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本头条号发布的职场及管理知识!总裁内刊,坚持无干货,不分享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导读:

最近有个老板和我说了他的烦恼,他说他们公司员工整体工作氛围不好,积极性不高,人效低,经常发现有员工上班偷懒玩手机、打游戏等等。

我问:员工工作很闲吗?

他说:哪有啊,公司事情很多的,但是要盯着他们才行,踢一脚才动一下!

就连新来的员工,待过一段时间也变得也跟老员工一样,拿着工资不干活。

气得我我想把他们解雇了,但一时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怎么办?

我问,你公司采用什么薪酬模式?他说,有些岗位是固定工资,销售和管理层就是底薪+提成。

我说,你公司的薪酬机制不改变,就是把现在这些人全换了也没用,你缺的不是人才,是合理的分配机制!

员工进入公司打工,最大的目的就是赚钱,或者将来能够挣很多钱,如果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我在这里再努力也赚不到钱,那么,真正有上进心的人才都会离开,而留下的都是一群混日子的人。

所以员工会有什么状态,取决于企业创造的文化氛围和薪酬机制!

为什么传统的薪酬机制会让优秀的人才离开,混日子的人留下?

我想说:传统的薪酬模式是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

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1. 弹性小:
  2. 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3. 无法衡量:
  4. 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5.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
  6. 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工作量=产值+价值
  7. 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消极怠工。
  8. 物质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驱动力,传统薪酬绩效缺乏活力。
  9. 员工都是抱着打工者心态工作,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干多干少工资都一样。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那么,怎样设计薪酬模式才能激发员工的斗志,让他为自己拼命地干?同时还不增加企业的成本?

1、给员工更多的持续增加收入的渠道和机会。

2、员工拿的工资,取决于他创造的结果。

3、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企业利润越高,员工工资越高。

给大家分享一种体现企业和员工共赢的薪酬模式——KSF增值加薪法,大家可以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

这种模式,其特点就是,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员工的工资收入与他的价值贡献全面融合,让员工为自己干、为自己加薪,全面激发员工创造显性价值的热情。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励性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高层占据高位不做事,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即通过对员工创造的结果和价值进行量化,与员工所得的报酬进行深度挂钩,强调以“结果”和“价值”换取报酬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和薪酬全绩效模式。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KSF是一种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对员工来说:

1;日常工作有了目标,知道自己重点抓哪些;

2;工资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板;

3;多劳多得,少干少拿;

4;只要做的比过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个加薪渠道,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干,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对企业来说:

1;员工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员工达到平衡点,说明员工状态稳点,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错;

3;员工超过平衡点 ,说明做出了更好结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案例:为什么销售经理也开始关注公司利润?拼命干赶不走?

该销售经理之前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

而平时为了拿到高提成高工资除了销售业绩,其他一律不关注。员工的成长自然更不过会关心,销售人员流失率极高,企业人力成本也增加。

作为销售经理,销售旺季员工可以拿到高提成高收入,淡季时,拿不到高薪酬,就会有着跳槽的意愿。

那现在,我们可以将销售经理的薪酬方案这样设计: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宽带薪酬(80%),宽带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个指标当中,每一个指标设定一个平衡点(平衡点选在过去一年的数据平均值,或者是老板和员工达成的共识点),只要达到了平衡点,员工就可以拿到这部分薪酬。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一、首先,找出该岗位6-8个岗位价值点

将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的指标与销售经理薪酬想挂钩。

这些指标包括销售额员工培训,团队业绩、人创绩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二、然后设置平衡点(老板认可,员工满意)

平衡点一头连着企业利益,另一头连着员工的利益。

平衡点有多重提取方法:1;盈亏平衡点;2历史均值;共识点;同期可比值等。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三、最后,根据平衡点和各指标的数据确定薪酬方案

实行KSF模式后,在平衡点(平衡点:根据历史数据或员工和老板协商得来的,员工和老板都认可)的基础上:

在平衡点的基础上:

  1. 营业收入每增加5000元,奖励100元,每减少5000元,少发50元;
  2. 利润额每多1000元,奖励12元,每少500,少发6元;
  3. 人创营业额,每多400,奖励50,每少400,少发25元;
  4. 培训员工,每多培训一个小时,奖励50元,每少一个小时,少发25元。
  5. ...

实行KSF薪酬模式之后:

管理者尤其关注团队的营业收入,想尽各种方法创造业绩;

员工培训这一块开始重视起来了,员工更加有归属感;

管理者工资增加,工作更有积极性;

团队氛围比之前好了,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店员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人员流失率比之前低了10%,部门结构更加稳定。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6-8个加薪渠道 ,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而言,员工更加积极工作,创造了更多更多的价值,拿到 高薪是应该的,而且企业是拿出员工创造的超额利润部分给员工加薪,不会增加企业成本。

在这样模式下,老板是希望员工拿高薪的,因为员工拿高薪说明结果导向做的好,做出贡献高,企业也一起获利,这就叫共赢。

OP合伙人——长期激励

做个比喻:“老板好像是火苗,员工是汽油,怎样使火苗直接遇见汽油,爆发无限能量”。那就得寻找传递火苗的抓手——事业合伙人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合伙人,是一种让员工既出钱更要出力,却不改变公司股权结构,一起经营公司,分享公司利润成果的模式

老板和员工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老板是为自己在干,一旦失败,毫无退路;而员工呢?员工是为老板在干,这家干不了我还可以找下家。

如何把员工的这种思维转化成老板的思维,让员工为自己干?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员工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让员工感觉到我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

企业缺的不是人才,而是激励机制!和员工分好钱,员工抢着干活!

在某种程度来说,李氏合伙人是以协议作为约束的对赌模式,虽然员工不持有实股权,但是却拥有分红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斗志,让其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去经营企业。

员工出钱了,才会把心投进去,出力了才会创造企业想要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