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演義》中,張遼、張郃和龐德如果投奔東吳,會有更大的成就嗎?

騎蝸牛走高速


在《三國演義》中,張遼勇冠三軍,有勇有謀。他在合肥之戰中打垮孫權,是孫權最怕之人。

張遼之前曾跟隨過丁原、董卓、呂布等人,但沒有出彩的表現,直到歸順曹操後,才成為一代名將。這說明他的成功與曹操對他的正確使用是有關的。

孫權格局比曹操小,而且東吳本就偏居一隅,可供發揮的戰役不多。所以,如果張遼投奔東吳,他獲得的成就不會比在魏國高。

同樣,如果張郃、龐德投奔東吳,他們獲得的成就也不會高於在魏國的成就。


揚生解史


要講成就,先來看曹操給三將的官職。

張遼官職最高:佂東將軍。位在三公(司馬,司徒,司空)之下,鎮守合肥。為曹操五子良將之首。

張郃官職次之:徵西車騎將軍。略遜於張遼。同為為曹操五子良將之一。

龐德官職最小:中郎將,後升中堅將軍。最多隻是個中級將領。

因為漢代武將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個等級。三國時期,立有軍功的人太多,被封將軍的也很多,所以將軍官職也有大小。曹操的前將軍夏候惇,類似於劉備的前將軍關羽,武將中官職為最高。

再來看三將能力,先論武藝。

三將處於同一檔次,妥妥的準一流。略遜於西蜀五虎將和典韋,許褚。在三國武將排名中雖不進前十,但也都有一席之地。

關羽曾對張飛說:“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龐德抬棺戰平老年關羽,並冷箭傷之,可謂驍勇無比。

瓦口寨,張郃能大戰張飛數十合不敗,可見其武藝超群。

再看謀略:

張郃最為狡猾,用兵靈活機變,懂得運用戰術,擅長利用地形而佈置陣法,料敵於先機。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非常忌憚他。失街亭,揮淚斬馬謖。都是因為張郃太利害了,一眼看出馬謖的破綻,斷其水源,亂其軍心,大敗馬謖。

張遼智勇雙全,好出奇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合肥大戰,曾帶八百勇士馬踏東吳連營,如入無人之地,差點兩次活捉了孫權,連那麼厲害的甘寧,淩統都拿他沒招,威震逍遙津,嚇得小孩半夜不敢啼哭。

相比之下,龐德就差遠了。雖有必死勇氣,抬棺大戰。奈何智謀不足,被關羽水淹七軍。雖有于禁的原因,但畢竟是一介莽夫。不可和張遼,張郃兩位智將相提並論。

所以得出結論:張郃最滑,綜合能力最強。張遼奇變,次之。龐德打未,雖勇卻智謀不足

如果三將投奔東吳。孫權必定大喜。“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的原話。知人善任,是孫權的強項。其兄長孫策也深為佩服,所以臨死把江山託付給他。曹操未必比得過孫權。況東吳缺少猛將,只要有忠心,三人必受重用。至於三將成就,聽我逐一道來。

先講最狡猾的張郃,論文論武,都要蓋呂蒙一頭,最厲害的西蜀諸葛亮,大魏司馬懿都要忌憚他一二,就更別提其他人了。如果得以重用,其智謀和周瑜,陸遜並駕,武藝更不弱於甘寧之流。其成就諶當東吳的大都督。

再說張遼,在孫權的心目中,簡直就是神將,曾嚇得他聞風喪膽。如果投奔東吳,第一武將便是他了,如果東吳評五虎將,他就是五虎之首,類似於關羽,東吳的前將軍非他莫屬。

龐德就只能當個先鋒官了。衝鋒陷陣,勇猛無敵。和甘寧一樣,也許可以官拜折衝將軍吧。


用戶蘋果聖人


《三國演義》中,張遼、張郃是帥才,都是能獨領一軍的大將,龐德是猛將,只能勝任先鋒。但這三人都是北方西涼人,善用騎兵,與東吳擅長的水軍一系不同,按理說投奔東吳,應該能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不過若說成就,張遼的成就已經高得不能再高,改換門庭,最多持平,所以他不必換,張郃雖然後期給諸葛亮製造了不少麻煩,夏侯淵死後大軍實際也由他控制過一段時間,但畢竟沒有明確為主帥,所以投奔東吳,確有更上一層樓的可能,龐德嘛,純粹是境遇問題,前期一直因為是馬超舊部,不被魏國重用,到東吳就無此心結,所以成就必然更高。

