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雍正王朝》河南生員罷考事件弘曆出賣了劉墨林嗎?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青燈問史


說白了,劉墨林一開始就被定位成了一枚棋子,被出賣也就是註定的命運了:

雍正帝為什麼執意要錄用有違禮法的劉墨林,一方面劉墨林確實有才,另一方面他也確實具備改革者的做派,同時又跟隆科多和老八胤禩等人不對付,同時又施恩於劉墨林,使他成為雍正帝的鐵桿追隨者。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劉墨林如此聰明,又得到了雍正帝的眷顧,為什麼最終會是悲劇結束呢?

一、

雍正帝剛剛即位後,就舉行了科舉考試,併成功選取了好多有用之才,這其中又以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最為出色。

但是我們看《雍正王朝》,其實真正受到雍正帝重用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墨林!

比如年羹堯進京後飛揚跋扈,孫嘉誠跳著腳的要彈劾他,當時雍正帝就是問的劉墨林。讓他查清孫嘉誠背後是否有老八胤禩在搗鬼,這也說明,此時的劉墨林就已經站在了老八胤禩的對立面。

比如雍正帝去河南,去江蘇巡查新政的執行情況,就是讓弘曆監國,他帶著劉墨林南下的。

比如弘曆去河南查考生罷考事件,也是派劉墨林隨同前往。

甚至在後來李紱拒絕劉墨林的送行後,雍正帝還跟他單獨喝酒,喝得淚流滿面……

可以說,劉墨林一直扮演的就是強力推行新政的人選,並且緊緊圍繞在雍正帝的身邊,假如後面沒有死掉的話,我想劉墨林最終會進入到上書房的。

可是命運弄人,劉墨林最終還是死在了三皇子弘時的手中,替弘曆擋了最後一刀!

對,你沒有看錯,我這裡確實寫的是最後一刀,那麼他之前是不是還擋過刀呢?

可以說,劉墨林從一選出來,就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處,雖然劉墨林極力想扭轉這個局面,可惜最終獨力難支,最後雖落得個忠臣名號,其實內心比誰都苦!

而這種結局,在他被欽點為探花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尤其是蘇舜卿本打算跟劉墨林離開京城時,突然的喜報到來,蘇舜卿聽到喜報顯然並不高興……

二、

劉墨林作為一名書生,敢娶一個風塵女子為妻,從某種角度來講,這就是偉大的改革家,也必然被那些正派官員所不恥。

他為什麼後來被那些清流也排擠,說到底根源還在於此,畢竟清流們一直佔據道德最高點,對有汙點的劉墨林自然是不屑。況且他還能得到聖恩,這更讓那些清流惱火,自然會想盡一切辦法排擠和打壓。

這裡有必要插入一條歷史:

雍正帝即位的當年,他就宣佈了一條政令,那就是廢除有著近千年歷史的賤籍制度。

這條政令就包括廢除山西和陝西二省的樂籍;浙江紹興等地的墮民,墮民其實就是“丐民”,平民中最受歧視的一種;還有安徽徽州和寧國二府的伴當,廣東等地的蜑戶等

這些賤民制度廢除後,等於是在一定程度消除了貧富差距,最起碼在社會地位上這種差距減少了,這也可以看作雍正帝新政之一。

而《雍正王朝》這部劇,就是採用了這個歷史史料,巧妙地安排到了劉墨林身上。後來劉墨林死後,雍正帝封蘇舜卿為一品誥命夫人,這也跟雍正帝封一個種地老農六品頂戴一樣的效果。

在他眼中,只要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都是可以打破那種階層屏障的,這也是雍正帝致力改革的原因!

再回到劇中,雍正帝為什麼要選拔一批人才呢?

說到底,就是給改革做準備的,畢竟推行改革不可能僅僅依靠雍正帝,或者是田文鏡和李衛,更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沒有新鮮血液,這種改革就不具備可持續性。

可以說,劉墨林一開始就被拉上了改革派的這條船,再想下來,基本不可能了!

三、

劉墨林第一次被雍正帝推出來擋刀,是在弘曆視察河南之後:

為什麼說弘曆是一個人精呢,這次河南視察就可以看出來,尤其是他對田文鏡的評價:

“田文鏡在這裡推行新政,又做得過於操切,怎麼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議?”

