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小升初有必要择校吗?

网侠2


有没有择校的必要那就看看家长的实际想法和孩子的实际状况了!

首先家长的实际想法就是对口初中很普通,想择校(路程远近和收费也考虑过了),而且是优质民办初中,第一个条件满足了!

其次,看孩子实际状况了,其实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如果孩子小学阶段出类拔萃成绩优异,那么就有择校的条件和优势了,有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还额外参加了很多校外辅导班或兴趣班,孩子语数英等科目更是优秀,如进入师资一般的中学的确有点可惜,家长和孩子可能就越发有择校的想法,甚至小学阶段家长带孩子参加兴趣班就是在为择校做准备了…良禽择木而栖,我个人也支持择校!如果孩子学习基础一般,成绩也很普通,那么去民办学校则无多大意义,民办学校也不是谁都收的,不是说择优录取吗?估计连面试笔试都过不了,即便家长通过关系进了名校,孩子基础弱也跟不上大部队,孩子学习吃力受罪,没准压力大还会造成什么后果…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不建议择校,适合孩子的才是好学校!

择校故事年年有,关键还是孩子!





虞海棠


择校总是选择更好的学校,如果条件允许那自然是好事,当然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划片指定的学校不是很好,所以才有择校的必要。

我家孩子小升初的时候,我也经历过择校这一过程,原因是划片入学的初中学校,原本是铁路系统的子弟学校,学风校风和教学质量都不是很好,后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也大量进入该初中,学生大都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和志向,初中毕业就去打工是大部分学生的人生轨迹,我自然不能让孩子去这样的学校了。

我最终给孩子选择了学费比较贵的私立中学,让孩子进入私立初中,一方面解决了教学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孩子选择了一个有梦想的同学群,孩子在这所私立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国百强高中。

择校还面临孩子三年初中,家长要多花点钱的问题,因为要考虑上学的便利,陪读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学校附近买房或租房陪读,这就成为择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陪读十二哥


我是一名老师,在职高上过课,也在好的中学上过课,所以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请不要告诉我哪里山沟里出了个金凤凰,哪里普通中学考了个清北。我承认这有可能,但是有个词叫做概率,也有个词叫重本率。没有父母会把自己的孩子去赌一把,读个普通学校万一也能考上好学校呢

在职高上课的时候,我所教的学生大多不怎么爱学习,这倒不是说孩子本性怎么怎么样了,而是受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有些孩子本来想好好上课的,一看周围的孩子都在玩,如果自己认真学习反倒不好意思,显得不合群了。

在好学校却完全相反,就算有些孩子贪玩,一看周围的人都认真学习,受其感染也当努力,我想这就是孟母三迁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什么样的学校决定了你的朋友在哪里,也许还决定了未来的社会资源在哪里,未来的另一半在哪里。

所以 ,如果家里有这个条件还是上吧。但好学校学习压力一般较大,孩子需要适应。


许老师侃数学


我儿子今年小升初。我们对口的初中是省重点,校长还是我的同学,所以原本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这段时间上网课,我也不能上班,每天盯着孩子学习,还是发现压力不够,效率不够,自觉性也不够,所以,我开始考虑把孩子送私立学校读双语实验班。

但是没有最后决定,疫情结束后,找几个带初中的朋友商量一下。


谢洪波沔阳


你好,朋友很高兴回答你问题!

首先我也是孩子的家长,我家孩子

也在读初中!我也遇到你这样的问题!

古话说,孟母三迁,孩子教育和成长

和家庭,家长,老师,学习环境,学习

氛围都直接的关系!当然孩子自我进步

最重要!

根据你问题我的经验建议有以下几点:

1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条件你要做

个判断孩子转学,所需的费用是不是能

承担!因为我国是九年义务教育止,孩

子在公立学校读书费用是很低的!

2.一定要了解清楚你所在的地区城市,

民办和公立学校对该子学籍等,和

中考,或者将来高考条件是否一致!

3.一定要详细对比和分析这两所学校

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习环境,

学习氛围等!

4.如果,以上都没有问题,那就转吧!




赵效华


为了孩子,很多家长都是不遗余力。但是“关心则乱”,在小升初择校的路上,最怕是跌进了误区却不自知,反而耽误了孩子。

今天斑马把经历小升初过来的家长的肺腑之言分享给将来小升初的家长们,希望给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

— 不读名校就是亏待了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教育上做得再多都不够。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非某某学校不上,我只能选择某某学校;孩子坚持上某某学校,我们要不这样做,就亏待了孩子。

其实, “名校”只能说明其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有某些过人之处,可是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一样,也没有能够教好所有学生的学校,所以择校时家长不应盲目地“名校崇拜”,而应考虑学校的风格是否适合孩子。

例如可以从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路途的远近等综合考虑, 选择一所最适合的学校。

