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杭州萧山所前镇有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娄家湾村。关于娄家村还有这么一段记载:娄家湾村村民中娄姓占50%以上。公元695年唐初诗人骆宾王女婿楼盛为避难,从义乌携家迁萧,至吴越国时,楼盛6世孙楼晋讨伐董昌有功,任萧山黄岭、岩下、贞女三镇守使,公元897年楼晋定居楼塔,后分支析居到娄家湾。传说娄家湾始祖与族中人不睦,讨厌有木旁,去木为娄,定居到此发族,均以娄为姓。

娄家村里有座年代久远的大宅,黑白色调的朴素从不炫耀它的辉煌,似乎是在默默地等待它的知音。这座大宅就是村民口中的“粮库”,直到在2000年被确立为文保点以后才有了一个比较确定的名字——

娄家墙门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娄家墙门,位于娄家湾村村南,乡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意在说明其房间之多,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村民只有一间小房子且是兄弟几个好几户人家共同居住,所以当看到这么大的一座大院坐落在村上时,就估摸着里面的房屋只比一百少了半间而已。当然,细数之下虽没有九十九间半那么多,但这个称呼充分显示了周围人对它的肯定。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娄家墙门始建于1920年,其户主娄生泉是一位商人,当时在临浦开设元丰粮行,故又称“娄元丰” ,发迹后在娄家湾桥南置地造屋。开始先建东院,后建中、西院分给其两个弟弟娄生其、娄生良;后随族人的增多逐渐扩建北侧的附房等,于是形成现有的格局。

1950年开始,娄家墙门作为粮食储备仓库。该墙门是萧山区现存的规模最大的近现代建筑之一,结构合理,布局完整。

这座清末民初时期的大型民居,横跨约60米,建筑面积近22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厢房和位于西边的后花园组成。建筑黑瓦白墙,南立面三个厢房的屋顶像六个山头一样排列有序,外部的门窗大多已被改建,但其古朴精致的气质即使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也没有脱却,仍体现出清末民初建筑的风格。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站在墙门外望去,巍峨高大的马头墙映衬着一片蔚蓝昊天,气势非凡。而漫步其中,江南庭院式木结构房子连为一体的三井厢房,又不禁让人生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慨。

杭州人俗称“九十九间半”,你可知它到底有多大?

整座建筑内柔外刚,外部宏伟的气势在现代高楼的拥抱中仍灼灼耀人,内部韵味幽雅如脉脉温情,细水长流,沁人心脾,这就是娄家墙门独特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