劉墨林楞了一下,還是拍了弘曆的馬屁:

“至理名言!”

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墨林其實也不想跟清流們撕破臉,畢竟他還要做官,他還要生活,把周圍的同事都得罪了,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所以,弘曆說出田文鏡推行新政過於操切的話,劉墨林並不是單純的拍馬屁,而是真的覺得是這樣的!

只是,劉墨林還是過於單純,從河南迴去後,弘曆就變了,弘時友情提醒清流們要參田文鏡,弘曆還假裝驚訝的問怎麼辦,他早就有主意,一見雍正帝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讓兒臣跟他們去鬥,就算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

雍正帝可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兒子跟天下讀書人鬥,說什麼有罵名朕擔著,結果,哪是雍正帝擔著啊,他倆把劉墨林推出來了:

“劉墨林,你剛從河南迴來,你來回答他們的問話!”

估計劉墨林心裡哭死了,什麼人啊,你們倆一個是皇上,一個是寶親王,都是大權在握,讓我一個小小的劉墨林來擋刀!

四、

劉墨林也算聰明,回答問話的時候,也是儘量把寶親王拉進來:

“我這有個價目表,是我和寶親王詳查出來的……”

此時給了弘曆一個鏡頭,看得出,一臉的不高興,是啊,讓你擋刀就擋了,閒的沒事提我寶親王幹嘛?

從這之後,清流們更是容不下劉墨林了,甚至他們參田文鏡的同時,連劉墨林也一起參了,劉墨林心裡苦啊,可惜苦還沒處說。

果然,清流一派被打倒了,李紱也被判了斬刑,一群官員跪在大殿前求情,劉墨林後來也去了,可是他剛一跪下,他身邊的大臣們都離得遠遠的,從他傷心無奈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也不想這樣!

不管怎麼說李紱算是他的老師,最後去送行,結果李紱連正眼都不瞧他一下,敬的酒連喝都不喝……

最後劉墨林其實是要找雍正帝訴訴苦的,結果雍正帝還要給他升官,還說:

“李紱不跟你喝,朕同你喝!”

劉墨林可不敢再升官了,再升官,估計被那些清流更瞧不起,會說他阿諛奉承,為了榮華富貴,連自己的主見都沒有!所以他哭著推掉了這個升官賞賜,只希望自己能融入到其他官員之中,不想再做這個另類了:

“皇上,科甲朋黨一案,微臣的老師殺頭的殺頭,革職的革職,微臣卻反而得到升遷,微臣何以立朝為官,何以在世為人?”

只可惜,命運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不久的將來,他跟弘曆到江蘇避避整頓旗務的事宜,結果還是被弘時派的殺手找上了門。

我想最後劉墨林擋刀的那一刻,心中想的或許是,終於可以解脫了……

同時解脫了的,還有蘇舜卿,本想低調的跟劉墨林過日子,可是偏偏把她推到了探花老婆的位置,還引發了一場劉墨林有違禮法的爭論,整的全天下都知道了劉墨林娶了一個妓女!

最後蘇舜卿跳河的那一刻,不知道雍正帝封的一品誥命夫人是賞賜,還是諷刺……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第18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話說家天下封建社會中,又是清朝的奴才特色背景之下,寶親王弘曆那叫出賣劉墨林嗎,不叫,那只是讓劉墨林這顆棋子替他遮風擋雨,承受百官的怒火罷了。

至於弘曆為何怎麼做呢,因為這是他與父親雍正商議之下的結果,不想得罪了所有天下讀書人,所以推出劉墨林來的。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雍正十三年因為田文鏡在河南試行新政時操之過急,以致河南生員罷考,朝廷百官趁機彈劾田文鏡,實則是衝著新政衝著雍正而來的。此時老八的八爺黨也在背地裡推波助瀾,雍正又一次面臨著巨大的政治危機。

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並非是一路打怪升級做任務無敵的套路。而是在於貼近現實,有勝利有失敗更有妥協,最重要的是突出人性還有凸顯智慧所在。

而面對河南生員罷考,雍正就是想通過妥協,來不著痕跡的渡過這個政治危機。剛開始他大怒之下,都撕了百官聯名的摺子,後來再仔細對比之前彈劾年羹堯的摺子,發現了其中的貓膩所在,所以驚呼道”朋黨”。