误区二

— 考的多机会就多—

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很多家长在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秉着让孩子“碰运气”、“试试看”的态度盲目地让孩子频繁参加各类考试。孩子一直处于疲于奔波各个考点的状态,相当忙碌而疲惫。

优质初中的竞争很激烈,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优生,所以家长想让孩子择校,考试在所难免。 但是,考试的机会很多,考试的名目也很多,不可能每场都参加。明智的做法是,家长需提前和孩子商量好两三所目标学校,然后重点关注这两三所学校的招生考试消息,有选择地参加就可以了。

误区三

— 小升初只是六年级孩子的事—

准备小升初,虽然不至于从小学一二年级抓起,但五年级开始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择校开始的越来越早,有些学校在六年级开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启招生模式了,到了十一月左右,大部分学校都会加入择校大战,如果六年级才开始备战小升初,大部分孩子这个时间点显然无法应对择校PK,只能眼睁睁看别人家孩子先上岸。

等到自己孩子有实力考的时候,发现录取名额越来越少,考试难度越来越大。

误区四

— 小学那么累,初中会好一些—

很多家长和孩子被小升初折磨的很累,各种辅导班、杯赛、考试没完没了,整天都很忙。 有家长为了安慰孩子,会说过完小升初到了初中就好了。

但实际情况是,到了初中,课程变多,学习方式也有所变化,需要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琢磨,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稍不留心的话就容易落后,初中甚至会比小升初更紧张一些。

针对这些误区,我们该如何做?

家长要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孩子未必都在乎去了哪个学校,不少孩子在乎的原因是家长在乎,而家长在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面子。对孩子来说小升初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家长,其实孩子的选择理由我们可能想都想不到,比如有些孩子选择某一个学校,就是因为他的好朋友也选择了这个学校,或者是自己真的很喜欢这所学校。所以我们不要低估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要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能为了自己的面子牺牲孩子的快乐。

择校不从众

不少家长都有从众心理,别人选什么学校,他就选什么学校。别人说哪些学校好,他就选哪些学校。如果孩子实力较强,可以考虑大家常说的一类学校。如果孩子对英语感兴趣,可以考虑外语特色的学校。如果是外地家长,因为要寄宿,则可以考虑住宿和管理都较好的学校。如果孩子不愿寄宿,或者孩子比较爱玩,就要考虑就近入学,家长自己多关注关注。总之,根据孩子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学校,择校不能跟风。

不一定非读重点班不可

重点班看起来光鲜亮丽,成绩优异,是各路学霸的集中地。但在实验班的压力,也只有身处其中的孩子自己能体会了。 学习进度快,学习难度深,学习竞争激烈......甚至有些还采取滚动制或淘汰制,这些不是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能承受的。

小升初不理想不是世界末日

其实孩子很坚强,脆弱的是我们家长,小小的挫折可以让一个孩子尽快长大。小升初不理想绝对不是失败,更不是世界末日。我们家长应该把眼光放的更远一点,即使小升初不理想也不要责备孩子,把它当成一个过程就可以了。相信自己的孩子,放宽自己的胸怀,坦然面对小升初,这是我们当前家长必须具备的心态。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其选最有名的不如选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对于实力超群,竞争欲望强烈,想当中考状元、奥赛金牌的孩子来说你就让孩子上一类的学校;如果想让孩子以后有机会上一流高中,然后考一所不错的大学,那就选二类的公办学校,这样在分配生政策中就会很有优势;如果孩子学习不大自觉,那就选一所寄宿制的,管理严格的学校;如果家长注重素质教育,那就选素质教育抓的比较好的学校







快乐生活小盛盛


十七年的中小学教育从业经验,我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小升初是否有必要择校,需要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一、自身基本情况

以昆明为例,历年参加小升初择校的学生中,对择校有着狂热需求的学生有这几类:

一类是从外地进入昆明,需要在昆明就读中学,但是小学阶段中途转学,不一定在父母工作和居住的附近有合适的公立学校和公立学位,这类学生只能读民办小学,按照政策规定,小学就读民办小学,初中原则上不分配热门公办中学,所以,这部分学生想要进好的中学,就只能择校进入民办初中。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本身就在昆明当地小学就读,但是按照历年公办小学划片对口到公办初中的情况来看,对口的中学教学质量或管理水平不是很理想,家长想要让孩子读个好点的初中,就只能择校。

第三种情况是重点民办中学背后都有重点公办高中支持,(比如说昆明的一级一等完中基本都有对应的联办民办初中),没办法通过划片政策进入这些重点高中下属的公办初中,那就择校的方式进入对应的民办初中,熟悉、适应这些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总共6年的时间为高考做准备。

第四种情况是基于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中小学不允许给学生公开排名,家长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处于全市什么样的水平,择校就是检验孩子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昆明为例,六年级毕业考试是各区自主出题,而小升初课堂体验是全市统一出题。可以说,课堂体验也是一块试金石。