東吳軍隊以水軍為主,缺乏陸戰騎兵,張遼等人能補充東吳陸戰擴張實力

江南地形,從周瑜起,便大練水軍,赤壁一戰,東吳水師更揚名天下,可惜荊州被劉備佔據,封斷了東吳水師逆江而上奪取四川的道路。反而陸戰騎兵不行,張遼鎮守合肥,八百勇士差點生擒孫權,平原佈陣作戰,東吳確實差得太遠。張遼三將若投,孫權完全可以他們為基礎,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野戰部隊,進而爭霸中原。

孫權能容人,東吳老將不乏騎兵一派,可以迅速發展壯大擴張實力

孫權氣量很大,甘寧殺淩統父親,他依然收納,並妥善化解二人仇怨。東吳並不是沒有騎兵基礎,當年孫堅縱橫中原,程普、黃蓋都是陸戰騎兵大將,名將太史慈更是驍勇善戰,程普等人作為軍中的騎兵一派,向來與水軍周瑜一派分庭抗禮,如果加上張遼三將,騎兵陸戰一派勢力大漲,必然給陸軍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對曹魏合肥徐州一帶會造成強烈的威脅。


張遼等人未來的作戰對象將是曹魏

向西,多以水軍作戰為主,陸戰為輔,可繼續交與呂蒙陸遜負責牽制蜀國,向北,以張遼三將和太史慈的實力,完全可以攻佔合肥徐州,沿海岸向北方進發,東吳造船技術已經頗為發達,近海航行和軍糧補給完全能夠滿足。

會形成水陸聯合作戰的新型模式,威脅力不可小覷

荊州大戰,關羽統率的就是水陸聯合部隊,東吳方亦然,在這兩種軍種配合上,東吳有著較強的經驗,一旦越過合肥,在淮河、黃河流域和沿海地帶,東吳軍隊在張遼等率領下,會非常難纏。

東吳缺乏陸戰野戰的帥才,從人才種類上,張遼等三將恰好滿足東吳的需求,只是就個人成就而言,已經很高的張遼,改換門庭就沒有張郃、龐德還有發展空間了。不過張遼不論在哪個陣營,都是不世名將。


雷火1973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承兄之基業,成了割據一方的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派諸葛亮到江東,與孫權建立了孫劉聯盟,並共同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孫劉聯盟持續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陸遜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並殺害了關羽,孫劉聯盟宣告破裂。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孫權與劉備講和不成,轉身投靠曹魏。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同年,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夷陵之戰(猇亭之戰),劉備敗往白帝城。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到了晚年,因在太子人選上反覆無常,導致群臣黨爭,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孫權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共二十四年。縱觀孫權一生的所作所為,他的人生格局只限於守成,即守住江東半壁江山,最大的野心只是討還荊州,佔據整個長江。
張遼、張郃和龐德假如投奔孫權,雖然也會被愛才的孫權重用,但由於孫權侷限於偏安,在孫權的格侷限制下,張遼、張郃和龐德也難於大展其才。筆者認為他們三人就算投奔東吳,幾乎沒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廈門老新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廈門老新


不會有更大的成就。

主要原因是伯樂和平臺不會更好。

孫權非進取之主,東吳也非進取之地!

相反,曹操更適合他們!


忘憂老師


不能,魏和吳的平臺不同平臺上操刀手的格局也不同。千里馬放在操場上也就發揮不了千里馬的明顯優勢了,千里馬沒有充足的特定物質給養也難以馳騁千里;因為魏方格局大物質條件優厚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所以才更好的發揮出了千里馬的優勢也更多的展現出了千里馬的優勢。


00行者妖猴00


沒有。


第一,東吳喜水戰。陸戰不行。

第二,車吳的外交政策,基本守成為主,正視現實,沒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第三,孫權的猜疑心最重。此三人來投,沒什麼好下場。


西瓜境界


不會!從孫策傳位給孫權所記載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孫權是個守成之人。


飛火流櫻


換個平臺可能會變成廢物!


清廈肅雍


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