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今天分享一個故事。

這是個因為壓力過大,險些猝死的年輕人。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根據醫生的診斷,我得了一種叫做菌血症的病。

簡單來講,菌血症就是一開始身體某處感染細菌,細菌又隨血液感染到身體各處,擴大感染……

但是醫生說,

我的病根除了細菌感染,還有一個,心理壓力過大。

兩次會診,醫生們的結論一致:在過去半年裡,我的免疫功能隨著壓力積累慢慢瓦解,直到這一次,菌血症急性發作,險些猝死。

翻開我過去半年的病歷,一次口腔潰瘍、一次蕁麻疹、一次腸胃炎(而且還有幾次覺得胃不舒服自己樓下買點藥就吃),這些都是高壓人群的常見病。

醫生用一種關愛熊孩子的眼神教育我:心理壓力也能讓一個人的身體得病,壓力大、焦慮,會讓腎上腺分泌皮質醇,皮質醇分泌過多,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崩潰。

雖然脫離了危險,但我的藥物治療過程還是很難熬。

為了殺死已經感染到肺部、腸胃和血液中的細菌,醫生們一邊大量注射抗生素,一邊拼命給我輸入蛋白質維持生命。

整晚渾身疼痛,一連幾天39、40℃的高燒。

身體已經虛弱到大小便都不能起身,只能在床上解決,在這個時候頭腦反而很活躍。

一連好幾天,我不分白天晚上就盯著天花板想事。

主要是回憶回憶,每天忙得壓力如山,我都在忙些什麼。

上班時遇到不靠譜的甩鍋同事,還要強忍怒火一起工作下去,以免顯得自己脾氣暴躁。

彬彬有禮的“伸手黨”急著求幫忙,吃軟不吃硬的我就要打斷自己的手頭的事,過去幫忙。

週末收到老闆的微信,雖然一開始假裝沒看見,隔一陣,總會硬著頭皮假裝“抱歉剛看到”回覆老闆。

表面上,隨時都維持一種“我能行!”的虛假飽滿,好像成為了一種日常習慣……

結果呢,到了身體難受的時候,假戲真唱,真的以為自己“能扛過去”。

早上起床,胸口疼了一陣,本來還在考慮要不要去醫院看看,但刷了牙胸口又不疼了,這種理由請假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已經偏頭疼疼得閉上一隻眼眉頭緊皺,偏要繼續坐在辦公室裡,鐵青著臉狠狠敲打鍵盤。

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手頭的工作完成,才能去上廁所,哪怕真的很憋……

學不會說“不”的我,結局就是自己主動背鍋,自己主動挖坑往裡跳。

有句話說得好,中國式慢性自殺就是騙自己:中國每天1000多人猝死,今天肯定輪不到我。

每次躺在病床上,回想自己日常無意中積累壓力,我就覺得很驚悚。

住院快1個月的時候,醫生已經允許我自己下床去廁所(而不是直接在床上解決了)。有一天夜裡上廁所回來,我下意識打開閃光燈,對著病床上面的天花板拍了一張照片。

我覺得這張照片很符合這次經歷中的驚悚感。

僥倖活命的後怕,對日常壓力的巨大恐懼,都在這張照片裡面。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以上文字以“小翰”第一人稱口吻敘述


後 記


在這次採訪之後,隔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對小翰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回訪。

再次回訪時,他已經痊癒出院2個月。

小翰覺得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

剛剛出院的時候,自己非常注意健康,甚至是過度苛求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強制自己每天晚9點半必須躺在床上,晚10點必須關燈睡覺。

2個月過去了,他發現這樣的生活並不現實。

工作還是要做,不得不加的班,還是要加,畢竟人還是要正常生活的。

不過小翰對我們說,鬼門關走過一遭,自己還是有所改變。

比如買了幾本心理學相關的書,更深入瞭解什麼是焦慮、壓力、緊張。

比如在該放手的時候,開始對他人說“不”。

他對壓力有一個比喻:壓力就像細菌,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無菌環境中,索性和壓力一起繼續生活就好了。

何裡活 採訪

Tanny 撰文

空罐兒 插圖

差點死過一次,我才知道猝死早有前兆

點擊瞭解更多,告訴你,在有壓力是,除了死撐著,我們還能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