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部地區還相對比較落後,為什麼一些民營企業不加大對西部的投資卻要去東南亞投資?

珠江西江經濟帶


西部大開發一直是國家的重點戰略,這個口號國家喊了很多年,也做了一些實質性的工作,可為什麼始終成效不大呢,這是有一些原因的。

1 物流體系不夠發達。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是要吸引南方優秀企業到西部大開發進行投資建廠。可是西北一直是離中國的中心城市較遠,在西部地區投資什麼樣的企業,都需要將產品賣到內地或者全世界,這就需要強大的物流系統。但是西部五省的幾個城市,除了陝西與山西近來離內地比較近以外,物流體系稍微有些發達,等一下內容啊,青海西寧,離內地城市太遙遠,物流成本太高,物流體系也不夠發達,比如配套的汽車,火車,飛機等海陸空物流體系,沒有健全,當然這幾年國家的投入更多,這些物流的打造也慢慢有了一些顯著的效果,以後到西部投資建廠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2 無法吸引到有效的人才。中國的高科技人才或者說,技術性人才基本集中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帶,這邊氣候空氣也還算清晰,並沒有重工業的汙染。而這些人才大多於來自於中國的中部與南部,如果到西部去創業,就會離原來的家鄉太過遙遠,對於自己的小家就很難照顧得到,所以大部分的人才都選擇了就近工作,而西部由於天氣水源,風沙等各總劣質的天然環境,按南部的人才實在是很難適應,大家沒有想到西部發展的慾望。

3 招商的環境還不夠完善。因為西部在那裡城市人才很難流通,國家的權力機構包括公務員體系都是當地人比較多,大家習慣於按部就班的工作,而招商引資需要,各個部門人員都需要有魄力有耐心的將每件工作做好,民營企業是需要講效率講質量的完成工作,這對於西部長期在朝九晚五的工作狀態的服務體系的工作人員來講,是有很大溝通難度的。所以很多民營企業都不願意到西部或者東部進行大規模的投資,當然現在當地的招商體系已經越來越完善,現在去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西部的落後是因為區域的原因,現在在國家的政策大力傾斜下,工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奔上了西部。





一週的秋


西部大開發一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國家也在想方設法開發西部經濟,很多民企之所以不願意去我個人覺得有幾個難點:1,交通不發達,運輸成本比較高。2,西高東低,長江黃河母親河的源頭在西部,企業建設多了會有汙水流到下游,民企資金有限,環保設備又太貴。3,國家提出了西部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還是希望汙染不要帶過去,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大力發展重工業,汙染嚴重產生了很多難以治理的環境問題,國家撥了很多資金,用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治理環境問題,所以並不提倡大面積工廠企業過去。

東南亞很多國家發展落後,土地的成本低,工人工資低,也給一些企業在開源節流方面有很大的幫助,畢竟現在一些民企還是以賺錢為主,但是作為可持續發展路線的話我們還是要創辦民族企業,創出知名的民族品牌,我們在這條路上還要走很遠,我們共同加油,希望國內企業越來越好,造福社會,造福老百姓。



Flyman


西部基礎設施國家投資不定,經濟也不雄厚,國家扶持力度也不太大。而相對來說,而東南亞發展相對程度高些,市場成熟度高,旅遊市場發達,物產豐富,投資回報率高。僅就資本逐利這點看,這種投資的偏向是可以理解的。

但作為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要加大對西部的投資,從政策和資金上,讓民資願意投資西部,振興西部,這是國家的責任。也是民族發展,國家崛起的必要條件。








漫卷西風秋如歌


我想最主要的應該是地理環境,次要原因還有人文環境。雖然近幾年交通運輸高速發展也帶動了一些附屬的產業,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運輸條件改善了,只要相關的產業能跟得上。應該會有人去投資的。人文環境包含了人口數量人口狀態等等,人口數量和消費成正比。所以人口越多的地方發展的越好,經濟越好。人口狀態包括了當地的風俗,人們的行為習慣心態等等。這些東西經過千百年的日積月累,想要有所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覺得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第一需要的就是人氣,人氣包括政府,國家的扶持,在當地還要屬於有一定優勢,有一定人氣的產業。第二需要的是行業或者區域的供求關係,比如說做一個食品類的中小企業,除了需要當地有原材料的支持。還要考慮成品的需求跟供給。

我國中西部地區地廣人稀,養殖業種植業都是很不錯的。


1回車鍵1


和炒股的道理相同,投資的根本原則是,買有增長價值的資產,而不是買便宜的資產,即便宜又有增長價值,那就是投資的首選。

西北的問題在於,如果去投資,投什麼?哪些產業有增長空間?或者哪些產業有國家政策扶持?好像都沒有,地理位置來看,也不理想,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而且存在眾多不穩定因素,無論哪個角度看,去西北投資,都像是在做奉獻,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投資。

東南亞相對來講方方面面的條件都要好很多,我們過去三十幾年走過的路,就是東南亞目前正在走的路,相對開放的環境,低價的勞動力,高增長的空間,便利的交通位置,無論哪個角度看,只要東南亞不出大的變動,都是相對於西北來講更好的投資選擇。


分析師w泰然


投資就是建廠增加就業,需要產業鏈,比如說建立一個水泥廠,你總要有一系列的供應鏈,還有環境的考慮,為什麼去東南亞而不去西部,最關鍵是勞動力,西部人煙稀少,勞動力缺乏,東南亞就能夠很好的提供,西部基礎設施不齊全,產品的運輸供給都是問題,相比較東南亞基礎設施這幾年也建立起來了,很多大公司已經做了鋪墊,蘋果,富士康等大企業都有建廠,很多產業鏈都已經有了基礎,發展起來節省資金,還能夠快速實現盈利。


