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一官员收到一封信,信中只有一点盐和茶叶,立知大祸将至,是为什么?

用户63909742281


茶和盐讲得是纪晓岚和卢见曾如何巧妙的化解乾隆皇帝追查腐败的问题。

纪晓岚大家都知道,大清有名的才子,四库全书就是他编纂的。

卢见曾大家可能对他有点陌生,不过在清朝的时候他,他也是一个风云人物,此人最擅长的东西就是治理水患。

古代的时候,黄河、淮河的水患那还是很严重的,要治理水患就离不开卢见曾。

卢见曾因治理水患有功,多次立功,他被乾隆皇帝提拔为了两淮盐运使。要知道这个差事是个肥差,尤其是国家对盐的把控,严禁私人倒卖。

卢见曾就是因为守着这个肥差,他私下里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当时国家也没有发现他贪污的迹象。

直到卢见曾退休之后,这件事也没有败露。事情坏就坏在了卢见曾退休后的第六年。

因为今年新上任的这个两淮盐运使是个清官他,他一查自己接手的案子发现账目对不上。这个锅他肯定是不能背的,所以,他就写了一纸状书告到了乾隆皇帝那里。这纸状书中的一句话刺痛了乾隆帝,这句话就是历代盐运使都有贪污的嫌疑。

就这样退休在家的卢见曾也在被调查的范畴之内。

这时候的消息还是封闭的,卢见曾还不知道自己就要大祸临头了。可是,这个消息卢见曾还是知道了。因为纪晓岚把消息告诉了他。

纪晓岚为什么要帮助卢见曾呀?

因为纪晓岚的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他不能见死不救。

但是,要告诉卢见曾这件事何其的困难呀,你不能用笔写信送给他呀。万一这个信落到了别人的手中,交给皇帝了,纪晓岚不就犯了杀头的大罪了吗?

要说纪晓岚就是有办法,他就抓了一把盐和一把茶叶放到了信封里,然后就派人送了出去。

卢见曾一看纪晓岚的来信,又看到里面除了盐和茶外什么都没有,他想了想,那就是国家要查(茶)盐案了。

参悟透了这个道理之后,卢见曾就把家里的财产给转移走了。当皇帝派的人来查之后,竟然没有查到多余的钱财。

卢见曾家乾隆帝是去过的,当办案人员把卢见曾的情况告诉他之后,他说不对呀,这个卢见曾家我去过,他们家修的还是很奢华的,不像没有钱的人家。

我觉得这件事有蹊跷,肯定是有人把消息泄漏给了卢见曾,他提前把财产给转移了。

结果这一查,就查了到了纪晓岚的头上。

纪晓岚就倒霉了,他被乾隆定了罪,流放到了新疆,要不是后来乾隆帝要修四库全书,估计纪晓岚就死在了新疆了。

卢见曾还好,被定了死罪,十月分问斩。但卢见曾并没有活到十月份,他是九月份就老死了。也就是说,这件事就是纪晓岚倒了霉。


史学达人


清朝一名官员收到一封信,信封中只放了一点盐和一小把茶叶,此官员马上读懂了这一封信的意思,知道大祸将至!这是为什么呢?



据传,收到信的这名清朝官员,叫卢荫文。那么,卢荫文是谁?此人名气不大,估计亲爱的看官门并不太熟悉,但此人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岳父,各位亲爱看官一定知道。谁呢?纪晓岚。(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纪昀,又名纪晓岚,是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大才子,他参与编撰了著名的《四库全书》,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下,纪晓岚几乎已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那么,纪晓岚为什么会给女婿卢荫文寄这么一封奇怪的信呢?


