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家人有乙肝,平时吃饭怎么吃才不会传染?

川妹子娜宝儿


家人有乙肝,而乙肝属于传染病,很多人认为既然是传染病,不论如何都有传染别人的可能。但事实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乙肝不会通过普通的生活接触传染,尤其是吃饭。

龙大夫有很多年的临床经验,见过很多自称通过吃饭传染的患者,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也见过更多家人有乙肝,而没有传染给其他家人的例子。

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和血液,要进入机体才能获得感染,其具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以及性传播。这些传播途径,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乙肝病毒要有机会通过人体皮肤、黏膜的破损而进入。

吃饭是一种日常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行为,你你你的,他吃他的。筷子交错,最多接触的,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唾液。由于唾液没有病毒或者所含的病毒量太低,这种传播的风险,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即使其他人有口腔黏膜破损和溃疡,也并不会增加本来就很低的风险。

家人之中有乙肝的,如果原本的一家是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比如说儿女和父母,已经习惯了一起吃饭的方式,不可能有人突然提出这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新加入了成员:女儿或女婿。

家庭成员的结构发生改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健康问题首当其冲。一起吃饭,很显然是家人中最亲密的时光。但是,这种最亲密的时光,如果有乙肝的阴影,肯定有一方会感到不悦。这个时候,感到不悦的一方,首先要调整心理,逐渐接受这个现实。

如果有人实在心理过不了这个坎,建议想个办法,可以实行公筷制,这样可以减少更多的麻烦,以免让人觉得单单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者,产生孤立感。这是一种平等的处理方法,这个方法优于让乙肝病毒感染者单独使用碗筷。

碗筷的彻底清洗而消毒,这个本来就是平常需要做的,不是说因为乙肝而需要这样做。即使家人都没有乙肝,这样的做法也是有利于健康的。因为,清洗和消毒可最大程度的消除通过消化道传染疾病的风险,比如幽门螺杆菌。

家里进入了乙肝,或者突然某个家庭成员有乙肝,其他的人应该都查一下乙肝两对半,看看他们有没有抗体,或者是否也已经感染。如果有抗体或者已经感染了,注射乙肝疫苗就没有必要了;如果没有感染也没有抗体,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来获得抗体,从而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温暖的肝病和感染科医学知识,请关注@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李医生,家里亲戚查出来有乙肝,跟他一起吃饭会不会被传染啊?”
“一般不会。乙肝病毒的三大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而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一般情况下一起就餐或者共用餐具不会传染。但是如果你的口腔、消化道里有破损,比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不能完全排除有通过血液感染的可能性。”

先说说乙肝病毒主要的三种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2、母婴传播,多数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被感染(少数为宫内感染);

3、性传播,没有防护的性行为,容易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再说乙肝病毒通过血液感染的情况

1、如果皮肤接触到了携带乙肝病毒的血液,但是你的皮肤没有破损,那么不用担心,用肥皂水冲洗干净就可以啦;

2、如果皮肤破损了,还接触到了带乙肝病毒的血液,那么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会非常高。

不过不用过于担心,90%的正常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快速清除乙肝病毒,并且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和乙肝病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包括一起吃饭、相互交谈、握手、拥抱、接吻,都不会被传染。

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提前做一些预防。预防乙肝,注射疫苗最有效,以下人群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1、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

2、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越早接种越好;

3、高危人群:比如经常需要输血的人、器官移植受者、乙肝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等容易接触到乙肝病毒的人。

乙肝疫苗全程3针,第一针接种后第1个月接种第二针,第6个月接种第三针。3针全部打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最佳。大多数人在接种完全程疫苗产生抗体后,可以持续保护20年以上哦~


我是全科医生、中医非遗传承人李陈版,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留言和我探讨更多健康知识。

全科医生李陈版


由于乙肝病毒(HBV)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因此常不可避免地在某个

家庭中有一个或几个成员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


研究已证实,乙肝病毒家庭内的传播危险性与接触时间、密切程度、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程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乙肝病毒的感染有成簇聚集的倾向。因此,当家庭内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应视情况予以一定的防范措施,以避免家庭成员内部之间的相互感染。