與老十三商議之時,雍正自然明白百官針對的是他的新政,所以說道“朕絕不讓步絕不姑息,哪怕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但在老十三的勸說之下,雍正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法,也可以視為妥協,那便是派寶親王弘曆和劉墨林前往河南安撫和視察。


雍正自然是想通過派弘曆前往河南以後,就當地新政的成果,來堵住百官的悠悠之口。

弘曆前往河南以後,順利的擺平了生員罷考的動亂。而他在路上時的一個表現很是意味深長,路過黃河大堤一帶時,面對遷移的百姓,弘時說道“田文鏡在這裡推行新政,又做的過於操切,怎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議呢。”說明弘曆對於田文鏡也是有所不滿,對於新政也不是多麼的熱心。而劉墨林這個人精馬上回道“至理名言,王爺。”

通過弘曆的表現來看,他也並非支持新政。但他有一點學父親雍正學的像,那便是懂得揣摩聖意。所以父親雍正是靠著當孤臣,博取康熙信任和賞識而成功繼位的,他也是雖然不支持新政,但卻無條件的支持父親,所以方能使雍正默定儲位於他。

而京城之中,早已是風雨欲來風滿樓。

老八知道百官代表的是天下讀書人,早已看不慣雍正的新政,所以並沒有使八爺黨趁機發難,免得雍正反過來趁機針對八爺黨,而是背地裡推波助瀾。

一方面老八明面上以總理王大臣的身份,在軍機議會,以奏摺不能留中的祖制,來不斷的催促雍正處理河南生員罷考之事,甚至直言道“那您就趕緊批呀。”一方面老八見老十三病重,雍正新政惹的百官反對,就趁機去策反弘時來助他完成大計。

弘時被策反以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迎接從河南迴來的弘曆。打著兄弟情深的名義,慫恿弘曆“寧願得罪一個田文鏡,也不要得罪普天下的讀書人。”心機深沉的弘曆雖然不以為然,但也連連稱是。


弘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當然是與老八密謀後的成果,弘時妄想慫恿弘曆也站在百官這面,然後使雍正成為孤家寡人,更使雍正下不了臺,處治田文鏡會威信大損。不處置,繼續僵持下去,更是會局勢緊張。

同時這樣一來,弘曆辦事辦不到雍正心上,父子二人背道而馳,對於弘曆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不過老八和弘時把弘曆想的太簡單了,弘曆可不是老八這個賢王,只知道拉攏人心,卻不知道決定傳位的是最高統治者皇帝。弘曆清楚的很誰才是真正的做主者。

次日弘曆與雍正見面以後,雍正就開始大倒苦水,說道實施新政的巨大難處。雍正其實言下之意是你父親我好難啊,你要替父親承擔承擔。

弘曆見狀馬上表態,說道“皇阿瑪,兒臣認為新政決不能停止。田文鏡就是有錯,為了新政,也絕不能處治他。”

弘曆表態支持以後,雍正自然高興點了點頭,說道“好有你這句話,阿瑪心裡就踏實多了。”

弘曆表態支持完以後,又繼續以行動來支持。跪下說道“苟利社稷,雖千萬人吾往矣。讓兒臣去跟他們鬥,就是得罪了全天下讀書人,兒臣一個人擔下來。”


弘曆這番表現就好似雍正當年向康熙表態做孤臣一般,可見就揣摩聖意來說,弘曆是深得父親雍正真傳。

雍正見此很是欣慰,扶弘曆起來,對他說道這本就是你皇爺爺的心願,我現在不能把這個難題再留給後人啊。又說道“要得罪人要留下罵名,你阿瑪一個人擔著。”還對弘曆囑咐道“你記住啊,任何時候,都不要得罪天下的讀書人。這方面你要學你皇爺爺,不要學你阿瑪。”

雍正的意思便是好兒子你的心意,阿瑪我領了。但罵名這種事情,我是不會讓你背的,我一個人背就好了,不想再讓你背了。你應該學你皇爺爺的帝王心術,千萬不要得罪天下的讀書人。

弘曆何等人物,馬上頓悟父親的話,說道“皇阿瑪,我懂。”

不久雍正召見清流大臣李紱、陸生楠、謝濟世之時,雍正直接叫道劉墨林來回答三位大臣的問話,直接忽視了弘曆,這是擺明將劉墨林往火坑裡推。劉墨林也是個人精,自然知道雍正的意思,但身為臣子,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硬著頭皮的上了。

陸生楠直接問道“請問河南的生員為什麼罷考?”

