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四川阆中巴巴寺

巴巴寺,位于四川阆中市城区东郊蟠龙山南麓。"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或"祖师"的意思。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 。

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四川阆中巴巴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孙华哲·阿卜董拉希,从甘肃、陕西来到阆中传教,阆中川北镇总兵马子云待为师长,让他定居在铁塔寺(古城东门北侧)。这位“西来上人”神形古健,状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工诗歌。他同马子云常游蟠龙山,见南麓处居蟠龙山龙脉之首,便卜阴宅(坟地)于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静一与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四川阆中巴巴寺

巴巴寺山门为木石结构,上书"久照亭",还有"真一还真"的镏金门额。入门西侧,有乾隆年间水磨青砖砌成的大照壁,长约10米,高8米。照壁正面镂空雕刻写意山水,背面为古松劲竹,配以花卉,作品取样于唐代张藻和明代唐寅,刀笔隽美,富有立体感。

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四川阆中巴巴寺

照壁为须弥座,五脊顶,飞椽镂空,工艺精美。久照亭大殿,为三重檐盔式四脊顶建筑,外体为四方形,室内藻井为八方形,即所谓"明四暗八"。廊檐门窗,顶楣落地,上刻国内少见的金边双层窗花,镏金镀彩,加上四周的龙墙砖壁相映衬,庄严肃穆。

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四川阆中巴巴寺

大殿为双檐多角攒尖式的"明四暗八"结构,是阿卜董拉希的墓地。据寺内的墓碑记载:华哲陈卜董拉希是阿拉伯麦加城人。康熙二十三年,随川北镇台左都督马子云来阆中传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死于阆中。阆中巴巴寺便成为陕西、甘肃、宁夏、四川等地穆斯林的圣地。每年3月25日,各地穆斯林都要到此参加祭奠。大殿分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 ,匾额高悬,内室即墓室,顶若苍穹,上悬金匾两道:其一为宗人府右宗正多罗贝勒亲王手书"清修"二字,上饰龙吻金印。室中安放一宝鼎形镂空活动香炉,高2尺多,石质细腻,雕刻精细,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大殿前面是一座结构复杂,雕刻精妙,气派巍然的木牌坊。牌坊正面一匾,大书"仰止"二字,为道光甲辰年立。大殿前面有一座结构复杂、雕刻精妙的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坊,檐牙高啄,斗拱层层重叠,交错繁复,相缝合辙,无一榫楔,为木构之精品。牌坊正面一匾,书"仰止"二字,为清道光甲辰年立。 牌坊前与照壁之间,为砖仿木结构垂花大门,吊柱挂罗,栏密花牙,雕刻十分精美。 久照亭后院,有碑廊、潜花厅、拜主室,旁连外来朝圣者住室。厅内悬有乾隆时武状元哈攀龙书"清真流光"挂匾,并有明代吕纪、蓝瑛的山水、清代郑板桥的墨竹等名家书画。后园为生活用房,有井亭,其水清而甘,乃蟠龙九井之一。

注;悬挂在山门上的“久照亭”匾额系清朝川北道总督马镇国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题写,已在巴巴寺悬挂了240多年。该匾额宽55厘米、高135厘米、字径30厘米,为镂空雕刻,工艺考究精致,匾中雕有几条金龙盘绕,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被誉为“镇寺之宝”,属国家二级文物。巴巴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