事情要从纪晓岚的这个女婿卢荫文说起。

纪晓岚有一女儿,嫁给了当时很有才华的一个年轻人叫卢荫文。能入纪晓岚法眼的,想来必然也有其才学。这个卢荫文,不但有才华,而且家庭背景也不错,卢家官宦世家,世代为官,后来卢荫文还做了两淮盐运。

清朝乾隆中后期,吏治宽纵,贪污腐败之风横行,从清朝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的官员但凡有点权力的从中捞点好处,是一种比较普遍想象。有句话叫“上行下效”,清朝中央那些身居显赫高位的重臣,比如乾隆的宠臣、巨贪和珅,就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清朝盐和茶是民生要品,由政府官卖或督办,并以此征收重税,盐茶是大清重要税收来源之一。


碰上乾隆皇帝要整顿盐务,追查盐务税收贪腐,得知这一消息的纪晓岚,也许动了点恻隐私心,就给盐运官的女婿卢荫文,马上通风报信。

清朝管盐茶的官员可是流油的肥差,也是捞油水的肥差,卢荫文早年做了一些业绩,不过后来也惹上了贪腐行为。

纪晓岚是怎么通风报信的呢?



为了怕人抓住通风证据和把柄,纪晓岚就以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寄了一封信,如文章开头说到的,信中只有习以为常、普普通通的一点盐和一小把茶叶。

收到这封信的卢荫文,读懂了老丈人的意思,提前迅速做出了各种应对措施和准备,比如转移财产、藏匿证据等等,企图搽净屁股逃避追查,甚至意欲溜之大吉。(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那么,卢荫文是如何读懂了老丈人暗语的呢?


原来盐和查放一起,谐音就是“严查”,俩字“茶盐”又暗寓“查盐”。所以收到暗号信的卢荫文,马上就明白了:要出大事,大祸将至!赶紧预备跑!

有句话叫“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社会精英云集的京城从不缺聪明人,纪晓岚看似瞒天过海、不留痕迹的暗号,最终还是被乾隆帝知道了,一怒之下,就把纪晓岚贬出了京城,贬官到了新疆乌鲁木齐,即“纪昀从轻谪戍乌鲁木齐。”

卢荫文最后也没逃掉,被逮捕后死于狱中。后来,纪晓岚由于种种原因,又被乾隆帝召回京城。

历史上利用这种隐晦谐音传递消息的,可不止上面一例。据传,南宋岳飞也有“谐音传信”的传奇经历。(头条号:峰子奇观 独家发布)

一代名将岳飞,曾令金兵胆战心惊,可不是个草莽武夫。有一个关于岳飞的智慧故事:


大臣李椿年,由于力推利国利民“经界法”,触及了以丞相秦桧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于是秦桧一党沆瀣一气,向宋高宗赵构进谗言,诬陷陷害李椿年。

于是,听信谗言的宋高宗赵构,要拿李椿年治罪,派岳飞去查抄忠臣李椿年的家,而岳飞不忍见忠良被害。而此时毫不知大祸临头的李家,正在给家里老太太举办寿宴,于是岳飞秘密命人送入李府一个寿桃,上面却插了一双筷子。

李家见此后,先是疑惑,后来便想到“筷子+寿桃,即快逃”。眼看大祸临头,李家人商量决定集体出逃。这是岳飞以文字谐音制胜的典故。



看过电视剧《大清盐商》的亲爱看官们,估计知道,其中也有“一封盐茶信”类似的故事情节,多半有前述故事的影子。

不过,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历代记载的名人轶事,历史烟尘久远,其间真伪难辨,个中曲直也已风清云谈,亲爱的看官们朋友们,姑且权当故事听听就好。


峰子奇观


这个典故还要从风流才子纪晓岚说起,他可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嫉恶如仇,以惩治贪官为己任,虽然乾隆皇帝很欣赏他的才华,可是他却并不怎么受皇帝待见,还不是因为长的不好看,颜值果然很重要。



有一次,纪晓岚的亲家,前两淮盐运史卢见曾,在德州老家突然收到了远在京城的亲家纪晓岚的信,信是快马加鞭从京城送来的,打开的信封一看,里面没有信,反而有一撮盐和几粒茶叶,这卢见曾一看,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茶和盐,当然就是“查盐”,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京城里要有人来查盐税的亏空了。



