。

运用点测光需要注意相机测光表是按照18%的灰度进行测光的,如果测光点的反射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测光精度,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测光的原则一般是以画面兴趣点(大部分情况是画面焦点所在位置)为测光基准点,如果测光点是调焦屏中央固定,就需要半按快门锁定曝光再重新构图拍摄,如果相机测光点可以和调焦点联动,只要注意测光点的反射率高低是否需要曝光补偿即可。




蜂鸟老璐


第一:先大致说说相机是怎么测光的。现在的单反数码相机一般都是反射式测光,就是光线照在被摄物体上再反射到你的相机里,测量反射过来的光线。以前是入射式测光,测量光源照射到被摄物体的光线

第二:相机默认你的测光对象是反射率为18%的中性灰。 就是说如果你对白纸测光,反射率几乎是100%,但相机认为反射率就是18%。如果你对黑色纸测光,反射率很低很低,但相机仍然认为反射率就是18%。所以有时你测完光以后还会再次手动调节曝光补偿。所以根据相机这个特性,我们一般去找那些反射率接近18%的物体测光,因为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正确曝光。比如黄种人的皮肤反光率就接近18%,如果你拍黑人,黢黑黢黑的那种,或者你拍白人,刷白刷白的那种,你测完光以后必须遵循“白加黑减”的曝光原则。或者你可以对着画面中的绿色部分测光,绿色的反光率也接近中性灰,或者你对着画面中的灰色部分测光。或者自带一张灰卡,对灰卡测光然后锁定再拍摄。或者你对着画面中不太亮也不太暗的中间亮度部分测光。反正你就找接近灰色的东西呗。哎?我好像已经先把第二问给回答了。

下面是目前数码相机的大致几种测光模式

1):

2):

3):

4:)

以上几种模式谈不上那种测光模式好,哪种不好,你用哪种测光模式都行,看你个人习惯。一般是评价测光比较常用。如果现场光比较复杂、或者光比较大,我们为了保证主要的部分正确曝光一般会选择点测光模式。


天使帝国112233445566


摄影的测光点如何选择?

测光的选择与掌握,在摄影特别是摄影创作中极为重要,在完成了取景构图的基础上,测光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这次拍摄的成功与否。


第一,关于测光模式。测光模式的选择一般有三种,一是平均测光,二是重点测光,三是点测光。不同的相机有不同的说法和分类,但是大底的意思七不离八。上面说到的三种测光模式,就是让我们顾及和重视的区域、面积有所不同,由前向后,意味着“顾及和重视”的区域、面积由大变小

换言之,平均测光——顾及照顾到整个画面的光线明暗情况,“综合评估”、平均照顾;重点测光——顾及照顾到整个画面中的某一部分面积光线明暗情况,“重点评估”、重点照顾;点测光——只顾及照顾到画面中的某一点光线明暗情况,“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如果觉得还是不好理解的话,你可以把测光和对焦联系起来,道理大同小异。

第二,不同的测光模式的细节分析。平均测光——一旦选择了,就是“平均”,不再具有“可控性”,就是平均考虑。对于重点测光和点测光,再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重点”和“点”就确定在画面的正中央,就是正中央的重点和正中央的点,不再具有可控性;另一种情况是,“重点”和“点”都可以在画面上控制移动,比如,你可以把“重点”放在画面的正中央,你也可以把重点放在左上角、右下角等等,就是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风”均可控制移动,你“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做到这一点,就是实现了测光与对焦的同步,这一种进步十分可喜和重要。但是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相机不是很多,大部分就是属于前一种情况。


第三,我们的具体对策。是不是我们都去要求实现“测光与对焦的同步”呢?其实未必。拍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选对测光模式,就大局无碍了,真正达到我们心目中用光准确的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曝光补偿。拍摄了一两张之后,我们通过读片观察就能知道,曝光是否准确,依照我们的主观判断去实施曝光的“正补偿”或者是“负补偿”,就是加减档来实现,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依赖相机的判断,主要的还是依赖于我们肉眼判断,相信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也才能进一步体现自己创作意图。




第四,具体操作建议。关于平均测光无须赘述,关于重点测光和点测光,你的主体元素较大就用重点测光,反之就用点测光;我的使用体会是,绝大多数场合直接固定在重点测光模式上,常年无更改。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


拍客张光林


你好,测光点如何选择的前提,是要先明白色光的是用作。

第一,你要在你心中对测光有个自己的定义,

第二,你要熟悉并指导单反上的测光模式,已经使用每种模式出来的照片效果

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一般使用在光线稳定的环境,例如白天拍摄广场,建筑,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之类的。使用评价测光,相机分自动分布几个区域测光点进行测光,所以说适合大场景拍摄。


局部测光:

使用广泛

一般在背景暗的情况下获得主体比较明亮的时候使用。


点测光

实用点测光对准被摄主体'亮部"进行测光,就可以得到亮部合适的曝光,暗部则会过暗。如果对准"暗部"亮部则会得到合适的曝光,亮部会暗下来。

中央重点测光

主要拍摄在拍摄范围中间的被摄主体主要的范围位置。


摄影小欣


评价测光也叫多区评价测光或多重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相机厂家标准的最佳曝光的测光方式,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 摄影新手的话,一般最好是用评价测光。一些初学者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想把落日当成背景,这时候应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测光模式不要改变,你直接用闪光灯补人物的面光就可以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一些初学者可以尝试这些场景,慢慢体会才能掌握的。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一般这种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很专业,一般不建议试用。


天艺57


老早玩胶卷的时候测光是个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胶卷贵,所以按下每次快门都要稍微的斟酌,当时也没啥ps,测好光至关重要。一个卷,三十来张,每次也就几张满意。商业片真的要正儿八经的几个面都要用测光表测。

如今数码时代,测光来说变得简单了,但商业片来说还是需要测光表的。而平常我们自己拍照或者婚纱摄影之类的,几乎全用相机自带的测光就行了。

测光点如何选择,还是取决于你要突出的主题。如果是人像,还是选择点测光,人物的曝光最重要。人像中比方有个黑人有个白人,我觉得中央测光或者点测光,针对白人的点测光再减一两档就应该好点或者选个黑白色居中的物体测光。而局部测光我们平时用的较少,除非你想表现一种手法。风景来说用多重也叫全局测光还有矩阵测光,评价测光,这些都是厂家的不同叫法,这种测光,可以拍风景,家庭照,人物物体众多的时候,它的优势就来了。

你拍的久了,测光还是会很简单的东西,多练习下之间的区别,反正我知道的很多婚纱照基本都是点测光,人物也不是很多,所以人物曝光正常了,自然觉得好看一点。测光有一点,宁可欠点,不要爆了。我现在几乎都用手动电影镜头,所以几乎不怎么考虑测光的事,因为现在直接就出片,看一下稍作调整就行了,科技越来越让摄影变得简单了。

下面这张是我自己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