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为什么黄忠还一心为关羽报仇?

用户104998941910


首先“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这句话中“老兵”究竟是不是指黄忠年龄太大?其实,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古文便可知道,“老”并非单指年龄,而关羽口中称黄忠为“老兵”是指征战多年的黄忠,始终没有足够的名望和地位。在刘备封五虎将之时,关羽当时已经名震四方,自然不会把一个他没有亲眼见其立功的人放在眼里了。

在正史中黄忠的传记里有言: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说明了关羽十分在意名望和地位。

而后费诗对关羽用汉高祖的事例举例,已资历、名望为证明(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说明关羽说出此话最终在乎的还是黄忠的名望和资历不足。

然而黄忠之所以拼了命的想要在战场上为关羽报仇也纯粹是以因为刘备的一句话。

公元221年,刘备起兵攻打孙吴,理由也就是为关羽报仇。在与东吴的之前几次交锋之中,关兴、张苞等一批小将都发挥的非常出色,让刘备大加赞赏,看着这些朝气蓬勃,未来不可限量的年轻人,刘备不由感慨的说到,以后就靠你们了,老将们都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啊。这句话在年轻将领耳中自然是万分受用,倍加激励,但是到了老将们的耳朵里,心中难免不是滋味,黄忠就是其中一位。黄忠从来都是不服老,而且非常较真,刘备的这句话激起了黄忠心中的斗志,誓要在战场上大展神威,亲自为关羽报仇,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黄忠在战场上遇见杀害了关羽的潘璋自然是想要斩杀了仇人,立刻拍马追了上去,大喊:”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 可惜一心想要立功为关羽报仇,却没有顾追击的地势,中了敌军的埋伏,腋下中了一箭,虽被救回了大营,但却伤势过重,箭疮崩裂而死,刘备也为自己当时所说的话十分的懊恼。

所以,黄忠在伐吴之战中拼命并非因为他有多么大度,或者与关羽私交有多好,只是单纯的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



冷夜说史


关羽带领五百校刀手去取长沙,黄忠老将武艺纯熟,尤其善射箭。黄忠因马老失蹄,关羽没有补刀,黄忠再战时,拉弓空射,也算是让了关羽一次。黄忠后归顺刘备被评为五虎上将之一!

关羽孤傲,看不上黄忠,觉得黄忠老矣。他驻守荆州,不知道黄忠在刘备进川时,也是立了大功的。


关羽被杀够,刘备起兵伐吴,刘备起用的是年轻的关兴张苞两位小将。两人势如破竹打败孙恒朱然,立了战功。刘备忽然感慨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刘备可能无意中感慨一下,可是就是这句话,使黄忠心中不服啊!正好这时东吴韩当周泰带兵来了。刘备准备派人迎敌,有人来报告说“老将黄忠领五六人投东吴去了”,刘备深知黄忠不是反叛的人命关兴张苞去援助。

黄忠虽勇,但是的确老了,被潘璋韩当周泰凌统四人围住,黄忠力战,不料背东吴一副将马忠暗中射了一箭,被射中肩窝,当夜死于营中。

可惜黄忠老将,一生英勇,被刘备无意中的感慨,一句话,害了性命。


路遥lgy




《三国志》中有这事的影子。据《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黄忠部分:这一年,刘备晋汉中王,打算起用在收益州、攻汉中战役中屡立奇功的黄忠为后将军,孔明劝道:黄忠的名望,向来就未到跟关羽、马超相提并论的地步,如今却要让他们平起平坐。马超、张飞就在近前,他们都亲眼目睹黄忠的战功,这还可以向他们解释明白;关羽远在荆州,听说这事只怕一定不会高兴,照这样任命怕是不行啊!刘备满不在乎地说:我自会向他解释清楚。于是黄忠与关羽同等官位,封爵为关内侯。第二年(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晋汉中王,第二年应是建安二十五年。)黄忠去世,追谥为刚侯。子黄叙,早年去世,无后,绝嗣。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初六,刘备称帝。该年(即章武元年七月),刘备才亲率大军伐吴,此时黄老将军已老死,伐吴没老将军什么事儿!

