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互聯網金融閉幕,金融科技登場

近些天來,p2p的暴雷相比前段時間好像少了很多,p2p市場洗牌似乎在短期內告一段落了,在這場暴雷潮中能存活下來的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合格平臺?P2P所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真的撥雲見日,迎來了自己的高速發展期嗎?

互联网金融闭幕,金融科技登场

幾年前,隨著支付寶旗下的餘額寶誕生到高速發展,點燃了所有想進入金融這個處在經濟鏈頂端的行業內心的火種,切分金融這塊超大蛋糕成了行業所有玩家的共識,在國家政策層面也是支持普惠金融、倡議解決小微企業貸款融資難題。

當然我們知道,在國內監管政策之下,從事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這是底線。聰明的中國人巧妙的規避了牌照這個難題,在從事信息中介的幌子之下大行其道的操作著金融業務。P2P這一點對點金融服務模式在一夜之間成為了金融市場主流模式。

互联网金融闭幕,金融科技登场

最開始,儘管監管方明白,P2P的實質就是金融,而並非信息中介。但是前者並沒有介入,因為在理論上這是一場多贏的生意,P2P平臺方通過撮合借貸雙方、充當第三方擔保賺取佣金,解決了一定數量的就業問題、投資方通過P2P平臺將資金出借,實現了比銀行更高的收益、獲得融資的小微企業和一些個人借貸者通過平臺解決了融資的難題。這樣的一個合作模式,似乎還解決了國家一直以來棘手的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社會治理難題。

因此,這場多贏生意堪稱完美,所有的參與者都能在這場交易中獲得自己的利益所求。所以平臺的數量就開始出現了爆發是的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在2015年頂峰時期,P2P平臺數量在全國範圍內超過了8000家。各家平臺的成交額也是從0到十億、百億、千億,單個標的募資額也是達到億元。全國上下都在上演著一場資本狂歡的盛宴。

同時這也是失控的開始,各個平臺為了獲取到更多的投資者,無上限的提高預期收益率。在資產端一些平臺的風控能力低下,劣質資產遊走於各個平臺之間。

終於在今年隨著P2P暴雷潮的來臨、消費金融發展困難、監管層面嚴查現金貸,讓如日中天的互聯網金融走到了懸崖邊緣。活著的玩家似乎都在謀求轉型。

在本月17日,巨頭玩家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科,一時間將互聯網金融的輿論引向高潮。其實在此之前,就有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現金貸公司改名。都不再提互聯網金融,紛紛高唱金融科技,從服務C端轉向服務B端。可以說這次國內巨頭級玩家的轉型再次坐實了這樣的說法。

就在幾天前,螞蟻金服首席架構師胡喜稱:螞蟻金服金融科技正式全面開放,包括容災系統在內的多項金融安全、智能風控、區塊鏈等在內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都將對合作夥伴開放。

現在看來,互聯網金融去金融業務的浪潮正在席捲整個行業,不管是被迫的、亦或是主動的。轉型金融科技已成為必然的趨勢。

只是,筆者想說,跟隨潮流轉型就意味著成功嗎?

從互聯網金融轉型金融科技,其實質是平臺逐漸剝離金融資產業務,由之前直接提供金融借貸服務到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技術的賦能。表面來看,這確實更為符合互聯網企業特質和定位。只是如此眾多的平臺如何為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呢?

金融業花板的高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實是淨資本規模。但科技行業不是,科技行業的上線是技術的高度。這就決定了金融行業是非常傳統的一個行業,因此科技對該行業的影響並不像其它行業一樣那麼明顯。所以這些金融科技的賦能者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

風控是傳統金融業務的最大的痛點。

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風控一直是困擾業務發展的最大難題,耗時長、效率低下、評判標準缺乏、信息隱含都成為傳統風控中的巨坑。現在眾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向這個方向看齊來轉型。京東金融就是最好的例子,通過自己建立起來的大數據風控模型、直接嫁接於銀行的傳統金融業務之上。

可問題是,有多少互金平臺有真正的風控能力和成熟大數據風控模型呢!P2P的暴雷一方面是由於對投資人高收益承諾導致的資金鍊斷裂,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眾多的互金平臺風控能力低下導致劣質資產進入平臺,產生大量壞賬之後導致的平臺危機。因此來說,這些轉型金融科技的互金平臺自身有沒有足夠的風控能力還是一個未知數,更不要說將自己的風控技術賦予傳統金融機構。

打鐵還需自身硬,互聯網金融平臺轉型金融科技,最需要打造的還是自身的技術實力。只有自身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才能在金融科技賦能傳統金融機構的浪潮中博取一點生存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