原来是新任的盐政,不太会做人,因为分赃不均导致内讧,一气之下向皇帝密报盐税贪污,皇帝秘密上包括纪晓岚在内的几个大臣去江淮查处,被查出的名单上就有纪晓岚的亲家卢建增,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让和珅知道了,于是向皇帝奏报,纪晓岚被乾隆皇帝发配新疆呆了三年。



纪晓岚虽然是乾隆皇帝身边的第一才子,但是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那么受皇帝宠爱,纪晓岚曾经被皇帝派去做监察御史,纪晓岚根本不会断案子,但是皇帝也只把他当成一个凑数的腐儒。虽然负责编撰四库全书,但是却时刻战战兢兢,经常被皇帝斥责,总纂官陆锡熊在去盛京校对的途中,连吓带冻一命呜呼,另一位总纂官陆费墀,因为四库全书出了错而赔不起书钱,被抄了家,没有稿费就算了,还要吵架发配,实在是一件高危工作。


风云一点通


这个茶和盐的故事,出自《纪晓岚全传》,大概是这么回事:

纪晓岚因为出众的文采,深受乾隆的赏识,是乾隆的近臣。有一年,乾隆发现两淮盐运使司亏空了1000万两白银,因此龙颜大怒,准备追究两淮盐运使的责任,当时已经告老还乡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也在名单之列。

卢见曾除了曾经担任过两淮盐运使,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的孙子卢荫文娶了纪晓岚的长女,和纪晓岚有姻亲关系。

两淮盐运使是个肥差,再加上乾隆一朝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卢见曾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捞了不少。这次乾隆要严查,卢见曾怕是凶多吉少。

纪晓岚作为乾隆的近臣,自然不难得到这个消息。卢见曾是自己女婿的爷爷,纪晓岚还是想搭救一下,但是又不能做的太明显。思来想去,纪晓岚往一个空信封里面装了一点茶叶和盐给卢见曾寄了过去。

卢见曾久经官场,何等精明,他立刻就明白了纪晓岚的意思,茶盐茶盐,不就明摆着乾隆要查盐务吗?得知消息卢见曾立马准备,着手转移财产。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卢见曾还是被查出了有问题,而通风报信的纪晓岚也因此获罪,被乾隆流放到新疆乌鲁木齐。



纪晓岚是通风报信?如何通风报信?

跟据史书记载,纪晓岚给卢见曾通风报信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乾隆身边的近臣,想要获得这个消息确实不难。

“纪昀瞻顾亲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清高宗实录》

但是纪晓岚究竟是如何通风报信的,史书上并无记载。这个茶、盐之事,只流传于民间野史中。

纪晓岚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如何?

或许是受到《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纪晓岚在乾隆眼中地位很高。确实,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智斗和珅,风流不凡,深受乾隆的喜爱。

历史上,纪晓岚的官运确实也不错,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属于顶级水平了。但是在乾隆心中,纪晓岚不过是一倡优罢了。

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乾隆

其实纪晓岚也明白这点,故而留下了《约为草堂笔记》一书,用鬼怪之事来反寓现实,以此表达自己心中的苦闷!


小镇月明


一封信不写一个字,只放点盐和茶叶,收到的人便知大祸临头,从文字描述和图片可以判断出,这是电视剧里的情节,而且还有历史典故。下面就和有书君一起扒一扒和它有关的故事吧。


1. 这是电视剧《大清盐商》里的桥段



戏骨张嘉译和倪大红主演的电视剧《大清盐商》,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桥段。在西北战事吃紧的时候,乾隆为筹集军饷,派大臣阿克占去扬州整顿盐务,因为扬州税收占清朝财政的四分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贪官们吐出些财富用于军备。


不久一封信从京城发出,快马加鞭的被送到扬州盐商们手中,信里没有只言片语,只有一撮茶叶和一点盐。分管盐务的三大总商们猜想盐同音严,茶同音查,搁在一起就是严查盐务税收。


想明白了这无字信所暗含的信息,这些平时中饱私囊的老爷们预感到大事不妙,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