《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之关羽部分有载:刘备平定益州,令关羽全权管辖守护荆州。关羽听说马超前来投降刘备,他和马超素不相识,写信问孔明:马超人品才干可和谁相比?孔明心知关羽好强护短,问信答复他:马超文武兼备,勇武刚烈超出常人,堪称人杰,本质上类同英布、彭越,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一争高低,便比不上美髯公您这样的超凡出众卓尔不群的英雄。关羽看后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传看。



以上史料提供了基本信息:关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事实亦如此,他和南郡太守、镇守江陵的糜芳、驻守公安的将军士仁一直被关羽轻视,心怀不满,吕蒙偷袭荆州,两人投降,至关羽于死地。

但关羽绝不会、也不敢和刘备耍脾气,喊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这样公开对老大刘备不满的牢骚!

《三国演义》中是这么设计情节的!关羽对钦差、来荆州送前将军印的费诗发了上述这通牢骚后,费诗劝告关羽:将军和汉中王是兄弟,兄弟一体,宜当荣辱与共,不宜在官名上意气用事争个高低?关羽大悟,遽即受拜。此话潜台词是:你和老大是铁哥们,老大因黄忠军功卓著,授了后将军印,目的是激励老将军这样的白领死心塌地为老大打工,黄忠再风光也只是高级打工仔!而你身份不同,你是二老板!把有能力的高级打工仔都得罪了,你们刘氏公司也彻底歇菜,大老板和你喝西北风去?

罗贯中的这一情节从关羽性格上考虑,没瑕疵,写尽了关羽的狂妄。当年孙权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关羽不嫁女也就罢了,竟辱骂东吴使者,这也太嚣张了些。

但罗先生忽视了两点:那就是关羽再骠悍,他不会、也不敢在刘备面前耍横!他一直是唯刘备马首是瞻的!

即便按《三国演义》,老将黄忠和关羽战长沙,刀法不落下风!箭术更是一流,配得上百步穿杨这个成语,关公和他较量过,不会口出妄言!关羽在曹营,斩严颜、诛文丑之后,也曾对曹操夸奖三弟张飞的武艺: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他对赵云的武艺也极为欣赏,心中也早把赵云当四弟!如上文,文官中他对孔明、徐庶也极为佩服。关羽在曹营对徐晃、张辽也相处融洽!何也?大家惺惺相惜耳!一言以蔽之,关公耍横的对象都是不如自己的人!

最后再分析个问题,黄忠如果到伐吴时没死,听说过关羽的“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这类话,会不会为关羽复仇?

答案是:会!因为黄忠是为战争而生的,命运不济,到老年跟定刘备,才能征益州、夺汉中,定军山杀名将夏侯渊立奇功!他渴望再立新功,同时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关羽和他同为战友,黄忠公忠体国,为国为战友,定会一往无前!哪有前将军被敌国干死了,后将军不去替他报仇的道理?


苍茫大地顾炜斌


其实黄忠并非一心为关羽报仇,而是黄忠生得一身傲骨,见不得别人说他老了不能应战,急于证明自已,却一不小心受了命。

黄忠与关羽的情谊是君子对君子、英雄惜英雄,早在两人初次交手便是这样,关羽取长沙韩玄时,曾与黄忠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黄忠武艺并不输关羽,第二天再战关羽时,黄忠由于马失前蹄被关羽让了一招,关羽有机会杀黄忠却没有杀,第三天两人再战时,黄忠本来能射中关羽却没有射,也放了关羽一马,这叫什么?



这叫英雄惺惺相惜,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一丈。不是说关羽与黄忠关系有多么好,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况且后来两人就成了同一阵营。

刘备拿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同时封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为五虎上将,关羽听说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时,很不高兴说:大丈夫怎么能与老兵同列?其实道理很简单,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跟随刘备起兵已经三十多年了,立下无数战功,又情同兄弟,马超又是一直将门世家,家世显赫,且为一方诸侯,而黄忠却是既无家世显赫,又没有跟随刘备很久,仅仅是杀了夏侯渊立了战功,就与自已平起平做,有些不公平罢了,觉得自已应该封更大的官而已。



况且关羽也不是特别计较,无非就是发发牢骚,费诗劝解之后,关羽马上就接受了。

关羽被杀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黄忠跟随刘备一起参战。黄忠听说刘备说过老将无用,于是带着亲兵硬要去前线打仗证明自已有用,黄忠对吴班、张南、冯习说:我自从长沙一战后跟随皇上,全靠自已的勤劳,现在七十岁,每天能吃十斤肉,能拉二石弓,能骑千里马,我还没有老,昨天皇上说我老了没用,我今天特意上战场,与东吴交战,看我来斩杀大将,看我老不老?