患者在家中隔离,要与家人分开吃饭,吃剩的菜不能再给别人吃。患者使用的用具,都要与健康人分开。患者衣服、被褥要勤换勤洗,洗前要严格消毒,然后再洗。当家庭条件允许,多人聚餐时,为了卫生还是尽量使用公筷、公匙,将食物放在各自的碗碟中食用。不要把钱、票与花生、瓜子等零食置于同一衣袋里,以免因为口腔或消化道有破损而造成感染。


由于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阴
道分泌物和乳汁等处,通过输血、使用血制品、注射、性接触以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在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并阻断上述传播途径,注意对上述分泌物的适当消毒与隔离。如HBsAg阳性的妇女特别要注意月经期卫生,不要让自身的血液、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感染别人。如果携带病毒的是已婚男性,那么在传染期间应注意保护对方,性生活时使用避孕套。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其配偶和孩子,可根据条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但要注意“一人一针”,防止交叉感染。


聊医圣手


平时一起吃饭是不会传染的


视频0发布者0


其实很多人对乙肝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它是一个听起来就会传染的疾病。因为治疗过程长,药费贵,易复发,让很多人心力交瘁,人比黄花瘦。有的人就会有疑惑了:和乙肝感染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接着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和乙肝感染者一起吃饭会传染吗?

时至今日,很多人听到乙肝仍然感到恐慌,甚至不少人仍以为和患者一起吃饭能够感染乙肝。

其实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为母婴、血以及血的制品以及体液,乙肝患者唾液中病毒量极为少量,并不会造成传染性。人们与乙肝感染者接触是否会传染,理论上认为,日常接触包括一起生活、吃饭、握手、拥抱等情况不会被感染。

与乙肝患者共同进餐时,如果餐具带有病毒,人体口腔有破溃部位,乙肝病毒可通过口腔破溃部位进入机体,引起感染,这种情况非常少。感染乙肝与餐具病毒数量及机体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青少年与成年人被感染的几率非常低,即使明确被病毒感染,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率不足5%。

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和乙肝感染者吃饭是不会染上乙肝的。

乙肝有哪些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输注感染者的血液、血制品。但随着目前医学检验水平的进步及献血输血规范的严格执行,这种途径的感染风险已大大降低。

在实际生活中,只要严格筛查献血员是否感染,保证血液储存运输过程安全无污染,就可以保证受血人员的安全。

2、性传播

这种情况主要是体液传播的一种情况,包括精液,阴道的液体都具有传染性,性交过程中粘膜的破损可以导致感染。

在实际生活中,性伴侣双方应坦诚相待,明确告知对方风险,以便事先采取安全措施,同时非感染方做好疫苗接种,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安全。

3、母婴传播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到达脐带,从而传染给孩子。通常传染成功的几率在百分之五左右。另外,母亲在分娩的时候,如果腹中的宝宝接触到了母亲的羊水和血液,还有私处的分泌物,那也是很有可能会被传染乙肝病毒的。

4、其它

生活中如与乙肝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具、纹身器材等都有感染风险。

总而言之,只要不是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那么还是能够一起吃饭的,并无需过分担心。

康爱多每天为您推送各种专业健康的知识,让你了解更多的健康资讯,走出用药误区!


康爱多中医养生


随便怎么吃都不会传染


二哥yao


一起吃饭不会传染,传染途径:母婴、血液、性。


ivyLily


首先家庭成员要全部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基本就安全了,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播,吃饭不会传染,但密切接触会传染,接种疫苗就是预防这种途径。预防传染病要切断传染源,病人要积极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使病毒DNA保持低值,这样就没有传染性了,对肝脏的保护也是很好的


西南65360448


不过也只是七,八天的事。这七,八天能分开吃更好,没分开也不会传染。关建是发现到彻底治愈不会超过十天,这十当中,前期一般很难得被传染。要传染多为二星期后传染率增加。所以乙肝得病,没什可怕,别听风就成雨,主要是家人发现得早,治起来也快。


妙手回春321


分餐分具是最好的,共同饮食传染确实有概率。尤其是病毒高发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