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奇葩说》,“紧”太久了

《奇葩说》,“紧”太久了

经历了几次评分下滑后,第六季《奇葩说》重新成了8分综艺,讨论度也越来越高。刚一开播,辩手们精彩的对辩就激起了了不小的讨论。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新一季的《奇葩说》没有原来那么吸引我了,虽然我还是每期都第一时间点开,虽然它还是拿到了8.0的高分,虽然新奇葩老奇葩都依旧优秀,但我总觉得,它缺少了点什么。

我总是觉得他变了,但是真的说起哪里变了,我又总是说不清楚。

《奇葩说》,“紧”太久了

之前引入的组队和淘汰的机制,救了当时开始走下坡路的《奇葩说》,也给每一个选手带来了塔里,可是到今天,它让《奇葩说》越来越“紧”了

新一季《奇葩说》每一次不那么可爱,都是来源于它的“紧”。

许吉如一开始被寄予了太多期待,成为队长后更是急切想要证明自己,在舞台上也十分用力,偶尔露出“你们怎么就是听不懂呢”的质问表情,让屏幕前的我们感觉自己像一个惹老师生气的学生。

《奇葩说》,“紧”太久了

毕竟,输,不仅意味着淘汰,还意味着朝夕相处的队友面临淘汰,比自己离开更让人难受。所以大家想赢,无可厚非。

在这样的环境下,蔡康永老师也常常展现出胜负欲强烈的一面。

其实,这一季的选手在辩论上专业了许多,每个人都有输出论点的能力,都有感动观众的能力。反而是第一季,选手“各式各样”,有不少需要后期手动加速的无聊发言。

赛程过半,我也终于找到了一个词,来《奇葩说》的变化。

《奇葩说》,“紧”太久了

它丢失了从前的“少年感”。

“少年感”最初常常被用来形容朴树,这个上节目因为“没钱”,录节目到一半就提前离开回去睡觉的中年歌手,从没有因为时间而被环境同化。

《奇葩说》,就是有少年感的综艺节目

它刚出现的时候,是不同于任何一种既定的形式的一个综艺节目。海选阶段 更是应了这个名字,“奇葩”一个接着一个。一度让人怀疑 这节目会做成什么样。

《奇葩说》,“紧”太久了

他不讲道理、不按套路,就像一个小男孩儿,用他自己的思想对话着这个市场,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后来,这个小孩子开始成熟、长大。以撒泼打滚著称的肖骁也能凭借实力拿到“BBKing”,还立志要开始以理服人。

这些变化,其实还是让人欣慰的。

《奇葩说》,“紧”太久了

然而,《奇葩说》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综艺节目。它开始有综艺节目的设计,有起伏、有悬念、有高潮

他会因为市场的反馈而焦虑和紧张。他开始顺应市场、调整自己,所以,他开始“紧”了。

他也终于,不再似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