黄忠此言就是受了刘备言语刺激,为了证明自已不老,才特意上战场,而且不管战场形势是否有利,黄忠一心要打东吴,而且还不要其他人帮忙,吴班、张南、冯习、关兴、张苞要协助黄忠迎敌,黄忠都不同意。

无奈众人都拉不住黄忠,于是黄忠就上了战场,在战场上黄忠遇到了杀害关羽的马忠,马忠拿着关羽的青龙刀与黄忠交战,黄忠看到此刀就想起了关羽,与马忠战了几回合,马忠就准备逃走,黄忠于是脱口而出: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



黄忠纵马去追马忠,结果中了东吴的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辛亏关兴、张苞二将救回黄忠,否则连个全尸也没有,黄忠回来后不久就气绝身亡。

综合一下:

1、黄忠去打东吴不是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证明自已不老;

2、黄忠说为关公报仇,是睹物思人,在战场上看到关羽的旧物在敌人手中,一时感慨而说为关羽报仇。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大义夫不能为老兵为伍,这句是关羽讲的,要说关羽这个人呀,他早在杯酒未冷斩华雄时就很有名气了,加之后来兵败囤土山与曹操的三约,暂降曹操后帮曹解白马之围,斩杀袁绍的两员大将颜,文两将,后他千里走单行,过5关斩6将,过黄河斩秦祺,会古城斩蔡阳。后战长沙与老将黃汉生交手,当时二人是其逢对手,都互相敬佩,后黄忠在刘备的招贤人士的感动下归刘备,也|就成为刘备阵营的大将了,我说说关羽守荆州,他不听诸葛亮临离开荆州时,他是叮瞩关羽,联孙拒曹,但他把老兄刘备托服的荆州是为而对,在他战败曹将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胜利的冲击下,更傲视东吴,口口辱骂东吴为犬,自己还发动了征讨曹操襄阳大战,这就给东吴留下了机遇,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后曹孙联盟,,有吕蒙死了关羽。之后刘备统领70万大军,才发动了夷陵之战,当时黄忠是为刘备所用,但黄忠为人大度不记前贤,要为关羽报仇,只可惜在此次战役中光荣牺牲了。刘备也在此战中残败,。


钢炮老叶


黄忠心里肯定对关羽是不满的,之所以这次舍命为关羽报仇,全因刘备一句话。

关羽说这句话,大抵是为赵云鸣不平,一直跟随刘备同生共死,患难与共的赵云没被加封,黄忠一个普普通通的降将却被加封,(黄忠在汉中立的大功,远在荆州的关羽根本不知道,以前黄忠也从没和关公交过手,黄忠只是个普通降将),所以关羽不满,虽然自己被封为四将之首,仍据不受封,这就是关云长。

关羽如此羞辱黄忠,他对关羽没有恨也就罢了,还不至于一心为他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由,起兵攻打东吴。在战场上,当黄忠看到擒杀关羽的潘璋时,立即拍马追了过去,黄忠确实喊出了“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谁知,一心想为关羽报仇的黄忠,中了敌军的埋伏,中箭而亡。

黄忠之所以冲上去为关羽报仇,全因刘备一句话。

刘备这次伐吴,跟东吴几次交锋中,对关兴、张苞这样的小将非常满意。然后就当着老将黄忠的面,说老将都不行了,以后就依靠你们这些小将了。

关羽在的时候,就看不起黄忠,现在关羽不在了,刘备又看不起黄忠,黄忠本来最受不了激的人。一听刘备这话,黄忠肯定不服,一定要斩杀擒获关羽的潘璋,来证明自己仍然老当益壮。