劉墨林開始中規中矩的回答“表面上是因為田文鏡罷免了羅鎮邦他們,實際上是反對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言下之意是這群人反對的是皇上的新政,你們三個要是聰明人,咱們的問話就到此為止了啊,免的大家都不愉快。


李紱因為田文鏡虐待讀書人的事情,早已是怒火沖天,因此劉墨林話聲更落地,就急不可待的說道“他們為什麼反對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呢,是因為新政本身不好,還是因為田文鏡試行新政有偏差?”言下之意是新政好不好,你肯定是不敢說不敢評論的,你只能說田文鏡不好,只要你這麼一說,我就要借題發揮整田文鏡了。

劉墨林這個人精也不是白給的,可不想順著李紱的節奏走,皇上新政他說不得,皇上寵臣田文鏡他也不想說,所以笑著說道“李大人這話我無法回答,但是我這兒有一個價目表,是我和寶親王詳查得來的,我給皇上和眾位大臣念念。”劉墨林也知道回話這事情不好乾,所以說道價目表就拉著寶親王弘曆了,看似是證明這個價目表是更具權威,實則是想證明自己只不過按寶親王弘曆吩咐辦事罷了。

之後劉墨林以價目表來入手,洋洋灑灑的說了不少,簡而言之就是田文鏡到了河南以後當地的糧價及其綢緞布匹還有油鹽米醋什麼的大幅度降價,百姓生活好多了。同時黃河大堤修的很好,今年夏訊水很大,也沒有決堤,對百姓沒有造成絲毫影響,同時又帶上寶親王弘曆作證,還想不著痕跡的表明自己只是按寶親王的意思來的,並不想真的與百官為敵,不想造成他們誤以為自己會替田文鏡說話的印象。


雍正聽到以後自然大為高興,以田文鏡有利於百姓來入手,認為他辦的很好,是利國利民的好官。然後避重就輕的說道現在河南的生員也復考了,至於為什麼罷考的事情,朕會慢慢再查,為這件事情下了定論。並且將他們彈劾田文鏡的摺子退還回去,讓他們端正心思,不要意氣用事。還叫他們給聯名上摺子的官員帶話,叫他們不要再鬧了。意思是差不多得了,我給你們臺階下了,到此為止哈。

就這樣雍正通過這種柔性的妥協方式,處理了河南生員罷考的事情。也警告了一下這些清流官員,但沒想到陸生楠和謝濟世不知死活,還要不依不饒,雍正自然大怒,認為他們是在結黨營私還不知好歹,以朋黨罪為由處死李紱、陸生楠、謝濟世。

相信很多熟悉劇情的朋友,會想起老八被抄家,與弘時交談時,點評他們三兄弟的話。認為是弘曆推出劉墨林來得罪百官,自己置身事外,是出賣了劉墨林。其實弘曆推出劉墨林,應該是雍正和弘曆父子倆合謀而為的。

而且就算是弘曆推出劉墨林,那也是應該的。因為封建社會的特色是什麼呢,是家天下模式。而清朝的特色是什麼呢,是奴才文化。

所謂的劉墨林一開始就是雍正的棋子罷了。


雍正為了推行新政其實也是步步為營的,也拉攏了一批新興勢力。比如說科舉考試時,為狀元王文昭掌燈,就是籠絡人心之舉。而同批的劉墨林更是表現的很出色,頂的當時如日中天的隆科多說不出話來,又通過一句“追比聖賢本就是讀書人的心願”來拍雍正馬屁,一看就不是那種墨守成規之人,所以之後雍正是大力起用他,甚至那怕劉墨林身為考生前往青樓拋頭露面,也要力排眾議,親封他為探花,更是一直重用他。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劉墨林得如此重用,該替弘曆頂雷之時,雍正和弘曆父子自然是毫不猶豫的將其推出。