二、择校成本压力

还是以昆明为例,公办初中的学费由国家减免,民办初中的学费要学生自己掏腰包。并且,民办初中有很多校园特色课程、节假日活动,相对来说开支要多很多。

光是学费这一块,民办初中的收费标准基本都是一年上万元,与题主所说的一年6万元相比已经是很少了,但与昆明消费水平和经济收入相比,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有些学校离家比较远,家长接送孩子不方便,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些学校上课的进度快、知识点密集,如果孩子跟不上的话,还得找课外补习机构进行强化训练。据一些家长反馈,这种情况算下来,择校的成本一年至少在4万以上,还不算进初中之前的各项备考开支。

三、有无必要择校

关于公民办学校的入学问题,各个地方的政策还有所区别。以昆明为例,初中就读民办学校,中考不享受定向择优资格。也就是说,如果划片对口的公办中学还不错,孩子的成绩平平,那么读公办中学更具有优势。

因此,家家乐教育老师建议,择校与否,需要量力而行。毕竟,近年来公、民办学校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无论是进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关键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努力。优质民办中学,不是神话。


家家乐教育


尊敬的家长你好!

作为孩子的家长肯定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若您家庭情况允许,还是可以考虑一下择校的!

不说小升初了,我们这幼升小都选择好的民办了!上学校不同,孩子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到待人处事的礼仪及思维都不一样!而且好的民办无论从师资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好过一般的学校,老师也是很认真负责的,只要孩子有哪些方面出现不好的苗头,老师都会单独及时的找家长沟通解决,及时引导孩子改正,不是说老师事儿多,而是老师希望孩子可以越变越优秀!而且好的民办学校主要是有内部教育资源,其他学校是享受不到的,有些资料都不允许带回家的,只能在学校当堂讲,当堂做的!所以别看跟别的一般学校可能教材一样,其实在学校学习是有很多不一样的!

再说孩子方面,上一般学校孩子眼界窄,只跟自己学校的孩子比,现在基本都是民办强于公办(不清楚您那边是什么情况?),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要求低,安于现状,若遇到那些好的民办初中的孩子就会慢慢发现差距!我们去接孩子放学,家长都会在一起讨论说,上好的小学,才可以上好的初中,虽然现在小升初有的地方摇号,有的地方划片直升,但是民办好的初中依然掌握多数的自主招生名额!上好的初中最起码给孩子上好的高中奠定了好的基础!

相信上了好的初中,对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也会轻松一点!

好的树会结出好的果,相信有您的用心付出,孩子会越来越棒的,㊗️孩子学业有成哦!





晴vsp


这要从几方面说。

首先看孩子的情况。对于真正的优等生,没啥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自身智力够用的,能够举一反三,老师教的再多没用。

对于后3/5的学生,有用。因为他们属于捻捻转,推一下,走一步,需要优质的老师去提携。对于后1/4的学生,绝对是负担。别人日行1000,你日行300,不是越拖越追不上吗?

现在社会的一个主要误区在家长,不承认孩子的自身情况。人的自身素质是可以分为很多型的,所说的术有专攻。我过去教过的学生,有一种情况很明显,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那原先的一个老干部,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因为女儿得了慢性病,家庭经济比较紧,外孙初中毕业上了技校。三个儿子家,共有三个孙子,一个孙女,都是本科毕业。

他的外孙现在是中关村一个什么科技部门的员工,现在任山西太原大区经理。那兄妹四个都在给他打工。

在一个升学宴上,一个学生家长对我叹息,他的孩子走的学校不好。我问她,你说维嘉和他的表兄弟们应该谁给谁帮忙?大家都笑了。


庭荫啭莺


小升初有必要择校吗?从教四十余年,我一直就是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教语文学科,常遇到家长这方面的咨询。我们这里是大山,自然与城市有很大的区别,我常给家长们的建议一是必须择校,最好转到县城哪一学校,哪个老师的班里。参考的是这孩子特优秀,目的是追求这个孩子发展的极大值。一是没必要择校,参考这孩子兴趣能力特征,以利于他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关于小升初有必要择校的问题,我作以下分析:“昔孟母,择邻处”这注重的是外部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校风对孩子的成长,不说是决定性的,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择校首要比较的是校风,万不可盲目跟风。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的和谐是绝对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选择老师比择校更重要。信息更新,即时信息的数据决定学生的竞争能力,因此,学校条件是择校的重要参考因素。孩子的兴趣特长,理想信念是孩子择校的决定因素。我认为小升初在一般的情况下择校并没有必要,因为初中还是基础知识课程,每所学校都有能力使孩子顺利完成这个学业,家长也不必多虑。倒是到了高中阶段,那就得非考虑不可了。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