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林業系統怎麼改革?

我叫劉俊生


新一輪機構改革確定,成立林業和草原局,統籌森林、草原、溼地監督管理,開展造林綠化,統一協調自然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

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林業系統實行兩轉一合:

一、將國家林業局職責中的兩項職責整合到其他部門:

1、將林業局的森林、溼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整合到自然資源局,即2017年進行的不動產改革,在國土資源局成立不動產登記局,下設不動產登記中心,將林業局的森林、溼地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整合,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將原來林業局承擔該項職責的機構、編制和對應的工作人員,一起劃轉到新成立的不動產部門,繼續承擔該項工作。不動產登記管理局一般為國土資源局的掛牌機構,調專職副局長,其業務由下屬事業單位“不動產登記中心”承擔。新一輪改革中,以國土資源局為基礎,成立自然資源局,不動產職能繼續保持原樣,歸屬新成立的自然資源局管理。

2、將森林防火相關職責整合到應急管理局,由新成立的應急管理局統一行使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將武警森林部隊、森林公安轉制,實行應急專門管理,提高戰鬥力,實行綜合協調和專業管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組建成立林業和草原局,為自然資源局的下屬機構:以林業局剩餘職能為基礎,整合農業部門的草原監督管理職責,國土、住建、水利、農業等部門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成立林業和草原局,為自然資源局的下屬機構。

在縣一級,林業和草原局就成了自然資源局的下設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原先林業局下屬的事業單位,根據其職能,部分劃分出去,部分整合到自然資源局的其他綜合部門或事業單位,實現機構編制、人員力量的綜合利用,實現事權統一,減少機構編制,節省行政運營成本。

另外,根據國營林場改革要求,除部分大型林場外,各地林場基本就近劃歸地方林業部門,資產由國資局接管後根據需要由地方政府統籌使用,機構、人員、編制、職能就近劃轉到林業局,由地方政府負責安置。


職言管語


林業系統在此次改革中,總體弱化降格,特別是基層,既無調查權(森林資源調查劃歸自然資源部門),又無執法權(林業執法劃歸設區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部門管理),也丟了登記權(林權登記發證歸了不動產管理部門),“木頭工程師”這裡搞得最活的林權交易(縣林權交易中心交易額已近億元)估計也要划走,森林武警、森林公安也將離開。林業系統成了只管栽樹(現在叫“生態修復”)的技術部門,栽了多少樹還得由別人說了算,栽的樹是誰的也得由別人發證算數。

林業系統掌握著全國最大的活著的自然資源(林地、溼地、草原)、管理著國土面積的絕大部分,擁有三大生態系統(森林、海洋、溼地)中的兩個,是生態環境的主體。改革後卻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無關了。倒是土地升為自然資源部門,環保升為生態環保部門,林業成了它們的附庸。估計以後的縣級林業部門會變成現在農委下的種植業管理局般的存在,鄉鎮級林業部門會與相關部門合併。

“木頭工程師”長期工作在鄉鎮林業站,這裡的鄉鎮林業站在鄉直單位中算最忙、最苦的。可惜在全國層面上,林業沒有抓住生態保護這個牛鼻子,沒有用好用活“兩山”理論,還是停留在栽樹、砍樹這個森工思維上,工作沒得到充分肯定。“林業系統”有可能會成為歷史名詞,談改革已為時已晚。

圖片均來自網絡


木頭工程師




我不是專業的林業人員,但是地道的農村人,我就說過我對林業系統改革的一些看法吧。

首先說說什麼是林業改革:林業改革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森林資源財產在法律上的具體提現。

我就我們這個地區林業改革的現狀來說說吧,我們這裡山不多可是有林地,以前的山是無人管的荒山,林地所有權歸集體,只從林業改革以來荒山承包給個人了,林地也都成包給農戶所有,現在的荒山已經是綠油油的各種樹木,林地也比以前更加好了,這讓許多農戶掙加了收入也使林業有了很好的發展。這是我們這個地區的林業現狀。


下面我就說說林業改革的一點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得落實承包權,讓承包人安心、全心對自己成包的林地,山林。二不管什麼人只要有能力把荒山改造好就讓誰來承包。三要加大力度幫助承包人讓他們發展林業,在政策上,做他們堅強的後盾。

這就是我一個外行的一點意見請有識之士多多指教,不對之處請見諒。謝謝瀏覽。


空谷幽蘭53160


林業必須接合中國現實實況,全面有力推進全國人工作業方針,加大全國農業林地規劃,有序規範人工造林力度,從而實現現代農林化生產方式之全面轉變和再發展。


奎1969


我是一枚農人,很高興為你解答。

我國早前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國有林區改革和國有林場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初步形成,經營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而且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對國有林區和林場加強了保護措施,森林資源得到保護,才能讓林業不斷的發展增強。


目前國有林區改革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對林場的改革也全面鋪開,在國有林區改革方面,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三省都獲得了全部改革方案批准,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勞務輸出等方式安置富餘職工。


創新森林管護機制,國有林場要建立以森林經營為核心的管理制度方案,啟動實施林業資源保護工程,同時積極推進集體林業“三權分置”,完善集體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改革。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我是一枚農人,感謝關注!


一枚農人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規定,組建國家應急管理部,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整合;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由自然資源部管理,不再保留國家林業局。通過方案可以預測,基層的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指揮部劃歸可能要成立的應急局管理;其它職能與國土資源局合併。這只是預測,具體方案還未出臺。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有所幫助,歡迎交流探討。


鄉村生活劈柴餵馬


中國林業改革必須要多補種長根樹種。人工種的樹根不長地面不出水。過去的林業發展。拿中上游的水資源區來種木林市場化決定錯誤的。你們想一想如果現在發生戰鬥中國後方決定先自亂。原因是後方人民沒有水種地。戰亂時中央各種補貼決定沒有。


用戶2022292862846


林業系統不是很熟悉,說一下事業單位改革,僅供參考一下。目前,事業單位存在三中情況:全額撥款、差額撥款和自收自支三類事業單位。就現有的改革政策來看,行使行政職權的事業單位磚為行政編,如行使行政執法權的單位。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專為企業,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如果屬於一類公益事業單位,改革後還是事業單位,公益二類如高校和醫院,將改革編制,不在保留編制。無論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競爭力,才是根本辦法。


小船悠悠寸草心


對於林業,我認為目前深入研發太少了。全國林業一個法令管著,沒有特殊性,沒有附加值。希望更新林業管理方式,考核標準需要分權細化。各省各地不能一個考核標準。林業上不能一個退耕還林了事,而應該是退耕還生態發展,僅僅還成林,只有綠化功能,不利於林業的低成本良性發展。林區可以適當允許少量居民生活。


一個無聊人之視界角度


林業改革不是一年兩年.二+多年前李鵬總理發出開發荒山荒地.農民為了提高收入承包荒山林間空地每年交承包費.已經成為農用地.這樣如果退耕還林.提義要給農戶補嘗按當地市場行情補償.不能讓農民白費勁.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