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稱“九十九間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蕭山所前鎮有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婁家灣村。關於婁家村還有這麼一段記載:婁家灣村村民中婁姓佔50%以上。公元695年唐初詩人駱賓王女婿樓盛為避難,從義烏攜家遷蕭,至吳越國時,樓盛6世孫樓晉討伐董昌有功,任蕭山黃嶺、巖下、貞女三鎮守使,公元897年樓晉定居樓塔,後分支析居到婁家灣。傳說婁家灣始祖與族中人不睦,討厭有木旁,去木為婁,定居到此發族,均以婁為姓。

婁家村裡有座年代久遠的大宅,黑白色調的樸素從不炫耀它的輝煌,似乎是在默默地等待它的知音。這座大宅就是村民口中的“糧庫”,直到在2000年被確立為文保點以後才有了一個比較確定的名字——

婁家牆門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婁家牆門,位於婁家灣村村南,鄉間俗稱“九十九間半”,意在說明其房間之多,因為當時絕大多數村民只有一間小房子且是兄弟幾個好幾戶人家共同居住,所以當看到這麼大的一座大院坐落在村上時,就估摸著裡面的房屋只比一百少了半間而已。當然,細數之下雖沒有九十九間半那麼多,但這個稱呼充分顯示了周圍人對它的肯定。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婁家牆門始建於1920年,其戶主婁生泉是一位商人,當時在臨浦開設元豐糧行,故又稱“婁元豐” ,發跡後在婁家灣橋南置地造屋。開始先建東院,後建中、西院分給其兩個弟弟婁生其、婁生良;後隨族人的增多逐漸擴建北側的附房等,於是形成現有的格局。

1950年開始,婁家牆門作為糧食儲備倉庫。該牆門是蕭山區現存的規模最大的近現代建築之一,結構合理,佈局完整。

這座清末民初時期的大型民居,橫跨約60米,建築面積近2200平方米,由東、中、西三個廂房和位於西邊的後花園組成。建築黑瓦白牆,南立面三個廂房的屋頂像六個山頭一樣排列有序,外部的門窗大多已被改建,但其古樸精緻的氣質即使經過這麼多年的風吹雨打也沒有脫卻,仍體現出清末民初建築的風格。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站在牆門外望去,巍峨高大的馬頭牆映襯著一片蔚藍昊天,氣勢非凡。而漫步其中,江南庭院式木結構房子連為一體的三井廂房,又不禁讓人生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慨。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整座建築內柔外剛,外部宏偉的氣勢在現代高樓的擁抱中仍灼灼耀人,內部韻味幽雅如脈脈溫情,細水長流,沁人心脾,這就是婁家牆門獨特的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