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新興產業成江西經濟“新引擎”

當“VR(虛擬現實)”產業之光點亮英雄城南昌,物聯網技術迅速撒“網”升級,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迸發活力,新興產業引領“老區”江西產業新變,助力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走“新”路。

搶“新”佈局 “多點開花”

有著“汽運大市、建陶之都”的江西高安市,幾年前將目光瞄準光電產業,以“扶龍頭、建基地、成系統、重創新”為思路,實現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散小到集聚”之變,高安市邁入產業發展“光電時代”。去年,高安光電鋰電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5億元,列入江西省64個重點產業集群之一。

“緊跟時代,方能引領時代。”位於南昌縣的國家級開發區——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建設“小藍·泰豪VR產業基地”,計劃構建較為完善的VR產業生態圈。

佈局VR產業只是小藍經開區以高新產業引領發展的“一招棋”。2014年,小藍經開區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南芯基金,助推集成電路精英企業集聚。從此,小藍經開區的高新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目前,新材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三大新興產業正加速集聚。

位於南昌中心城區的西湖區,搭乘VR產業“東風”優化區域現代服務業。西湖區引進一家公司,開發基於VR技術的紅色文化旅遊平臺,把老區紅色旅遊景點用VR視角呈現,以“VR+文化旅遊”,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

培育新興產業需“全鏈思維”,聚集成勢。正全力打造“中國墨都”的奉新縣,引進紫宸科技、贛鋒鋰業、申田碳素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的同時,注重強鏈補鏈,全方位支撐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

創“新”環境 激活內力

新機遇轉瞬即逝,江西各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築好“新巢”,栽好“梧桐林”。

作為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競爭力,近期出臺《關於優化提升贛江新區直管區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聚焦企業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出53項具體措施。

推進建設項目行政審批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優化完善技術評審環節、建立統一的項目竣工聯合驗收機制等,在法定辦結時限縮短50%基礎上再壓縮20%的時間,贛江新區最大限度實現審批流程最優、審批時限最少目標。

為打造企業“最快入駐”平臺,瑞昌市回收130畝閒置土地,高標準建設園區,在瑞昌市科技園區,13幢標準化廠房全部建成,2019年建成標準廠房總面積將突破100萬平方米。目前,園區LED產業鏈初步成型。

創新是產業發展重要驅動力。上高縣鼓勵企業科技平臺創建,深入實施專利升級、科技服務、科技入園、科技開放四大工程,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一系列創新舉措促進上高縣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打開發展格局。

創新須靠人才支撐。在江西,引才留才育才已成為各級政府重要工作之一。江西省樟樹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人才支撐”計劃,圍繞藥、酒、鹽、金屬傢俱四大產業需求,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目前,樟樹市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2個。近3年,樟樹市共培育、引進各類人才1.9萬餘人。

育“新”動能 “老區”發力

從手工到機械、從機械到智能,從線下到線上,從“網下”到“雲上”。在上饒市玉山縣,一批批以機器換人的數字車間、數字生產線不斷湧現。

江西眾光照明有限公司是玉山縣光電產業龍頭企業,在企業生產車間,隨處可見壓鑄機器人、噴霧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數字化生產裝備。玉山縣著力推進智能裝備全產業鏈式佈局,提升工業製造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玉山縣動能之變,是江西動能轉換的一個縮影。在江西,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等科技力量,正成為產業發展、行業競爭新優勢。

以新材料、光電信息作為新興產業的分宜縣,動能轉換也在悄悄進行。把總部從深圳遷到分宜縣的江西盛泰光學公司,以“精密製造+研發”,成為國內攝像頭模組優質製造商。圍繞打造全球電池級鋰鹽基地,分宜縣引進鋰電新材料企業6家,推動美國雅保併購原江鋰新材料公司註冊江西雅保公司。

在引進新興產業的同時,以“新”帶“舊”,也能讓傳統產業催生出新興業態。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的宜豐縣,依託竹資源優勢,2018年引進總投資25億元的江西邁丹尼高端傢俱定製項目,推動綠色裝飾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可升降的茶几、能夠搜尋食譜的冰箱……處處體現了現代定製家居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南昌市新建區,有一座有著“城市綠肺”之稱的玲崗溼地公園,周邊不但有以乾照光電為代表的光電產業園,還正在崛起以康萊特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園,以維科集團為代表的智能製造基地,幾大新興產業板塊聚首在此。

在傳統產業佔據產業“半壁江山”的新建區,中科院物聯網基地、科駿VR/AR產業基地、中至數據集團、淘鑫農業物聯網生態城等“高、新、尖”平臺不斷湧現,一個智慧谷雛形已現。

如今,新興產業已成為“老區”江西的發展“新引擎”。(記者崔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