忘了586


國家要加大對西部的大力支持才行,一直提倡均衡發展,可是到目前為止,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發達得多,從每年各省的GDP就可以看出來,特別是西北地區,國家更應該政策傾斜,爭取早日讓西北地區發展起來,政策支持以後,各企業就慢慢到西部地區安營紮寨了,有好的政策支持,誰不願意去發展呢


烏市輝哥


過去我們國家之所以成為世界工廠。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過去【勞動力成本很低】,所以才承接了日韓,中國臺灣的。  

所以說【成本低】,是製造業的生存的關鍵因素。  

很多國內專家,建議產業轉移到中西部,中西部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沿海要低廉。表面上看,這確實是一個解決辦法,但是如果真正懂製造業的人便會發現這完全是盲人摸象式的解決問題,根本行不通。  


一、因為很多專家智囊的提議,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便成了國家的政策,於是過去全國有4000多家工業園區,普遍全國各地,有中西部的省會城市,也有中西部偏遠地區的縣城。  

1、幾年下來,絕大部分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園都倒閉,或者空置,尤其是很多中西部縣城,小鎮的工業園更是荒蕪人煙。  

2、似乎很少人去思考為啥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很多專家依然認為產業轉移到中西部思路是正確的,只是操作上出問題。  

3、一位行業內的大咖在製造業工作多年,給大家說點真話。  東南沿海製造業根本無法大規模向中西部轉移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幾點: 

 1)、東南沿海城市,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配套,這點中西部地區短期無法形成,誰把工廠搬到中西部去,那麼他就孤立了。完全脫離了產業鏈,根本無法開展業務。  

2)、就好比紗線廠,線生產出來了,需要找染色廠去染色才能算做成成品。  比如江浙一帶紗線廠很多,染色廠也很多,有了這些配套產業鏈,紗線廠才能正常運行。但是如果紗線廠搬到武漢,鄭州這些中部地區,就會遇到,在武漢,鄭州根本找不到染色廠,那麼還得把做出來的紗線運到浙江去染色,最終再運回來,這樣時間,運費成本都是巨大的,幾乎無法操作。  

3)還有服裝加工廠,在江浙一帶,有紹興這樣的國際輕紡城,廣東一帶有廣州國際輕紡城,能夠提供做衣服需要的面料、輔料。所以江浙,廣東一帶服裝廠特別多,買面料特別方便。  但是如果服裝廠搬到武漢,那麼買面料輔料,還得去廣州,或者紹興去買,這樣幾乎行不通。因為很多服裝加工廠幾乎隔幾天就要去採購面料、輔料,如果每次都從武漢往廣州跑路費太貴了。  

4)如果工廠在中部地區的小縣城,那更是死路一條。  雖然現在高鐵網絡密集,縮短了時間,但是高鐵費用貴啊,武漢坐高鐵去廣州,上海,得要500元一趟,來回光高鐵費用得1000,如果當天再廣州上海住宿一晚,成本算起來得1500,這種費用就太貴了,根本不適合經常來回跑。  

所以這就是為啥,大部分工廠都不願意搬到內地的原因,誰搬走誰就脫離了產業鏈,等於自廢武功,死路一條。  

有些專家會說,現實中不也有有些東南沿海城市搬到武漢了嗎?  

確實有少部分製造業把工廠搬到了武漢這樣的中部地區,但是隻是少部分,而且這些工廠往往是大集團的分公司,而且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的工廠。  

比如有些大工廠,自己做紗線,同時自己開染色廠,不需要依賴其他染色廠再加工,比如有些服裝集圖,自己加工服裝,同時可以自己做印花,不需要再找印花廠去印花。總部完成面料採購,直接發到分廠加工完成。  

5)、中部地區只有省會城市,才能集聚人口,才有大量勞動力,中部地區都是在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如果工廠轉移到中部地區,只能去省會城市才能招到勞工,省會周邊城市根本無法吸引人才,不具備人才儲備的能力。  

6)、但是中部地區省會城市,土地成本並不比東南沿海城市便宜,相反更貴!比如武漢的房價幾乎和蘇州的房價相當,而算上制度成本,去武漢辦廠,比去蘇州辦廠,土地成本花費會更高。那麼蘇州的工廠外遷到武漢,意義何在?  

7)、再看員工工資,蘇州工廠算加班平均工資4000-5000元每月,上海寶鋼工廠工資大概5000每月,武漢,南昌,鄭州,工廠工資大概也是4000-5000,試想一下區別大嗎?沒有區別!  上海工資高,主要是對於高端人才工資高,低端人才一樣很低,低端人才,比如工廠普工,可以說,全國都一個樣,區別甚微。  

所以蘇州的工廠搬到武漢,既不能節省土地成本,也不能節省勞動力成本,相反去武漢招工肯定比在蘇州難數倍!  

這就是為啥,很多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而不是專業到內地的主要原因。  東南亞,工資十分低,幾乎只相當於中國的5分之一,而且東南亞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因為有大量外商投資,很短時間就形成了完整產業鏈,這就和過去外商投資中國沿海城市一樣的道理!


心的思維


人工成本東南亞一帶比西部地區更加低


東方論市123


國家號召西部大開發已經多年了,曾經有很多浙江老闆去投資創業,其中我的親戚,朋友好幾個人帶著幾千萬錢去投資,結果都是血本無歸,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西部地區的人不改變思維觀念,地區觀念,民營企業是不敢再去冒風險了,要想改變落後面貌,只有西部地區的人改變思想,不改變思想是很難了,除非國家投資,否則,有點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