當然雍正籠絡人心還是有一套的,劉墨林因此被陸生楠罵為斯文敗類。恩師李紱被赦免以後,也是不喝他的送行酒,雍正知道了以後,當晚就將劉墨林召進宮中一起喝酒,劉墨林感動的是一塌糊塗。

雍正和弘曆父子的套路,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雍正王朝電視劇為何能經久不衰,這些燒腦而又貼近現實的劇情,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18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並不能說弘曆是故意出賣的劉墨林,只能說是劉墨林從一開始的種種經歷就將自己成為了眾矢之的。

劉墨林因為與青樓女子蘇瞬卿互生情愫,繼而又得罪了隆科多家的大公子,因而在科舉考試中是名落孫山。但是劉墨林的才能為雍正所賞識,在雍正的一再堅持與力排眾議之下,劉墨林最終是補位探花,並且從一開始就得到了雍正的信任與重用,他受到雍正重視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狀元王文昭以及榜眼尹繼善。

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劉墨林成為了眾矢之的,為朝中不少官員所記恨。

一來,劉墨林是被雍正力排眾議點中的探花,劉墨林有失禮法的行為,讓他的入仕之路上本就不合乎傳統,佔據讀書人傳統制高點的清流必然不會接納他;

二來,劉墨林與隆家大公子大矛盾與過節已經是滿城風雨,因為忌憚隆科多的勢力,劉墨林必然會受到眾多官員們的排擠,一旦有機會,就要拼命打擊劉墨林,並不是他們與劉墨林有多大的仇恨,而是要藉此討好隆科多。

三來,雍正的新政可以說觸犯了許多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作為雍正為了推行新政而專門選拔出來的新人,並且作為新政的執行者和宣傳者,也一定會受到這些人的打壓和記恨,而他們並不是單純針對劉墨林,而是借打擊劉墨林來反對雍正的新政。

因而,並不是說弘曆故意出賣了劉墨林,甚至可以說,劉墨林遭到無情的批判,這是必然的結果,與弘曆的關係並不大。

說弘曆出賣劉墨林,是八阿哥胤禩的一家之言,更多的是樹立弘曆的威脅,鼓動弘時下決心去除掉弘曆。

作為職場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自己作為上級,那麼給予下級和新人一些機會進行在人前,特別是更高級的領導面前進行表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職場行為,即可以提升下級和新人在領導和其他同事心中的印象得分,同時,也可以讓下級和新人帶著感恩與感激之情,更加信任和支持自己的工作。

而弘曆與雍正也是有這樣的想法。畢竟,劉墨林、王文昭、尹繼善這波人,是雍正登基後的第一批科舉之人,因而雍正對於他們給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快速的成長,好獨當一面,承擔推行新政的職責。乾隆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才讓劉墨林走到人前,不是自己去邀功,而是讓劉墨林在雍正面前有個好的印象,也算是從側面幫助劉墨林的成長,而弘曆也不可能不知道雍正對於劉墨林等人的重視程度。

而弘曆出賣劉墨林,更多的只是八阿哥胤禩的一家之言,在逼宮行動失敗,已經被雍正抄家的時候,他最後的的報復行動就是策動弘時去做對於雍正和弘曆不利的事情,而為了激發弘時的決心,他說出了弘曆的種種不是,就包括自己領功,人前做好人,而把劉墨林賣了出來,讓劉墨林接受百官的質疑與敵視,自己則孑然一身。

但是實際上,劇中對於弘曆為自己牟利的時候非常少,更多的時候都是雍正在為他鋪路,而也是因為如此,弘曆大可不必考慮讓劉墨林為自己背下黑鍋,與其多一個人信任自己,幫助自己,要比留下一個卸磨殺驢的名號要好得多。

弘曆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完全沒有一點必要去出賣劉墨林的。

可以說,自雍正繼位的那天起,弘曆只要能活到雍正去世,那麼弘曆繼承皇位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這一點從康熙朝的時候就是已經確認下來的。

這些大臣們必然也是心中明鏡似的,為了自己的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也是為了自己的將來和身後之事著想,也斷然是不敢得罪弘曆,況且弘曆還有自己的父親一再的給自己鋪路,對自己呵護有加,將罪名和罵名都扛了下來,弘曆在大臣們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一直都很重要。