戏剧源自于生活,以盐和茶的谐音来报信,除了电视剧里的情节,史上还真有其事,而且就发生在清朝。


2. 历史上是纪晓岚首创的这种报信方式,但是目的并不光彩


清朝深受乾隆皇帝器重的大才子纪晓岚,平时喜欢结交文人,为此还把自己的长女嫁给才子卢荫文。卢荫文进士出身却无心仕途,但他的爷爷卢见曾是朝廷大员,担任两淮盐运使这个油水颇多的肥差。


早年的卢见曾有政绩不贪财,因此受到重用,后来官运亨通,但自从他担任两淮盐运使之后,朝廷贪腐风气也日渐增长,他也跟着开始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揽财。侥幸的是直到他告老还乡,也没有东窗事发的迹象。


卢见曾本以为可以就此安度晚年,谁知退休六年后被人揭发,皇帝很生气,后果就是即刻抓捕归案。卢见曾的亲家公纪晓岚闻得了风声,在没有网络和手机的年代,只能是抓紧时间写信通知他赶紧跑路。



纪晓岚混迹于官场,自然明白既要把事情做了,又要把自己摘干净的重要性。脑瓜子灵光的他没有真的写一封信送去,只是用纸包了一小撮盐和茶叶让人送给卢见曾。


卢见曾收到这个盐茶包后一下子明白坏事了,这封无字信就是告诉他“盐引亏空,立案侦查(茶)”。最后他也没逃掉,不久就被逮捕并死于狱中。


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纪晓岚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最终还是被乾隆查到了。乾隆念及他的才华从轻发落,罚他去乌鲁木齐戍边。


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大众对廉洁智慧的纪晓岚老稀罕了,谁晓得大才子还有这么个污点!


上面是一个侮辱人类智慧的黑暗事件,下面则是关于大将岳飞利用谐音报信的故事,这可是妥妥的正能量爆棚。


3. 岳飞也玩过谐音报信


岳飞是历史上令金兵闻风丧胆的名将,但是他可不是鲁莽的武夫一个,这种利用谐音安全传递信息的事他也干过,而且还成功了。


朱熹的老师李椿年是岳飞的亲家,即岳飞长子岳雷的老丈人。当时李椿年力推经界法,也就是“民有定产,产有定税,税有定籍”。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然而它触及了以丞相秦桧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好处,于是他们沆瀣一气,诬陷李椿年和军方联系过密,还说他包庇自己家乡的地方官员。


宋高宗一看这么多臣子纷纷数落李椿年,怕他们闹情绪不好好干活,就依着秦桧的主意治罪于他,派去查抄李家的便是岳飞。岳飞知道李家正在给老太太办寿宴,于是就让人往寿桃上插了双筷子悄悄送去,同样是没有任何文字形式的书信。



李家看到后便想到筷子插寿桃即快逃,自知大祸临头,全家人商量决定集体出逃。他们约定好分成两拨人马往两个方向跑,如果遇到有人盘问,都不得说出真实姓氏,就说无,这样听到的人会以为是吴。这又是一个以文字谐音制胜的典故。


岳飞率领的抄家大军到达李家时,那里已经空无一人,于是他就装模作样的烧了几间房子好回去交差。


这个李椿年后来在南宋王朝颇有名气,还被封为宁国侯,岳飞这一举动也算为国家保留了一枚优良火种,比起纪晓岚为了贪官徇私枉法可要正大光明的多。


在没有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古代,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是个大问题,而谐音报信即隐蔽又高效,非常适合特殊情况下使用。古人的智慧和随机应着实令人佩服,当然也要对方猜得出含义,不然白瞎了人家一番苦心。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盐”与“茶”合起来便是“严查”的谐音,自然预示着大事不妙了。此事与清朝乾隆时期的风流才子纪晓岚有关。


事件背景

乾隆统治下的清朝政府,当时正是从上到下,沆瀣一气,贪腐严重。贪官数目多、官位高、金额大。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清朝政府的根基。所以乾隆下决心要查处一批贪官。

皇帝想打盹,自会有人递枕头。于是很快便有人罗列了一份贪官的名单密报给乾隆,其中便有当时已经从朝廷退隐的卢见曾。

事件经过

这个卢见曾,虽然我们现在都不知道他是何人,话说人家当年也是声名显赫的!先辈可是世代为官、几朝富贵,他本人亦曾官至两淮盐运使。他还有一个儿子叫卢荫文,是个大才子,娶了纪晓岚的女儿为妻。

那么“两淮盐运使”是个什么鬼?

