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四川閬中巴巴寺

巴巴寺,位於四川閬中市城區東郊蟠龍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語"祖先"或"祖師"的意思。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巴巴寺不僅是伊斯蘭教聖地,而且是伊斯蘭教建築藝術及其特色磚雕的一顆明珠 。

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四川閬中巴巴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孫華哲·阿卜董拉希,從甘肅、陝西來到閬中傳教,閬中川北鎮總兵馬子云待為師長,讓他定居在鐵塔寺(古城東門北側)。這位“西來上人”神形古健,狀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書而不以文名,藝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稱”,言語詼諧,善於騎射,尤工詩歌。他同馬子云常遊蟠龍山,見南麓處居蟠龍山龍脈之首,便卜陰宅(墳地)於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靜一與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處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將其安葬於內,並命名為“久照亭”,俗稱巴巴寺,佔地20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

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四川閬中巴巴寺

巴巴寺山門為木石結構,上書"久照亭",還有"真一還真"的鎦金門額。入門西側,有乾隆年間水磨青磚砌成的大照壁,長約10米,高8米。照壁正面鏤空雕刻寫意山水,背面為古鬆勁竹,配以花卉,作品取樣於唐代張藻和明代唐寅,刀筆雋美,富有立體感。

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四川閬中巴巴寺

照壁為須彌座,五脊頂,飛椽鏤空,工藝精美。久照亭大殿,為三重簷盔式四脊頂建築,外體為四方形,室內藻井為八方形,即所謂"明四暗八"。廊簷門窗,頂楣落地,上刻國內少見的金邊雙層窗花,鎦金鍍彩,加上四周的龍牆磚壁相映襯,莊嚴肅穆。

寺中有林,林中有園,園中有亭榭,四川閬中巴巴寺

大殿為雙簷多角攢尖式的"明四暗八"結構,是阿卜董拉希的墓地。據寺內的墓碑記載:華哲陳卜董拉希是阿拉伯麥加城人。康熙二十三年,隨川北鎮臺左都督馬子云來閬中傳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死於閬中。閬中巴巴寺便成為陝西、甘肅、寧夏、四川等地穆斯林的聖地。每年3月25日,各地穆斯林都要到此參加祭奠。大殿分內、外二室。外室錦簾垂掩 ,匾額高懸,內室即墓室,頂若蒼穹,上懸金匾兩道:其一為宗人府右宗正多羅貝勒親王手書"清修"二字,上飾龍吻金印。室中安放一寶鼎形鏤空活動香爐,高2尺多,石質細膩,雕刻精細,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大殿前面是一座結構複雜,雕刻精妙,氣派巍然的木牌坊。牌坊正面一匾,大書"仰止"二字,為道光甲辰年立。大殿前面有一座結構複雜、雕刻精妙的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牌坊,簷牙高啄,斗拱層層重疊,交錯繁複,相縫合轍,無一榫楔,為木構之精品。牌坊正面一匾,書"仰止"二字,為清道光甲辰年立。 牌坊前與照壁之間,為磚仿木結構垂花大門,吊柱掛羅,欄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 久照亭後院,有碑廊、潛花廳、拜主室,旁連外來朝聖者住室。廳內懸有乾隆時武狀元哈攀龍書"清真流光"掛匾,並有明代呂紀、藍瑛的山水、清代鄭板橋的墨竹等名家書畫。後園為生活用房,有井亭,其水清而甘,乃蟠龍九井之一。

注;懸掛在山門上的“久照亭”匾額系清朝川北道總督馬鎮國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題寫,已在巴巴寺懸掛了240多年。該匾額寬55釐米、高135釐米、字徑30釐米,為鏤空雕刻,工藝考究精緻,匾中雕有幾條金龍盤繞,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被譽為“鎮寺之寶”,屬國家二級文物。巴巴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