所以,這個時候即便是弘曆不推出劉墨林,而是自己去說出河南生員罷考以及河南發展現狀,也必然不會影響他的地位,也不說像劉墨林一樣,受到百官的批評與反對的。


雍親王府


蘇順卿比劉墨林看得透。草根劉墨林心裡還是想當官的,再說,封建社會里,男人出仕是大志,沒有出息的男人才不為功名。然而人生就是這樣,你沒有經歷,沒有實踐,沒有視野,便難以發現有些東西,你不過是人家手裡的一枚棋子而已。

也許是蘇順卿出身於妓院,觀人觀世的經歷比劉墨林這個書樓裡出來的小子多很多,所以,當劉墨林出仕的那一刻起,就愁上眉梢。一品浩命夫人算什麼?哪裡趕得上兩人的真情。

可是劉墨林不相信啊。書本有時候會害人,尤其是那些所謂思想禁錮的理論。劉墨林本是一個聰明伶俐的人,但是在偌大的清王朝裡,在雍正和弘曆面前,說的好,是一個臣子,說的不好,就是一枚棋子,這是他命裡註定的角色,不可能為之改變。

河南生員罷考案,緣起於雍正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新政。人家讀書人,就像劉墨林一樣,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讀書人那點福利全部被雍正給剝奪了,這可是自孔聖人開始就約定俗成的規矩,讀書人沒有了好處,還去讀什麼書?這就是那些生員抬出孔聖人的靈位,公開罷考的理由。

為什麼生員們這麼理直氣壯呢?不就是當官納稅而已嗎?其實當中還有更為深層的利益所在。史載當時社會讀書出仕的福利是很優厚的,不僅僅是本人,就連本人的家人,本人的親戚,反正與本人有親屬關係的任何人都會享有免稅的好處和福利,有很多家中沒有讀書出仕的人,採取繳費掛靠的方式,掛靠在有讀書出仕人的家裡,以逃避稅費。想想看,這樣的利益被剝奪,他們怎能心甘?

弘曆自小就聰明,在康熙的教導下,對階級的認識當然十分深刻,大清的基業就是部分建立在這些人身上的。面對雍正的新政,弘曆既要擁護執行,同時又感到憂慮。得罪了這些生員,自己的未來比他老子雍正還要難,所以,在勸誡那些讀書人時,逃避了自己的責任,把責任都推給了雍正。隨行去的劉墨林又能怎樣呢?

可是這位親王回來的表現確實令人生厭,居然在雍正面前義正言辭的說自己去和生員們鬥。雍正倒是體貼,知道自己的新政有失人心,便有意讓弘曆做好人獲得人心。於是,又上演了一處寶親王救清流領袖李柭的好戲。把個劉墨林弄得裡外不是人。雍正雖然體恤他,但是終歸自己是上了雍正的賊船,可以預估的是,要是劉墨林不死,將來也會被清流們的口水淹死,甚至成為擅改祖制的替罪羊。

可惜雍正只活了十三年,新政的推行尚在進行,要是多活幾年,在推進“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上進一步完善措施,也許,這項極具前衛思想的新政就真的實現了,劉墨林也就不必冤死。

在河南生員罷考案裡,劉墨林始終成為了弘曆來去的擋箭牌和背鍋俠,被弘曆玩弄於鼓掌之間,有人說,弘曆也未曾虧待於他。這話錯了,雍正才是劉墨林身後的推揹人。

要怪就怪封建社會皇權之下的草根士子們,生來的命裡就這樣,唯此而已。


青燈問史


真正是弘曆高明之處,電視劇裡弘曆鏡頭不多,其實弘曆的幕僚也一直在出謀劃策。這件事對兩個人都有利。第一弘曆不用得罪讀書人的罵名,登記也是順從天意。第二,政策雍正鐵腕。劉墨林去被罵明,最後不過是被小小處罰警告,然後委以重任。最後劉墨林還給弘曆擋刀而死。劉墨林也是弘曆的人。


鍥雅子刻


沒什麼出不出賣,這個事情要了結就是要找人出來背鍋,劉正好符合這個角色,不找他找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