让我们脑补一下《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顶级荣耀。书中贾政的妹婿,即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便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这个林如海,出身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更兼科考探花!

看到了吧?旧时掌管盐务的官员都是世家出身的贵族,都是皇帝的亲信,还都是肥缺。


说起来,纪晓岚也算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当他从乾隆身边人处得知卢见曾遭人密报,便想方设法给亲家通风报信。可是信的内容总不能直接写朝廷要去抄家吧?当然这事难不倒大才子纪晓岚。只见他“眉头一动,计上心来”,信手捏了一小撮盐和茶叶,包起来后遣人快马加鞭送给卢见曾。

在官场混迹了一辈子的卢见曾见到这封特殊的来信后,也是立即便猜出了这俩物的含义,赶紧安排人将家里重新布置了一番。于是当搜查人员到来后,只见卢见曾家中家徒四壁,看上去甚至不如普通的穷人家庭。

事件结果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是两淮盐运使?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种小伎俩岂能瞒过聪明的乾隆皇帝?于是一番严查后,不但查实了卢见曾的贪腐行为,也查出了纪晓岚的通风报信之举。

最后就是,卢见曾被抄家后死于狱中,纪晓岚受此事牵连亦被流放新疆。只是乾隆皇帝实在太喜欢纪晓岚的才华和那三寸不烂之舌,因此四年后又将其召返朝廷。


于小鱼有话说


这件事情涉及到了两个人,一个是成为朝中新贵不久的纪晓岚,一个是纪晓岚的亲家、曾经担任过盐务大臣的卢见曾,乾隆皇帝在发现盐务问题出现一千万两白银亏空后,当即派人严厉查处起了涉及了此事。

在这个过程中得知乾隆皇帝命令的纪晓岚暗中通知了他涉及到此案的亲家卢见曾,而据闻纪晓岚通知他亲家的方法是在一个纸质信封里放入一把盐和一把茶叶 。


当时收到信封的卢见曾对信封里面的两件东西是很蒙圈的,但是后来在他的儿女们的提醒下,他才发现了纪晓岚所要表露的意思。

原来纪晓岚装一把盐和一把茶的意思是:严查(盐茶)、查盐(茶盐)。

如果是没接触过这些事情的人可能会对纪晓岚的提示无动于衷,但是卢见曾不同, 他曾经掌管着盐务大权,还因此收获到了不少的好处,对这些事情自然是非常敏感的。

在知道纪晓岚的意思后,他马上让家人把家中的金银财宝隐藏、转移到了别处。


不过最终还是某些原因出现了问题,查处此事的官员们在发现卢见曾家中豪华的建筑格局与来屋中摆设的寒酸物品根本无法对应起来后,当即生出了疑心,所以卢见曾就栽在了这件事情上,被乾隆皇帝查办了。

而通风报信的纪晓岚也因此丢了乌纱帽,被乾隆贬去了新疆,后来因为要编撰四库全书的原因,才把纪晓岚调回朝中的。

盐和茶叶的故事应该是人们为烘托纪晓岚形象编造的小故事

这件事情的描述出自于纪晓岚全传,在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不过在历史中纪晓岚确实给他的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了,也确实被贬到了新疆,然后一段时间后也被调回了朝内,所以说基本史实是正确的。

