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如果让医生说普通人最要小心哪种疾病,那么恐怕医生的回答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而很多时候,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是一种悄悄隐藏在很多人身体里的小东西——血栓。

血栓形成是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内皮损伤后裸露的胶原表面上慢慢形成的血液凝块。其实单就血栓的形成来说是并不可怕,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栓若停滞在某些身体部位,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血栓长在流经大脑的位置,可能造成中风;长在流经心脏的部位,可能促使心脏病发作;移动到肺部,这会形成肺栓塞。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严重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通过医学设备看到的血栓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取出血栓后的的血管

为何身体里会长血栓?

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则会打破这种平衡。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代谢减慢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也在减缓,最直接的表现就是,30岁之后,越来越容易发胖。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血液也变得更粘稠,导致更容易有血栓。

缺乏锻炼

长期工作久坐,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

压力

都说,人到老年就可颐养天年,但其实到了中老年之后身上的担子并没有减轻。身体渐渐走下坡路,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还是放心不下,忍不住为他们操心;年迈的老父亲老母亲生病之后脾气变古怪了......

压力过大会引起肌肉紧张、消化不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不断出汗、身体变凉、血栓增多、糖和脂肪溶入血液,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人到中年,是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最大的阶段没有时间属于自己去锻炼身体;不了解科学饮食的方法,久而久之脂肪就会在血管内堆积,血管表面出现脂类沉积物,久而久之血管里就会出现斑块,这个时候一旦斑块破裂,人体会启动凝血机制,进而产生血凝块和血栓。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小偷”血栓是这样得逞的

“偷袭”:早期症状不明显,知晓率低

血栓在真正发病前的症状的确不是特别的明显,这种症状患者一般很难意识到是血栓的原因,例如早期的静脉栓塞,可能会出现下肢静脉水肿的情况,但大多都人都以为这是由于短期的劳累所造成的,但其实这是前期最明显的一种表现。

相比于老年患者,年轻患者则更为危险,因为他们对自己平时出现的小症状不会在意,发觉有症状,也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忙碌也不及时就医。当真正在病情来临,发生前可能没有任何征兆,一旦发生猝死,速度远快于心梗,甚至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由于血栓的前期症状不明显,就算察觉到了症状,也不能够做到及时确诊,当血栓一旦发生,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在后期的治疗难度都非常大,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常常会导致更多并发症,而使治疗陷入无法兼顾的僵局。

血栓的复发率也非常高,药物的治疗、术后的康复情况,也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才能知道确切的效果。如果在复查之前突发情况不如人意,就会错失调整治疗方案的第一时间。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血栓这样防,给你的生命保驾护航

多运动

防血栓,并不需要过于激烈的运动。最好的运动其实就是平时的走路和活络筋脉。

每天半个小时的快速步行能保持有氧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并且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减少血脂在血管壁堆积,排出毒素,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每天保证30分钟左右的步行。除了步行之外,时常转动手腕,也可以刺激到手腕的经脉,通过这种刺激,可以传导到全身各处,促进气血运行,舒活经络。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改善饮食习惯

血脂的增多和堆积是导致血栓的直接原因,所以在选择食物时,要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性食品,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清血排毒的水果和蔬菜。

控制晚餐不饱食,睡前喝杯开水,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在平时也要养成饮水习惯,每天饮水1000-12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有很大的好处。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加强心脑血管监护

对于40岁以上的血栓高发人群,以及血栓和支架术后患者,除了控制日常的锻炼和饮食,更需要经常进行体检,随时进行心电检测。在有初步不适时,通过体表电极及时判断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梗塞等前期症状,捕捉心脏异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人过40进入血栓“高发路段”,千万别放走血栓这个“小偷”改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