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您好,欢迎加入百合妈妈读书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百合

——谨以此文献给总是习惯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

外面下雨了,3岁的文文非常兴奋地换上雨靴,准备去院子里玩,就像他在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看到的那样,去玩踩泥坑的游戏,他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不许出去,你给我出去试试看!准备挨揍吧!”文文还没有踏出家门,耳边就传来了妈妈的吼叫声。

“妈妈!我想去玩!我想去玩!”文文在恳求妈妈,满眼含泪,作势要往外跑。

“不行!不行就是不行!怎么这么不听话!不想挨揍的话,就老老实实给我在家待着!”妈妈嗓门很大,声音很高,一把拉住了文文的胳膊。

文文吓坏了,小心翼翼地退了回来。

这是妈妈一贯的做法,在文文吃饭慢的时候,文文不愿意喝药的时候,文文不心心打碎东西的时候……妈妈都会扯开大嗓门吼叫。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妈妈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妥,她有一套关于教育孩子的说法:孩子就得从小严厉管教,否则长大后就更不好管了,就得让他害怕,才能听话。

妈妈为此很得意,常常在人前说,这孩子就是听我的话,我一喊他,他就乖乖的了。

然而,妈妈却不知道,她的吼叫声,在一个只是偶然撞到的外人看来,都觉得十分恐怖——面目狰狞、凶神恶煞,更何况是幼小的文文呢。妈妈只看到了即时效果,却不知道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长期大声吼叫会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

从心理学上来讲,吼叫本身就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

父母的吼叫声其实是一种残酷的破碎与毁灭,孩子在听到父母的大声吼叫时,会出现极度紧张和恐惧的反映,在这种情形之下,孩子的大脑思维就会下意识地出现停滞的现象,产生“现实脱离感”,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环境。

经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怀疑父母对他的爱,不再信任父母;有的可能已经习以为常,内心虽然不服,却有些麻木,懒得反驳;还有的可能会出现情感障碍,担心同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孩子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很可能出现不喜欢自己的父母,甚至仇视父母的态度,心理学家称之为“仇亲期”。

所以,就会出现令许多父母困惑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孩子在12岁之前很听话,但是到了12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变得极端叛逆,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长期大声吼叫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在2009年--2018年间,哈佛教授泰彻团队对曾经经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年轻成年人的大脑进行了分析,得出3点重大发现:①

他们的韦尼克区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②他们的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增加了14%;③他们的海马体和胼胝体体积出现缩减。

韦尼克区:负责对语言进行加工;

前额叶:负责记忆、判断、思考、分析和操作。

这两个区域的连接越少,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就越差。

灰质: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毛细血管组成。

左侧颞上回灰质与语言智商有关,这个区域越大,说明语言智商越低。

海马体: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起着连接左右半球的作用。

海马体和胼胝体体积的缩减会导致左右脑开发不完全。

父母长期大声吼叫孩子,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破坏家庭环境的和谐,也会影响到孩子在性格、语言、记忆力、智商等方面的正常发展,降低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加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的概率。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那些习惯吼叫孩子的父母,可能从来都不曾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觉察,就算是我们从事育儿亲子事业的妈妈,也做不到在任何时候都带着觉察。

我的一位朋友(她是一名亲子导师)曾说:我们也在常常反省自己,有的时候,自己已经很注意了,但是会发现,潜意识会让我们做的越来越隐蔽。而那些总是引起我们情绪起伏的事件,通常藏着我们的隐痛。

吼叫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来自于原生家庭,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所以,这种行为植入了我们的潜意识,当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同一种轮回。

对于没有多少育儿知识的父母来说,他们很少会去反省,他们从骨子里认定,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以同样的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没有什么不妥,甚至他们都不会去这样思考,而完全是凭借本能。

而且这种方式也确实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不会去想长期效果,更不会为遥远的未来担忧。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想要改变一种行为,首先要播种一种思想。

父母必须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大声吼叫的危害,认识到吼叫不是唯一一种与孩子交流、让孩子顺从的方法。我们完全可以不再吼叫,让孩子获得情绪的平静,以及更好的行为,也让我们能够感觉良好,进而拥有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这是第一步,也是根本。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将会收获生命的回馈与奖赏:

  • “我的妈妈是最好的妈妈。”
  • “我受我的妈妈影响很深。”
  •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妈妈对我的教导和影响。”

从此刻起迈出第一步吧,只有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01 向孩子诚恳地表达歉意。

“对不起,是妈妈错了!”

放下大人的权威与架子,蹲下身来,温柔地告诉孩子,你对他大吼大叫是错误的,你决心以后不再这样对待他,请求孩子的原谅。

告诉孩子,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形,希望孩子能够提醒,你一定会及时改正。

02 进行深度反思与觉察。

“孩子没有问题,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花一些时间进行反思,进行深度觉察,你会发现,你之所以冲孩子大吼大叫,许多时候,是因为你的情绪出了问题,你的工作不顺心,你的生活压力大,你很累,你的身体不适……

是你把你的情绪发泄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你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理解自己的辛苦与不易,你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也可以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有满满的爱,然后,再把爱给到孩子。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03 换一种认知方式。

我们经常认为,如果不是某人做出(或者没有做出)某种事来,我们就可能有这种情绪。即便如此,我们每个人还是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我们的孩子似乎经常惹我们生气,尤其是在我们最忙的时候,因此,这都是孩子惹的祸。然而,我们的情绪由一张复杂的网格所引发,包括信念、预期、基因、经验和习惯。比起其他人对我们做了些什么,让我们的情绪受到更大影响的是,我们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艾丽卡·雷斯切尔《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忍不住想要大吼大叫的时候,试着停下来两秒钟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我的想法符合事情的真相吗?还只是我的理解,而不是事情本身?

如此,就会以一种有觉察地、建设性的方式看待事情。

文章开头提到的文文,妈妈潜意识里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在下雨天出去玩儿,不但会弄脏衣服,还有可能会被淋感冒。所以,就会很生气,对孩子大吼大叫。

然而,如果妈妈换一种方式思考,文文之所以想出去是出于对世界的探索,只是想要获得知识,或者满足自己短浅的欲望和需求,妈妈就会是变得宽容多了。

长期冲孩子大吼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04 重新构筑你的家风。

你是如何对待家里的客人的?仔细想想,然后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的孩子,礼貌、客气、温和,然后,重复,再重复,日复一日……

天长日久你的行为就构筑了你的家风,这种无形的教化会让孩子也变得更加礼貌谦逊,你会发现,你的孩子正在慢慢长成你所希望的样子。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却有许多父母正在以无知地爱的名义伤害孩子,希望本文能够被更多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父母看到,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理性而温柔地陪伴一个生命的成长。

我是 ,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只写有温度的育儿文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