但是关于所谓茶叶和盐的通风报信方法就是此书作者的想象了。

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纪晓岚是用哪种方式通风报信的,写信是不可能的,一旦中途被人截下来,就是杀头的大罪,所以很多人判断纪晓岚是亲口通知卢建中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女婿才将信息传达给卢见曾的。

所以这件事情应该是此书作者在描写这方面事情的时候,为了烘托纪晓岚的才智,这才编撰出来的小故事,其实我们通过很多关于纪晓岚的电视剧以及书籍就会发现人们把纪晓岚给神化了。

历史中的纪晓岚的才华和长相

就比如电视剧中的纪晓岚非常有才华、长相俊朗,一脸正气,非常的机智幽默,应变能力很强,经常和和珅斗智斗勇,不过历史中的纪晓岚和电视剧中的却是有一定差距的。


历史中的纪晓岚确实很有才华,因此才被乾隆特意免罪调回朝中编写四库全书,后来虽然犯下了各种大错小错,但也仍然因为才华被乾隆原谅了。

不过关于纪晓岚的长相却很有争议,因为有的史书记载他的长相是极为俊朗的,而也有的史书记载他的长相奇丑无比,如果是另外一种可能的话,纪晓岚的长相应当不会丑到哪里去。

因为一般科举考试考生们上朝殿试的时候,都是要看长相的,在清朝,如果长相极为丑的话是根本没有可能进入得了朝廷的,因为这会让皇帝感到不适,所以是没机会入朝的,所以纪晓岚的长相虽然不会太英俊,但也绝对说不上丑。


在历史中纪晓岚和和珅的关系

不过历史中的纪晓岚绝对称不上幽默机智,纪晓岚在乾隆身边最大的作用就是他词臣方面的才华,因此他才获得了乾隆的恩宠,平常的纪晓岚其实是不太善于言语、说话是比较直白的,在乾隆身边真正幽默的人应该是电视剧中纪晓岚的死对头和绅。

相对于纪晓岚来说,和珅绝对是历史中毫无疑问的美男子,他身形高大俊朗,还非常幽默,会讨乾隆的欢心,各种公务能力也极其强大,这才被乾隆皇帝为以重任。


(历史中的和珅)

不过有一点电视剧中的和珅是历史中的和珅是一样的,那就是和绅确实很贪,绝对是历史中排在头等的贪官。

不过因为和珅的身份太过于高贵,所以纪晓岚是根本不可能和和绅斗的,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和珅是纪晓岚的上司,和绅一直对纪晓岚照顾有加,纪晓岚自然也不敢得罪和珅,所以二人是相敬如宾的。

其实这是民间的一个惯例,古人在编故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的并不是历史的真实性,当时人们追求的是非黑即白的历史观念,人们为了宣传传统的道德观念,他们会给一些原本不是很完美的历史人物赋予各种忠孝仁义礼智信形象,将其完美、理想化,以达到教化的效果。

纪晓岚在被美化过后成为了敢与他的上司和珅斗智斗勇的偶像人物,成为了一个全无缺点的人物,而和珅则成为了一个只知道贪而没有丝毫优点的绝对反面人物,这个时候,盐和茶的故事其实就是美化纪晓岚众多故事中的一个小缩影。

所以说盐和茶的事情我们将其当成一个故事来看就好了,那段历史中纪晓岚的通风报信方法实际上是已经不可考了,而史官们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考究这件小事情,所以因为未知,才给这段历史蒙上了一层迷雾,才让人们有了艺术加工化的基础,不过这个故事无关大雅,基本历史史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对其过多追究。


孤客生


这是清代历史上有名“两淮盐引案”。

乾隆三十三年,信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未果,于是就向乾隆皇帝上书揭发历任盐政均有营私舞弊。乾隆皇帝大为震怒下旨彻查,纪晓岚得到了这个消息以后,担心卢见曾被查出后会殃及儿女,弄不好自己也受连累,因为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文是纪晓岚的女婿。纪晓岚就想办法通知卢见曾,于是给卢见曾寄去了一封信,信封里有一点盐、一点茶,没有一个字。卢见曾收到信后开始迷糊不解,后突然醒悟(茶、盐······查盐)。立马转移了财产,导致朝廷后来在卢家没有查到财宝。后来东窗事发,纪晓岚也因此被革职发配到新疆三年。