首创新视界


黄忠被封为关内侯,被老当益壮所冠名,神射手来称呼。



我个人认为,首先一点便是唇亡齿寒,两人同为蜀汉阵营五虎上将,英勇善战,勇不可当,在刘备南征北战的岁月立下汗马功劳,其中的功绩多的无法一一记述。

虽然他们在辅佐刘备的同时,因为一些个人的意见却有矛盾,比如说是关羽的“羞于老兵为伍”,让两人的关系颇为尖锐。

但,当关羽带着五百校刀手来到长沙的时候,两人进行一番交战,都是当时风头无两的英勇人物,各个勇猛至极,不免惺惺相惜。

关羽在即将黄忠斩下的时候留手,黄忠在能够将关羽射杀的时候将其的性命留住用以还不不落刀的恩情。

虽然在有的地方两人因为各自的原因颇有摩擦,不过在面对大事的时候政见一致,尤其是关羽被白衣渡江的吕蒙偷袭,而后败走麦城,让他兔死狐悲。


要说其他原因当然也有,在向东吴征伐的时候,刘备让关兴张苞出战,两少年不辱使命,将孙桓朱然打败,刘备赞扬其少年有为,也在同时哀叹此时蜀汉政权不少的核心将领都老去。

此事让黄忠听到,自然怒发冲冠,生怕被人看浅,于是领着五六人亲兵跟孙吴交战,被孙吴四大将领围攻,而后被马忠射杀!


方寸史话


先说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黄忠,因为黄忠是降将的身份,黄忠原本是刘表帐下中郎将,之后刘琮将荆州让给曹操,他又在曹操任命的长沙太守韩玄帐下听令;刘备拿下长沙,他则又归降了刘备。而关羽呢,在罗贯中的描写中,关羽一直是忠于刘备的,即使在曹操帐下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也一直是忠义的化身,对于黄忠这样的反复投降的人自然看不起。再加上黄忠六十多岁了,一把年纪,而关羽正当壮年,对于黄忠这样的降将也根本可能看得起。

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起兵为关羽报仇,两员小将为前锋打得风生水起,势如破竹,引发刘备感叹:“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黄忠本来就知道看不起自己,现在又听到刘备这样说,为了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所以就不告而上阵了,从这可以看出,黄忠不是一心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但毕竟老了,最终战死沙场。


老王春秋观史


“大丈夫不能与老兵同列”这句话充分显示出关羽对和老将黄忠同属于五虎上将之列不满之情。这种不满体现在:

  1. 当时关羽的名声早已名扬天下。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头顶“大汉寿亭侯”耀眼光环,过五关,斩六将……人生巅峰,少不了有点飘。物极必反,注定后来结局。
  2. 而黄忠当时只是一员降将,早前虽有一点名声,却一直得不到重视。自从跟随刘备刚立了功就跟关羽“平起平坐”同为五虎上将,关羽肯定不服气。
对于老将黄忠来说:你不鸟我,我也懒得理你。谁让你是皇帝(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呢?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

关羽死后,刘备亲率大军为关羽报仇。同行的有黄忠,关兴,张苞。真正让黄忠大喊为关公报仇的原因是刘备的一番话,最终也让黄忠搭上了性命。刘备看到关兴、张苞英勇杀敌,长叹道:当初跟随我的大将,老的老,死的死,还好有关兴张苞总算是后继有人。黄忠心想别人怎么看我无所谓,领导要是看不起我,这编制是没法混了。大吼一声:为关公报仇!力战东吴四员上将,最终遗憾身死


小刘解读


这就是每个人的格局问题,这一点上,关羽远远不如老黄忠,也是关羽失败的主因。当一个人眼高于顶,目空一切的时候,就是他走向灭亡的开始。数百年前,那个不可一世的霸王项羽,也是吃的没有文化的亏。

但凡乱世,都是不同性格的人杰之间的斗法,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性格上有缺陷的,时运不济的,基本上都会被淘汰,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董卓都是这样的结果,关羽也没比他们好很多。


实际上,关羽是有心理阴影的,他曾经投降过曹操,这是他一生不愿被人提及的疮疤,现在,曾经的手下败将,老将黄忠得到的爵禄和自己一样,心里就不爽了,全然不顾整个集团的基本目标,闹起了内讧。

其实,从关羽的成长经历看,少年时行侠斗狠,剁了地方一霸,不得已流浪江湖,少不得受到白眼,因此对他人的看法很是在意,时不时拿起《春秋》翻看,沉浸在几百年前的那个类似于武侠小说的理想年代,“杀身豫让”才是自己的心里偶像。完全不能够领会大哥刘备要求的团结可团结的一切力量,以图稳固。

反观老将黄忠,年近七旬,得到刘备的重用,倾心归附,士为知己者死,毫无私心,死得其所。


因此,我们观看历史人物,一定要多重分析,而不能够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