壹柜坊


我这讲一个比这早的传说,人物中有几个大家比较了解,但主人翁有些人不太了解。翻看了历史对比确可能存在,不为演义,传说。

江西省浮梁县界田村宋朝(因此人刚属北宋出生,出名于南宋难定)时有位宁国侯李椿年,这人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我再说一人就会知道些了,他是朱熹的老师,好朋友。还是岳飞的亲家,就是岳飞长子岳雷老婆的娘家。大家别以为我写个长子认为错了,岳云只是义子,我也曾奇怪过,从见到宋时一碑才知,上面写着的的确确为武穆侯长子岳雷之妻,他妻子过世时岳雷可能还没官职,所碑上没有岳雷封号。

这故事是这样的,李椿年在朝庭做官时推行一种经界法(民有定产,产有定税,税有定籍),这经界法对朝庭和百姓都很有利,当时丞相秦桧既想占功劳,又在私下偷偷私下收取税收(贪污)。而这经界法触及了一些集团利益,秦桧联合一些朝庭官员,怕自己阴谋被揭露,就馅害李椿年私结将帅,曲庇家乡,高宗为平息朝庭众官员,就按秦桧意思去办,查罢李家,就派岳飞去抄李家,而住在浮梁界田的家中还没得知消息,李母还正在家中准备办寿宴,连岳飞儿媳都在帮办寿宴在奶奶家。岳飞带兵快到浮梁时,私下着一小兵送去礼物,就是寿桃,中间插了双筷子,也无任何白纸黑字礼单,正值岳飞儿媳接礼,询思大事不妙,一定是家中要出大事了。一家人商量一会,全体出逃,往两方向,一方向就现在瑶里,一方向现在兴田。全体改姓,问到说不实姓,就说无(吴)。

等岳飞大军一到,果然界田李家空无一人,烧几幢房子回朝庭服命,只可惜岳雷媳妇那时正孕而逃,路上难产而亡,所留下时碑文。

这就是宋朝那时用揩音送信,而无白纸黑字凭证一例。以上说清朝之盐茶信应为同理揩音严查,快准备也。


老艾叶


同学能够问出这个问题,显示他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资料!

  甚么「一官员」了?他可是跟我们清宫剧电视迷的老朋友「铁齿铜牙纪晓岚」有关耶!

  在乾隆朝时候,具体是乾隆三十三年,那时皇上还未足六十岁。老纪则是个在翰林院供职的中级官员。正所谓朝内有人好做官,老纪知道朝廷要查办盐政贪污弊案,刚好他的儿女亲家卢见曾做过两淮盐运使(从三品地方高官),将要被皇帝抄家。于是老纪滥权渎职,通风报信,在空信封内放了茶叶和盐,喻意「查(茶)盐空」。老卢是个明白人,一看就解读出当中密码是「盐案亏空查抄」,于是乘早转移财产,为家属预留点抄家后的生活费用。不过老纪这样涉漏朝廷机密,始终救不得亲家翁本人,老卢被抓之后,判秋后处决,却提早死在狱中。谁知会不会是自行了断?

  「铁齿铜牙」后来如何?

  老纪被和珅告发,对的,就是他!《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另一主角,和珅。结果老纪给皇上(《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又一主角)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这事发生在老纪负责主编《四库全书》之前。不过,这桩泄密事件毕竟对「纪大烟袋」的形象有负面影响,所以大家怎样追剧,都不能在《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中得见。

  在新疆待了几年,老纪就给召回朝廷去当《四库全书》的执行老总。

  附带一提,老纪官至协办大学士,可没有福份当上大学士,所以终其一世,也不能像电视剧中当甚么中堂大人。而且他升作协办大学士,还在嘉庆十年,那时乾隆皇已驾崩、和珅亦被赐死,两人的戏份都唱完了。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